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专家王尧、陈兵、赖永海、郑炳林、楼宇烈、王启龙、王月清,香港佛教学院僧伽院副院长觉真法师、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等专家学者来山,进行学术交流。
为了提升佛教学术水平,佛光山积极举办、参与学术会议,甚至筹办学术刊物,以及搜罗近代学术论文的《法藏文库》,使得各国学者更是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于途;如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普鲁典在佛光山进行为期一年的佛学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徐照教授,将其英译的《金刚经》、《心经》送给佛光山;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岸成边雄来山拍摄完整的佛教仪规影片;斯里兰卡国立斯坎那地大学佛学研究所主任Y. Karunadasa更来山邀请佛光山推荐学者前往授课,是南传国家首次接受大乘佛教及开设大乘佛学课程;而中国经济学者千家驹更以八十高龄于西来寺皈依佛教。
1998年2月远至印度菩提伽耶传授国际三坛大戒及多次在家五戒、菩萨戒,恢复南传佛教国家失传千余年的比丘尼戒法。
2004年11月澳洲南天寺传授国际三坛大戒,为澳洲佛教史上首度传授三坛大戒。
2008年十二月,西来寺落成二十周年,举办“国际万缘三坛大戒”,来自全世界各国的戒子一百二十位精通各国语言,这将为佛教未来培养许多优秀的国际弘法人才。
2007年6月由英国曼城大学佛研社联合曼城各佛教团体在曼城佛光山举办“2007第二届曼城英文佛学研讨会”,由佛光山觉如及妙恒法师以英文版〈为弘法善知识祈愿文〉为大众祝祷。
2007年7月国际佛光青年会议在瑞士联合国会议厅举行世界青年大会,全球22国家青年欢喜共聚,学习国际交流和未来青年的展望。
以英语弘法为当代挡不住的思潮。2008年二月、四月由佛光大学佛教学院主办的“世界佛学英文巡回讲座”至菲律宾马尼拉、宿雾、新加坡、马来西亚,与当地的大学青年学生作佛学交流。此次英文巡回座谈获得当地大学学府的肯定,并促进天主教与佛教的交流。佛教需要青年的的热力,带团的妙光、妙哲、妙净等为硕士班学生,佛教学院全程皆以英文教学,期望未来佛法深化世界各地,走向国际化的新世代。
2008年南华大学教授兼系所主任慧开法师前往参加在梵蒂冈举行的“儿童病患的心灵照护”医疗牧灵国际会议,为第一位台湾僧人应邀前往天主教梵蒂冈讲学,成为佛教和天主教之间跨宗教交流的美谈。
为扩展佛光青年的国际视野、促进佛光青年的经验交流、增进欧洲青年分团感情的融合与凝聚力、扩充多元文化思维、提升欧洲青年自利与利他的学习成长,2009年1月3日至六日欧洲佛光青年生活营首度于在佛光山日内瓦会议中心举行,计有来自瑞典、英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德国、奥地利、法国、瑞士等九国、十二个欧洲青年分团参加,青年们欢聚一堂前往联合国总部,学习参与联合国国际事务。
总之,佛光山以各种教育活动为佛教培育人才,藉由留学或是参学互相交流学习,未来可到全世界传扬佛法,从事国际交流,促进国际间彼此的认识,推动良性的互动关系,为世界佛教与宗教,搭建一个对话交流、团结合作的桥梁。
4. 以文化艺术从事国际交流
文字般若可以穿透时空弘传佛法,让佛法久住世间;“以文化弘扬佛法”是佛光山的四大宗旨之一,对于著作逾身的大师而言,佛法文艺化更是他一生努力的方向,因此他与艺文人士的交流极为频繁;而文化也对完成大师的愿力“法水长流五大洲”,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与价值。佛教与艺术结合,也是佛光山道场设立的目标,佛光山在全球设立十六所佛光缘美术馆,这些美术馆遍布台湾台北、宜兰、屏东、高雄、台南、彰化、中国苏州、海外澳洲、美国、马来西亚等地,以艺术展览在作国际交流,达成“以文化弘扬佛法”的宗旨。
二○○五年四月“觉有情星云大师墨迹世界巡回展”首展于于马来西亚国家画廊展出,之后赴美国西来大学、柏克莱大学、台湾、香港、澳洲、中国中国南京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地巡回展出,总计有超过三十六个国籍,近六万六千人次参观。
艺术无国界,艺术可以穿越时空让古今中外人士互相交流,以艺术集展览、教学、寓教多功能可以从事国际交流融和国际社会,达到心灵净化。
5. 以佛教音乐从事国际交流
音乐是全世界最好的语言,不仅超越族群、国界,更能打动人心。为接引社会大众认识佛法,大师亦主张以音符乐曲弘扬佛法,以声光化电敷演妙谛。为此,佛光山全球各道场不但改变传统讲经型态,或采取座谈方式,一齐研究讨论;或前往家庭普照,与信徒们接心;亦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学佛人士,召开各类型会议或举办活动,彼此联谊交流,让佛法大化于无形,于焉滋长菩提新苗。
