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杀的债主,来请求他超度,过去他们所结的恶缘也因此解除;接著他过世的妻女也来到他梦中,踩著他的肩升天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力,真修行才能圆满的尽孝道。自心佛性的“体”我们虽然感受不到,但是它的“相”一旦现形起作用,它的能力与智慧无量无边。所以我深信只要能诚心念佛诵经,依教奉行,就能帮助我们的六亲眷属,以及一切众生,就是尽孝。
帮助植物人脱离苦难
我念佛修行也有一些亲身的体验,过去曾经帮助三位植物人脱离苦难。三年前有一个女孩在美国昏迷不醒,医生已经宣布没救了,我的方法就是握著她的手陪著她一起诚心念佛。当我们忆佛念佛时,阿弥陀佛就会来,这是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发的愿。假如尚有阳寿的就会好起来,世缘尽了的也可以安详地走。于是我握著那位女孩子的手,附著她的耳朵,给她开示后,就请她与我一同念佛,我一边扳著她的手指一边念佛,大约念了六十声,然后请她的家人有空就陪著她念。我回台北两星期后接到通知,那女孩醒过来了。另一位是五岁的小弟弟,我去医院看他,同样方法,大约念了一百声佛号,当我正要离开病房时,他居然大叫一声:“哎唷!我尿了!”。第三位是一位老太太,瘫痪昏迷在床好几年了,我用的方法也是一样,三个月后那位老太太安详地走了。她的家人说,在她临终前叫了声“阿...”,大概在叫阿弥陀佛,原本老太太的四肢是蜷曲的,很害怕的样子,走时全身已松开并很慈祥。阿弥陀佛的愿力真不可思议。
各位同修,净宗是从净门入手,第一要清我们心中的妄想,一定要空出我们的心。学佛就是在修清净心,心清净烦恼自然减少,心量也会一直扩展开来,对任何事只有包容,没有怨言。这样专心修行,五年后我们就有能力去帮助临终者、有病痛或有苦难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也能早日离苦得乐,这也是一种“孝”。修行得力自然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美满,同时对人间的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等都会看得很淡,得失心和欲念减少就容易满足。佛法不全重理念,更重视行持,要深信因果,相信佛所讲的,大家不要再找借口,要真干,“阿弥陀佛”是我们最好的补品良药。
—转载自一九九八年八月“慕西”第四十期
读经的功德利益
■台湾/传西
各位大德:阿弥陀佛,今天诸位能于百忙之中,来参加念佛法门“无量寿经”的研讨,因缘特别的殊胜。佛法常讲:“一切法不离因缘。”经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也就是宣讲这一部“无量寿经”。我今生学佛的因缘特别的殊胜,一九八六年一月五日,广钦老和尚正准备往生的时候,幸运的我,参加往生大会,亲眼见到他预知时至,正念分明,身无病苦,亲自带领我们念佛,现场如同西方极乐世界,所有菩萨皆来迎接,场面感人,因缘殊胜。
我亲近老和尚前后十年,他只教我念佛,而我业障深重,无法信受奉行,眼看著师父就要走了,心中是又难过又著急,泪流满面,希望他能够再住世,但是他往生的因缘已经成熟了,不过他很慈悲的介绍我听经,因而认识了这一部“无量寿经”,才知道念佛的殊胜。
我们学佛首先要认识佛教,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因为我们称佛为本师,而学佛者自称为弟子,佛与我们是师生的关系,学佛是在恢复我们本有的无量智慧与德能,能够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认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那么我们学佛该从那里下手呢?首先,我们要“一门深入”读诵主修的功课,也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因为这部经份量适中,事理因果详明,老实依教奉行的人,无不快速的感应道交。
我先将“无量寿经”的大意,简单的介绍一下。“无量寿经”将极乐世界的来源、历史、蓝图、依正庄严以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殊胜功德,讲得很详细。全经共分四十八品,第一品到第三品是序分,第四品到第四十二品是正宗分,第四十三品到第四十八品是流通分。修学的结果,全部都在经题上,也就是“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正觉”。本经从第四品“法藏因地”开始,介绍极乐世界的缘起,叙述法藏比丘如何的发愿,如何的修行。我们读这部经,最重要的是“信愿解行”要同佛,我们每天读这部经,在日常生活中,对照自己“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是不是与经典相符合,如果违背了经典的教训,就要修正,这就是修行;修行真正的意义,就在于改正自己错误的身、口、意行为。
我们要效法法藏比丘在因地的修行,也就是极乐世界的成因,这样才能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相应,思惟法藏比丘是如何的积功累德。
第五品“至心精进”中,他自己亲眼看到了宇宙间一切的国土,他慢慢的思维,将十方国土的优点全部采纳,缺点全部舍弃,做为建立极乐世界的蓝图,也就是弥陀的四十八愿。他发愿之后呢?再依照四十八愿去修行,愿愿都圆满成就,才成立了极乐世界,成立到今天,已经十劫,而且天天都在讲经说法,他希望我们赶快到那里去修学。
