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72▪P4

  ..續本文上一頁說我信淨土法門跟淨土法門不相應。

  但是淨土法門跟禅宗不一樣的地方,禅宗裏面在一切相裏面會心,淨土法門是一切相裏會于佛,你只要在這一相通達,一切相通達。所以你就修這一相,就徹底的安心了;因爲我們淨土法門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徹底的安心。你不需要到處跑;就這聲南無阿彌陀佛,無住之相,它也是無念之宗,有這個阿彌陀佛名號之宗,宗就是佛的意思究竟之意,徹底的結緣,無對即宗;徹底的無住,無住體,這個成就的阿彌陀佛名號,西方極樂世界是無住體,名號是無住之體,因爲無住之體,才有無念之宗,沒有無住之體,哪來的無念之宗呢?先有無住後有無念,你有住不就有念了嗎?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定要把心移過去。講阿彌陀佛名號,光明無量照十方故無所障礙;法報化都在裏面了;無住爲法身,名號就是報身,一切相都在阿彌陀佛名號裏面,名號就是一切相,看一切相就是名號,叫無住之相;阿彌陀佛名號在我們這個地方念叫化身,所以我們念念阿彌陀佛名號叫化身。阿彌陀佛名號能到此世界來,叫化身,如果阿彌陀佛名號不能到他方世界,還叫什麼化身呢?

  所有衆生念阿彌陀佛名號,都是如來的化身;告訴我們現在本來就是個化身;阿彌陀佛就是大相,叫報身;阿彌陀佛名號無住,就是法身。持名號印法界相,持名號印無住心,持名號印我們現在念的這個心,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法報化身,毗盧遮那佛是法身,報身是菩薩,法身沒有菩薩,是拆開來的。阿彌陀佛法報化是一體的,這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念出來,法報化具足了。淨土法門以一相會于萬相,而金剛般若以般若心會于萬相,金剛經的這個無念,我們做不到;淨土法門的無念是有念即無念,是在有念裏建立無念,南無阿彌陀佛你一直在念,念覺悟了,這個名號就是無念,你一直念下去就對了。但是禅宗裏面就不一樣了,說無念他真的就無念了,無念不動心,誰也做不到的;在一切法界裏邊沒有念頭了,一般人都很難做得到的。如果你會到這個意思的話,也是了不可得是不可思議了。如果你把阿彌陀佛給扔掉了,進入到無住,法界無住,你有無住之心,一心攝萬心,用阿彌陀佛名號攝住我們的妄心;你以無住相能舍萬心,舍萬心難攝萬心易啊,你憑空的把它舍掉,非常的難。但是意思是一樣的,金剛經的舍萬心與無量壽經的攝萬心是一不是二;名號這個相就是萬相,萬相就是一相,如果你在一相裏面悟到萬相,金剛經也就在你面前了,書就打開來了。

  第一是跟般若相應的第一,是會于一切法報化身,所以我們在化身裏面,能悟到這個道理,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第一,爲什麼呢?阿彌陀佛名號無住,它是第一。因爲一者跟毗盧遮那佛相應了就是佛佛相應了,十方諸佛都在無住體裏面,跟十方諸佛也相應了;二者無住之相,法界之相,跟菩薩心相應了,一切菩薩都相應了;叁者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照十方故,無所障礙;阿彌陀佛正在我們當下這一念衆生心中,故這個名號與十方所有的衆生心相應;這叫第一。所謂第一不是貢高我慢;所謂第一完全是諸佛菩薩衆生是一心,這個叫做第一。第一完全是個大慈悲心,與衆生心相應,不能說我有個獨立的第一出來。離開衆生,你要成爲那個第一不就是錯誤的;離開衆生的心,那就化身了不可得;化身沒有,報身就沒有,報身沒有法身沒有,徹底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你要認爲那個第一就是錯誤的。

  所以“所謂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就是這個意思。是名叫第一波羅蜜,沒有一個第一可得。非的這個意思並不是說沒有了,不是舍掉不要。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叫我們不要執著;是名第一波羅蜜,是叫我們不舍相。什麼叫第一波羅蜜?持戒忍辱禅定都叫第一波羅蜜,是皆渡彼岸之意。什麼叫第一呢?般若。般若通達一切相,一切相與般若相應;不管是持戒、忍辱、精進、禅定,這一切跟般若本體是相應的,般若是信位,唯信獨達;就像我們淨土法門唯信獨達是一樣的;唯信獨達就是說一切本來無住之體,信體裏面所有的行爲由我執的妄心生起的那個東西,那個行爲都是錯誤的;因爲在信體裏面,所有的行爲都是無住的;你有住還談什麼信呢?所以我們信體裏面所有的行爲都是無住的;吃飯穿衣睡覺都是無住的,走路念佛都是無住體,般若無住是自然無住,你有住那就是妄心,因爲它本來就是無住的,就叫自然自然而然。如果有住就生妄心;妄心是我們凡夫的示現,但是般若體裏面與一切無住體它是相應的。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無住體,唯信獨達,你信了,它就是。一切行爲都沒有辦法得到,爲什麼呢?一切行爲都是無住的體,你怎麼行呢?一行就錯;只要你一行就跟般若相違背,你就沒有信的體了;沒有信你就麻煩了。你想一想,很多人修行,修了幾十年,連信都沒有;爲什麼呢?唯信獨達無住之體。不管是持戒、忍辱、精進、禅定;不管是看色聲香味觸法,這裏面都是無住之心,但是有人學了一輩子還是不知道這個體。沒有這個體就等于沒有般若,沒有般若就是沒有信佛;是可憐愍者啊!有人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竟然始終都沒有信佛,像這樣的人多不多呢?可以這樣說,在外面遍地都是。現在學佛的人,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經濟時代以金錢爲根本,金錢控製著這個時代,要錢就要要名,要名就有利,必須要爭名,有了這個名,自尊心就出來了;有了自尊心就是我見,從基礎上看金錢就是增強我們的名見;名見增長我們的自尊心,面子就是我見呢?放不下這外面子,超越不出去,所以我們無始以來六道輪回生死。你看那個婆婆拜那個娘娘一類的東西,不拜吧怕對方罵她,拜吧又違背于佛法,怎麼辦?爲了顧面子,還是一定去拜,叫她放下,放不下;就是要面子。作爲一個行般若之人,菩薩道方便可以;如果我在你面前拜的時候那個心確實是很真實的就麻煩了,人往往面子放不下來,所有的智慧就給遮蓋了,所以叫行般若這個法,爲大乘者說爲最上乘說,不是我想能聞就能的到。

