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走向城市,深入社會,關懷群衆,超越國界,弘化全球。四十多年來,佛光山除了積極培養各國語言弘法人才,同時在海內外創建二百余所現代化道場,弘法據點遍及全世界。
在跨洲際弘法過程中,從初期的紮根華人社會到逐步朝向本土化邁進,讓佛教與各地的文化思想、地理環境、風俗民情水乳交融,發展出各自的特色。諸如:針對信徒的需求,舉辦禅修、法會、戒會、短期出家等修持,增上信仰;開設符合當地居民所需之文化、藝術、技藝課程,將佛法融入其中,運用于生活;結合各地節日慶典,進行敦親睦鄰、文化交流、跨宗教活動,達到各宗教、族裔間的共尊共榮;開放道場,提供友教聯誼、活動,接待十方嘉賓,讓更多海外人士,透過觀摩學習,親近佛法。
海外道場愈是能融入當地民情、文化,就愈能在當地生根、發芽、茁壯,依此准則,依循人間佛教的理念,立足臺灣,放眼國際,落實本土,將佛法的菩提種子播撒全球,圓滿弘揚人間佛教的神聖使命。
“以共修淨化人心”,在共修方面佛光山修持中心-襌淨法堂、念佛堂、抄經堂,常年舉辦修持活動供大衆參修,尤其舉辦朝山禮佛、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戒會,讓信衆從中長養法身慧命,將佛法實踐在生活中。海內外全世界各別分院亦成立念佛共修會、八關齋戒會、各項法會等,接引民衆沈澱心靈,奮起飛揚。
佛光山海內外各別分院彷若世界舞臺,接引各國人士造訪,或參訪禮聖,或交流對談,或聽聞佛法,使得佛教信仰蔚爲風氣。其它大型跨國的淨化人心活動如:
1 998年4月8日,大師率團恭迎佛牙舍利莅臺安奉;2001年10月前往美國紐約“九一一事件”地點,爲罹難者祝禱;回臺後,同年12月,受邀至總統府以“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發表演說。
2002年元月與中國大陸總書記江澤民達成佛指舍利來臺協議,以“星雲牽頭,聯合迎請,共同供奉,絕對安全”爲原則,後組成“臺灣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委員會”,至西安法門寺迎請舍利莅臺供奉叁十七日。
2003年7月,大師應邀至廈門南普陀寺參加“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界爲降伏 “非典”國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大法會”。
2009年元旦澳洲南天寺舉辦“爲病痛衆生獻燈祈願祝禱暨多元宗教爲世界和平祈福祝禱贊頌會”,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神父、牧師及印度教代表與會,共1,200余人次參加。
2009年元月10日美國西來寺舉辦第13屆“祈求世界和平法會”,由西來寺住持慧濟法師、天主教大洛杉矶教區多元宗教聯誼會史密思神父、伊斯蘭南加州舒拉議會領袖阿曼德沙克博士、洛杉矶警察長神職聯合會主任愛德華特那主教、南加州南傳佛教僧伽會代表巴那洛迦法師、洛杉矶泰國寺院摩诃阇示法師等南加州宗教代表,在大雄寶殿爲世界和平祝禱。
2009年1月29日馬來西亞雪州地方政府、研究及考察事務行政議員劉天球,至吉隆坡東禅寺參加2009年平安燈會與花藝展,當場向與會大衆宣布,雪州政府因高度肯定東禅寺對社會的貢獻,故去年12月的非回教宗教理事會議中,正式批准占地20英畝的東禅寺,由農業地段轉換成廟宇地,而東禅寺每年只須繳付馬幣1令吉的地稅。劉天球同時宣布從他的州議員撥款中,撥出馬幣一萬令吉,予東禅寺作爲發展基金。由此可見佛光山道場在當地的國際交流發展已經深受肯定和贊揚。
7. 以跨宗教往來從事國際交流
爲體現大師同體共生的理念,佛光山與各宗教往來友好,希冀以宗教的慈悲與博愛等精神,致力于推動世界和平。多年來,佛光山經常在世界各地與各宗教進行宗教對談,尤其大師先後前往羅馬教廷與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本笃十六世舉行世紀對談。亦受邀前往回教國家馬來西亞主持莎亞南體育館八萬人弘法大會;至印度尼西亞弘法,當地政府特准在缇亞大飯店公開演講。凡此種種,皆爲天主教與佛教、回教與佛教乃至各宗教間的交流打開友誼對話平臺。
隨著科技發達,地球村時代的來臨,不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加緊密,國與國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的交流也益形頻繁,世界宗教交流已是時代的趨勢,也是大師推動有年的工作。
大師對宗教之間抱持崇高的理想與寄望,認爲天主教、基督教、回教、佛教等世界各宗教,雖然信仰對象有別,教義、教典各異,但不管是天主、上帝、阿拉、佛陀,乃至地方性神祇,都是各種不同根基者的精神所依,都有著勸人爲善、教化心靈的正面意涵。所以各宗教應以互尊互重的精神,平等看待各宗教的修持方法與製度,彼此融和,互相輝映,讓宗教成爲全球性的化導力量。
在此理念下,佛光山多年來,除了致力推動佛教禅淨、顯密、南北傳各宗派的融和,並積極與其它不同宗教舉行座談、交流、聯誼,藉此凝聚共識,彼此合作,共同爲促進世界和平與增進人類福祉作出具體的貢獻。
