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證淨法師佛七開示(一)▪P2

  ..續本文上一頁明真心。”既知真心本性。所以我們修行念佛時,我們能不能和本心相應,這是最關鍵的問題,不能馬虎。必須明了本心,明心才能見性,見性才能成佛。祖師大德說:“不明自心修法無益,經恒河沙劫尚不能成佛。”我們這個心靈靈不昧,抓不著,看不見,沒有舍,沒有得,沒有用。如果你有用,那就是心意識。祖師大德告訴我們:“般若無知,無知無所不知。”不是它什麼也不知道,它沒有世間心意識的知見,但它無所不知。它是大圓鏡,它裏面什麼都可以現。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平時不用時什麼都不知。有用就應是妙用,如果不是妙用,那就是心意識的作用。我們現在所用的都是,心意識的作用。當你不念而念時,佛號明明朗朗地,這時出來的佛號那叫智,能念的念那叫識。有人說,自己不念而念出來的佛號我不要了,並認爲心意識念出來的佛號才是真的念佛。那就錯了,你千萬不要認爲不念的念是假的。當您念到佛號成片以後,明明朗朗地,隨著聽就可以,不要再起念。

  我們打佛七,一定要在理上明了,不要盲修瞎練。象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結蓮社,同修一百二十人。首先就是造論。造什麼論

  就是將修行的方法先傳給大衆,讓大衆從理上明了如何修行,從事上明了如何用功。在此基礎上才帶領大衆打佛七,當時就有十八個人證得了念佛叁昧。我們要明確修行方法,要按照祖師大德的方法和他們走過的路去做。我們如何在心地上下功夫,這句佛號如何能與自性相應,與佛相應,這是關鍵。如果我們研究通了再打佛七,就不是盲修瞎練。

  我們不明理去念佛,離不開在色相音聲上去求法,有求之心就不在道。《金剛經》上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有人說,阿彌陀佛呀,你給我消消業障吧!消業障靠自己,你心和佛一念相應就消業障。聽了這話你可能會說,師傅你這不是謗佛嗎

  我這樣說並非謗佛,一念和佛不相應就不在道上,就是邪道。你可以用《金剛經》上佛的話去鑒別。佛在《大涅槃經》上講:“與上根人說下乘法是魔說,與下根人說上乘法是魔說。”要應機逗教,你念的佛號與自本心不相應,那就是外道。因爲你沒能取第一義谛,第一義谛,就是實相,念念不離本心就是中道,就是正道。這是對上根人講的,對下根人就不相應。若念念與自本心相應,這樣念佛,一念的功德過于虛空。

  不明理地念佛是暗入,這種修行慢,明理地念佛是明入。如果我們明理,一句佛號念得與本心相應了,這叫稱性而念。禅宗叫扣興而參。密宗叫大圓滿,叁密合一。不論哪宗修行都離不開心地。如果沒有明白心地,那你修行就要慢。爲什麼

  因爲你不認取自性本心。禅宗講的當下認取,一把逮住不撒手,當下你就是佛,幹淨利索。

  當前,我們修淨土宗的人,多數不明理路,念佛不得真實受用。煩惱業障現前不修了,或者改法門了,這就是不明理的原因。如果從理體上起修,不但消業障快,而且功夫得力,往生品位必高。一句佛號安住在佛的法身上念,那是不可思議的。一念功德過于虛空,是不可稱量的,一念清淨光明可以消無量的業障。

  淨土宗以理一心不亂爲宗。一心不亂者,是一切行門之要道,一切法門總歸處。華嚴百千萬種叁昧門,皆從一心不亂之法界體流出。

  《阿彌陀經》是佛無請自說,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贊歎殊勝難信之法。祖師大德講:“淨土法門,上至等覺菩薩,下至業力凡夫都能學。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至利根及至等覺菩薩,下至八十歲老翁也能修,也能成佛。比如:文殊、普賢、馬鳴、龍樹等大菩薩,次有祖師慧遠、二祖善導、以及永明、蓮池、印光大師、鹹歸淨土。我等末法業力凡夫,若不皈依淨土一乘了義成佛之法門,真是可憐啊!哀哉,哀哉;

  《大集經》雲:“末法億人億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一句阿彌陀佛,是阿伽陀藥,無病不療。一句阿彌陀佛,是破五陰魔的猛將。一句佛號,至圓至頓。一句佛號,是方便之方便,直捷之直捷,究竟之究竟,了義之了義。有緣者請著眼。

  修行念佛法門有事持、理持兩種。事持是權教,理持是實教,開權顯實。

  事持者,也不管明不明心,什麼也不懂,就是專心念佛。一句佛號死死咬住,象推重車上山,步步著力,象抓住救命繩一樣不可放松。口念耳聽,久久純熟,念至成片時就有點法喜充滿。再用心念心聽,久久用功,心佛相應,法喜充滿。佛號象泉水一樣流出,心光開發,少有妄想。有時有入定狀態,時間不長,十多分鍾,或半小時左右。念念之間,佛號突然停,一片空白。幾分鍾時間佛號又起,功夫至此還不到家,還要堅持用功,不能松勁。接近念佛叁昧,繼續用功,日夜念佛,時節因緣到來,突然證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的界境。能所雙亡,根塵脫落,證到一心不亂,臨終上品往生。事持者就是一心專念,信願堅定,往生決定有份,不能懷疑,否則不能往生。

