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極樂之光 佛法的原理 ~ 生命現象的四個真理(四聖谛)▪P2

  ..續本文上一頁發現行。

   所藏:我們衆生的業報種子與生活經曆,都是以他爲儲藏之“所”,在沒有其他的地方可藏。這就是所藏的功能。(業報種子的唯一倉庫)

   執藏:他能把我們的生活經驗與業報的種子,牢牢地執著而不忘失。這就是執。

   這就是八識的叁種蘊藏功能。

  出生識:

   因爲他具有創造力,能現行生出各種法。

  和合識:

   因爲他能把各種真僞.染淨.善惡之法夾雜揉和在一起。

  薰變識:

   因爲他能被六.七識所作的業薰習,而生起變化,又能互爲因果地薰習六七識,使業報出現。

  本覺識:

   因爲他隱藏著衆生的覺性,如果能顯現出來,衆生就會得到真實的究竟智慧,從煩惱.虛妄中解脫出來,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真識:

   因爲他與宇宙萬法的本體真如相通,與最終極的真如,至真.至善的法同體。

  家識:

   因爲一切法都是由它的活動而生起,一切心物都是從他體內流出,爲一切心物而依,如同我們的家一樣。

  本識:

   因爲他是一切法的根本,除他以爲諸法在沒有其他可依。

  體識:

   因爲他是一切法的本體(法性)。

  寂滅識:

   因爲他有動而能夠創造萬物的能力,也有寂滅而不起相對的能力,能夠處在清淨無生無滅的狀態之中。

  金剛智識:

   因爲他儲藏了一切無上的智慧,能由衆生開拓使用。

  一切種智識:

   因爲衆生從他那裏,就可以得到一切種種的究竟智慧。

   這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他只具有觸.受.作意(尋找.取境).想和思(思量.比度)五個心所有法。他的本性是非善非惡.無覆(不隱瞞自己的行)的。他是七識所依的本體,他行相細微,不起我執,又不主動作業,所以他是一般的凡夫所不能覺知的。(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也就忽略了他的存在,衆生只知道一個恒思量.執著我的第七識,動身發語的第六識),和做種種行爲的前五識)。而真正主宰我們的卻是這個阿賴耶識,他在不爲人知的情況下,在幕後主持著我們業報的引發與精神力的供應,主持著根身形象的維持。

   雖然阿賴耶識行藏甚深.細微,但他蘊藏了一切法的種子。他一但遇到適當的外緣,他就會立即以種種的形相.種種的時間與空間.種種的際遇,遍滿宇宙現行。然後由前七識去經曆.去感受.去承受業報的果實,直到所有的業,都得到果報爲止。

   爲什麼果報非要前七識承受那?

   因爲:一切的業皆由前七識所做所爲,當然就由他們來承擔業的果報。所以我們修行只能修我們自己,只有修行人本身才能享受到修行的果,他人是取代不了的。我經常遇到.聽到一些人常說:“我兒子不好.或者家人有病苦,我要好好修行,替他修一點,替他消業”。那是不可能的,不修行的人也能享受到修行人的果報,那是不勞而獲,那就讓一個人替所有的衆生修行得了!不修行的人也能享受到修行人的果報,這不就是顛倒黑白了嗎?對修行人也是不公平的。

   因此,修行的果報只能由修行者本人來享受,其他人是不能占得絲毫利益的。

   八識在生命體還沒有成立之前就已經存在,在我們的色身敗壞後卻是最後一個離去。而他把我們這一期生命所有業的果報種子.經驗儲藏起來。等待我們下一期生命時,遇到適當的外緣引發,使我們的業報現前。

   我們的一生看似出于被動與意外.身不由己,其實我們一生的所遭.所受,都是由我們以前所做的業,由業力牽引所製。我們每個人的命運,不是某個人.某個神.某個佛.某個上帝來主宰的.來主操縱的。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是我們自作自受,您不要抱怨,命運只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裏。

   所以:我們學習佛法是要掌握宇宙生命的科學知識,以科學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自己不愚昧.不被他人愚昧。不要讓他人的思想來束縛自己,任人宰割.任人欺詐。

   真正主宰我們的就是我們自己。因此要想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就必要掌握佛法的真理。勇敢地面對自己曾經造下的業,而無怨無誨地去承擔.去接受自己的業報。當下就斷除一切有損自己.有損他人的念頭與行爲,免除未來自己承受惡報,爲今後塑造自己一個美好的人生。

  

  八識與真如

   八識雖然是一切法的本體,看上去與真如相同。但是,八識與真如有很大的區別。

   八識與真如的區別在于:八識是真僞.染淨.善惡相摻揉和合在一起的。而真如相對法界是常.住.我.淨.真。八識是真如活動變異的結果。他與真如的本質是相同的,而宇宙(法界)中的一切諸法都是從真如的變異而來。

   宇宙中諸法是真如變異的結果,無論諸法怎麼變異,他依然保持著真如本質不變。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植物,還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有情的.無情的,都具有同樣的本質,都具有同樣的佛性。這就是衆生平等.諸法平等.不一不異的道理。

