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真正的香臭存在嗎?是個妄的體,是你心中有住的妄體,是你真如本性裏面出來的東西,你真如本性是聞性,聞性是無住之體,無住的話就沒有香臭,所以香臭是我們的妄體。
你了知這個世界所有的好壞,善惡,都是我們的妄心裏面出來的;它是個假的東西。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你見到一切相是非相,非善相非惡相,非臭相非香相。相者,目者能爲生相,由目而生。由眼睛看到色,由目而見就生相了。其實有沒有色相呢?你把色相拿過來看看?長相短相大相小相,有沒有相呢?其實非相。因爲有這個眼睛的見,才會生相;眼睛見也代表了耳朵聽、鼻子聞;我們有了見和識的分別,才會生相。本來妄相不是相,是從我們心裏面出來的;你了知這一切相生相,是住相。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你悟了知道是我們的妄生出來的。打個比喻如蘋果慢慢發出了臭味,蘋果本是若我們心中的如意寶一樣,蘋果種下長成樹結了蘋果,此蘋果放那慢慢發出了臭味,此臭是外來的還是蘋果發出來的呢?是蘋果發出來的,蘋果就是樹,有住有生滅就有惡相在,惡相來自蘋果,並非外來,不能說是有樹而臭,是故臭味由住而生。因蘋果有住相的顯現,但要知蘋果一定來自于樹。這個世間所有的東西,它是沒有臭味跟香味的,沒有好壞善惡之分的,是我們心中起妄見後才有好壞善惡之分的,事實上本體是沒有善惡的,這個體是我們本性中生,我這個識和你現在看到的所有長短高低的相,都是我們本性中出來的,這叫福德。
有作惡者,必有惡生,有作善者必有善生,善生也好,惡生也好,如果你無住,生廣相。我們現在有了妄相有個什麼好處呢?能成就無量報身;如果沒有此相,你就是個阿羅漢。阿羅漢要建立相上無住是清淨體,他執著于清淨而已。如果沒有諸法的顯現,我們不能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連我們阿羅漢的心也不能成就。甚至連我們六道輪回也不能生;你在無明中根本沒有辦法出來;所以此相有無量德啊,我們現在看到的相有無量德啊,但是不悟者你就有無限的痛苦與煩惱。
如果你悟了,此相就是大貴處啊;珍貴啊,爲什麼呢?因爲此相本來是我們心的福啊。有相無相,有相就是無相,無相就是有相;所謂無相有相是一體的。離開有相,無相就看不到了;就不能了知無相。因相顯體,因體識相。因爲這個體我們才看到這個相,因爲看到這個相,才識到體;離開相怎麼識體呢?不識體不就是無明嗎?此相能識體者,能成就無量報身。在這個法上面建立無住之體,不是從心上面無住;法上面建立我們的自性,遍法界故;如果從心上面建立無住,那麼我的心本來無住,守著那個心不動進入無明狀態;你守住你自己,我什麼都不想了,那叫無記;那是無明狀態。
修行爲什麼強調一定要睜著眼睛
這個相裏面要睜著眼睛修,不能閉著眼睛修,真不能閉著眼睛修,眼睛要睜開修才對,所以我們打坐,動不動閉著眼睛念。其實要睜開眼睛,然後生定心,觀察般若智慧于當下;善念惡念然後不斷的觀你自己的善惡之心。所以釋迦牟尼佛垂眼,然後定,觀。你看哪個佛菩薩把眼睛閉著的?我們現在修行眼睛閉著;我看上殿的時候眼睛閉著,也不念,像睡覺一樣,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東西。如果你用智慧觀當然可以了;看著黑相白相也可以啊;問題是你閉著眼睛什麼也不想,模模糊糊的像個修行的樣子,其實啊你錯了,我告訴你,你閉著眼睛在那個地方根本沒有辦法辦道。如果你沒有慧觀眼睛閉在那個地方就是打妄想,要不進入無記狀態,要不進入昏沈狀態,要不根本不在修行的狀態。其實現在修行人不上功夫是爲什麼?上殿也好,打坐也好大多閉著眼睛,沒有般若智慧的顯現,所以出來一個樣,進去又是一個樣;所以千萬不要閉眼睛。你看達摩大師眼睛瞪得圓圓的看著,大千世界在一眼之中,無住之相,無住之心,不會閉著眼睛在那個地方;
我們爲什麼要閉眼睛呢?你知道爲什麼嗎?閉著眼睛是代表你內心身心的委曲,就是說你太疲倦了,需要休息;就是這種狀態。我們生活在世上太疲倦了,吃喝拉雜,人我是非,太陽曬著,雨下著,又冷又熱,天天吃飯穿衣睡覺你說累不累?哎,現在正好眼睛閉一下,休息一下挺好;你閉著眼睛在那個地方,就代表著你身心的委屈産生一個休息狀態,你認爲這種休息狀態是修行,是大錯特錯了。不起觀哪起慧呢?定中生慧,定中有觀察啊。聽聲音也可以“南無阿彌陀佛”,問題是你聲音都不聽了,是不是?你嘴巴在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內心深處不知道在念什麼東西;所以我們念任何東西都要觀察的清清楚楚,很清晰。
所以我們講話、吃飯穿衣睡覺都很清晰,修行好的人做任何事情都非常透明,透明度非常高,而修行不好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是身心兩處,人在這個地方做心跑到那個地方去了,不透明、不當下、內心當中不能很清楚的非常明明了了,不知道在做什麼?在念什麼?在吃什麼,在看什麼,心中不清晰;那麼我們最起碼的定就沒有了,定沒有了,那你觀照的能量會強嗎?一個人沒有定的時候,心就不會細;心不細,你般若智慧會強烈的在你心中嗎?你般若智慧在心中觀照能量非常的弱,所以人在當下,吃飯知道自己在吃飯,很清晰的,一點妄想都不生。就像我現在坐在這裏,做什麼事情都是非常清晰的,觀照的力量就非常的強。
所以我們修行修什麼?修一個清晰的心,過去我常常講修行就是把心給修細,心修得非常清淨非常細。如果你聞到般若也不會觀照,不知道此福此心,不知道無住之心,不知道有住之相,有住的相是由無住的心裏的妄心所得;但是此相從無住從自性中生出來;你不會觀照的話,你就隨著外面的善惡煩惱,隨業隨情而走了。業盡情空。一般修行人很少有這種觀照力,講般若的目的,大家今天來聽般若真是稀有之事,一般的現在在外面和尚出家,幾十年了都知道觀照,沒有聽過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個體驗根本感受不到。
我的幻化叁昧境界,如何進入他方世界?
