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願意把你自己所得失的這個心舍掉。基督教都不是這樣的。基督教講仁義,仁就是愛人之心,義爲孝敬之心。他說上帝是愛人的,孝道爲義,要孝必須仁,仁合于孝。上帝是愛衆生的,那我們愛衆生正好跟上帝心是合一的,這叫孝道。百孝不如一順,我們順從于父母的心叫孝道。我只要去幫助別人,這個心就是上帝的心。上帝在哪裏呢?愛衆生的心就是上帝。這是基督教都這樣說啊。基督教高層的人說,我拿一杯水給你喝,並不是說要取得你的微笑和歡喜,也不是爲了某種利益;而是我能做這件事情我感到歡喜,就是我能得到這份事情,我能拿一杯水給你喝,這個就是我的利益,因爲這個是合于上帝的心。因爲我信上帝,上帝是愛衆生的,只要我拿這杯水給你就代表愛你,我能愛你就跟上帝心是一個,上帝就是我心,我心就是上帝,跟上帝心合一。因爲他對上帝有無上的信心。
我們爲什麼學佛就不能有這種信心呢?燒飯也好,掃地也好,要某種利益,啊,功德大我就做,功德不大我就不做,爲什麼就不能不住呢?但是上帝還有住,我們要超越他,我們就不應該有利益的觀點。真正的利益是以無住心而得,無住之體能得是來自于我們的法身。爲什麼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因爲有法身,有法身就是化身、有報身,法報化是一體的。所謂得就是你現在的無得體,你無住之心就是你本來的法身,而報身是遍一切處,化身在衆生心中。所以無住就獲得叁心,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就是叁心俱足了。我們一般說,我現在無住,我要獲得將來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能不能這樣想呢?你不需要有將來,因爲你無住心,法身裏面就有報身,報身裏面就有化身,衆生心裏面有叁十二相,如果沒有衆生要叁十二相幹什麼?但是法身是無相的,報身是遍法界的,那比叁十二相不知道要莊嚴多少,你執著于叁十二相幹什麼呢?叁十二相是衆生的利益,衆生要叁十二相來度他們。
所以呢,你無住之心,跟法身就已經相應了,你當體對法身生起信心就可以了,剩下的一切自如,就得而無得,沒有一個我將來要得到叁十二相的心,不可以。所以呢,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無有法可得是名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但是衆生又執著了,以爲如來有得。後面講,如來有大身否?如來大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大身就有廣相,有廣相就有衆生之悲相,有衆生慈相,莊嚴之相。而這一切相從大小裏面分出來的,本來是一,不是二,不是叁。所以不能執著,因地上不真,哪來果地上的真呢?因位上的心非常的重要。我們不甘心將來無所得,因爲我們老是有果報的觀點,對當下不能生信。如果現在這個相你立即生起無住的心,我們一般人是不心甘的,我們覺得這樣天天吃飯穿衣睡覺就可以了嗎?因爲我們衆生有很多的業障啊,心不定啊,心中不服氣,還有所得之心,不滿足,沒有信心,不知道當下的體無住啊。
無量壽經十八願、十九願、二十願,聞說阿彌陀佛獲得叁心:觀察無我;觀察平等;回向的妙用,內心的大悲心俱足,阿彌陀佛的大悲心融到你心中來,沒有我,全是佛心,所以就是一個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心,外面是平等相,表裏如一,無處不安此心。你到北京,到上海,你心中都是一個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心中永遠感受的是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心就叫做無生法忍。聞說阿彌陀佛即得不退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無生法忍。一個是清靜相,大圓鏡智現前,無我的,幻化的,這個世界就是個大阿彌陀佛,你徹底的超越了我,整個的法變成了一個大阿彌陀佛,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大阿彌陀佛,外面都是平等的,你心裏真實的感受到處處內心中都是平等自在,就是化身。聞到阿彌陀佛同聞金剛經也是一個意思,無生法忍的體,你自己融到法裏面,沒有一個妄執,在法裏面安住著。此法就是我身,此法就是我口,此法就是我意。身是我法身,口是我法相,意是我法受、法用、法自在、法清靜,你在這個裏面一直安住著,無事不辦。這樣的住一段時間。
但是我們還沒有聞到般若之前呢?你心裏面非常的散亂,所以還是要老實的念佛。既然此法都是以般若之無住之體,我何于牽挂呢?就不牽挂了。既然此法是平等的,那我心中還有什麼等待呢?你就當下了。既然衆生都是般若之法,無衆生可度,那我還有什麼擔心呢?我就不擔心了。你不擔心了,不等待了,不牽挂了,你就心安了。所以你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徹底的安住在阿彌陀佛,已經無事了。吃飯也是阿彌陀佛,走路也是阿彌陀佛,行住坐臥都是南無阿彌陀佛,念而不念,你要知道念就是不念的體,念阿彌陀佛當下的體就是無念的心,無念即法身,念就是無住的體,所以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你一天到晚念,但是你知道,你念的體是法界無念的體,所以你心無念,心本來無念啊,那你念是什麼呢?你的念就是無念。你一直以爲這個有念的相就是無念的體,盡虛空遍法界是無念之體,包括你念的南無阿彌陀佛的這個相也是無念的體,念的相是法界之相,念的體是無住之體,所以念阿彌陀佛心無住故,認爲阿彌陀佛名號就是無住,你不要另外找一個無住,阿彌陀佛名號之外沒有無住體,有個無住體你就變成阿羅漢了,你就變成守住清靜了。法界就是無住體,所以阿彌陀佛名號一定是無住體,念而無念,念就是相,相本來無住,你心無住就是相,不離相而無住,離相無住叫阿羅漢,不離相而無住就是法身,就是報身,就是化身,就是佛如來。就是絕對不是相對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這一刹那,所有的相就是無住體,這就是菩薩。
