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品《圆觉经》之二十
(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所问章)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辩音菩萨之后,本经的第九位菩萨,净诸业障菩萨,观察到咱末法时代的众生,难以开悟净圆觉心,所以,也无法实修二十五种清净定轮。其中原因何在呢?哎,这是咱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所以呀,咱仔细聆听菩萨的请法,以及世尊的解答。
于是啊,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当中,从座位上站起来,五体投地,礼拜佛陀的双足,表示最尊贵的敬礼;起身之后,围绕着佛陀,绕行三圈,又回到了拜佛的地方,双膝跪地,双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说道: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为我们大家,详尽地讲说了这二十五种不可思议的修行方法,这些呢,也就是一切如来在因地修行时的状况,所以呀,让我们大家得以闻所未闻。”
“您的讲说,仿佛让我们大家,亲眼目睹了调御丈夫(佛陀的十种名号之一)们,历经了恒河沙劫数,勤苦修行的境界,以及其中的一切功德妙用,而且,好像就在一念之间。”
“我和诸位菩萨们,从内心当中,深深地感到庆幸和安慰。”
——哎,经过净诸业障菩萨这样一说呀,咱哪,也感同身受了,仿佛,已然来到了法会的现场一般,在世尊的循循开示当中,用当下的心,明见了诸佛菩萨无量劫的勤苦修行,无量劫的广度众生。
咱哪,听闻如此妙法,明白了该如何实修圆觉大总持法门,明白了该如何自他两利、行菩萨道,明白了该如何圆满无上正觉,咋能不感到深自庆慰呢!
接着,净诸业障菩萨,在感慨与赞叹之后,正式替咱向佛请法: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
“世尊啊!如果这个诸佛菩萨,与众生共有的圆觉妙心,它的本性就是清净的,那么,它又是因为什么而污染的呢?以至于,使一切众生都对它迷惑不觉,难以契入呢?”
——哎,前一章当中,在讲说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之前,世尊为咱重新开示圆满觉性时,说道:“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接着这个开示,所以有了净诸业障菩萨的这个问题。
这呢,也是咱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哎,为啥咱就无法悟净圆觉呢?关于世尊的解答,咱哪,期待后文。
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
提问之后呢,净诸业障菩萨,继续陈述请法的心意,以及此问题的重要性:
“但愿如来您哪,能够为我们大家,详尽开示如何悟入圆满法性,您的解答,能够为与会的大众,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作为将来指导修行解脱之智慧眼。”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这样请法之后,净诸业障菩萨,再次五体投地,礼拜佛陀,表示谢法。像这样的请法仪轨,竟然重复了三次,从始至终,有条不紊。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这时啊,在净诸业障菩萨虔诚地祈请以后,法缘已经具备,可以应缘说法了。于是,世尊告诉净诸业障菩萨说: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们能够替在座的大众,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向如来请问如此甚深的方便法门。”
“现在,请你们仔细聆听,如来将要为大家解说。”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当时啊,得到了世尊的鼓励赞叹,以及即将说法的允诺之后,净诸业障菩萨心生欢喜,与在座的大众一起,默然无声,静静地聆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于是,世尊轻舒圆音,开门见山地解答净诸业障菩萨的提问:
“各位善男子!一切众生啊,从无始以来,以妄想心执着于有我相、人相、众生相,以及寿命相,把这四种颠倒认知,当做了所谓真实的自我、真实的别人、真实的众生、真实的寿命,等等。”
“因此啊,就为了自我利益,而产生了憎恨和贪爱两种境界,对于那个妄想出来的虚假的我相之体,又多了一重虚妄执着。”
“就这样,虚妄的我相,和由此而产生的虚妄的我执,这两个虚妄心相互依存,就产生了虚妄的业和随业所现的六道。”
“普通凡夫由于有虚妄业的缘故,就见到了虚妄的生死流转;厌倦了生死流转的人,比如二乘人,他们完全舍弃了虚妄业的造作,而见到了虚妄的涅槃。”
哎,针对净诸业障菩萨的提问:“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毫无疑问,咱大家的妙圆觉心本来就是清净的,那么,咱大家为啥而迷惑了呢?
