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的傳播與民族性:佛光山在菲律賓佛教樂藝弘傳▪P2

  ..續本文上一頁叁拍的節奏。內容既有愛情方面的,也有敘事的,巴裏套表現了菲律賓人無憂無慮、诙諧、幽默的性格。

  總之,菲律賓人有亞洲的音樂家之稱,帶來輕快友善的樂聲,總不缺一大把的幽默感,總是令人感到歡樂。幾乎每個人只要聽到音樂都能翩翩起舞,是一個熱情的國家。

  叁、佛光山在菲律賓的佛教樂藝弘傳──人間音緣與佛陀傳爲例

  一九八七年,佛光山慈嘉法師即應菲律賓的西黑省描戈律市法藏寺董事之聘。翌年,菲律賓宿務市天主教徒呂希宗、呂林珠珠夫婦爲感恩奉孝,在這天主教國家建立一座近千坪的寺宇,命名爲“慈恩寺”。一九八八年,建寺完成;一九八九年叁月十一日,由佛光山正式派遣慈容法師、永光法師等分任住持、監院。佛光山在此開始展開人間佛教的弘揚。後一九九一年五月信徒蔡淑慧代表描戈律信衆返臺,于佛光山向開山大師表明獻地建寺的心意;同年九月,宗長心平和尚帶領諸位法師莅臨弘法,于此行中完成接受獻地捐贈,隨後啓建圓通寺。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住持永光法師應馬尼拉地區信徒之邀,由宿務前往首都馬尼拉弘法。永光法師爲弘法推展之考慮,先在中國城的阿蘭格街成立“馬尼拉禅淨中心”。經過半年多的弘法接引,信徒日益增多,爲讓信衆有舒適的共修道場,翌年的叁月,海外都監院慈莊法師抵岷視察,經多方勘察,在市中心選定富維多利雅風格,爲原前蘇聯大使館的獨棟建物,做爲佛光山在馬尼拉地區的弘法道場,道場定名爲“馬尼拉佛光山”。

  一九九叁年六月底永昭法師加入馬尼拉弘法行列,在永光法師帶領下于八月八日展開搬遷及第一期道場整修工程,計有佛堂、服務臺、法務流通處、辦公室、會客室、齋堂、廚房、會議室、視聽中心、圖書館、寮房等;另方面舉辦都市佛學院、插花、烹饪、中國結、兒童班、兒童合唱團、兒童夏令營、婦女法座會等各項文教活動,並以法會共修提供當地信徒信仰依歸。此外菲國爲一天然災害繁多的國家,凡遇水災、地震、火山爆發,集合佛光會員大衆,成立急難救助隊,遠赴偏僻災區赈災。

  “馬尼拉佛光山”地理位置優越,鄰近有五星級世紀公園大飯店、中央銀行、越南大使館、中國大使館、CCP國家劇院、大型購物商場、可容納五萬人次的綜合體育場及各種大小會議場所,距馬尼拉國際機場、王彬中國城各十五分鍾的車程,附近並有以美麗夕照聞名的馬尼拉灣;其占地面積爲2,610.84Sqm是一座交通便利,風景怡人, 占地寬敞的都市道場。

  二○○二年四月,原西班牙洋房式建築物已不敷使用,經佛光山常住的支持,于原地拆建,規劃將建築一棟十層樓現代化多功能的文教大樓,兼具弘法、文化、社教、慈善等事業。于同年五月恭請佛光山宗長心定和尚主持安基典禮。

  馬尼拉佛光山文教大樓,占地面積二千六百多平方米,有兩層地下停車場,約一百個停車位。全棟大樓由前、中、後叁個部分銜接而成,總高度十層樓。前部份有五層樓高,一樓設有大廳、服務處及滴水書坊等;二樓至四樓是現代化設計的佛堂及禮堂並用的高曠空間,供奉一尊緬甸玉佛,可容納約二千人;五樓作爲活動中心。中、後部分同爲十層樓高,中間部份的樓層裏設有齋堂、美術館、禅堂、辦公室、會議室、中華學校、佛學院、寮房等;後面部份作爲功德堂;十層頂樓則爲露天花園和雅座。

  馬尼拉佛光山以文化教育爲主,展開全方位的人間佛教的弘法利生事業,將爲菲律賓佛教開創曆史新頁。

  二○○二年二月租用隔壁前『斯裏蘭卡大使館』爲道場所在。一邊建寺,但弘法的事業依然逐步進行。同年五月並舉行二○○二年五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日《恒河之聲》佛光山梵呗贊頌團莅菲巡回公演。讓佛教梵呗音樂首次登上天主教國家的大型劇院公演,馬尼拉市菲律賓文化中心(CCP) 公演二場,六千余人觀賞。在宿務市南洋大飯店Water Front Hotel 公演二場,約萬余人觀賞。更證明音樂是世界的語言,美好的音樂可以淨化人心,可以使人類的心靈互相融會共通。

  二○○叁年適逢,爲紀念星雲大師創作佛教音樂五十周年,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舉辦“人間音緣─星雲大師佛教歌詞征曲活動”。“人間音緣”源自五十多年前星雲大師以現代歌曲爲橋梁,成立的青年歌詠隊,開佛教音樂在電臺布教的先河,並錄製全臺第一張佛教唱片,這種突破傳統的弘法方式,讓人耳目一新,獲得熱烈的回響。也爲了讓佛教音樂更普及化、大衆化,由佛光山宗委會及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特別主辦“人間音緣—星雲大師佛教歌曲音樂發表會”征曲活動。音樂發表會現場大師並爲來自美國、阿根廷、馬來西亞、澳洲、香港、巴西、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臺灣等國家300余位參與青年開示:一、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二、佛教得以弘傳,就是靠通俗講演及梵呗唱頌。叁、佛歌演唱,即是以音聲作佛事。鼓勵在場的音樂愛好者。

