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嗎?哦,一般人還沒這功夫。是啊,順産的話,咱們都是母親,拼盡了全身的力氣,楞從産道裏面給擠出來啦。不容易呀!娘不容易,咱也不容易呀!
再看您出來前後,陪伴您的,先是紅色的血水,又腥又臭;然後胎衣破了,羊水流了出來;再然後,母親開始疼痛,收縮,經過了好幾個鍾頭的努力,順利的話,您的腦袋,終于擠出來了——唉,大半個。
紅彤彤的,爲啥呢?這生存壓力太大啦!磨損也挺嚴重的呀!從裏到外,裏面是溫暖的羊水,外面是涼嗖嗖的風,您不由得感慨:唉,來了這麼多回,這地球啊,環境越來越惡劣啦!
後面咱就不細說了,總之,咱出來的這個環境,人人都一樣,實在是算不上清淨呀!哎,專業名詞,這叫做“來處不淨”。
虛雲老和尚,還有過去的大德們,把這裏叫做“血窟窿”,不算文雅,但是呢,還挺貼切地。一旦有弟子修行偷懶,虛雲老和尚就會罵他:我看你是血窟窿還沒鑽夠!
——那麼,這血窟窿,咱是咋鑽進去的呢?
——那您得往前面,再觀察一下了。
往前到啥時候呢?那要追溯到投胎的時候,就清楚了。
細節呢,咱不必多說,不合適呀!概括一下呢,《楞嚴經》上面說的明白,當時,咱的父母呢,那是“欲氣粗濁,腥臊交媾,膿血雜亂”啊!
佛經裏面的文字,含義非常深廣,非常精微。咱就說其中“腥臊”這兩個字,相當准確呀!指的是啥呢?是說父精母卵,以及它的氣味。男子呢,是腥臭;女性呢,是臊臭;總之呢,就是臭味相投呀!
咱自己呢?也是一樣,人家臭味相投,和咱有啥關系呀!本來沒有。可是,咱有點兒不安分,多生多世的欲望心起來了,于是,咱就加入了進去,唉,嗖地一下子——咱的中陰身,投胎去了。
于是呢,“腥臊”的父精母卵,加上咱的中陰身,就成爲了咱們的身體種子。毫無疑問,它也算不上清淨,專業名詞,這叫做“種子不淨”。
在“種子不淨”和“來處不淨”的基礎上,咱再仔細觀察,會發現:“食物不淨”,都是地裏的糞、尿、泥土等等長出來的呀!“組成不淨”,人人都會流汗,皮膚等等最終都會轉變成爲汙垢啊!“排泄不淨”,大小便,確實不淨呀!“究竟不淨”,唉——找了半天,沒找到清淨的地方呀!
這樣一觀察,結果很清楚,咱的身體不清淨。無論是美女,還是帥哥,身體都不清淨,于是乎,還有啥好貪愛的呢!這個淫欲心呀,欲望之火啊,也就隨著咱的觀察,慢慢息滅了。
這第二“受念處”咋觀呢?爲啥感受最終都是苦呢?
“受念處”,顧名思義,就是要仔細地觀察一下,咱們的感受,到底是樂還是苦。
——有人會說了,感受嘛,當然是有樂有苦啦!
您說的很對,不過呢,還不全面,也不深入。咱看看佛陀是咋說的吧。
先說這個“受”,啥叫“受”呢?是的,就是感受。誰感受誰呢?五根感受五塵。那第六意根對于法塵的感受,咋不算在裏面呢?因爲,它屬于後面的“心念處”,咱後面再討論。
好,這個“受”,就是咱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感受境界當中的色、聲、香、味、觸。
哎,咱的眼睛,一旦面對著色相,就會感受到它的形狀、明暗、色彩、大小,等等,不一而足哇。如果面對著的是美景呢?心裏就會感到愉悅,這就是“樂受”;如果面對著的是慘象呢?心裏就會感到悲傷,這就是“苦受”。如果面對著的是平常景象呢?心裏就沒有明顯的苦樂感受,比較平淡,這就是“不苦不樂受”。
這叁種呢,就是佛陀對于“受”的簡要分類。然後,通過進一步地深入觀察,佛陀幫助我們認識到,這叁種“受”,最終都是苦,最終都沒啥樂趣可言呀。
各位兄弟姐妹,當您面對著災難等等悲慘景象,心裏産生了有些悲傷的“苦受”的時候,您是否會覺得苦呢?哦,只要不是心理變態,正常人都是的。是啊,專業名詞,這叫做“苦苦”,逆境之苦,本來就苦啊!
當您面對著美麗風景,心裏産生了愉悅的“樂受”的時候,當然啦,此時,您是不苦的。不過,很快,您是否會在心裏感慨:“唉,好花不常開,美景不長在呀!這美麗的風景,太少見啦!不在俺的窗戶外面呀!”——此時,您的心裏,實際上已經丟失了剛才的“樂受”,它被破壞了,轉變成爲一種遺憾,甚至是傷感了,于是,就不再是“樂受”,而是“苦受”啦!專業名詞,這叫做“壞苦”。
——人們哪,所有的歡樂,都將會一去不複返呀,都是無常的呀,可大家,爲啥偏要追求這無常而短暫的,沒啥意義的“樂受”呢!
