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昨天讲过,先闻般若经,然后讲布施,再讲持戒。忍辱波罗蜜是来自于布施波罗蜜的果,只有布施波罗蜜才能够成就忍辱波罗蜜。就像我们在这个世界,不做因不可能有果存在,你有一份付出,你才有一份果德。而这个忍,就像我们在这个地球上面,我们是人道,这个人道就是一个忍。而这个忍一定是经过过去世的持戒而来,布施而来,布施就是舍。那你现在为什么不能成佛呢?是因为你没有通达般若,而般若是无住之体。无住之体必能得无生法忍。因为无生法忍是从无住心中生。有住则不能生法忍,有住只能生心忍和声忍。如果在这个此世界你有住,但是你不做恶业,那你会感召的果报就是声忍。如果在此世界做善业,但你有住,认为我在做善业,这种善业的力量非常强大,就是信心非常大,就是你心中感觉到它的功德大,你有住了功德大的心。并且对一念善事也好,过去有个贫女,她用卖头发的两文钱来供养三宝,这位老和尚知道这个贫女的功德非常大,因为肯舍身故,肯舍心故,但是她有住,和尚知道她功德大故,亲自为她敲罄祈福。贫女以此功德后来福报现前,做了王妃。为了报恩,她拿了一千两金子来供养这个寺庙。而老和尚却只是叫了一个小沙弥去给她敲罄。这个女子就去问老和尚:我过去只是拿了两文钱供养三宝,你就亲自为我敲罄祈祷;而我现在拿了一千两金子来供养,为什么你反而叫一个小沙弥来敲罄呢?老和尚就笑,他说:你过去的心大,肯剪头发来供养,心非常真,非常虔诚,所以那时的功德大。而你现在这个钱根本不是你的,你随意的从仓库中拿一点就可以了,你的心并不真实,心已经不诚了。所以老和尚看的是她的心,并不是看表面的现状。证明心大功德就大,心小功德就小。我们以这个虔诚的心、恭敬的心,就一定获得大的真实的功德。这种信心并不是说你拿多少钱,完全是你一个虔诚的真实的心。这种心以小能广大故,一粒沙子能含大千世界。
为什么佛陀用一粒沙子能含大千世界呢,为什么我们把地球托在手上反而生出来是一根草呢?就是说,我们付出很多的力量,付出了一生的精力,获得的功德就像一根草一样,那么少。这就是一个信心的问题。所以有住之心必是有住之体。我们今天所得的这个有相之体,是一个果的体,这个果就叫做忍。这个忍是从果中来,我们住在这个地球上就是一种忍。如果你过去闻到了般若,你行了布施,修诸善法,而一切善法以般若立之。般若就是无住之意,就是修一切善法心中无住。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啊。见一切相是你无住之心,以般若印之,这种般若体和你的心相应的一刹那,一念能含大千世界。若你没有般若,你必定就有住,有住所做的一切善法,再大的善法也只是以你的心量而生起。心有多大,你的福德就有多大。这个福德在你身上的一个果报就叫做忍。
所以,你今天能忍还是不能忍,并不是你现在在忍,忍是你过去的果报所产生的。如果你没有过去的因,你就没有现在忍的果。你为什么不是天上的人呢?不是天人的福报呢?为什么你会随意的生起瞋恨心呢?都是跟我们这个因有关。讲忍辱波罗蜜,般若为信体,布施是为行体,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四者是你在布施的过程中获得的体。只要你在一切布施之中能得般若之体,那戒自然清净,不需要讲持戒的名字,戒自然俱足,忍辱自然现前,没有般若哪来的忍辱啊!我们硬着头皮、红着脸来忍,这个是没有般若之人,这种忍是我们世间的忍。
你有了般若的时候,你有了布施的时候,你这个忍就不存在了,般若之体是无生法忍。就像你孩子掉到水里面去,你会不顾一切的跳下去救他,这里面是没有什么忍可言,自然而然,这个叫做无生忍。为什么别人的孩子掉到水里面去你就会随意一点,或着叫别人去救?如果自己的孩子掉下去你就会牺牲自己,死就是一种忍,你不会游水往里跳就是一种忍,你为什么会跳下去呢?这就是忍的力量。如果你有修来的这个因,你必定得忍之报。是你的孩子,这叫做有因在那个地方,你必然就得忍之行,所以这个忍并不是我们普通讲的这个忍,这个忍是无生忍,就是没有什么忍,自然而然。因为一切法无住能得三心,因为无住生心啊,无住则不生我相,没有我相没有人相。那你布施,没有我相谁在布施呢?没有人相布施谁呢?没有我相没有人相还有众生相吗?就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就没有众生相了。我所施之人、对方、能施之物,三轮体空,哪来人呢?就不存在人了。
