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論是凡夫,還是二乘聖者,從無始以來,由最初的那一念不覺,也就是生相無明,而迷失了本來無我的法身,被無明所主宰的緣故。”
哎,關于“無明”,馬鳴菩薩在《起信論》當中,這樣說道:“以不達一法界故,心不相應,忽然念起,名爲無明”,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生相無明”,也就是最初的無明妄動,連等覺菩薩都還沒有勘破,唯有大覺世尊朗然獨照。
因爲呀,所謂的無明,其實就是最細微的我相,在無我的圓滿覺性當中,由最初的那一點點“認知”而發起,所以叫做生相無明。它所認知的境界呢?哎,就是在本來的妙覺當中,認知出了一個“覺相”,攬“覺相”爲我相呀。後面呢,世尊會爲咱大家詳加解說的,咱繼續耐心學習。
一切衆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爲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哎,在無始無明的主宰下,包括咱在內的一切衆生,是啥情況呢?世尊如此說道:
“一切芸芸衆生啊,生來就沒有智慧眼目,他們的身體和心念等等一切習性,都是無明。”
“就好比呀,一般說來,人們都不肯結束自己的生命,所以就知道啊,有一個東西,它在維護著自我,它就是無明。”
“而且呢,它總是要求境界順從于自我,對于那些不順從于自我的境界,就會産生憎恨和埋怨。”
“一切衆生,由于他們憎愛之心的存在,又會返過來滋養無明的緣故,使得無明越來越堅固,所以,不論他們怎樣求學佛道,總是無法獲得成就。”
——哎,原來呀,咱和一切衆生,種種的身心習性,都是無明。咱哪,生來就缺少智慧眼呀。
所以,咱不能自以爲是,而必須要“常隨佛學”,佛陀雖然涅槃了,咱還可以“常隨法學”呀!即便是親近善知識,咱呢,憑啥觀察善知識呢?嘿嘿,還是得依據佛陀的教導啊!所以呀,在末法時代學佛修行,離不開對于“法”的依止,離不開對于“法”的聞、思、修呀。
所謂的“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這是世尊以人之常情作爲例子,來告訴咱大家無明的所在,哎,它在哪裏呢?嘿嘿,就在咱的那個“貪愛自我的心境裏”呀。
這個“愛我者”就是無明心,也就是我執,對于咱凡夫來說,所謂的無明,首先表現爲我執,它是第七識當中微細的相續念,念念不停,奔流不息。其中的每一個念頭呢?都是在觀察,看看周邊的境界,是否符合“自我利益”。
哎,這個無明心呀,它是想要求所有的境界,都順著自己的妄想需求,來滿足所謂的自我利益。可是,現實狀況呢?嘿嘿,“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呀!
于是,一旦逆境現前,咱這個無明心就會大發無明火,要麼憎恨,乃至于憤世嫉俗;要麼埋怨,乃至于郁郁寡歡。再嚴重點兒,嘿嘿,或者精神崩潰,或者抑郁失眠,哎,跳樓自殺的也大有人在呀。哎,以這樣的心境來修行,不肯放下憎愛之心,無明心就會得到憎愛情緒的滋養,而越來越堅固。像這樣修行,咋可能獲得成就呢!
下面,世尊爲咱大家開示“四相”的具體內容:
善男子!雲何我相?謂諸衆生心所證者。
首先是我相,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什麼是我相呢?就是指一切衆生內心深處所自證的境界。”
哎,這裏所說的我相,是修行當中最根本的我相,就好像樹根一樣;而本經前文“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六塵緣影爲自心相”的那個我相呢?它是生活當中的我相,就好比樹的枝葉一樣,它們是互爲表裏的。
——各位兄弟姐妹,這兒,咱要留意了,從相貌來看,一棵樹的枝葉,和它的樹根,樣子是大不相同的。而且,枝葉很容易被觀察到,可樹根呢?嘿嘿,深埋在地下,不容易見到呀。
所以呢?四大色身和六識心之我相,還比較好理解;而這個“衆生心所證者”之我相呢?咱就需要在世尊的引導下,仔細反複地觀察,才能夠有所明了啊。
這裏的“衆生心”,指的是咱大家內心深處的第七識,也就是所謂的“俱生我執”,哎,與生俱來的相續思量心呀。這個相續思量心,在極爲缜密的念念生滅當中,把第八識阿賴耶識當中的“相分”,攬爲己有,當成了自己所實證的境界,也就是“所證者”,這呀,就是我相了。
顯然,這個我相,很難被觀察到。因爲,它太微細了,而咱大家呢?咱的第六意識妄想心,又太粗心了。用咱大家這張粗大網眼的漁網,去撈水裏的小小魚,嘿嘿,結果呢?大家都說,哎,水裏根本就沒有魚呀。
——因此呀,這個根本的我相,很難被觀察到。
不過,只要水裏有魚,哪怕是小魚,它也總有露頭的時候,哎,偶爾,它還會跳出水面呢!