這樣的心你得到了,就是覺之路,就是般若之門,就是成佛之法。你是凡夫就是覺之路;你是阿羅漢就是開般若之門;你是菩薩就是成佛之法。但是此叁法都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所以無住是金剛經,念南無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金剛經無住之體,金剛經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有住名號之相,所以名號就是無住,無住就是名號,相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相,相是南無阿彌陀佛無量壽經,無住就是金剛經無住之體。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金剛經無住之體,無住之體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隨時都是南無阿彌陀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到後面,你入于心,你口上不念了,看到法界無住之相都是南無阿彌陀佛盡虛空光明無量了,無住之體就是壽命無量了,一切衆生壽命是無量壽,一切衆生法界叫無量光,這個時候“我”已經不存在了,衆生已經度盡了,佛已經成就了,都是南無阿彌陀佛,佛已經早已經成了,沒有衆生,都是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
金剛經講,度一切衆生無衆生可度,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就是死心塌地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徹底的放下你的妄心。念阿彌陀佛,吃飯穿衣睡覺,這個叫做死心塌地,這叫做一片,這叫做淨。淨土法門講淨,禅宗裏講心,密宗裏面講密,密宗裏講一切相,你就安住在淨土裏面了,安住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安住在無住之心,無相之相,安住在裏面才叫淨土,你口上念阿彌陀佛,你不住到裏面去,你不落于心,那你口上念有什麼用呢?所以我們要念到心裏面去,一針見血的來念阿彌陀佛,這樣你就死心塌地,沒有什麼事情了,心中真是無事了,不牽挂了,不等待了,不擔心了,還有什麼考慮呢?不牽挂了,緊緊記住,現在過去未來都是阿彌陀佛,你在牽挂什麼呢?不擔心了,當下當體就是無住之心,法界之相,一念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一念,你還有什麼擔心呢?還有衆生可度嗎?一天到晚吵著度衆生,哪有衆生可度呢?你還擔什麼心呢?所以你就徹底安心來念南無阿彌陀佛了。所以你在外面走路的時候,沒有我啊,所以衆生自度,因爲在你做之時,即是佛。我幫助你的時候,就是佛的心,跟我有什麼關系呢?我能拿一杯水給你,是不是在度衆生,但是我感覺是上帝的心啊,這是佛的心啊。我的覺悟的心裏面是佛的心,我在度你的時候無住,無住就是佛心,是佛在度。如果菩薩說我在度你的話,叫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就不是菩薩。所以呢,菩薩度衆生是跟佛心相應,是沒有衆生可度。此相是佛相,我拿蘋果給你吃,佛是愛一切衆生,所以我愛衆生跟佛同體,因爲我是爲了行孝道,我沒有資格愛衆生,只有法才會愛衆生,只有佛才是真正的愛衆生,我們在因地沒有愛衆生的條件。我們在行孝的時候,就是佛愛一切衆生,所以全是佛事。只有這樣的心,才能夠舍去生命啊。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必然能成就忍故。因爲能成就忍故,所以用恒河沙的生命來布施,還不如這裏面的四句偈等,自利利他,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意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
爾時,又有一個開頭。
解,如果你真正把這個意思聽懂了,把這個境真正落于心,才爲解。如果這個境不落于心,就不爲解。過去須菩提二十二年中,都沒有聞到,都是講的相法,都是有法可修,有心可證,有無住可得。但是現在徹底的把這個法給破了,法破了心也就破掉了。因爲破法的時候你心也就變成法了,心也就破掉了,就無相了,這個時候叫做解。
深,就是廣之義。一個是心廣,無住之心;一個是法廣,落于一切處,在一切處無住故,叫廣,叫深。因爲一切處無住是心,是法,平等清靜故,這叫做深。若心有住,肯定是不深也不廣,也不會有真實的清靜自在。你心有住,有清靜可得,是自私自利,爲小乘。心有住,法不廣,不能在一切處建立佛心,建立無礙心。你無住,是福廣,大身現前,你無上莊嚴。阿羅漢就沒有深廣。聞到此法,得深廣之義。所以須菩提就會哭啊,他想自己聲稱解空第一,今天聽到如是甚深經典,徹底的放去了自己無始以來的貪著,清靜的小乘的教法法見,舍去了我執。
意,就是第一谛,如來了義。深解就是了義,有深有解才是了義。深是無住之心,無住之法。因…
《《金剛經》系列開示 6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