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71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须菩提解答他所闻到金刚经的受用,体现出他劝众生来闻是经,而能够了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利益,有这么大的功德。后面讲:“所以者何?”众生听了以后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我相之外有没有一个我相可得呢?一般人看了金刚经以后,心中往往否定了现在的这个相,因为对此当下的这个相众生都有一个攀缘之心,因为我们有为,有为就有住,有住就有攀缘,有攀缘就有得失。所以我们学佛都是一个得和失的心在修行。有得失之心就有攀缘之相。不应该执着我的相是不是就没有我的这个体呢?众生认为一个非我的相在等待。所以每个众生的心都在等待之中,在等什么呢?等待的本身就是一念无明的生起,等待的就是你一个攀缘的识心,等待的就是一个有住之心。你有有住之心,你有攀缘的习气,还有无明的黑暗,一旦你在当下有一个等待,比如我要等着到西方极乐世界,早上等着中午,中午等着晚上,每天在等待。你不知道现在过去未来,不知道相跟体,此相此性不二,你没有闻到这个金刚般若,无缘无故的跑到你面前说:不要有我相,你会怎么想呢?你就会想是不是我还另外有个真相?马上就有一个等待出来。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我”是五蕴之身,五蕴非有,四大本空。五蕴的体是空的,它连空都不存在。四大本空是无住之相,无住是自性。并不是像有人讲:“我无住啊!”那是我见。无住是你本来的体,就是你闻性中本来的自性就是无住的,并不是说我意识中有一个“我不执着啊!”这个无住体,那个还是叫住,还是你意识里面认为的一个住。无住是你的本心,是你本来的体,是你的自性。只要我们心本无住,则法即无住,这个世界一切法本来就是无住的。无住之心必感召无住之法。因为我们在无住里面生起有住之妄识,认为法也是有住。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就告诉我们水里的月亮本身是没有的。无住是法报化庄严之相,无住之体是清静法身,无住之相是如来报身,报身庄严是菩萨所见,度无量的菩萨。十方诸佛是报身利他之用,法报化都是无住,无住就遍一切处。每个人家里都供佛像,就是无住之意。如果佛有住,每个人家里供佛像就没有用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住就有来去,有来去就有取舍,那你这样的供佛有什么用?佛陀无住能遍一切处,所以你供佛像跟无住体是相应的,每个人家里都能供一尊佛。菩萨就不要供佛了,菩萨能见报身相,不见化身相,化身是众生的心。证到八地以上菩萨都是见报身的,化身是以众生的心安立的,报身是菩萨所见。而报身难道有住吗?也是无住,无住能有菩萨见。如果你到菩萨位的时候,你可以见到报身随时而显。因为报身无住,无处不显,报身也是遍庄严。只要有众生的地方,就有如来化身;只要有菩萨的地方,就有如来报身;只要有佛的地方,就有如来法身。所以法报化能遍一切处。化身能会于众生之心,报身能会于菩萨之心,法身能会于十方诸佛之心,只有佛跟佛能够知道。在佛陀法报化里面,我们能见到的化身,能代表有众生可得吗?化身就是众生相,众生相就是无生性,无生的这个性就是众生的相,此相此性不二故。

  所以佛没有众生可度,能度无量众生。菩萨报身能入一切菩萨心,与菩萨心相应,菩萨尽一切处,所以佛陀报身尽一切处。因为佛陀报身能印一切菩萨心,菩萨庄严有二,一个是大悲庄严,利益一切众生;法身庄严是亲近无量诸佛,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下化众生见无量诸佛。无一切众生可度,就是上供诸佛;能度一切众生,就是下化众生,度而无度,无度而度,这是一念而生二相。一念生起的时候,你说他度众生,他是上供诸佛,你说他供养诸佛,他是度一切众生,所以菩萨不可思议啊,不可言辞,是报身的境界。报身无住会于诸佛,报身利他会于众生。报身是在中间的,上跟诸佛相应,因为诸佛无住故,没有法身无住体哪有圆满之报身呢?对下来讲,没有报身哪能化度无量众生呢?所以跟众生心相应的三十二相正好是报身里面的体,下化无量众生。菩萨悟到这个道理,在报身里面跟报身相应,自然会行一切德,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菩萨叫菩提萨埵,菩提者心空无住故,萨埵法空能利益无量众生,心空自利,法空利他,自利利他是为菩萨,中间究竟无所得。“无智亦无得,亦无所得故……”下化众生,众生是如来化身,无众生可度。上供无量诸佛,当体即是,因为无住即是诸佛。度一切众生就是无住之体,无住之体就是度一切众生。无住即相,相即无住,到菩萨境界你就知道了。这是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里生起的,后面讲忍辱是专讲发菩提心的。