——对此,世尊开门见山地回答,因为呀,包括咱在内的一切众生,都由于妄想执着,而陷入到了虚妄的四相当中,所谓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所以才迷失了本来呀。
其中的“寿命相”,在《金刚经》里叫做“寿者相”,名字不同,意思是一样的。哎,关于四相的具体含义,《金刚经》上,佛陀并没有解说,咱这部《圆觉经》就不同了,世尊啊,给咱进行了极为深细的开解,详见后文。
就普通含义来说呢,所谓的“我相”,就是本经第一章当中,世尊说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哎,所以呀,咱这个我相,也就是自相,咱把虚妄的四大色身当做了是“自我的身相”,把虚妄的六尘缘影之心呢?当做了是“自我的心相”,这俩合起来,就是凡夫的“我相”。
啥叫“人相”呢?嘿嘿,就是别人呀!除了我之外的,那些与我相关的其他人呀。咱既然把“我相”认作了实有,同时也就会把,咱的四大色身和六识幻心之外的,其它那些色身与幻心,认为是“我相”之外的实有,哎,于是就有了别人,有了“人相”。
啥叫“众生相”呢?嘿嘿,“我相”是自我认知,“人相”是自我之外的相关认知,哎,所谓的别人,都是和咱有关的人,那才叫做“人相”。除此之外呢?嘿嘿,还有数不清的色身与幻心,和咱自己也许八竿子都打不着,可是呢?咱以为它们都是实有的,合在一起,就叫做芸芸众生,这就是“众生相”了。
啥叫“寿命相”呢?嘿,一旦有了自我存在的执着,同时也就有了自我的持续过程,哎,这个持续过程就是寿命。对于此持续过程的认知,就叫做“寿命相”。当然,我有我的“寿命相”,别人有别人的“寿命相”,乃至于一切芸芸众生,都有其“寿命相”啊。
——这些呢,是咱凡夫的“四相”,也是对于四相比较粗浅的理解。其中,“我相”是四相的根本,正因为有了自我认知,才会有与我相关的他人的认知,乃至于似乎比较疏远的芸芸众生的认知,最后,这个认知的持续过程,随着念念相续,而显现为寿命的认知。
——在菩萨修行的过程当中呢,“四相”的内容随着修行的深入,会显现得极为精细与微妙,哎,到了最后,乃至于咱自以为“证得了涅槃”,那也是“我相”呀!一会儿,咱再跟随着世尊仔细学习。
正因为有了“四相”的虚妄认知,咱和一切众生啊,就围绕着四相,而产生了爱恨分别,于是,就会发起虚妄的业力造作,服务于内心那些爱恨的情绪,所以呢,随着虚妄业而显现出了六道轮回。
——哎,就这样,在本无生灭的圆满觉性当中,咱哪,用自己的妄想执着,嘿嘿,就把六道轮回给“创造”出来了。
有些人呢,他们认识到了生死轮回之苦,哎,对于生死流转极为厌倦,所以呀,他们就通过修行,毅然断除了爱恨造作。于是呢?生死轮回消亡了,哎,不生不灭的法性境界显现了——哦,原来这就是涅槃啊!好吧,俺就在这儿休息吧!它就是我,我就是它,终于到地方了。
——这就是声闻、缘觉,二乘人的修行境界,他们到达了不生不灭的“涅槃”。嘿嘿,不过,世尊说啊,这呀,还是他们的“妄见”而已,他们用自己的“厌离心”,创造并见到了虚妄的“涅槃”境界,所以说“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这呢?其实还是“我相”,二乘人极其细微的“法我相”呀。相应于这个“涅槃”我相,其它三相,也都会发生。
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哎,正因为有了四相,所以呀,无论是凡夫,还是二乘圣者,都无法回入清净觉性,其原因呢?世尊说道:
“一切凡夫和二乘人,由于这些妄见的缘故,而不能够悟入清净觉性。并不是清净觉性拒绝他们悟入,而是呢,如果还有一个能入的“我相”的话,那就不是悟入清净觉性的正确方法了。”
“因此啊,无论是凡夫的妄念造作,还是二乘圣者的息念无为,都没有办法悟入清净觉性,都还沉浸在迷惑苦闷当中。”
哎,所谓的“动念”,指的是咱一般凡夫妄想纷飞,不停地分别造作;所谓的“息念”,指的是二乘圣者到达了无作涅槃,停留在清静无为当中。凡夫以四大色身和六识妄心为“我相”,相应的执着心便是“人我执”;二乘圣者呢,以无为涅槃为“我相”,相应的执着心便是“法我执”。正是在这些“我相”和“我执”的纠缠下,所以,于法于人就会不自在,不通达,而“皆归迷闷”了。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
凡夫也好,二乘圣者也好,到底为啥会“皆归迷闷”呢?为啥会有“我相”呢?世尊解答道:
“为什么呢?因为呀…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