第六品“发大誓愿”,是法藏比丘修学的成绩报告,全经是四十八愿的解说,西方世界是愿力成就,与十方世界业力成就完全不同,为什么功德利益无比殊胜呢?因为阿弥陀佛以自己修学的利益,来帮助一切众生信愿持名,带业往生,用他一生西方就圆证三不退来供养大众;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又能够常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没有恶缘及退缘,天天与观音、势至等觉菩萨在一起学习,所以能够一生成佛。极乐世界的一切无量,以无量寿为第一殊胜,这是净土第一的超胜,因为寿命无量,有长的时间修行,所以能够不退成佛,这一品是本经的核心,核心中的核心。就是第十八愿的十念必生,也就是这一句佛号,这是十方诸佛所共同宣扬赞叹的,我们若宏扬此经,即为十方诸佛所护持与赞叹,此乃第一得度之大经也。诸位今天能有这么好的因缘遇到此经,能够信受奉行,并非偶然,正如大经中所说,无量劫来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善根相续,善珍惜故。
第廿四品“三辈往生”,讲到上辈、中辈、下辈往生的条件,皆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三辈九品以“观无量寿佛经”说的最详细。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我们希望到极乐世界去成佛,就必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因为“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就是往生的正因。往生必备的条件如下,第一就是净业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身三:不杀、不盗、不淫;口四: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不贪、不嗔、不痴。)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三条十一句话好比十一层楼,后面包括前面,第一条是根本,由此得知孝敬是大根大本,成佛是孝敬扩充到究竟圆满,第二是六和敬有六条,这是与众相处的规条。一者见和同解,二者戒和同修,三者身和同住,四者口和无诤,五者意和同悦,六者利和同均。在团体生活中共事与和合是相当重要的,小至家庭、公司,大至社会、国家、世界,有和才有平,有平才有安,有安才有乐。第三是戒定慧三学,也就是勤修戒、定、慧,用读经一次完成,初学的时候,用读诵三千遍打基础,心定了以后,即生智慧。第四是菩萨的六度,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是看得破、放得下,把心安住在一句佛号上。第五是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最后一段世尊告诉我们,目前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五浊恶世,人们身心的污染都非常的严重,世间争名夺利,汲汲营营,离不开忧喜苦乐,人人都怕忧、怕苦,但他不知道什么是忧、什么是苦,他认为争不来的是忧是苦,其实争来的,才正是苦呢!任何人都好喜、好乐,世间那有喜?那有乐呢?我们处在世间好比待死之囚,囚到监牢混吃等死,不知道到那一天,就提你去枪毙。有什么可喜?有什么可乐呢?又好比鸡笼里的鸡一样,鸡贩一伸手,就得要受一刀之苦;众生也是这样,您看那个鸡,虽然眼看就要被杀了,它为了争一粒米,互相还打架,我们看起来实在可怜,待死之囚,有什么可喜?可乐呢?世间人都喜欢成功,但他不知道成和败,互为因果,唯有智慧者知道,所谓成是败成,所谓败是成败;没有败就没有成,有成必有败。我们看看世间实在可怜,为了争成功,打破头、打破脸,成和败是孪生姐妹,当你成功的时候,就是失败的开始。
从卅二品到卅七品,可以做为我们每天生活的反省,检讨身口意三业的行为,如我们犯了过失,就要依照经训修正。这六品道尽了目前社会的状况,是五恶、五痛、五烧、五浊的世界,道德伦理的丧尽,我们眼前的生活不知道那一刻就破灭。世间人都说是养儿防老,可是世间无常,一般是父亲死,儿子哭,可是儿子死了,父亲哭的也很多,夫哭妻,妻哭夫,兄哭弟,弟哭兄,虽然说是骨肉团聚,可是终归免不了大哭一场。众生行善的少,造恶的多,把世间搞得非常恐怖,偷的、抢的、杀的、害的,由恶业因缘堕入三途。活的时候,眷属一起,命终之后,各走各的路,互不相关,凡此皆属因果报应。所以劝众生应该止恶行善、精进行道,进而求生西方净土。经云:“心净则佛土净。”念佛法门是易行道,此法门带业往生,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一念皆可往生。佛更劝我们,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今生不向此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接著是流通分,从第四十三品非是小乘,很多人觉得自己关起门来,读经念佛是自私自利,小乘自了汉的作法,没有行菩萨道,其实这是很大的误会。以我自身的经历,当初自己关在家中读诵得到真实利益,而后转变命运才能离苦得乐,自行化他。
今天来到此地,希…
《无量寿经启信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