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点恭敬心都没有,学法器非要到打法器的时候才学,平时不学,你这样的怎么行呢?没有恭敬心啊!没有熏习恭敬。我们以前出家都是一些文化大革命过来的老修行,跟他们这些人在一块就是不一样。过年初一的时候,我一定在西林寺塔边拜塔,下了殿就到塔边一直拜到九点普供,要拜四五个小时。拜了以后到塔边去上供。一到菩萨的圣诞,那个晚上都是很晚很晚才睡觉,一直在大殿面前拜,都睡不着觉的,就很感动,那天晚上就不睡觉,就一直在那里拜。但是我们现在就感觉不到了。现在其实我也跟大家一样了,后来人都不讲修行了,都对这个无所谓,没有这个法的显现了。大家到菩萨圣诞都好像没有事一样,我看到大家这样我也就这样,慢慢大家变成串习了,都是一样了,以前的修行的东西就不存在了。
我以前虽然不知道什么叫法,不懂什么东西,但是从这个相上面,我们还是用了一番功夫的。所以以前念金刚经背金刚经不懂什么道理,但是每天早上规定自己是念一遍金刚经的。它是一种习惯了,下殿以后二十分钟就念完了,一定会念的,从来没有拖过的,拖了就要补上,有时念一遍不够还要念两遍。过去人的修行,几十年之间就有这么大的变化。我这样的讲目的是启发大家一点信心,希望大家内心中要有一种相续。闻到金刚经并不是说就这样算了,要把金刚经在心里面不断的去思维一下,然后用这种心来安住。
四大非有,非有就是无住体,就是无住之心,无住之心就是佛心。原来四大三界就是我们的心,心无住则四大无住,四大无住三界无住,三界无住一切处无住。无住边法界则心遍法界。所以这个体是一切处。如果你五蕴空掉了,四大不生,人我顿破,就是阿罗汉。人我空掉以后,人我的空都要空掉,叫法空。众生叫做贪嗔痴慢疑。贪以法身而度之,嗔以菩萨而度之,痴以智慧而度之,贪嗔痴分别对法报化。究竟的贪就是法,法本体的清静,无法身则无贪,无菩萨则无嗔,没有智慧则无痴。智慧的对立就是痴,大悲心的对立就是瞋恨心,清静体的对立就是贪,贪嗔痴的对立体就是法报化,是不二的。
微细的寿者相就是寻找的心。如果你悟到此相非相,我相破掉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相非相则我就是佛,人相非相则人是佛,众生相非相则众生是佛,只要相不住,我相不生时是什么呢?我相一破就是人相破,人相就是对立的四大,四大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相。众生相就是善恶不生平等性,善恶没有了,无住哪有善恶体呢?善恶是有住,你有动心了有善恶体,没有善恶的体了,那是平等相。比如我骂你,你用意识分别的时候有我骂你,那骂你的声音呢?有骂吗?这边有骂吗?那边有骂吗?对立有骂吗?就像我拍掌一样,拍掌是我骂你,这个骂从这边出来吗?这个骂从那边出来吗?原来是缘合,不离声音了知实相,就是这个声音不需要灭的时候,就了知实相是空。如果没有这个声音会了知吗?没有这个我骂你的声音,你会了知它空吗?没有相不能了知实相啊。所以人家骂你的时候立即了知实相,此骂你的声音俱足无量德啊。所以在法里面的时候,不注重我骂你的感官,注重法的显现,法里面本身没有骂和不骂的体,没有善恶之体。
但是众生不知道,一切法能显无量德体,能生出无住之心,能生出无量之德,就不知道此相的珍贵。众生相即是破法相,破法相就破寿者相。所以众生相寿者相是法相,我相人相就是心相。心相破则是阿罗汉,众生相寿者相破即是菩萨,所以菩萨讲法空,人相我相是讲心空,心空法空则是菩萨,叫菩提萨埵。四大相不生之时,此人就是大菩萨,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无法,没有什么真实的菩萨可得,四相俱离就是菩萨。“何以故?离一切相则名诸佛。”离我相则我是佛,离人相则人是佛,离众生相则众生是佛,无寿者相则寿者是佛。大家想,阿罗汉是不是佛?阿罗汉是化身佛。菩萨是报身佛。法身是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因为须菩提在问的时候是代表因地,所以讲诸佛,化身佛会于众生的心,报身佛会于菩萨的心,如果你会于佛心就是菩萨,就是解脱体。所以呢,无众生可度,也无菩萨可得,全部是诸佛之体,不可思议的境界。
离一切相则名诸佛。我相破人相破,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在相上破相,在人上破相,不离相而破相,那叫破法相。如果离相而破相,就是阿罗汉。在相上破相,此人能证得法故,叫大乘小乘。外现是小乘,内里面是大乘。小乘之人闻般若是大乘之心,现的是小乘之相。不像菩萨,是在相上无住,是在相上建立无住之心,只能破我相人相,不能众生相寿者相俱破。众生相寿者相即是人我之法。四相是一心,就是我们一个妄心里面出来的。就像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高叫做我相,三角形的底边叫做人相,两者是一个体。我人之执,我见人见生出我舍我得人舍人得,都是在这个体上面。众生相还是在上面。寿者相是在里面计量,前牵后挂,前面在攀缘后面在牵挂,中间在担心,无非我挂众生众生挂我,无非是互相二执而已。所以我人众生寿者不离这个三角形,是一识中显,一识破则四相俱破。破我相人相是小乘。行般若之法是在法上破,在法上破我相是相当于住位,就是地位上的菩萨。十信十住就是我人相俱破。十回向、十地是破法。什么叫地呢?大悲心会于三贤位,智体是会向佛,就是根本智和后得智。后得智是大悲心,根本智是佛心,上会于诸佛,下会于众生,叫地。这个地位里面从三地菩萨,四地是阿罗汉,加了个地字就是大乘阿罗汉了。一地是一地菩萨,二地是二地菩萨,读华严经不管任何众生都是成等正觉。一旦到了地位的时候你就是佛,地就是大悲心,佛之大悲心就是佛啊。“一发菩提心,位同大觉已。”以四相来利益众生,能求忍故。