  在大般若经里面讲:“众生所作,若有一毫体,则不可离,应无所着故。”就是说,不能离开毛端之相来去寻找诸佛。因为此无住体就在这一切毛端的相上面,一切相、毛端之相都不能舍,舍了毛端的相都不能见到诸佛,为什么呢?你现在看到的这个相,一点也不能舍,就像空中之花,这花即空,花的本体就是空,你不要在花的外面另外找空,花的本体的当下的体就是空。如果离开这个空花,还另外找空,就等于是邪见。不可以灭相取空,就等于像阿罗汉一样。人我俱空是阿罗汉,他不知道人我之法也是空,所以他不能证大菩萨。因为我相则非相,人众生寿者自然就空。

  前面讲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蕴是什么呢?五蕴是识里面发起的,“识”非真。我们识到底是有是无呢?就像我们拍掌的声音,声音是有是无呢?执着于这个识叫五蕴,五蕴没有我相就是空的。

  人相是代表四大,有五蕴之起就有四大和合,就有缘起显现。缘起本空是无住体。五蕴住识,就有住生起,有住就生相,就是生三界。三界由四大合成,四大无住,无住是心啊,心即四大,四大就是三界,四大为境啊。四大地水火风、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是叫境。此境就是三界,天界、人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非有,三界就是无住之心。因为你住在蕴里面,有我见生起,是故有三界之境显现。此境的相并不碍无生,此境不碍觉故,你的妄执出来后好像有了障碍,是因你住在自己那个意识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佛陀讲过,识不可信!不可信我之“识”,要信如来了义之智,你不要相信你识里面想出来的东西,要会于如来般若之意,彻底的舍去我这个识里面的东西,跟法相应。就是我想,我的对立,不可以信,就是我现在看到墙壁是不可以信的。信什么呢?信如来之意!如来了义。三界自心,心能遍一切处,相即遍一切处。此心此相,无住之心,无住之法,我五蕴就没有了。五蕴破掉了,四大就无住,一切处就进入到你自己的菩萨道里来,就有自利利他的体显现出来。

  所谓的我相是名言。“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就是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就是非相,我相非相则见如来,人相非相则见如来。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我就是空,空就是我,人就是空,空就是人,众生就是空,空就是众生,寿者就是空,空就是寿者。色不异空,无住之心;空不异色,是所有的相,此相只要无住即名为非。所以我们看到这些相都是非。我们要看金刚经,暗合于道。常看金刚经,你不断的会于金刚经,不断的读金刚经,每天早上念上一遍,我们虽然不能有强烈的观照,但是你天天诵天天诵,慢慢的你会跟它相应。就像一个人一样,你不断的想这是我妈妈,这是我妈妈,其实她不是我的妈妈,你不断的想这是我的妈妈,后来你就会对她很亲很亲。因为一个人常想这个问题,你就会慢慢会到。就像那天那个狗一样,那狗后面被人打断了快死的时候,我把大家叫出来,我说:“外面有个弥勒菩萨,赶快来拜!”大家都不愿意拜,后来我带头拜了。我就想到弥勒菩萨在世亲面前的示现:世亲想见弥勒菩萨,在山上搭一个毛棚,专拜弥勒菩萨,拜了二十年没见到,他就下山去参学。结果看到一条又老又癞的狗身上长蛆,他大悲心生出来了,想用手把蛆拔下来,但是看到自己的手很硬,怕把蛆弄死了,就用舌头舔下来,因为舌头是软的,舔的时候弥勒菩萨“哗”的一下在空中示现了。世亲大生欢喜,就问弥勒菩萨为什么自己拜了二十年弥勒菩萨都不肯示现,弥勒菩萨说:是吗?我没有离开你寸步啊!世亲不信,弥勒菩萨说:我教你一个方法吧,你就把我背着到大街上去。世亲就背着他到街上去跑,叫大家都来拜弥勒菩萨,众生就骂他:明明是条死狗,又癞又臭的一条死狗,你怎么说是弥勒菩萨呢?就是说,我们这个大悲心跟法不相应故,常常用的是分别心,所以不能见到真实的弥勒菩萨,我们需要串习。如果你不去不断的观察,金刚经来听一下,回去就不知道了,那有什么用?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也是一样的,我们要不断的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断的跟佛亲近,不断的跟佛产生一个相应,你不断的念啊念啊,跟他产生一个亲缘。你像我念佛念了这么多年,你叫我不念我怎么做得到?我串习了这么长时间了,你叫我放下我也放不下了。因为我修行这么多年,一直在念佛,你叫我放下念佛怎么做得到呢?一般的人,今天学学这个,明天修修那个,根本就没有一个相续的心相应,不可能有跟心相应的体。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心跟它相应。所以读般若经很重要的。

  我在东林寺出家的时候,确实跟现在的出家人就是不一样。我在东林寺上完殿回来一定要念一遍金刚经。每天清早起来最起码都要拜一百零八拜,拜了好多年,拜上半个小时,半个小时相当于两百四十多拜,说是一百零八拜,因为我不数数,就是看钟点啊。我在东林寺就发愿打三年棒。法器打错了马上就跪着不敢起来,马上向维那师忏悔,向僧值师忏悔,向知客师忏悔,还要到斋堂里去罚跪,那时候我是这个样子的。学法器是不敢到上面去用钟鼓来学,都是在底下去学,哪像现在的人…

《《金刚经》系列开示 7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