大師一向主張:佛教與各宗教間要相互尊重,彼此融和,共同爲促進世界和平、族裔和諧、人類福祉而努力。
佛光山在全世界各地道場舉行跨宗教的交流活動從事國際交流不勝枚舉,例如:
2004年大師應聘擔任“中華文化複興運動總會”宗教委員會主任委員,與基督教、天主教、一貫道、道教、回教、天理教、軒轅教、道教、天帝教、中華理教、天德教等十二個宗教團體領袖,共同出席“愛與和平音樂祈福大會”,促進宗教交流,實際發揮宗教淨化社會人心之功用。
2004在五月浴佛節國際佛光會紐西蘭南島協會在基督城大教堂前舉行四大宗教爲世界和平祈福,帶動當地宗教間的交流融合。同年紐西蘭北島協會、澳洲雪梨和墨爾本協會紛紛在當地舉辦跨宗教祈福法會,爲世界祈求和平。
2006年大師遠赴歐洲至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及日內瓦聯合國國際會議中心講“融和與和平”。
鑒于各宗教盡管信仰不同,但重視和平、力求和諧的心卻是相同,因此大師2006年前往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與教宗本笃十六世會晤,希望能增進佛教與天主教相互的了解與合作,透過交流,凝聚彼此的共識,爲實現和平和諧的理念而努力。
2007年由星雲大師擔任宗教委員會的主委,負責臺灣宗教界的聯誼工作,當年元旦夜,由基督教主辦、十二個宗教團體承辦的“二○○七年尊重與關懷音樂祈福大會”,高雄市政府舉辦的“跨宗教座談會”,以及董氏基金會邀請七大宗教團體,針對“自殺防治”進行座談等,共同爲人類的未來尋求希望、和平與愛,這樣的交流合作實在令人感到可喜。
2008年9月3-5日爲紀念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六十周年,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總部于假曆史上聯合國首度《世界人權宣言》頒布所在地 –巴黎舉行第六十一屆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年會,計有來自全球74個國家、四十余宗教團體、五百多個非政府組織(NGO)等逾千名非政府組織代表、聯合國官方使 節與會出席;負責日內瓦聯合國總部NGO事務的佛光山日內瓦會議中心覺彥法師和巴黎佛光山妙達法師以及來自紐約佛光山NGO文宣事務組的Emily居士共同代表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成員的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前往年會地點所在的聯合國教科文中心總部參加爲期叁天的全球NGO年度盛會。
在“國際人權村”廣場中,主辦單位並安排多元化的國際人權議題座談會,在跨宗教座談中,有錫克教、巴哈伊教、以及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成員之一的國際佛光會以唯一佛教代表出席,表達對世界人權的關懷。國際佛光會對國際社會的努力,期許透過此聯合國非政府組織的國際性展示活動中,能讓更多世界人士與佛光人廣結善緣並促成未來佛光山于國際非政府組織事務參與的廣度與深度。
2009年初1月5日,佛光山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爲體現大師同體共生的理念,佛光山與各宗教往來友好,希冀以宗教的慈悲與博愛等精神,致力于推動世界和平,首度聯合瑞士各宗教的領袖們爲新的一年祈福,這是瑞士日內瓦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第一次的跨宗教交流,各宗教領袖們手持宗教代表信物,以各宗教的經文爲世界祈求和平,正當此時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攻打加薩,經過一周的時間,六百余老幼居民死亡,世界各國人士無論宗教,不分種族,民衆紛紛自發地在各大城市示威抗議,呼籲要停戰,不要殺亡無辜,可見得宗教之間也要交流往來對話,溝通彼此,世界的和平才有可能到來。
在當天的跨宗教祈福晚會上,佛光山歐洲總住持滿謙法師提出呼籲:“今晚的跨宗教祈福晚會只是一個開始,我們都知道所有的宗教都傳遞著慈悲、愛人與互相體諒的本質,這都是維護世界和平所需具備的條件,唯有透過世界各宗教的智慧、各宗教領袖與世界政治領袖共同互敬與合作方有維護國際和平秩序,希望透過跨宗教的交流活動與認識,能讓各宗教彼此更加了解對方。因此我竭誠地希望未來的每一年年初,各宗教能夠輪流來主辦這個有意義的活動,讓“愛與和平”的希望之燈,能夠永續傳遞下去。最後再次感謝您的熱心參與,讓世界更增添和平氣象,祈求我們慈悲偉大的各宗教的教主,庇佑新的一年,世界的災難遠離,讓我們各宗教能夠如兄弟姐妹般地友愛,相互尊重包容,國際社會和諧無诤,地球村的人類能和平共處,大家吉祥如意,人人身心健康自在。”
日內瓦會議中心的跨宗教祈福交流活動源于2008年九月一、二日,爲了保障全球宗教信仰的基本人權以及爲聯合國跨宗教理事會催生,日內瓦跨宗教智庫聯盟于假日內瓦聯合國總部首度舉辦“跨宗教合作暨保障…
《佛教國際交流本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