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70▪P3

  ..續本文上一頁眼耳鼻舌身意跟他是相應的,只求感官眼根耳根的快樂清靜,卻不知道眼耳鼻舌身意都在互用,因爲你沒有祈求這個互用,所以你出來以後還照樣的耳鼻舌身意還照樣在外面去攀求去了。就是說,你念佛是在念佛,把你當時安一下清靜,出來以後又萬緣生起,因爲你沒有發心。都攝一根的目的,就是要都攝我們六根,你不要在根根上下功夫,一根下功夫則六根自伏,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我降伏一根是爲了降伏六根,不是降伏一根。

  一根清靜則一切根清靜。但是衆生的習氣很重。比如覺得一個手表非常漂亮,眼睛看到色非常的喜歡,這個是不清靜之心,在這邊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清靜了,六根已經攝住了,但是你在這邊念阿彌陀佛念念不忘你那個表好看,一回房間又抓住表看。那你這樣念,你沒有這個心是想把六根互攝,你沒有這個願望,就不了知此相應故。我們首先要了知,在你看到這個時鍾的時候呢,你應該知道這是妄見,但是我爲什麼還是那麼喜歡呢?我不斷的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再看看,咦,好像淡泊了一點,我再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到一定的時候,一看,咦,我好像不是那麼執著了,再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發現對它一點都不執著了,這就對了。爲了降伏此根,對治你這個執著故。如果你根本就沒有對治的這個體,根本不想降伏六根,在這邊念阿彌陀佛,在那邊照樣六根去互攀,證明你的修行不是爲了都攝六根,你只是想得到一份內心的清淨;事實上你的六根還在攀緣。

  有人講我躲起來修行,可不可以?沒有用的;首先你要知實相,如果實相你不知道,你修行百萬年,一出來照樣迷;這個實相你一定要知道,不知道這個實相,你遇境即迷。比如五百世夫妻在一塊的時候,如果不了知夫妻之間的空性,不能斷除這個煩惱,不觀察到這個空性,既是他修了二十年叁十年,一出來後踫到自己五百世的夫妻,一踫到就緣上了;因爲你平時根本就沒有觀察到;不了知此實相故,你這個修行不是對治于這個體,這樣你一見到以後呢?這個業障現前,立即就合到一塊去了,沒辦法斷的。

  所以我們自己要觀察到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所以釋迦牟尼佛講法非常的奇妙,眼耳鼻舌身意就把一切諸法攝取,我們修行說易非常易,說難非常難,如果說難在大千世界找非常難,因爲你向外求,外面的色多廣啊,外面的聲音多廣啊,好吃的好事,什麼都有,你能夠把握這個,不能把握那個,你能夠解決煩惱的東西,不能夠解決清淨的東西;你能夠解決別人罵你的問題,解決不了別人講你好話的問題;因爲你向外求啊;外面的諸法無窮無盡,色聲香味觸法,能夠對于逆境,不能對于順境,能夠應付好,不能應付壞;能對于無記不能對于有記;外面的法是重重無盡的,眼睛看色色無盡,耳朵聽聲音聲音無盡,色聲香味觸法是重重無盡;如果你向內找:眼見色即妄故,色眼不二故,好壞善惡是非長短無記有記不二,對你來說都只是“眼對”而已;眼對,這個色與眼睛對的那個當下,你了知實相,此相是我體,此體是我相,相體一如,這個時候一切法就解決了,真正修行有功夫在邊上,並不是跑得很遠;把你功夫修到成片的時候,你再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這個功夫你沒有到,你向外面找,不是越找越苦嗎?有般若智慧的力量他有什麼好處呢?就像大塊的石頭,放在一個山尖上面,你推呀推呀推不動,但是用巧妙的方法,把石頭一撬,锛的一下就下去了;爲什麼不用巧便之力呢?般若它有巧便之力啊,能夠通達于智慧。