  包括我們現在念佛,很多人念佛,你以爲真的都信呢?有幾個真正的把阿彌陀佛當作他的本體?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成爲毗盧遮那佛了,毗盧遮那佛是無相的,無住的,沒有名字的;阿彌陀佛成佛以後,立名無量壽。阿彌陀佛名號是個名相,你把名號解開,什麼叫阿彌陀佛呢?光明無量就是法界,壽命無量就是自性;也就是說衆生之生命;衆生之生命依佛依無量壽而立,衆生之空間依無量光而立;衆生的覺以阿彌陀佛的成佛而覺,阿彌陀佛是第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法藏比丘成了佛叫什麼名字誰都不知道。阿彌陀佛名號,是報身裏面修出來的,莊嚴衆生的;並不是他本體叫阿彌陀佛。法藏比丘第一個往生西方,他跟法報化相應;所謂報身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所謂法身就是毗盧遮那佛,所謂化身就是我們現前。從教相上可以分出如果阿彌陀佛跟我們衆生不相應的話,難道十方諸佛的化身互不相攝?如果報身不能相應,難道阿彌陀佛之報身沒有攝取十方諸佛之清淨莊嚴?如果法身不相應,難道法身有二?所以這個東西不可以否定的;信阿彌陀佛就是信金剛經的這個體,一定要跟這個相相應;千萬不要抽象地信。

  但是有幾個人現在信呢?社會上講,阿彌陀佛名號“俱足”,嘴巴上俱足,他心裏沒有俱足。阿彌陀佛名號至頓至圓,頓是當下,圓是圓滿,圓滿是盡虛空遍法界,是報身,頓是當下,當下就是我們究竟的毗盧遮那佛,覺性空。圓滿是報身,我們覺者就是化身,這個法報化當下承當的時候,你在此世界,把你的心全部印到阿彌陀佛名號裏邊去了。阿彌陀佛名號印到法報化身,印到衆生心中去了;印到菩薩心裏面去了,印到毗盧遮那佛心裏邊去了;那你這一聲“阿彌陀佛”念下來,不就大圓寂了大圓滿了嗎?但是我們念阿彌陀佛在對立之中,嘴巴說阿彌陀佛最珍貴啊,舉著紅旗到處叫,到處叫。要實現共産主義,其實大家都在貪嗔癡,要實現共産主義,但大家都在搞資本主義;哪個在搞社會主義。那你們也是打著牌子到西方極樂世界,天天念阿彌陀佛,徹底相信阿彌陀佛,誰又把阿彌陀佛真正的明了了呢?真正明了阿彌陀佛的人太少了,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事實上很少,到邊地疑城的多,到胎生的比較多。那我們此世界是不是西方極樂世界呢?我們是人道;西方極樂世界的胎土與我們現在的胎土有什麼區別?一點區別都沒有;但是解脫上面有區別。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有清淨,你靜下來馬上就清淨了,還是這個世界啊,天人看這個世界是琉璃,西方極樂世界佛土的衆生看這個世界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就像用金子打個手铐一樣,其實根本就沒有離開過我們,因爲他的化土在我們這個地方;只是他的境界不一樣而已;境界不一樣,所以他叫不退,所以他還是在這個地方;沒有離開這個地方;只是他的化土,境界不一樣。所以六道衆生都會退轉,它這個不會退轉而已;就像叁十叁天一樣,叁十叁天就是阿羅漢住的地方;沒有大乘善信的人,乃至于不信阿彌陀佛的人。

  第一般若波羅蜜即非第一般若波羅蜜,是名第一般若波羅蜜;這句話不是叫我們離開。對衆生來講這個體會叁心,第一般若波羅蜜這一句話會叁心,非波羅蜜叫無住之心;是名第一般若波羅蜜是報身相;你現在了解了除妄,除妄就是化身相;所以這句話講出來會于叁心:佛心菩薩心衆生心,叁心就是一心。波羅蜜就是彼岸之意,彼岸就在當下;持戒忍辱精進禅定都不能離開般若,聞般若就能得六波羅蜜。大家緊緊記住,有信成就必有行成就,有行成就必有無住心成就,有無住心成就,就四相俱無;說來說去就是要舍我相,只要我相頓舍,法報化俱足。你想一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第一般若波羅蜜,你不能說我離開持戒,離開布施可不可以?所謂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從無住體上面來講,無住…

《《金剛經》系列開示 7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