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事啊,化土是众生的心啊,它不离报土但是绝对不是报土,化土不离报土,但是就像边地疑城一样。
边地疑城就属于化土里面,不能见佛,报土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化土里面是见不到阿弥陀佛的,就是胎生。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一念信,和对金刚经的这一念信,如果你一念全部接受金刚经,那你也可以证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法身报身化身绝对是一体的,毗卢遮那佛的法身和报身,十方世界报身都是佛的报身,不管哪一尊佛的报身,都是一体的。为什么?阿弥陀佛摄取十方诸佛微妙庄严。所有的诸佛就是一个阿弥陀佛的报土。十方诸佛是阿弥陀佛来摄取,但是呢,十方诸佛没有摄取阿弥陀佛,这个就有差别了。八地以上菩萨可以见到报身国土的庄严。十方诸佛会于一佛,就是阿弥陀佛。我们信阿弥陀佛和信这个经典,如果你全部能接受,证到八地菩萨你会自然而然的信阿弥陀佛,就是地位上信报身国土,如果你闻到阿弥陀佛马上就会信。因为阿弥陀佛摄取诸佛微妙庄严。只要我们现在有化身报身,藕益大师讲过,化身是有始有终,报身是有始无终,法身是无始无终。无始无终为理,有始无终是事,有始有终是化,了不可得的。我们现在在化土里面,有很多东西在障碍,我们连报身土根本就见不到。
我们闻到金刚经,如果不能当下承担,像六祖大师那样子,你没办法见报土,你还是在化土里面。但是我们信阿弥陀佛的那一刹那一念,同样是信,我也彻底的信,为什么就不能信到最究竟呢?为什么信阿弥陀佛就能得圆满呢?为什么信释迦牟尼佛就不能达到圆满?为什么信金刚经就不能达到成就我们的报身功德?这个地方的巧妙在哪里?第一个,我们多闻金刚经,不闻阿弥陀佛,你必须要自性中开显般若,当下承担,成就八地菩萨,来见报身。第二个,要我们这一念完全接受阿弥陀佛的果德的体,我们现在这一念确实是俱足了报身的庄严,我们心中的疑在那个地方,但是我们的疑并不障碍我们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比如我现在看到大千世界,我们心中有疑有住,我感觉到这个世界还不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如来的报身,其实这个世界确实就是报身里面现前出来的我们的心执,你见此像者,就是我无住之相,就是我们无住之心,所以你见到大千世界就是见到我们的心,而这个心确实就是报身。
为什么我们信阿弥陀佛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呢?确实你现在见到的这个像也是一个报身,但是我们不敢承当,或者我们心中有疑,就是我们有妄念在那个地方,不肯当下承当,彻底的来承当这个体。所以我们相信阿弥陀佛的这个体,同时信金刚经报身的这个体,对报身的这一念信确实也是圆满的,是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一样的。如果你真正进入到报身里面去了,跟阿弥陀佛的报身、毗卢遮那佛的报身、地位上的功德是一样的。
我们如果不以阿弥陀佛的这种力量,我们没办法去成就。阿弥陀佛有大方便故啊!因为现在我们要自己承当这个报身,我们的力量太弱,不能够承当。但是把这个承当的体由阿弥陀佛来承担,由如来的报身,由另外一尊佛来承担,由这尊佛承担了这个体,并且这一念是圆满十方,因为阿弥陀佛的功德摄取了十方所有诸佛庄严的国土,所有诸佛的光都在这一念光里面。所以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报身,不能趣入,不能一念承当,就是彻底的破除我们的疑,但是阿弥陀佛能承当,因为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他缘起了十方。在我们相信这一刹那一念的时候,你信阿弥陀佛,投入到阿弥陀佛的怀抱,就是相信大千世界不是我的报身,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来成就我们的大悲心,就不需要你来承当,也就是你信阿弥陀佛就可以了。所以你信阿弥陀佛的那一念,也就是圆满你自己本来的报身。如果你不信阿弥陀佛,没办法圆满你现在一念的报身;如果你能够承当也可以成就你一念的报身。
所以六祖大师讲:心净则土净。如果你真正的证到无我,进入到般若体里面去了,你确实是跟报身是相应的,绝对就是报身。问题我们不能达到心净,不能够圆摄十方,那你报身就有分别。但是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法身报身化身也是当下一念。所谓化身正在这个地方,所谓报身正在西方极乐世界,所谓法身就是毗卢遮那佛,法报化是一体的。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可能舍去此身,西方极乐世界的化身,只要你有大悲心,肯定在他方国土有化身;化身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西方极乐世界,报身里面四相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因为他已经证到报身了;西方极乐世界他是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体;在此世界为什么讲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呢?破妄故;破除妄见。
