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望大家也能普受其益,以自己修學的成果來供養大衆,這就是行菩薩道,我自己努力依教奉行,十幾年來讀經不間斷,因而感動了我八十歲的父母親,這兩年來,他們也是天天從不間斷的讀誦,天天法喜充滿。持誦本經的人,心地會真正的平等廣大,因爲只要你依教奉行,不管時間早晚,極樂世界廣大無邊隨時等著我們去,一去到極樂世界,人人平等。如果說極樂世界有名額限製,好像聯考一樣只招收叁萬人,那麼我們就會有競爭的心態,彼此會有嫉妒心,比較誰修得好?誰經讀得多?然而了解事實真相時,一切疑慮我們都掃除得幹幹淨淨,走在前面的人會幫助後面的人,就像經上說的:“心無下劣,亦不貢高。”因爲只要老實依教奉行,每個人都一定會往生極樂世界,真的是萬修萬人去,大家都能平等成佛;因爲知道有這麼殊勝莊嚴的地方可去,在世間這一切的名聞利養,還有什麼值得我們去爭、去求、去比較的呢?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應當愛樂修行,生希有心,所以世尊屢次勸我們要認真依照本經的教訓,真正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從第四十四品中,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受菩提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贊,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由經文得知,此生能遇這一部經,因緣非比尋常,應善加珍惜。第四十五品獨留此經,一切法都滅盡了,這部經還留世百年,從此可知,它的契理契機,對治末法時代衆生的根性,此乃末法救度衆生唯一的明燈,我們一定要很珍惜這部大經,于此經中生導師想,常常感念佛恩浩瀚,師恩難報,必須認真的修行,欲令無量衆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轉。本經的殊勝,是能接引無量無邊的衆生往生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就得不退轉。其實只要認真的修行,你在這個世上,就已經不退轉了,而且每天都會法喜充滿。
當起精進,聽此法門。我們將理論方法,了解得很清楚很明白,信心才能夠堅固不已,所謂理明信深爲求法故,不生退屈谄僞之心。我們絕對不要用欺騙的心態去修學,因爲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每天自己檢討一下,面對境界的時候,自己的分別、執著、貪、嗔、癡、慢、疑是不是淡了,是不是輕了,我們絕對不能欺騙自己,而必須用真誠心、恭敬心,真正依照經典教訓修行。設入大火不應疑悔,只要我們讀誦此經,阿彌陀佛就會派遣廿五位菩薩日夜護念我們。所以沒有比持誦本經更快樂,更吉祥的。
如果持誦本經之後,還有不順利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警惕到這是重罪輕報;如果沒有遇到此經,我們遭受的果報,一定比現在更大更苦,所以我們不要産生疑悔,一定要努力精進,克服一切的困難。經上說:我們過去曾經供養無量諸佛,才有這個殊勝的福慧遇聞此經,既然我們過去生生世世的修行,又供養過無量諸佛,爲什麼今天還只落個凡夫身,必定是生生世世修行的成績單都不及格,沒有一次考試過關。知道這個事實,我們不得不警惕今生能夠再有這個無比殊勝的因緣,一定不能再錯過這部經。要沖破一切的難關,一切的考驗,絕對不要再空過此生,何以故?彼無量億諸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因爲連十地以上的菩薩,都不離念佛。像文殊、普賢這些等覺菩薩,都是修學淨土法門。
我們這才明白,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都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淨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爲“阿彌陀經”,做了一部疏鈔。當他晚年,一切都通達的時候,他說出這段話,“叁藏十二部讓與他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因爲他自己已經找到最穩當,最快速,最究竟的念佛法門,一切放下,專精才能有成就,以後印的經書,是給那些不相信念佛法門的人看的。
第四十七品中,“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真信因果,把握今生,當生成就。佛教導我們,從早到晚,處世待人接物,要覺正淨,他的標准,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因此,我們要天天讀誦,讀熟了,才能常常想佛,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每天讀誦感覺皆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天天有如置身于清淨莊嚴勝境,徜徉于蓮池寶樹之間。如此圓滿的經典,古大德贊歎爲淨土第一經,理事因果都講得非常的清楚明白。只要我們能夠一門深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今生必定能夠往生。
