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得呢?大千世界是什么?空,遍法界;无住,清静之法身;大地平整,虚空广阔,心地无住,世界平整,无有高下,你就看不到世间的山河大地了,大地平整了。
第二个,山河大地即虚空,这一切相是什么呢?这些相是平等之相。此相即心,此心即相,心相是一个东西,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存在。这时你走到外面去,到任何一个地方没有我相,也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因为此相此心没有对立了。你知妄即舍,不要信它了,不要管它了,直观自性,知体即相,体相一如,到任何地方你都安住在那个般若之心的体里面,不离相,不离体。为什么呢?离相找体是妄见,离体寻相也是妄见。为什么叫如来呢?无取无舍,无取众生之妄见,无舍究竟之法相。这外面的法相就是众生的真,无住之相,是不会舍;众生之妄不会去取。不取不舍,这个叫如来。如果你有不取不舍的这个心,会如来究竟之觉,就是无为体,你没有我了,哪有为呢?无为之体无缘之相,你没有我了,无为了,法界相当体是,就无缘了,就没有攀缘之体了。
没有攀缘之体即如来,能有无为之觉即佛,两个体是相对共生,叫真如。真就是无为之体,相如如不动,真跟究竟觉相应,叫离心缘相。离心叫无住,缘是法界没有攀缘之体,叫无缘之相。无缘就是无攀缘,法界没有一个攀缘之体,以此心安住在这个世间,就跟真实真如相应故,跟如来相应故,跟你自己究竟觉相应故,所以叫无我相。把前面经典搞懂了,闻是经典者,信解受持,落于心,此人无我相;如果你落入于心,变成所知,般若我得到了,我知道了,但不能一悟全悟,一悟到底,一悟三世,你这个般若不能落于心,就不能建立观照,实相就不能现前,真如就不能现前,是因为你没有跟如来相应,就是没有觉,就是凡夫,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立即就显现出来。所以你静下心来观照。
闻经有什么好处?闻法很重要,得闻是经,“得”,设我得佛,“得”是代表法的显现。如来成就就是众生之得,没有阿弥陀佛的成就哪有众生之得呢?没有佛的成就,哪有今天得如是般若之经呢?“得”是代表法的成就故,众生机的成就故。机不能与法相应,哪能成就得呢?“闻”,落于心故。“经”就是相应体,叫作契,契机契理,契理合于般若之意,契机于众生本心相应故。所以,此心此法合一就等于是经。否则,只有法没有机,那法就不会显现出来了,还叫经吗?我们也看不到了,这就不叫经了,就变成一张纸了,所以会我们的心才叫经,经者会心会于法与体相应。闻到此经入于心故,才能信解受持。有信有解,“信”,信心清静则生实相,什么叫信心清静呢?无住之心,无相之相,体相一如,是为觉性。这个“信”,叫信心清静。这个才能为“解”。如果你嘴巴上信,那叫迷信,你没有触发自己的内心,没感受到。
那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信呢?业障障碍了我们,一个五浊恶世所障碍,这个五浊恶世对我们的心灵实在是伤害很重啊,如果在这个五浊恶世你不能够超越的话,很难解脱,此世界障碍非常非常的重啊,遇到任何一个环境都会障碍我们的心在跳动;第二个,内心坚固不放,末法时代众生斗争坚固,阿修罗的心很重啊。因为这两个心就会障碍你。作为闻般若之人,对法上有信心的人,我们闻到了明了了知道我们的障碍在哪里了,愿意闻到这个法就代表你一份善根,了知于实相就是你自己障碍的东西,一个是我坚固的执着,第二个是五浊恶世有种种障碍,我们内心有两种障碍,内有障碍,外有障碍,内外夹攻,所以心非常的怯懦,对般若就很难信受。你明了了,你就会战胜它,首先要明了它,如果不明了,就像瞎子乱摸了。
如果你知道了这个道理,闻到般若如佛出世。为什么呢?须菩提闻是般若,与般若能相应故,有佛陀在世的加持。如果我们在这个末法时代还有众生闻是经能受持者,此人为第一稀有。
何为人相呢?“我”现在看到这个墙壁,这个叫我相。本来我和墙壁是一体,我是闻性中出来,并不是肉体中看到它的,而闻性在哪里呢?闻性无生,是故色无生故,我的闻性和色是究竟于一体故,但是我们因为跟它对立了,是中间有识的妄体,那个叫做“我”。我后面生出二执,有我法二执,认为有个我在有个法在,其实没有我也没有法。认为有个我法,这两个东西成就了我的这个“识”。就是说,我看到墙壁,中间有个识,是二种成就,叫对立成人,就是两个东西像人字形撑在那个地方,缺少一边另一边就没有了。就像拍掌出声音,这个声音叫做我见,就生出有我有你,叫做人见。人是对立为人,这个是两边的,一个从头来讲,一个从尾巴来讲,一个是对上来讲就是我,对下面来讲就是人。有我必有人,你有妄见“我”生出来了,你必有对立。因为我们的识是妄的,识的本体是妄的,那什么对立呢?就是我跟你对立,我的眼根和你这个对立,眼根是闻性,是无住体。色是无住之相,所以无住跟无住中间那个识彻底的没有的,识没有,有没有对立呢?就没有对立了,识根本就不存在。那什么对立呢?就是我跟你这个相上对立。以相对相,就是相跟相对立了。其实相是不是对立的呢?相实在是一体的,此色与我身是什么关系呢?色声香味触法,你那个地方有色,这个地方没有色吗?这个地方有声音难道这个地方没有声音吗?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大同一体。