如果你要是慧眼打開來了,你不斷的修行,便能見法眼,法眼能見境,法眼可以見到境界,真實報身的境界會顯現出來。你有一天真會看到這個世界,所有講話的聲音就像飄的一個小塵一樣,看到這個人我是非啊,就像手拍一下那個灰塵在飄,真是個幻化世界,感覺到這個世界所有的人像微塵一樣在空中飄著,咦,沒有我在走路,發現我也是一個微塵,根本就沒有是非存在,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全部都是看不到的,這就是一種境界;叫幻化叁昧現前。在過段時間慢慢的人也靜下來了,進入非常清晰清淨的狀態,變成大莊嚴相,慢慢的可以從一個世界進入他方世界;這個世界變成塵了;慢慢的他方世界的境界都可以看得到;看到他方諸佛國土,菩薩度化衆生,成等正覺;都可以看得到的。如果你真正的靜下來了,真的是可以看得到的;這種東西,過去我在量上有些相應,也就是說你在大街上走路的時候,真的看不到人走路;就看到的是你心中的一片塵,幻化的這個體,根本就看不到一個人在走;這個是法眼,能慢慢地見到實相。
佛眼頓開如何?念佛叁昧情景
所以不斷的修行,然後佛眼頓開,佛眼只有佛跟佛才知道;才是超越絕對的體,你眼睛可以看到自己的眼睛,你就是佛眼了,知道吧;你講話的聲音可以看到自己的聲音,聲音能夠看到聲音的,絕對的體叫無對光了,無對光就是佛光,是不可思議境界,佛與佛知道。你有一天會獲得這種……我有一次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念念,忽然整個大地都清淨下來了,整個世界都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剩下一個覺念,整個法界都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心是相應的,咦,我呢?我在哪裏呢?找不到我了,就是一個阿彌陀佛;但是一念覺性,這個覺性還是對立的;咦,我知道在念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哪個能念阿彌陀佛的到底是誰在念呢?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整個大千世界都在念南無阿彌陀佛;整個世界的聲音象鍾的聲音一樣,就是念佛叁昧。諸佛現前叁昧啊。
這種境界是什麼境界呢?是法眼,還不屬于佛眼,哪是不可思議境界;不可以用言談的,一談就錯;一談就對立,一對立就錯;我現在講的時候,用智慧的方法說,是用慧眼法眼說的,並不是用佛眼說的;如果用佛眼沒辦法講;所以釋迦牟尼佛此世界示現的是八地菩薩的功德;爲什麼呢?八地菩薩才能與衆生心相應,九地十地菩薩都已經進入不可思議境界了,進入法眼才能見得到。你要到八地以上的菩薩,必須要聞到般若智慧;或者聞到阿彌陀佛;在般若體裏面修行才能見地上有法眼顯現,就是見到諸法的真實境界;就是可以透過我們現在的妄境見到他的實相,在我們的妄境慢慢的細,它有一個過程,不是一下子就見到的,就是說我們現在的這個粗相,慢慢細下來,細下來變成塵境,然後這個塵也沒有了,變成清淨相,還有清淨體還是有妄見;到了最後面那個清淨體都沒有了,見到法界,法界裏面見到如來,見報身佛;如果你還有清淨之見,還是在這個塵見裏面;就是說你心已經非常非常微細了。我們希望所有的衆生能夠聞到這部經典;信心清淨,見到實相。
須菩提是現量證得,他沒有信他怎麼告訴別人呢?“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你想一想,這個清淨就是無我之意,聞到般若經信心通達。信心裏面還有聞思修啊,修是修什麼呢?修是證量,思是相應,聞是般若;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才叫做信心清淨。如果你聞到了,不落于心,信不清淨。爲什麼會不清淨呢?你這邊信這個般若,那邊還信你的業障凡夫,還相信你這個我見住見;在那邊知道無生,這邊還住,心不清淨;不清淨怎麼生實相呢?聞信,這個般若體跟你心相應的一刹那時間,你實相現前,然後抓住實相永不再疑;這個叫做信清淨。實相裏面沒有我,再到後面連證悟的這個體都沒有了,能證悟的人所證悟…
《《金剛經》系列開示 6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