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71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這是須菩提解答他所聞到金剛經的受用,體現出他勸衆生來聞是經,而能夠了知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的利益,有這麼大的功德。後面講:“所以者何?”衆生聽了以後有什麼樣的反應呢?我相之外有沒有一個我相可得呢?一般人看了金剛經以後,心中往往否定了現在的這個相,因爲對此當下的這個相衆生都有一個攀緣之心,因爲我們有爲,有爲就有住,有住就有攀緣,有攀緣就有得失。所以我們學佛都是一個得和失的心在修行。有得失之心就有攀緣之相。不應該執著我的相是不是就沒有我的這個體呢?衆生認爲一個非我的相在等待。所以每個衆生的心都在等待之中,在等什麼呢?等待的本身就是一念無明的生起,等待的就是你一個攀緣的識心,等待的就是一個有住之心。你有有住之心,你有攀緣的習氣,還有無明的黑暗,一旦你在當下有一個等待,比如我要等著到西方極樂世界,早上等著中午,中午等著晚上,每天在等待。你不知道現在過去未來,不知道相跟體,此相此性不二,你沒有聞到這個金剛般若,無緣無故的跑到你面前說:不要有我相,你會怎麼想呢?你就會想是不是我還另外有個真相?馬上就有一個等待出來。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我”是五蘊之身,五蘊非有,四大本空。五蘊的體是空的,它連空都不存在。四大本空是無住之相,無住是自性。並不是像有人講:“我無住啊!”那是我見。無住是你本來的體,就是你聞性中本來的自性就是無住的,並不是說我意識中有一個“我不執著啊!”這個無住體,那個還是叫住,還是你意識裏面認爲的一個住。無住是你的本心,是你本來的體,是你的自性。只要我們心本無住,則法即無住,這個世界一切法本來就是無住的。無住之心必感召無住之法。因爲我們在無住裏面生起有住之妄識,認爲法也是有住。四大本空,五蘊非有,就告訴我們水裏的月亮本身是沒有的。無住是法報化莊嚴之相,無住之體是清靜法身,無住之相是如來報身,報身莊嚴是菩薩所見,度無量的菩薩。十方諸佛是報身利他之用,法報化都是無住,無住就遍一切處。每個人家裏都供佛像,就是無住之意。如果佛有住,每個人家裏供佛像就沒有用了。爲什麼呢?因爲有住就有來去,有來去就有取舍,那你這樣的供佛有什麼用?佛陀無住能遍一切處,所以你供佛像跟無住體是相應的,每個人家裏都能供一尊佛。菩薩就不要供佛了,菩薩能見報身相,不見化身相,化身是衆生的心。證到八地以上菩薩都是見報身的,化身是以衆生的心安立的,報身是菩薩所見。而報身難道有住嗎?也是無住,無住能有菩薩見。如果你到菩薩位的時候,你可以見到報身隨時而顯。因爲報身無住,無處不顯,報身也是遍莊嚴。只要有衆生的地方,就有如來化身;只要有菩薩的地方,就有如來報身;只要有佛的地方,就有如來法身。所以法報化能遍一切處。化身能會于衆生之心,報身能會于菩薩之心,法身能會于十方諸佛之心,只有佛跟佛能夠知道。在佛陀法報化裏面,我們能見到的化身,能代表有衆生可得嗎?化身就是衆生相,衆生相就是無生性,無生的這個性就是衆生的相,此相此性不二故。

  所以佛沒有衆生可度,能度無量衆生。菩薩報身能入一切菩薩心,與菩薩心相應,菩薩盡一切處,所以佛陀報身盡一切處。因爲佛陀報身能印一切菩薩心,菩薩莊嚴有二,一個是大悲莊嚴,利益一切衆生;法身莊嚴是親近無量諸佛,上供諸佛下化衆生,下化衆生見無量諸佛。無一切衆生可度,就是上供諸佛;能度一切衆生,就是下化衆生,度而無度,無度而度,這是一念而生二相。一念生起的時候,你說他度衆生,他是上供諸佛,你說他供養諸佛,他是度一切衆生,所以菩薩不可思議啊,不可言辭,是報身的境界。報身無住會于諸佛,報身利他會于衆生。報身是在中間的,上跟諸佛相應,因爲諸佛無住故,沒有法身無住體哪有圓滿之報身呢?對下來講,沒有報身哪能化度無量衆生呢?所以跟衆生心相應的叁十二相正好是報身裏面的體,下化無量衆生。菩薩悟到這個道理,在報身裏面跟報身相應,自然會行一切德,上供諸佛下化衆生。菩薩叫菩提薩埵,菩提者心空無住故,薩埵法空能利益無量衆生,心空自利,法空利他,自利利他是爲菩薩,中間究竟無所得。“無智亦無得,亦無所得故……”下化衆生,衆生是如來化身,無衆生可度。上供無量諸佛,當體即是,因爲無住即是諸佛。度一切衆生就是無住之體,無住之體就是度一切衆生。無住即相,相即無住,到菩薩境界你就知道了。這是在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裏生起的,後面講忍辱是專講發菩提心的。