   宇宙諸法的關系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支持.相互滲入.彼此融攝.彼此製約的。

   萬法合成了宇宙,宇宙是萬法合成的。以一法不可能成就萬法,以一法不可能成就宇宙。任何一法不可能先其他法而生,也不可能後其他法而滅。

   因此,在修行佛法上也是這樣的。任何一種修行方法.修行法門,都不可能獨立支撐諸法,都不可能以一種修行方法.修行法門,來成就無上的正等正覺的佛果。

   要知道,一切修行方法.修行法門,都是釋迦牟尼的方便說法,都是應機而說。都是針對不同根性的衆生,而設的善巧方便。真發心修行佛法的人,必要放棄修行方法與修行法門的偏見。各種的修行方法與修行法門,應該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扶植,不應偏執一邊。

   上面的道理很重要!很多信佛人張嘴就說去極樂,閉嘴就說要往生。那是不可能的,因爲萬法之間有上述的這種關系。所以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不可能某個人最先進入極樂,不可能某個人最後才進入極樂!要進一起進,否則一個也進不去。去也是帶業往生,有業就有煩惱,有煩惱就不能稱爲真正的極樂世界。總有一天還是要回來的。帶業往生是讓您去極樂世界學習佛法知識,提高自己的覺悟.提高自己的心境,好回來爲衆生解惡解困!不是讓您去享福!修行雖是個人的行爲,可修行的目的.目標是爲無量的衆生,是要靠衆生共同的努力。

   所以這也是觀世音菩薩倒架慈航的原因,這就是不度他人怎度自己的道理。我們要想不在有煩惱與苦難的束縛,永恒地生活在平等.愉悅之中,只有靠我們衆生共同的努力。無論是信佛的還是不信佛,以各種方式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永恒的.平等的.愉悅的生存環境(極樂世界),而勇猛精進的修行!建立一個真正的娑婆極樂.人間極樂。

   修習佛法一定要建立在服務于國家.服務于社會.服務于衆生的基礎上。所以修行佛法的目的應該是:以顯現真實的我.以建立極樂爲宗旨。

   我們上面講了識是:一種能力,分辨了別內外事物的能力。識,是有情生命對內外事物所起的,一種錯誤的認知與見解。我們墜入生死輪回,受種種世間煩惱與苦難逼迫的根本,就是這八識!由于八識對內外事物的錯誤的了別認知與見解,才使我們墜入生死輪回的。

   釋迦牟尼講法四十九年的最終目的,是要糾正我們衆生對內外事物錯誤的了別.認知與見解。

   怎樣才能使我們錯誤的了別.認知與見解糾正過來那?就是要將我們的識,轉化爲智慧。

  

  

  轉識成智

   轉識成智:就是將心識徹底地淨化。把心識從前對外境錯誤的認知與見解糾正過來,除去心識的染汙與顛倒的活動。使心識今後的一切活動,皆依究竟的真如智慧而行事,使心識得到徹底的淨化,在沒有半點的染汙與顛倒的活動。

   具體的轉識成智,就是將八識轉化爲四智。把前五識轉化爲成所做智!將第六識轉化爲妙觀察智!將第七識轉化爲平等性智!將第八識轉化爲大圓鏡智!

   釋迦牟尼以種種方便.種種形式講法四十九年,全都是圍繞怎樣運用我們現有的智慧和方法,來轉化這八識。使我們的智慧一步步地提高,直至智慧究竟解脫。

   爲什麼不用斷而用轉化那?

   因爲有情生命只有具有八識,生命才具有真實的意義,斷除了八識也就談不上有什麼生命的意義了。無論是錯誤的了別.認知與見解的識,還是我們究竟解脫的智慧,都是我們清淨自性的流露,不過是自性的染與淨.正與謬.分別與平等而已。染.謬.分別都是我們的自性,斷除了染.謬.分別,也就沒有了淨.正與平等,也就沒有了我們的自性。

   這就是在有爲中看到無爲,在世間法中看到出世間法。無爲法與出世間法,不是脫離有爲法與世間法之外的另一類。

   所以,不能斷除使我們顛倒妄想的“識”,而是要將識進行淨化。把他的染汙,淨化爲清淨,把他錯誤的見解與認知轉化爲正確.轉化爲究竟的智慧。

   因此,達到智慧究竟解脫的佛陀們,同樣具有八識。生活在極樂世間的衆生,同樣也具有八識。只是他們的“識”已經得到了淨化,已經把“識”轉化爲了“究竟的智慧”。他們在也不依慣性而機械地,顛倒妄想的生活,在也沒有對外部事物錯誤的認知與見解。覺者們的識:是清淨的識!是正確的識!是真理之識!是究竟的智慧!成所做智:

   成:是成爲。

   所:是所使.驅使。

   做:是起種種的活動。

   就是將前五識進行淨化,使其轉化爲依智慧驅使而做種種的活動,令其不在依經驗而慣性.機械的活動。

   這就是轉前五識爲:成所做智 。

  妙觀察智:

   第六識是前五識所依,由于六識具…

《極樂之光 佛法的原理 ~ 生命現象的四個真理(四聖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