  菲律賓也在這次征曲中以五首歌曲獻唱有:[4]

  一、We Are One(人我之間)作者 Jude Thaddeus Gitamondoc 天主教徒就讀San Carlos University,供讀教育系,曾在菲律賓國立大學修過音樂譜曲系,編曲創作是他最大的興趣。

  二、Homage to the Triple Gem(叁寶頌);Isang Panalangin (祈求)Joseph Abella 七歲開始學鋼琴,一九九年曾得宿霧青年交響樂訓練中心獎學金,並且以譜曲寫歌中自我學習,曾多次得獎。

  叁、朝山。湯良洲出生于上海音樂世家。公元一九五六年受聘爲北京中央新影樂團任琵琶獨奏員。曾先後出訪歐洲及東南亞、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演出。一九八一年中國音樂學院進修指揮和作曲。一九八○年所著「琵琶新演奏法」一書,在香港出版。一九八八年在臺灣再版,受到香、臺、澳門及新加坡、美國的事業和愛好者的賞識。並于一九八五年受香港之邀在大會堂作專場琵琶獨奏音樂會和講學。一九九一年來菲定居,從事音樂教學,推廣中國音樂和普及工作。二○○一年有緣與佛光山結緣,更受梵呗贊頌團莅菲演出之影響。對佛曲有了濃厚的興趣,最近敬讀星雲大師的歌詞的開示,譜寫了“朝山”和“七誡歌”二首習作。其中“朝山”一首被菲律賓佛光山推選爲去臺灣參加“星雲大師詞、曲發表會”的比賽。

  湯先生爲中國音樂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音樂學會、北京古琴學會、琵琶研究會理事和香港民族音樂學會名譽理事。

  四、The Englightened One Eugene Tan 曾獲得宿務宗教譜曲大賽第一名,二○○叁年宿務流行音樂第叁名,並常常擔任不同學校的音樂導演。

  此次比賽分別得到:一、評審特別講中的「最佳美聲獎」;二、We Are One(人我之間)Jude Thaddeus Gitamondoc得到星雲大師獎中的佳作獎及佛光緣獎第二名。2004年也有六首入圍,分別是DALIA P.TAN 及RHEA MAY L.SADAYA的念佛安心曲。NINO JAMES L.BANARES、RIVAH ANNE N.SINGSON及ROMMEL E.GOJO的微笑的力量。ROLAND R.EMPLEO 的天堂在哪裏。

  念佛安心曲不同的作者皆表示,透過星雲大師的歌詞中了解在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忘記真正的需要是什麼?當生命失去依靠時誰來幫?當內心貪瞋癡生起時誰來解救?人們的心中那裏有歡喜?都在大師的歌詞中找到答案,希望將歡喜與快樂的幸福分享給大衆。

  微笑的力量不同的作者也表示,星雲大師的歌詞中微笑的力量其大無比!微笑的色彩嬌豔動人;讓微笑的音樂溫暖衆人的心靈。RIVAH ANNE N.SINGSON說:“這首詩詞和菲律賓人的特質太像了;樂天、知足、愛好音樂、藝術,都是菲律賓人的優質,簡直可以當“市歌”。”NINO JAMES L.BANARES表示從歌詞中了解,當我們感到心中的那條河水有石頭擋住時,深呼吸、轉一下,生命在呼吸間、剎那時多珍貴阿帶著“微笑”迎接每一時、每一刻、每一天。ROMMEL E.GOJO認爲:很高興看到有一個無私奉獻的宗教團體-佛光山,不分種族、默默地、盡心地、爲提升國民水平而努力。

  天堂在哪裏的作曲者ROLAND R.EMPLEO從大師的詩詞中天堂並不是遙遠的他方,而是珍惜善用每一分鍾跳躍的心靈智慧,發揮人類至真、至善、至美把握當下,天堂就在你我心裏。

  2005年也有五首得獎Larissa Hao Chin假如、人生是過客;Grace Nono Aves佛化婚禮祝歌;Francisco Bellarde皈依阿彌陀佛;Jude Gitamondoc祈求。分別得到星雲大師、佛光緣獎及評審特別獎、大會特別獎。G race Nono感言說:我期許我的音樂能爲人間帶來真愛、信心、和平。“人間音緣”征曲比賽就像一扇門,引我朝那方向。不僅只是一場比賽,〝人間音緣〞給每一位參賽者,殊勝因緣,以悠揚美妙的音聲,爲人間帶來祥和。

  Larissa說:我感覺我像我的歌一般,找到了存在的目的與價值,爲衆人尤其是那些曾幫我作曲的人帶來喜悅。

  Francisco Bellarde說:感受到阿彌陀佛的慈心悲願撫慰衆生讓衆生找到生命的依靠希望將佛教的大愛藉歌聲弘揚佛法。

  從二○○叁至二○○八年持續年年都有佳作。爲佛教在菲律賓弘法本土化影響很大,更擴至2007年英文版佛陀傳音樂劇的誕生,在CCP 國家文化中心隆重表演。

  在宗教領域裏,一首神聖…

《佛教的傳播與民族性:佛光山在菲律賓佛教樂藝弘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