我常常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一念心,信阿弥陀佛的这一念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为什么信金刚经就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呢?我信别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呢?因为信阿弥陀佛的这个体和信我们的这个体,信阿弥陀佛就是一切处,所以信净土法门叫遍一切处,一切净土是阿弥陀佛的土,也就是说把金刚经复制到无量寿经里面去,无量寿经就是金刚经;然后金刚经可以不要看;专看无量寿经;或者专看阿弥陀经。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圆满金刚经中讲的不惊不怖不畏,因为“不惊不怖不畏”就是圆满金刚经体;因为我要达到圆满金刚经,必须把此书变成实相,如果要把金刚经变成实相,你就得信阿弥陀佛,并不是说金刚经我不看了,是为了要圆满他的果德;讲这个东西再好,如果我不去修他,也没有用;所以我要圆满这个果德,圆满金刚经的这种果,这种般若,我要把这个般若圆满变成实相,你必须要信阿弥陀佛;
如果你不信阿弥陀佛,这里面就有华严的次第了,为什么呢?信般若才十信位,你闻到般若了知在这个法里面,建立了无住之心,就叫菩提心,而这个菩提心生起来的时候,你才是刚刚发心啊,你十行坐在那个地方不动,你可以进入初地,你把十行修完,可以进入二地;你把回向修完,可以修完八地;这里面有个强烈的次第;但是都是佛,为什么呢?般若就是佛,从初发心就是佛位,一闻般若即是佛;为什么呢?佛就在我们当下;你说你看到的色声香味触法,他就是佛,因为那个是我的心,除这个之外,妄了不可得;有没有众生可得呢?是妄体,妄是了不可得,没有众生的;有众生在皆是妄见。因为有我相,才有众生体,没有我相,哪有众生呢?哪真有我相呢?我是妄体;就像眼睛有翳病了,看外面如华;如果眼睛好了,那有华的存在呢?但是我们以为有相,相有没有眼睛好和坏呢?我们不知道自己有病,认为外面真的有华,等你眼睛治好了就没有了;般若正好治这个妄病,所以你就印到法界里面去了;但是你这一念信,也只是刚刚进入般若体啊;就是说刚刚在信位啊,如是观察进入实相禅定,六度波罗蜜都要现前;首先就是布施,布施通达于六度,以般若首,以布施为行,以持戒忍辱为相。
什么叫忍辱?你般若布施体里面有无相体显现,有无相体显现就六度俱足了。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叫忍辱;没有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有的忍辱都是假的,那个不叫忍辱,叫没有办法。那个忍是有生忍,有生之忍不是无生忍;无生忍就是没有忍,为什么没有忍呢?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呢?因为布施啊,布施于法啊;以般若无住之心;有无住之心,有无住之法,无住之法就是相,无住之心就是体,体相一如,这个时候你什么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全部出来;这些东西出来了,并且跟这个相都是相应的;并且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如果你不懂得这个,自然会迷失。所以众生闻到这个金刚经,它有这个体的显现。
后面讲“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解释前面的意思,就是把须菩提前面所问的,给他圆解一下,释迦牟尼佛把前面须菩提所讲的哪一段话,前面一个总说,后面一个解释;“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佛陀给与认可。为什么会“不惊不怖不畏”呢?“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这上面又讲如来说,只要讲如来说的时候,一定会出现这样的话,“说名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都会这样说,如来是无取无舍,什么叫无取呢?无住;什么叫无舍呢?就是无相;无相就是离名说相。第一波罗蜜,众生以为金刚经是最高了,其实不是。无住,一切事无住,但是不离相;而阿罗汉无住,他有无住法可得;菩萨没有无住法,在法上面无住,彻底的离我。阿罗汉还没有离我,阿罗汉还有粗我相;菩萨还有细我相;他还不能真正成佛的原因,就是还有微细的我相。阿罗汉无住则生清净,但是他不知道无住的这个法也是真实的我,他还在法之外另外抓住一个清净。
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家知不知道,阿弥陀佛才是真正的你,如果追求念阿弥陀佛达到的某个境界你就麻烦了。你念的哪个阿弥陀佛千万不要求一个什么?我们首先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一个菩提心,但是我们念阿弥陀佛能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全凭佛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佛的事,你就抓住念阿弥陀佛就好了,这里面有二个:你念的阿弥陀佛的这个念,但是阿弥陀佛名号是无念体,无念为宗,无住为体,阿弥陀佛名号有住吗?无住体,知道吗?阿弥陀佛名号有念吗?他是无念体;无念是我的心,是我的宗旨,如果你跟无念不相应的话,就等于没有宗旨了;因为我们以这个宗旨而往生。无念而住他是没有住的体,你这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有我在念在住,你有住有念彻底的是跟这个佛心不相应,你不能…
《《金刚经》系列开示 7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