  用很簡單的方法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爲什麼我們修行這麼難呢?就是不知道巧便啊,一個非常容易巧妙方便的方法;般若能夠用最簡單的方法通達于真實。只要實相現前,立即解決問題。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一切相我們都不要管它,如眼跟色的關系,耳朵跟聲音的關系,鼻子跟香味的關系。我過去常常講,第一天修眼,第二天修耳,第叁天修鼻子,第四天修嘴巴,第五天修身體,第六天修意,第七天修法,他不會違背相和體的,此相我在清淨柔軟故;此體爲心,此體此相一如,你在這裏面,眼耳鼻舌身意重複的修重複的修,每天來修,你看看怎麼樣?首先我今天耳鼻舌身意全部不管,專程修眼睛;你修上一天下來,第二天我專程修耳,你修上一天下來。第叁天,……如果你覺得一天不夠,我修上二天,七天然後循環;七天中我專門修眼,一直觀照著,你看看。其實一根都攝六根,一根通而六根皆通;因爲你了知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無二故,這個時候你色相在那個地方,你一根通則六根俱通啊,如果想七根俱足,你就每天專修一根,或者七天專修一根;你七七四十九天下來你看看什麼感覺?是無得無失,當體即得,因爲你這樣的觀察跟真如相應,跟如來相應,無所來無所去,無所來是無住,單獨的心不存在;無所舍法不離,不離法,不舍妄,當體即真如。真如相應即究竟之覺,當體即是啊。還有什麼煩惱呢?是不是,所以你這樣的修下去,這樣的修,一定會令你解脫。爲什麼呢?與真如相應故,與如來相應故,與究竟覺相應。不管你現在過去未來,它一空徹底,一悟叁世啊,一明即了,了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如果你不能了,有五蘊之身對立(就是魔),魔裏面修行,跟魔打成一片,魔就喜歡你這個樣子,你在五蘊裏面,那魔還不高興嗎?我們爲什麼現在是人道呢?叫得。識是我們五蘊之報;想是我們五蘊之緣,行是五蘊之因;我們動這個念頭的時候,識妄生的時候,身就生滅起來了,有生有滅就有住,有住就有緣起,有緣起即能造因,有因即有果。我們悟到了以後是什麼樣子的呢?此我空故即清淨法身,此法平等得無上莊嚴,意能攝清淨無住之心,能攝諸法莊嚴,無爲就是清淨平等叫覺,就是身相。身相即無爲無不爲。大千世界是無爲,無爲無不爲,無爲是無住之心,一切世界無爲無不爲。無爲是無住,無不爲是法界。色是對立,沒有我相了,則意就斷了,識就斷了,識沒有就獲得清淨之體,就是法身,就是佛的意思。佛就是清淨解脫自解脫。抓住清淨不入法故,那就是四果阿羅漢;如果此法裏面建立無住之心,不離法是菩薩的境界。菩薩在法裏面解脫,阿羅漢在清淨裏面解脫。菩薩清淨無爲和阿羅漢的清淨無爲,一樣是清淨無爲,都叫無生法忍。但菩薩無生法忍和阿羅漢清淨無生法忍是不同的。菩薩是法裏面的無生法忍,法無生跟心無生是二回事,法裏無生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度一切衆生無衆生可度。轉色一切色不住,你了知看見色的對立不存在了,沒有我了,色就是我,我就是色,那個就叫做空無住之體。所謂空不離相叫法,法遍一切處,此心就在法裏面,哪個法不是心呢?沒有分別之相,能現萬相,全是一心。如來者無來亦無去,此相此心是一體的,無來亦無去,心無住故,法無住。什麼叫無來呢?無來就是無住,法之體是無住之體,無住即無去,無去就是大千世界,東南西北全是一心,你看到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一個心,無來無去。所以此地即彼地,彼地即此地,它是不二的;所謂來者即是無來,無來即是來。

  維摩诘居士講:我今天來給你看病,我來就是不來,不來我就來,是故我來了。大家想一想,這裏面有叁相:第一是佛相,不來的是清淨體,佛與佛會之;第二是衆生相,我們現在看到有來有去,那是衆生的心;第叁是菩薩相,報身無來無去,此即是彼,彼即是此,它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他來的這個相和不來的這個相,是不二的。在我們唯物觀點可以看得到,大千世界無非是光,我呼吸的空氣和你呼吸的空氣難道有二嗎?我呼出來你吸進去,你呼出來我吸進去,難道這個呼吸是二個嗎?我們認爲我在呼吸和你呼吸好像是二個,四大是一體的,我的地大就是你的地大,水火風大亦如是。比如電風扇吹出來的風,這個風是有是無呢?風無非是空氣的流動,這個風有沒有存在呢?流動叫空氣,不流動也叫空氣;風在哪裏呢?無非是動與不動。哪個空氣哪個地方沒有呢?像火,火燒出來,緣起有火苗。火是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了呢?此火有與無是不二的,從哪個地方來到哪個地方去,所以晶體在一切處。用唯物觀點來講,這個世界無非是分子原子,分子原子有一道一道的光,如果用顯微鏡看這個世界,沒有我人衆生壽者;都是一道一道的光而已,這個光裏面有沒有我人衆生壽者呢?哪有什麼我呢?衆生以爲有我,其實我跟你之間實在是沒有分別的。

  所以地火風水都是一樣的。我身上的溫度與你身上的溫度是從那裏來的呢?溫度是從裏面出來的,還是從外面出來的呢?磨擦出火,由緣起,有溫度,溫度隨時磨擦隨時産生,是不是磨擦那個地方有火存在呢?火是溫度,溫度沒有哪個地方沒有。證明我身上的溫度與你身上的溫度是一體的,證明我們地火風水的人相是一體的,這個大千世界本來就是一體的。因爲我們總認爲有我人分別,所以我們轉相,轉無我故轉清淨法身,相莊嚴是一切法界相。菩薩看到一切相,我們就看不到;菩薩看到的相,就像我們顯微鏡看到的一樣,無非一道一道光而已;菩薩看世界總是平等無二的,沒有什麼來回去的體。菩薩看報身,衆生看生滅,佛陀看無住。佛究竟佛是理,理是無住,跟無住相應的;即無量壽,一切壽是一體的,叫無量諸佛;相叫無量菩薩,無量菩薩能親近報身;衆生只能見到化身。我們看到有來有去,是衆生之見,如來來與不來是不二的。如果你真正無住,你把這個妄去掉的時候,你看到這個色相,他色即是你心,你心即是他色;原來這個色就是我色,原來這個無住心就是我本心,如來跟你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釋迦牟尼佛,既然沒有去,就無來無去,是故如來。法報化身是一體的,都是一相。我們現在看到的有相,和菩薩看到的莊嚴,遍法界之相,衆生看到的叁十二相,分別之相,佛陀看到的理,菩薩看到的事,衆生看到的用,都是一體的。如果你悟了,無我相…

《《金剛經》系列開示 7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