  在大般若經裏面講:“衆生所作,若有一毫體,則不可離,應無所著故。”就是說,不能離開毛端之相來去尋找諸佛。因爲此無住體就在這一切毛端的相上面,一切相、毛端之相都不能舍,舍了毛端的相都不能見到諸佛,爲什麼呢?你現在看到的這個相,一點也不能舍,就像空中之花,這花即空,花的本體就是空,你不要在花的外面另外找空,花的本體的當下的體就是空。如果離開這個空花,還另外找空,就等于是邪見。不可以滅相取空,就等于像阿羅漢一樣。人我俱空是阿羅漢,他不知道人我之法也是空,所以他不能證大菩薩。因爲我相則非相,人衆生壽者自然就空。

  前面講四大本空五蘊非有。蘊是什麼呢?五蘊是識裏面發起的,“識”非真。我們識到底是有是無呢?就像我們拍掌的聲音,聲音是有是無呢?執著于這個識叫五蘊,五蘊沒有我相就是空的。

  人相是代表四大,有五蘊之起就有四大和合,就有緣起顯現。緣起本空是無住體。五蘊住識,就有住生起,有住就生相,就是生叁界。叁界由四大合成,四大無住,無住是心啊,心即四大,四大就是叁界,四大爲境啊。四大地水火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是叫境。此境就是叁界,天界、人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叁界非有,叁界就是無住之心。因爲你住在蘊裏面,有我見生起,是故有叁界之境顯現。此境的相並不礙無生,此境不礙覺故,你的妄執出來後好像有了障礙,是因你住在自己那個意識以自我爲中心。所以佛陀講過,識不可信!不可信我之“識”,要信如來了義之智,你不要相信你識裏面想出來的東西,要會于如來般若之意,徹底的舍去我這個識裏面的東西,跟法相應。就是我想,我的對立,不可以信,就是我現在看到牆壁是不可以信的。信什麼呢?信如來之意!如來了義。叁界自心,心能遍一切處,相即遍一切處。此心此相,無住之心,無住之法,我五蘊就沒有了。五蘊破掉了,四大就無住,一切處就進入到你自己的菩薩道裏來,就有自利利他的體顯現出來。

  所謂的我相是名言。“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就是說,我相人相衆生相就是非相,我相非相則見如來,人相非相則見如來。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我就是空,空就是我,人就是空,空就是人,衆生就是空,空就是衆生,壽者就是空,空就是壽者。色不異空,無住之心;空不異色,是所有的相,此相只要無住即名爲非。所以我們看到這些相都是非。我們要看金剛經,暗合于道。常看金剛經,你不斷的會于金剛經,不斷的讀金剛經,每天早上念上一遍,我們雖然不能有強烈的觀照,但是你天天誦天天誦,慢慢的你會跟它相應。就像一個人一樣,你不斷的想這是我媽媽,這是我媽媽,其實她不是我的媽媽,你不斷的想這是我的媽媽,後來你就會對她很親很親。因爲一個人常想這個問題,你就會慢慢會到。就像那天那個狗一樣,那狗後面被人打斷了快死的時候,我把大家叫出來,我說:“外面有個彌勒菩薩,趕快來拜!”大家都不願意拜,後來我帶頭拜了。我就想到彌勒菩薩在世親面前的示現:世親想見彌勒菩薩,在山上搭一個毛棚,專拜彌勒菩薩,拜了二十年沒見到,他就下山去參學。結果看到一條又老又癞的狗身上長蛆,他大悲心生出來了,想用手把蛆拔下來,但是看到自己的手很硬,怕把蛆弄死了,就用舌頭舔下來,因爲舌頭是軟的,舔的時候彌勒菩薩“嘩”的一下在空中示現了。世親大生歡喜,就問彌勒菩薩爲什麼自己拜了二十年彌勒菩薩都不肯示現,彌勒菩薩說:是嗎?我沒有離開你寸步啊!世親不信,彌勒菩薩說:我教你一個方法吧,你就把我背著到大街上去。世親就背著他到街上去跑,叫大家都來拜彌勒菩薩,衆生就罵他:明明是條死狗,又癞又臭的一條死狗,你怎麼說是彌勒菩薩呢?就是說,我們這個大悲心跟法不相應故,常常用的是分別心,所以不能見到真實的彌勒菩薩,我們需要串習。如果你不去不斷的觀察,金剛經來聽一下,回去就不知道了,那有什麼用?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也是一樣的,我們要不斷的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斷的跟佛親近,不斷的跟佛産生一個相應,你不斷的念啊念啊,跟他産生一個親緣。你像我念佛念了這麼多年,你叫我不念我怎麼做得到?我串習了這麼長時間了,你叫我放下我也放不下了。因爲我修行這麼多年,一直在念佛,你叫我放下念佛怎麼做得到呢?一般的人,今天學學這個,明天修修那個,根本就沒有一個相續的心相應,不可能有跟心相應的體。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心跟它相應。所以讀般若經很重要的。

  我在東林寺出家的時候,確實跟現在的出家人就是不一樣。我在東林寺上完殿回來一定要念一遍金剛經。每天清早起來最起碼都要拜一百零八拜,拜了好多年,拜上半個小時,半個小時相當于兩百四十多拜,說是一百零八拜,因爲我不數數,就是看鍾點啊。我在東林寺就發願打叁年棒。法器打錯了馬上就跪著不敢起來,馬上向維那師忏悔,向僧值師忏悔,向知客師忏悔,還要到齋堂裏去罰跪,那時候我是這個樣子的。學法器是不敢到上面去用鍾鼓來學,都是在底下去學,哪像現在的人…

《《金剛經》系列開示 7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