現在我們開始談談修行的方法,我們用讀經與念佛的方法,來除去妄想轉變煩惱。所以讀經有兩個目的,第一,圓修戒定慧,戒律的精神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如果沒有造十惡業,就會和西方極樂世界相應。當我們讀經的時候,心裏不起任何的妄念,就是諸惡莫作;經典是佛陀從真如自性中流露出來的真言,是善中之善,故讀經正是衆善奉行。讀經的時候要專心,這是修定;念經的時候,自始至終念得清楚分明,沒有念錯念漏,或者顛倒,就是修慧。讀經的時候,很容易發現妄念紛飛,妄想很多,隨著你天天不間斷的讀誦,慢慢的是妄念由多而少,讀經遍數的增加,妄念會越來越少。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雲:“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讀經就是憶佛,起心動念都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這就是憶念,也就是一心,直到妄念少的時候,就可以改成持戒念佛爲主,讀經爲輔。念佛的方法與讀經是相同的道理,也是須要每天有定課,佛號由少而多,要記數不能夠間斷,當你念佛的時候,必須是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唯有這個法門,可以抵擋生死,因爲叁藏十二部的大經大論,都是講解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所以善導大師教我們念佛叁要訣:身要禮阿彌陀佛,口要稱阿彌陀佛,心專想阿彌陀佛,身口意叁業若是專修,萬修萬人去;相反地,若是雜修則萬人中難得有一兩個人往生。
讀經念佛,最重要的是在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由此我們得知專精的重要,二六時中起心動念,只有一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念專一佛號才能有功夫,才能伏得住煩惱,念到功夫成片的時候,就有把握往生。
第二,經念到內容熟透,就能隨時將佛的教誨,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依照經典的教訓做標准,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見解、思想、行爲,使我們能夠心同佛,願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梅老居士序文中寫到,“欲弘淨宗必須先弘大經,果能人人持誦,則因果自明,身心自解,劫運自轉,太平自治”,理不明要弘淨土即難也,故大經適時出現,誠如彭二林居士所雲:能遇到此經,此實無量劫中,希有難逢之一日。爲什麼說這一部“無量壽經”是這麼殊勝呢?因爲末法時期的衆生,根器已經很弱,好比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你用一般的藥物,已經不能夠治療他的病;而且就算是有真正的好藥,藥效太慢,也同樣來不及救他的命,一定要用又快又好的特效藥,才能救這個病人。
這部經的殊勝,就在他的感應,非常的快速,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半年就有效應。什麼樣效應呢?就是心漸漸清淨,妄想執著淡了很多,待人處世變得有智慧。誠如經上所言,心常谛住度世之道,手中常出無盡之寶,這就是讀經的好處。讀經時必須用恭敬心、真誠心,而且每天都有定課,由少而多,並且合記總數,一天都不能夠間斷,依照你目前所能空出來的時間,來定定課,剛開始讀誦的時候,前五百遍是最困難的,這是因爲以前自己的業障非常的重,所以必須要用很大的耐力跟堅持,去沖破這些難關。
讀經是戒定慧叁學一次完成,他的秘訣在于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不管再怎麼苦,每天的定課,都不能間斷,真肯老實依教奉行,當你讀到超過一千遍以後,境界就非常殊勝,真正是感應道交,不可思議,依報正報都會隨著轉變,事事順心,身心健康快樂,心想事成。只要你真肯用功,用一年的時間,就會覺得自己心地清淨很多,妄念很明顯的少了很多,心清淨妄念少,精神好,少病少煩惱,而且更有智慧。
像我本來是一位家庭主婦,剛剛開始讀誦的時候,家庭事情還是很煩雜,因爲這是我的依報,沒有多大的福報。第一年我一天定叁部,不間斷的讀,一年下來,就讀一千多部,心定了,身體也開始轉好,感冒也少了。以前一身都是病,最近漸漸覺得身體慢慢的好起來,家庭的工作也比以前輕松,經濟情況也越來越好,事業也很順利。當時我並無所求,只是老實依教奉行,自己並不覺得這就是感應,第二年一天開始就增加讀了五部,一方面也因爲讀熟了,也快了,讀起來快多了,很快就讀到叁千部。那時的感覺,更是殊勝,身體很輕盈,睡眠少,一年當中,連感冒也沒有了,福報越來越大,心想事成,時間越來越多,妄念越來越少。第叁年,睡眠更少,早上叁點就起來,一起來就開始讀經,一坐下來連續就讀五部經,讀到一部經妄念剩下一兩個。
以前最早剛開始讀的時候,整部經因從頭到尾,幾乎都是妄念,所以身心非常不健康,精神也非常的不好,所以開始讀到有效用以後,自己就欲罷不能,也嘗到清淨心的好處,心地清淨,天天身體輕松愉快,真正體會到妄念少心清淨的自在。有一天讀到下午一點多,就讀到十一部,非常的法喜充滿心清淨,第二天開始,就一天讀十二部,真是無比快樂自在。一直讀到四千五百部的時候,動了一次大的手術,手術當中不思議的順利,真是重罪輕報,因爲我從小殺業非常重,身體又很不好,又貪口腹,以前連打嗑睡的時候也做惡夢,早晨睡到十點,精神還是提不起來,每天昏沈散漫的,妄念又多又雜,夢也很多。現在夢少了,精神又好,每天睡覺時間很少,吃東西也很少,天天讀經念佛,拜佛聽經,日子過得非常快樂自在,正報依報皆有大的轉變。感恩老和尚的慈悲,他深知我理不明不能信受,知道我學佛沒有得到真實利益,理明信深願切,幾年來我努力用功依教奉行,每天用功十六個小時改變命運,改變體質。誠如經中所言,其有衆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叁途極若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
十幾年來,有很多同修,天天如理如法,努力的…
《無量壽經啓信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