忍是一种果报,忍是来自于因。所以,不持般若之经,这个般若和此相如果不相应,那众生住有,罗汉住空以清净而住,菩萨不住有不住空以法而无住,在一切相上无住叫菩萨。而在相上另立有我无住的心、我很清净、有空的心,那叫罗汉,他虽然无住,但他不能在法上无住,他在心上无住,就是人我空。而众生彻底的是有住,处处在住,因为有住就是凡夫。在法上无住,在一切法相上面不住,法上不住有二体,法不住则心清净,法不住则大福,心不住则大智,大智大福就是大智大悲,大智指心,大悲指量。大千世界是量体,无住为心叫空之心,空之心乃无量之意。无者是心空,量者法界之相叫无量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是指尽未来际,无量光是周遍法界。对于寿命,或一岁或一百岁,你无住就叫做无量寿,所以所有的众生都叫做无量寿。也就是说,无住是一体的,所以众生的寿命是我一个寿命,所有法界的寿是我一寿,是故叫无量寿。无量寿就是空、无知,就是心,心没有执着的无住就叫做无量寿。法界无住生出无量相,而者这相叫无量光,没有无量寿哪来无量光,没有无住之心哪来无住之法界呢?我们有住的心就是有住的法界,叫做三界;无住之心即无住之法界,这个法界叫做法身报身与化身于一念明了。
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他解释须菩提前面所讲的话。“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叫我们落空,是叫我们在有上空,但是空上又是有,不离有而具空叫非。什么叫“非”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的本身,就是在法上面。“是名忍辱波罗蜜”是明朝和清朝以后加的,以前没有这句话。忍辱以法而建,没有法哪来忍辱体呢?法上无生法忍,忍是心来忍,法怎么忍呢?你说桌子怎么忍?本身它就是没有忍的体。而我们忍是来自于心,说有说无都是可以的,因为此忍之心来自于无忍之法,如果此法就是我心忍,跟我相应了也是一样。如果你在此世界做一切事情,你不生瞋恨、烦恼,内心非常清净,都是一个忍之相。“非忍辱波罗蜜”是境,这叫离言说相;“是名忍辱波罗蜜”是离名说相。什么是离言说相呢?讲的是忍辱波罗蜜,实际上没有忍,忍的体在哪里呢?在我这边还是在那边呢?比如我身上很痛,如果你静下来,痛在哪里呢?你找不到空的时候,痛的体是空的。你身体的四大是空的,外面相是空的,四相不生,忍、这个痛又在哪里呢?找也找不到的时候,当下即空,发现忍是不存在的。
是名忍辱波罗蜜,就是你现量是一个名字而已。离言说相,如来说忍辱波罗蜜,不是我们现在硬着头皮的那个忍,那个是因为你还有住,有住那个忍就很累、很辛苦。阿罗汉虽然清净,但是他也在忍中,他虽然在无生法忍,但是不能入到法界,不能到世间来,一看到相他就恐怖,因为一生相故三界俱生,见三界犹如火宅啊!因为阿罗汉知道,只要他心中有“生”之心,就是对世间有了住,就有三界。所以阿罗汉见三界如见火坑。我们现在见三界好像无所谓,因为我们天天住在这个地方,处处执着,处处攀缘,不知道这是火坑啊!这个有住之心都是火坑。应该在此世界当下一念生起无住之念。
无住是没有妄心生起,没有我,没有法,没有我的妄的分别心,就没有我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分别相,没有我的五蕴,相信法就是我的心,看到的一切就是我们的心,我们没有一个独立的心存在。就是我看到你的这个“识”是假的,我不承认它,认法界即我,所有的看到的大千世界就是一个我,这个叫做法。看到所有的人都是我的时候,当下就绝对了,哪有众生存在哪有人对立呢?就是你心里面会到就没有人了,看到大家都是我一个人了,这个时候就不会生人想。没有我想就没有人想,就没有分别想,就没有众生想。我人众生,我、你、和中间分别的体,三体叫三轮体空。三轮体空,寿者就不存在,就没有计量,比如我今天到这个地方,明天到那个地方,种种计划就没有了。今天在这个地方就在这个地方,没有在那个地方,没有计量,没有寿者,尽未来际是我一心所显。就是昨天今天明天都是我的心,那我的心有没有昨天呢?有没有今天呢?有没有明天呢?如幻如化,是幻化的体。就像水波一样,在流。其实水是不动的,水的体永远在这个地方,但是水一直波一直波。水有没有昨天今天明天呢?但是波过去了,来了,过去了,来了……好像有过去现在未来,其实问问水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呢?水里没有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一心所变。
比如常福,昨天的常福和今天的常福,和明天的常福,有没有一个明天的常福来,有没有昨天的常福去呢?常福不还是一个吗?这个常福是昨天的常福呢还是明天的常福呢?你想!现在过去为来是了不可得!因为你没有现在也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常福永远只有一个,过去的常福就是现在的常福,现在的常福也就是未来的常福,所以你不管怎么走,过去没有一个常福消失,你不要以为昨天的常福消失掉了,没有的!因为昨天的常福根本不存在!明天的常福没有来,你不要以为真有一个明天的常福存在。有常福来有常福过去,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但是常福没有现在过去未来,是你心…
《《金刚经》系列开示 7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