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67▪P2

  ..续本文上一页不愿意把你自己所得失的这个心舍掉。基督教都不是这样的。基督教讲仁义,仁就是爱人之心,义为孝敬之心。他说上帝是爱人的,孝道为义,要孝必须仁,仁合于孝。上帝是爱众生的,那我们爱众生正好跟上帝心是合一的,这叫孝道。百孝不如一顺,我们顺从于父母的心叫孝道。我只要去帮助别人,这个心就是上帝的心。上帝在哪里呢?爱众生的心就是上帝。这是基督教都这样说啊。基督教高层的人说,我拿一杯水给你喝,并不是说要取得你的微笑和欢喜,也不是为了某种利益;而是我能做这件事情我感到欢喜,就是我能得到这份事情,我能拿一杯水给你喝,这个就是我的利益,因为这个是合于上帝的心。因为我信上帝,上帝是爱众生的,只要我拿这杯水给你就代表爱你,我能爱你就跟上帝心是一个,上帝就是我心,我心就是上帝,跟上帝心合一。因为他对上帝有无上的信心。

  我们为什么学佛就不能有这种信心呢?烧饭也好,扫地也好,要某种利益,啊,功德大我就做,功德不大我就不做,为什么就不能不住呢?但是上帝还有住,我们要超越他,我们就不应该有利益的观点。真正的利益是以无住心而得,无住之体能得是来自于我们的法身。为什么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因为有法身,有法身就是化身、有报身,法报化是一体的。所谓得就是你现在的无得体,你无住之心就是你本来的法身,而报身是遍一切处,化身在众生心中。所以无住就获得三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三心俱足了。我们一般说,我现在无住,我要获得将来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能不能这样想呢?你不需要有将来,因为你无住心,法身里面就有报身,报身里面就有化身,众生心里面有三十二相,如果没有众生要三十二相干什么?但是法身是无相的,报身是遍法界的,那比三十二相不知道要庄严多少,你执着于三十二相干什么呢?三十二相是众生的利益,众生要三十二相来度他们。

  所以呢,你无住之心,跟法身就已经相应了,你当体对法身生起信心就可以了,剩下的一切自如,就得而无得,没有一个我将来要得到三十二相的心,不可以。所以呢,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无有法可得是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众生又执着了,以为如来有得。后面讲,如来有大身否?如来大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大身就有广相,有广相就有众生之悲相,有众生慈相,庄严之相。而这一切相从大小里面分出来的,本来是一,不是二,不是三。所以不能执着,因地上不真,哪来果地上的真呢?因位上的心非常的重要。我们不甘心将来无所得,因为我们老是有果报的观点,对当下不能生信。如果现在这个相你立即生起无住的心,我们一般人是不心甘的,我们觉得这样天天吃饭穿衣睡觉就可以了吗?因为我们众生有很多的业障啊,心不定啊,心中不服气,还有所得之心,不满足,没有信心,不知道当下的体无住啊。

  无量寿经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闻说阿弥陀佛获得三心:观察无我;观察平等;回向的妙用,内心的大悲心俱足,阿弥陀佛的大悲心融到你心中来,没有我,全是佛心,所以就是一个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心,外面是平等相,表里如一,无处不安此心。你到北京,到上海,你心中都是一个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心中永远感受的是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心就叫做无生法忍。闻说阿弥陀佛即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生法忍。一个是清静相,大圆镜智现前,无我的,幻化的,这个世界就是个大阿弥陀佛,你彻底的超越了我,整个的法变成了一个大阿弥陀佛,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大阿弥陀佛,外面都是平等的,你心里真实的感受到处处内心中都是平等自在,就是化身。闻到阿弥陀佛同闻金刚经也是一个意思,无生法忍的体,你自己融到法里面,没有一个妄执,在法里面安住着。此法就是我身,此法就是我口,此法就是我意。身是我法身,口是我法相,意是我法受、法用、法自在、法清静,你在这个里面一直安住着,无事不办。这样的住一段时间。

  但是我们还没有闻到般若之前呢?你心里面非常的散乱,所以还是要老实的念佛。既然此法都是以般若之无住之体,我何于牵挂呢?就不牵挂了。既然此法是平等的,那我心中还有什么等待呢?你就当下了。既然众生都是般若之法,无众生可度,那我还有什么担心呢?我就不担心了。你不担心了,不等待了,不牵挂了,你就心安了。所以你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彻底的安住在阿弥陀佛,已经无事了。吃饭也是阿弥陀佛,走路也是阿弥陀佛,行住坐卧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念而不念,你要知道念就是不念的体,念阿弥陀佛当下的体就是无念的心,无念即法身,念就是无住的体,所以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你一天到晚念,但是你知道,你念的体是法界无念的体,所以你心无念,心本来无念啊,那你念是什么呢?你的念就是无念。你一直以为这个有念的相就是无念的体,尽虚空遍法界是无念之体,包括你念的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个相也是无念的体,念的相是法界之相,念的体是无住之体,所以念阿弥陀佛心无住故,认为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无住,你不要另外找一个无住,阿弥陀佛名号之外没有无住体,有个无住体你就变成阿罗汉了,你就变成守住清静了。法界就是无住体,所以阿弥陀佛名号一定是无住体,念而无念,念就是相,相本来无住,你心无住就是相,不离相而无住,离相无住叫阿罗汉,不离相而无住就是法身,就是报身,就是化身,就是佛如来。就是绝对不是相对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一刹那,所有的相就是无住体,这就是菩萨。