  理持者,首先要入佛知見。應從文字般若入手去明理,參訪善知識,依善知識而修持。我們念佛要萬緣放下,要與本心相應。念念要開智慧,斷煩惱,把我們的身心世界融化到大虛空裏邊去,當體即空。當我們的心與虛空相應,心如虛空,你這個心與虛空平等,那就是念的法身佛。念法身佛是最高的境界。起用大虛空中的無量光來洗刷我們無始劫的塵垢、煩惱、業障和無明。你看那效果是何等的殊勝!要明白這個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下功夫契入念法身佛,即實相念佛。

  何謂實相

  觀身無我,這句阿彌陀佛聖號從虛空中念出來,阿彌陀佛就不是四個字,而是實相。你看這句阿彌陀佛展開了就如同虛空那麼大,不就是實相嗎

  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無量光就是我,我就是無量光,當下就具足。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裏

  就在我們心中。心包太虛,量周塵刹,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我們念佛要把自性彌陀念出來。什麼是自性彌陀呢

  就是要在當下,把我們的心,安住在虛空法界無量光中。安住了,你說阿彌陀佛在哪兒

  你在哪兒

  你心與阿彌陀佛相應了,就成了我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我與佛,法身無二無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圓融無礙。

  對于念佛沒有成片的人,可以對這句佛號要念念回光返照。你念上叁句兩句可以當下回光,回光一次,與自性本體相應一次,你就消了一次業。時時回光,時時消業,這是初級念佛方法。

  對于念佛成片的人,你可以將心安住在虛空當中,能安多久就安多久。從虛空中專注聽這句佛號,這就是理上念佛。達到理一心不亂,當體即空,沒有我,沒有我能念,沒有我所念。佛就是我,我就是佛,當下起用。

  當念佛時,這句佛號怎樣念

  我主張用慢念的方法,以兩個字爲—句。有些人沒有用慢念的方法打過佛七,可能不得力。念佛時如果念得快,這個心往往沒有跟這個念頭相應。因爲快的緣故,就像世間法,囫囵吞棗沒有嘗到滋味。這邊念佛那邊打妄想,妄想就是心意識,這樣就是口念心不念。蓮池大師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如果用快念的方法,念的時候必須心歸一處,不使外弛,念念專注,不能散亂。這樣念也能成功,但是成就慢一些。

  要是理上念佛,慢念最得力;當念佛時,你必須把自性本體和心相應,你的心全部投入到大虛空中去。沒有我在走,也沒有我在念。雖然沒有念,沒有我念,但還是明明了了。這句佛號念出來後,要用耳根聞這佛聲。行走時應該慢走,不適快走,而且不著走相,慢念不著念相。快就容易著走相和念相。祖師大德說,“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就是念佛叁昧。所以,我要求你們要自自然然地走,自自然然地念。你走得再威儀,你走得再好,到我這裏不贊歎,因爲你著了走相,你的心與佛不相應。不著念相和走相,就破了我執,沒有著境就破了法執。我法二執同時破掉,你就開智慧。這是我總結以往打佛七的經驗。念佛的時候不要把佛號拉得太長,要避免傷氣。

  我們用慢念的方法念佛,也是爲了把心平靜下來。我們有人成天奔波,連跑帶顛地忙碌。這樣,心總不能清淨,看不到自己的妄想、煩惱和習氣,永遠得不到真實利益。水清明月現,比如一桶水總動它,它總是渾渾濁濁的。水平靜了,那太陽、月亮就映現出來了。用慢念的方法,慢慢起念,念念使妄動的心不動了。心不動就能見到莊嚴的佛刹,心淨則佛土淨,這叫唯心淨土。

  現在講一下打坐。打坐所用的墊子,後邊要墊高一點。單盤要比雙盤高一點,散盤要比單盤還要高一點,不然就容易後仰。如果坐起來後仰,就容易壓迫督脈,如果身體向前哈就容易壓迫任脈。應該是既不向前哈也不向後仰,使任督二脈暢通。身體要坐直,也不要過于直直的,這樣等于用無形的繩子捆綁自己。不要著坐相,你有坐相就是生滅法。我們的自性本體是無坐、無用、無色、無相。這就是妙用。耍把兩肩放松,頭擡得不高不低,頭過低容易昏沈,頭過高心火上燃。舌抵上腭,口幹時舌抵上腭稍緊點,口水多時,舌頭可放松一些。然後,眼觀鼻、鼻觀心,氣沈下丹田。氣走下丹田,道家叫胎息法。什麼叫胎息法

  就是當人還沒出生時在母體內的呼吸法。禅宗叫數息,我們叫隨息,不長不短,隨其自然。.這樣坐起來身體就如如不動,坐得穩當,隨著一句佛號念下去,容易入靜入定。

  打坐時,我們用隨息法念佛,念頭不要放在身體的哪一部位,要隨氣息念佛。一吸時 “阿彌”,一呼時念“陀佛”。盯住這個念頭綿綿密密地往下念,把一吸這個念直沈下丹田。用氣將小腹壓住,不要往上提氣,用腹呼吸,用周身八萬四千毛孔呼吸。可用意念領一領,這樣氣就息了。我們平常的呼吸不是息是“風”,一坐那兒就象拉風匣似的。那心能靜下來嗎

  真正用上功夫,他往那兒一坐,你把耳朵貼到鼻子上聽不到喘氣聲,這個氣息非常細,覺察不到,所以叫胎息。這樣功…

《證淨法師佛七開示(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