哎,咱的這個微細我相也是一樣的道理,它呢,總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啥時候呢?請仔細聆聽世尊的解說: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各位善男子!就好比有人,當他身體調養得很好,日子過得很舒泰的時候,倏忽之間呢,不覺時光流逝,甚至,忘記了自我,也忘記了色身。”
“一旦呀,由于飲食等等調養不當的緣故,他出現了四肢或急或緩的各種症狀,于是,就需要治療。當醫師輕輕地爲他針灸或者艾灸的時候,他就感受到了痛、癢、麻、熱等等,于是就知道了,還有個自我,它會感受。”
“因此呀,只有在有所證,有所取的時候,才會顯現出我相之體。”
哎,這裏的“忽忘我身”,就是所謂的忘我境界,不僅僅是修行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感受。尤其是一些藝術家和科學家,當他們沈浸在創作或科研當中的時候,由于精神高度集中,也會有忘我的現象發生。
人們在生活順利,身體健康的時候,也是如此,哎,美好的日子,總是在不知不覺之間,悄然流逝,渾然忘我呀。
——嘿嘿,不過,好景往往不長啊!咱大家在這人世間,吃的是五谷雜糧,外帶農藥、化肥加轉基因;穿的是“美麗凍人”,哎,現在的人都愛美呀!都想裝扮成帥哥美女,所以呢,大冬天的,女士穿裙子,男士穿單衣,嗨,這才有線條嘛!
美則美矣,它有違于養生保健呀!所以呢,吃的不合適,穿的不合適,這就叫做“攝養乖方”,哎,那就該生病了。生的啥病呢?按脈象來說,無非就是急症和緩症,“弦”就是急的意思,也是一種中醫脈象。
既然生病了,咱就得去就醫,在古時候呀,咱中醫,常常用針灸和艾灸的療法,所以說:“微加針艾”。哎,有人馬上就會發問了:在古印度,佛陀在世的時候,難道就有這些療法嗎?
——嘿嘿,俺不知道。而且呀,這也不重要。也許有,那麼,就是如實翻譯;也許沒有,那麼,就是順應于咱中土習俗的方便翻譯。總之呢,就是看病就醫,進行治療的意思呀。
哎,只要進行治療,不管是針灸,用細細長長的銀針紮穴位;還是艾灸,用燃燒的艾條烤穴位;或者是其它方法等等,一個共同的特點呢?嘿嘿,那就是呀,肯定會有痛、癢、麻、熱,等等明顯感覺。
一旦有了身體感覺,哎,這位享著清福,過著太平日子,渾然忘我的大爺呢?忽然之間明白了,原來,咱還有一個我,正是它,感受到了痛、癢、麻、熱呀。哎,所以說:“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只有在咱那個我,對于境界有所證,有所取,也就是有所感受的時候,它才會顯現出來呀!
——其實,咱的那個“我體”呀,它從來就在那兒,就在咱第七識念念相續的思量心當中潛藏著,被微細念頭維系著,不曾失去,也不曾被放棄。人們所謂的忘我呢?只不過是第六意識心,它太粗心了,暫時把自己的“我體”忘記了而已呀。
這個所謂的“我體”呢,也就是咱第八識的“相分”,在無明還沒有被徹底摧破之前,它就不會消失。在生相無明被摧破以後,咱就圓滿了正覺佛果,咱的第八識,就轉變成爲了如來藏,第八識的“相分”,也就是咱原來的那個“我體”呢?就成爲了咱的清淨法身。
哎,所以說呀,凡聖一體。即使是所謂的轉變呢,也終究沒啥好轉的,只不過,當咱勘破了無明幻覺以後,我執與我相就隨之消融了,于是,方便地叫做轉凡成聖了。
但是,如果有人以爲,自己已經實證了清淨法身,已經實證了如來境界,那麼,世尊說呀,他還在我相當中,這呢,是指修行當中最根本的我相。咱來認真學習: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于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各位善男子!修行人的心中,乃至于自以爲證得了如來境界,自以爲已經究竟了知了清淨涅槃,這些呀,都是我相。”
——哎,那就是說呀,如來,並不會把自己當做是如來,也不會以爲自己通達了清淨涅槃。爲啥呢?嘿嘿,因爲呀,如來消融了狹隘的自己,早已超越了我相呀。
《金剛經》說得很清楚:“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菩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如來呢。有我就是衆生,就在幻化的我相當中;無我呢?就是菩薩,乃至于大覺世尊,超越了一切對立差別,唯一廣大圓滿覺性,幻化一切,圓融一切。其中,沒有絲毫我相可以樹立呀。
爲啥呢?嘿嘿,清淨慧菩薩所問章當中,世尊說得很清楚:“于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衆生。何以故?菩薩衆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
說到底呀,所謂的我相呢,就是一種自我的虛妄認知,乃至于有人自以爲實證了如來的境界,自以爲通達了清淨涅槃,都還在自我的虛妄認知當中,所以,都是我相。
哎,一旦有了我,有了我相,就有了局限性;而無我,無我相呢,就沒有了局限性。有了我相的局限性之後,就會被我相所束縛,就陷入了虛妄的無明煩惱當中,而不得自在,那就是一切衆生;沒有了我相的局限性以後呢?本性也不會死亡,…
《趣品《圓覺經》之二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