  这样的心你得到了,就是觉之路,就是般若之门,就是成佛之法。你是凡夫就是觉之路;你是阿罗汉就是开般若之门;你是菩萨就是成佛之法。但是此三法都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无住是金刚经,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金刚经无住之体,金刚经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有住名号之相,所以名号就是无住,无住就是名号,相就是无住,无住就是相,相是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寿经,无住就是金刚经无住之体。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金刚经无住之体,无住之体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随时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到后面,你入于心,你口上不念了,看到法界无住之相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尽虚空光明无量了,无住之体就是寿命无量了,一切众生寿命是无量寿,一切众生法界叫无量光,这个时候“我”已经不存在了,众生已经度尽了,佛已经成就了,都是南无阿弥陀佛,佛已经早已经成了,没有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

  金刚经讲,度一切众生无众生可度,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就是死心塌地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彻底的放下你的妄心。念阿弥陀佛,吃饭穿衣睡觉,这个叫做死心塌地,这叫做一片,这叫做净。净土法门讲净,禅宗里讲心,密宗里面讲密,密宗里讲一切相,你就安住在净土里面了,安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安住在无住之心,无相之相,安住在里面才叫净土,你口上念阿弥陀佛,你不住到里面去,你不落于心,那你口上念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要念到心里面去,一针见血的来念阿弥陀佛,这样你就死心塌地,没有什么事情了,心中真是无事了,不牵挂了,不等待了,不担心了,还有什么考虑呢?不牵挂了,紧紧记住,现在过去未来都是阿弥陀佛,你在牵挂什么呢?不担心了,当下当体就是无住之心,法界之相,一念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一念,你还有什么担心呢?还有众生可度吗?一天到晚吵着度众生,哪有众生可度呢?你还担什么心呢?所以你就彻底安心来念南无阿弥陀佛了。所以你在外面走路的时候,没有我啊,所以众生自度,因为在你做之时,即是佛。我帮助你的时候,就是佛的心,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能拿一杯水给你,是不是在度众生,但是我感觉是上帝的心啊,这是佛的心啊。我的觉悟的心里面是佛的心,我在度你的时候无住,无住就是佛心,是佛在度。如果菩萨说我在度你的话,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菩萨。所以呢,菩萨度众生是跟佛心相应,是没有众生可度。此相是佛相,我拿苹果给你吃,佛是爱一切众生,所以我爱众生跟佛同体,因为我是为了行孝道,我没有资格爱众生,只有法才会爱众生,只有佛才是真正的爱众生,我们在因地没有爱众生的条件。我们在行孝的时候,就是佛爱一切众生,所以全是佛事。只有这样的心,才能够舍去生命啊。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必然能成就忍故。因为能成就忍故,所以用恒河沙的生命来布施,还不如这里面的四句偈等,自利利他,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意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

  尔时,又有一个开头。

  解,如果你真正把这个意思听懂了,把这个境真正落于心,才为解。如果这个境不落于心,就不为解。过去须菩提二十二年中,都没有闻到,都是讲的相法,都是有法可修,有心可证,有无住可得。但是现在彻底的把这个法给破了,法破了心也就破掉了。因为破法的时候你心也就变成法了,心也就破掉了,就无相了,这个时候叫做解。

  深,就是广之义。一个是心广,无住之心;一个是法广,落于一切处,在一切处无住故,叫广,叫深。因为一切处无住是心,是法,平等清静故,这叫做深。若心有住,肯定是不深也不广,也不会有真实的清静自在。你心有住,有清静可得,是自私自利,为小乘。心有住,法不广,不能在一切处建立佛心,建立无碍心。你无住,是福广,大身现前,你无上庄严。阿罗汉就没有深广。闻到此法,得深广之义。所以须菩提就会哭啊,他想自己声称解空第一,今天听到如是甚深经典,彻底的放去了自己无始以来的贪着,清静的小乘的教法法见,舍去了我执。

  意,就是第一谛,如来了义。深解就是了义,有深有解才是了义。深是无住之心,无住之法。因…

《《金刚经》系列开示 6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