我们有没有下辈子?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也可以,从体上讲是没有的,从相上一定是有。因为度无量众生,众生需要我们舍身我们就得舍身,但是你又没有我相啊,你舍身就像没有舍身一样。大家想一想,那是什么样的体?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地方,没有我相了,做个出家人又有什么关系呢?一旦无我相了,做八百世忍辱仙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他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了利益众生故,众生需要这个“忍”,他就无生法忍;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说佛陀就在那个地方授的记;忍辱仙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佛陀给您授记,你必须证到无生法忍;这个忍从无相中生。
如果你四相皆无,那你的后生可以说没有。说无因果是从本来的心地上来说的,但是相上还有利益众生的大悲心生起,大悲心摄取大德大利。就是说如来化身能应众生心,如来报身能应菩萨心,你的这个无住之体能会于诸佛之心,在这边你化无量身,能舍无量身,但是你的报身能跟菩萨打成一片;你的法身又跟诸佛会成一片;你说我来不来呢
这话是无稽之谈了。说来也可以,无量众生需要此体;说不来也可以,因为无量诸佛是无住之心;哪有来与不来呢?菩萨跟众生都是要来的。但佛是不来的,无来即来,来即无来;法身无来,报身化身有来;是故叫如来,如来三身一体是名如来。你不能独立出一个法身;法身为理,报身为事,化身为用;法报化是一体的,故名如来。如来不可以把法报化拆开,不可以这样讲:法身无来无去,因为法身是了不可得的,它没有来也没有去的,是故报身有来有去。有来有去是菩萨、众生的心,菩萨有来有去。为什么报身要涅槃呢?报身不涅槃,菩萨怎么得度呢?为什么化身要涅槃呢?化身不涅槃众生怎么得度呢?法身有涅槃吗?法身无有涅槃。法身是究竟位,佛和佛在一块,是绝对没有涅磐的。涅槃非得,你要是得到一个涅槃就麻烦了。
离一切相则名诸佛,而这个诸佛必定有次第,在果位上讲就是毗卢遮那佛一心所摄取,我们成什么佛呢?无住就是毗卢遮那佛,还成什么佛呢,此身彼身是不二的。说报身来讲,无住之相,当然你现在还没有证到;到三贤位,到了地位才能够见到报身,你不到八地菩萨是见不到如来报身的,八地以下的菩萨只能见到化身。八地以下菩萨生死都不得自在,他虽然没有恶的果报,还在极乐世界的边地疑城。有菩萨能宫殿随身,这是八地以上菩萨的果报。能会于佛义,就是说能会般若第一义谛,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宫殿随身,因为此法与你心相应故。但是有人法不能跟着你跑,必须还要回来,供养他方十万化佛,这是对于七地以下的菩萨来讲的。八地以下的菩萨他不能随心自在。七地八地,在华严境界里面讲,见如来就象见到一个像一样,还是不能见到真实的这个体,那么说我们见到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菩萨见报身就象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个像一样;八地菩萨才能够看到真实的报身是什么样的,到极乐世界八地菩萨见第一义谛了,他可以见到如来;七地菩萨只能远行。离一切相则见诸佛,里面肯定是有次第的,什么次第,既然是诸佛,诸佛为多之意,多就是广,里面就有次第。
一入菩萨戒,位同大觉已。大家都受了菩萨戒,你能不能同大觉呢?一发菩提心,位同大觉已;你没有得菩萨戒就得不到。一定要把菩萨戒告诉你们才能得到菩萨戒;如果你们要受菩萨戒一定要知道这个问题;如果菩萨戒没有搞懂,你得不到菩萨戒的。菩萨戒怎么传授给你呢?必须要给你讲清楚菩萨戒体,明了即得戒。因为菩萨戒是毗卢遮那佛所授,毗卢遮那佛会于十方诸佛给众生授的;菩萨戒只有讲,众生会到了懂了,即得戒;了解懂了才得戒,不了解不懂的,可以说得不到戒。凡夫受戒,授于此体此理,不是授于此相啊;此相谁都可以给你授。为什么授戒需要清净之大德呢?什么叫清净?会于佛心,会于般若,会于菩萨戒体者,是谓清净者;如果不会于佛心,不会于般若,不会于自性,不为清净者。不要以为那个人很清净就会于般若了吗?比丘戒要…
《《金刚经》系列开示 7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