早在五十年前星云大师到宜兰弘法,为了引导青年学佛,就以现代歌曲为桥梁,成立了青年歌咏队。由于青年歌咏队的青年,对于佛法弘扬的热忱,一九五七年起,在大师领导下首创佛教在电台布教的先河,并录制全台第一张佛教唱片。这种突破传统的弘法方式,当时获得热烈回响。自此,佛光山的活动皆穿插佛教歌曲,让信众透过音乐的传递,体会佛法生命的真义。
一九七九年起,大师尝试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融合的创作方式,将梵呗结合敦煌舞蹈、国乐,甚至交响乐,成立“佛光山梵呗赞颂团”,巡回亚、美、 欧、澳洲等三十多个国家的音乐殿堂,将佛教音乐推上国际舞台,展现佛教音乐之美,让西方人士将东方佛乐惊为天籁,同时开启了梵呗弘法新的一页。
随着时代的进步,为将佛教音乐普及化、现代化、生活化、大众化,并纪念星云大师在台弘法五十周年,佛光山特别于二○○三年起每年举办“人间音缘-星云大师佛教歌曲发表会”征曲活动,以大师的佛法诗偈为歌词编辑词库,向全世界征曲,邀请社会各阶层的爱乐人士共同谱出属于当代的佛曲,透过音乐为媒介,每年来自五大洲超过卅个国家地区的优秀作品逾百首来台发表。六天的演唱盛会异彩纷呈,各国优秀音乐人士汇聚一堂以佛教音乐从事国际交流,成果斐然,突破了种族、文化、信仰、年龄的籓篱,以二、三十种语言将星云大师慈悲、智能、健康、光明的歌词,唱出欢喜、祥和的人间净土。
2003年11月,大师应邀参加“鉴真大师东渡成功一二五○年纪念大会”;随后率领佛光山梵呗赞颂团,首度应邀至北京、上海演出。
2004年2月,两岸佛教共同组成“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至台、港、澳、美、加等地巡回弘法。
2006年大师带领的佛光山梵呗赞颂团,于十一月初受邀参加浙江省“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季”活动,并应杭州市佛教协会邀请参加“海峡两岸迎请佛螺髻发 舍利供奉法会”,又至南京为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死难同胞主持祈福法会,当晚梵呗赞颂团也为纪念音乐会演出。藉由此次海峡两岸佛教音乐会,对促进两岸人民沟通 与交流,及共创和谐世界,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2006年十月国际弘法新页上,佛光山与哥伦比亚大学宗教系合办瑜伽焰口法会,是首次在纽约曼哈顿基督教堂举行的佛教法会,由心定和尚前往主持。南美洲也举行首场“百万兴学─瑜伽焰口法会”,澳洲国会大厦所举行的“佛教浴佛联合庆祝典礼”,为佛教首次登上澳洲及英语系国家殿堂。
2007年为响应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举办“人间音缘─星云大师佛教歌曲发表会”,首届欧洲“人间音缘”佛教创作歌曲公开赛在伦敦佛光山举办,吸引具欧洲创意风格的音乐家从事多元音乐创作,赋予佛教音乐崭新的风貌,表达对世界文化大融和的关怀,增进欧洲人士与佛教文化的交流。
2008年11月伦敦佛光山应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之邀,前往Brunei Gallery Lecture Theatre,参与由欧洲犹太宗教学校与犹太音乐学院共同主办的“Reaching the Soul”宗教音乐研讨会,会中除了讨论各宗教以音乐与祈祷来诠释人的真如本性以及音乐与祈祷所扮演的角色,并安排各宗教音乐表演。这种跨宗教以不同的音乐祈祷来启发人的心灵,确实是最好的国际音乐交流。
2008年11月伦敦西敏市和英国犹太西伦敦大圣堂(West London Synagogue简称WLS),在西伦敦犹太大圣堂为马瑞里本(Marylebone)国际小区举办多元宗教的祈福庆祝会,该项活动经由前西敏市市长Harvey Marshall博士策划,邀请伦敦佛光山为佛教界的代表。
当天西敏市市长Louise Hyams女士,前市长Harvey Marshall博士, Hazel Marshall大法官 ,马瑞里本天主教教区长Christopher Gower牧师,回教代表Salam Bassou教士,伦敦基督教代表Ann Langton女士,马瑞里本小区主席Carl Upsall女士,丹麦教会代表David Schmidt神父,英国圣保罗大教堂弘讲师Claire Fostert女士,佛光山欧洲总住持满谦法师、伦敦住持觉如法师等参与这极具意义的宗教交流祈福会。
以“音声做佛事”,佛光山在各国所举办的梵呗音乐会、跨宗教交流祈福会和每年举办的“人间音缘”国际音乐比赛等,彷佛一场国际的音乐交流大会,为社会大众带来的影响力,为世界更增添了善美和谐的音声。
6. 以共修净化人心国际交流
佛法要落实人间,必须…
《佛教国际交流本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