因为我们固执,有这个身体就执着于这个法,维护身体故,觉得我跟你不一样叫做人见。有人见就有众生见,什么叫众生见呢?就是种种差别,你是好是坏,你是善是恶。什么叫众生?众生是为分别,分别的体叫做众生,没有分别就不叫众生,平等性哪有众生之见呢?平等性是没有众生的,众生就是分别心,分别心就有取和舍,我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做善做恶,这都叫做众生之见。有众生之见就有计量,现在过去跟未来,就有寿者之见。人我众生寿者,根本就是在“我”那个地方。“我”不生,四相不生。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我相是非相,所以人、众生、寿者就是非相。只要我相不是相的时候,人众生寿者都不存在了。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我相要断啊,然后众生相又来断啊,然后寿者相再来断啊,人我众生寿者慢慢的断,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经典上讲:一结解则一切结解。就是说,我们六根能解一根,所有根都解开来了。你只要把我见解掉了,把我相解掉了,四相俱无。如果我相不除,四相即生。所以四相本来是一个妄的体。我相是什么呢?我相就是五蕴之身,就是有色受想行识。色就是你的这个闻性跟外面产生对立的这个识。世界只有二相,一个叫相,一个叫识。识能生诸法,相能生三界,一切诸法由识而生。三界是境,识叫诸法,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三界都是自己心造出来的,心就是三界,三界就是心。我们看到的这个色,也可以说是琉璃,可以看到是火坑,这是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个界与心是一不是二,叫心。
我们有识就生出法出来了,就有三界之虚妄。没有这个意识哪有诸法的显现呢?我们三界是从先有我相里面显现出来,我就是五蕴,当初一念迷,这个“识”就是诸法,生出境,这个境叫三界,三界的本体是究竟之心。三界也好,十法界也好,都是自己的心。因为我们用识,识造业才会出现三界之境。识怎么造,境就怎么显。如果识无住,则界就无住;如果识有住,你就住在识里面,就有三界心;如果你不住识,三界亡,你跟界同为一体,界就是你的心,那就进入一真法界了,大千世界大光明藏了。你心中之宝藏就显现出来。如果你住在这个意识里面去了,以识为本了,则三界显,境界就会现出来。这个境叫有住之境,三界是有住之体,有住之心显现出三界之相。所以三界是有住,是六道轮回的体。
只要住在识里面,有识就有色,色里面有识的显现,意识显色就产生受,受是接受、感受、触摸的意思。眼睛见色,你就会说这个是黄色的、白色的、好的、坏的,分别出来,叫受用,苦啊乐啊,这叫做受。鼻子闻味也叫做受,嘴巴吃的东西也叫做受,诸受是苦啊。什么叫苦知道吗?苦并不是说我拿棍子打你,那个苦是粗的苦,真正微细的苦,就是一刹那时间识生起之时,那个识就叫做苦。在识里面受的时候,三界生起的时候,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你只要在我见法而住于识的时候,你苦就出来了,那个叫做苦。执着于识就执着于妄,就是执着于虚假的东西,你就会苦。你有苦,你必然要求乐,认为有苦的显现,虚妄啊,你抓住虚妄不真实的东西当然苦啊。就像一个人突然掉到一个虚空里面去了,两个手抓啊抓啊,那个叫做求解脱,抓一个算一个。抓到好的东西你就得好报,抓到一个不好的东西你就得到一个坏报,是你在一入“识”的那一刹那,一个求解脱的心。眼睛见色抓住色,耳朵听音就抓住音,就变成相对。在这个色里面起好念起坏念,对治于好的对治于不好的,只要抓住就可以了,想求解脱故,人本身就俱备了这个体,求解脱是本来每个众生俱足的。但是在这个假里面,“识”里面求解脱,眼睛看到色相,觉得这个好那个不好,然后起分别故,然后对好的产生一个执着,你以为那个解脱是真解脱吗?都不是真正的解脱。那个是感官的解脱,以感官的解脱那就错误了,我们不应该求感官了。所以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感官上的快乐都是苦的体现,千万不要求感官上的快乐。
在识里面,我们每个众生都在求感官的解脱。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呢?一根闭则一切根闭,你把一个根闭起来以后,所有的根都自然闭起来了。一根精则一切精,有一个东西精华了,精到一定的时候,所有的根都会精的。但是我们现在要知道,修法的目的,我们要知道外面都是虚妄的,因为我们眼耳鼻舌身意都在攀缘。我们念阿弥陀佛无非是一根都摄六根故。有人念佛的时候都摄住了,好像自己清静了,他不知道…
《《金刚经》系列开示 7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