當您面對著平常景象,心裏沒有明顯的苦樂感受,比較平淡,處于“不苦不樂受”的時候,實際上,咱們的人生當中,大多數情況都是如此啊。此時呢,表面上,您是不苦的。
但是,仔細觀察一下呢,您就會發現,心裏的感受,雖然似乎不苦也不樂,卻還是非常豐富的。哎,咱面對的,一會兒是人,一會兒是物;一會兒是紅,一會兒是白;一會兒簡簡單單,一會兒缤紛萬象。咱這眼睛裏面呢,難得消停呀!心裏的感受呢?千變萬化,有點兒亂啊!以後會咋樣呢?心裏沒底呀!有意思嗎?沒啥意思,無聊啊!
——這種情況時時都會發生,此時,您心裏其實就是一種相對輕微的苦受,一種無奈,一種漂泊之感,一種沒有辦法停下來的遷流變化,專業名詞,叫做“行苦”。
以上呢,是眼根對于色塵的感受,其它,耳根對于聲塵,鼻根對于香塵,舌根對于味塵,身根對于觸塵,觀察的方法和結果也都是一樣的,無非是“苦苦”、“壞苦”和“行苦”啊!咱就不再重複啦。
這第叁“心念處”咋觀呢?爲啥說心念是無常的呢?
“心念處”,顧名思義,就是咱來觀察一下自己心中的念頭,看看它是否長久,是否能夠持之以恒呀!
啥叫做“心念”呢?哎,它就是咱自己的第六意識,對于法塵境界,進行的思維分別。“法塵境界”是啥呢?差不多,就是一切外在事物吧,當然,也包括這些事物,留在咱心裏的那些素材——行話叫做“六塵緣影”。
各位兄弟姐妹,當咱的第六意識,也就是咱的思維心,面對著種種法塵境界的時候,您會發現,它會迅速地進行分別思考,會得出種種數不清的“結論”——就是咱的看法呀!
但是呢,咱真有一成不變的看法嗎?
您回想一下,小時候,咱看故事片,閱讀童話書,把人呢,直接分成了“好人”和“壞人”。如今呢?您看看自己,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
——說自己是好人的,到了沒人的地方,多半兒會心裏沒底,難免發虛呀!說自己是壞人的,嗨,也真壞不到哪兒去呀!
——這人哪,遠遠比好和壞,要複雜千百萬倍呀!
所以說,咱這心裏的念頭,以及心念思考所得出的結論和看法,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不長久呀!甚至,每天,每個小時,每分鍾,每秒鍾,都在不斷變化當中啊!
——哎,這就叫做“觀心無常”。實際情況,確實如此。
——因此呢,咱就不應當過分堅持自己的看法,因爲,它會變。也不應當過于相信自己對于事物的認識,因爲,它往往並不全面呀!
——這樣的觀察,可以破除咱們對于心念的執著,實際上,也就破除了對于“自我”的執著,行話呢,叫做“我執”。因爲,人們哪,往往會把第六意識的這個思想心,當做是“自我”呀。而實際上呢?它並不完全可信。
對此,佛陀在《四十二章經》裏面說的很清楚:“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那咋辦呢?咱還沒有得阿羅漢果,那咱應該相信誰呢?
——作爲學佛人來說,咱應該相信佛陀,相信佛經,相信真正的善知識。這樣呢,咱就有了主心骨,有了人生的方向,在漫漫長夜裏,有了曙光呀。
這第四“法念處”咋觀呢?爲啥說一切法最終都沒有主宰之“我”呢?
“法念處”顧名思義,就是咱來觀察一下,一切法,也就是萬事萬物,到底由誰來主宰?有沒有個不變的主宰者——“我”呢?有沒有固定的屬性——“我”呢?
啥叫“我”?其一是指主宰者;其二是指固有的屬性呀!
好,各位兄弟姐妹,咱仔細來觀察一下,萬事萬物,背後的那個“主宰者”在哪裏?萬事萬物,到底有沒有“固有的屬性”呢?
——有人說了,有啊!這天地萬物,都由萬能的“上帝”做主啊!
——好,既然您這麼說,咱來觀察一下。首先請問:這位“萬能的上帝”,它是不是愛護一切世人,愛護一切生靈呢?
——當然是啦!上帝愛世人啊!
——啊,假的,假的!爲啥呢?因爲既然上帝是萬能的,同時它又愛世人,那人世間就不應該有災難了呀!要知道,這災難也是萬能的上帝創造的呀!這說明,它有點兒壞呀!它不愛世人呀!它是假的呀!
——MAY GOD! 願上帝寬恕你這個惡人吧!要知道,上帝創造災難,就是懲罰你們這些惡人的呀!
——嘿嘿,還是假的!爲啥呢?如果說上帝創造災難,是爲了懲罰惡人,那就說明,所有的那些,在災難當中死去的人,都是惡人啦!于是,唐山大地震當中死去的幾十萬人,都是惡人;汶川大地震當中死去的八、九萬人,都是惡人;印尼海嘯當中,被海浪卷走的二十多萬人,都是惡人。等等,等等。這樣看來,在上帝眼裏,都是惡人呀!這位上帝的心眼兒,也太小了吧!
——MAY GOD! MAY GOD! 您寬恕這個魔鬼吧!
——嘿嘿,俺還有最後一個問題,請問,人的生死,是否由上帝做主呢?
——當然啦!一切都由萬能的上帝做主呀!
——嘿嘿,假的,假的!完全假的呀!爲啥呢?既然上帝是萬能的,它就可以主宰人的生和死,如果它真愛世人的話,那爲啥不讓世人都長生不老呢?爲啥,它要把世人一個個都弄死呢?這不完全是假的嗎!
——很清楚,所謂萬能的造物主,根本就不存在呀!否則的話,萬物由它創造,它…
《趣品《圓覺經》之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