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67▪P3

  ..續本文上一頁爲無住之心,無住之法,大身現前,大身是法身,大身是報身,然後你的心在一切處,都是無住體,沒有我了,在一切處自在故,度化一切衆生,入一切衆生心想,跟了義是相應的,若不深不廣,你不是大心,不是大身,不能解;不能解怎麼能與了義相應呢?不能了義,怎麼趣向呢?趣:去向之意;其國不違逆,自然之所牽,違逆叫趣,去向菩提,去向彼國,去向彼佛,去向真如;去向如來,去向究竟之佛。如果你沒有深,沒有解;就不能了義,不能了義,怎麼趣向于佛呢?不能趣向于佛,何來悲泣呢?爲誰傷心呢?須菩提傷心,內心悲泣啊,悲苦交加,就象弘一大師圓寂的時候,最後一口氣,丟下四個字“悲喜交加”。悲,無始以來不聞甚深精典,不了解如來真實之法;甚至于我們凡夫流落到六道輪回生死,豈不悲哉!我們有貪心,無始以來在地獄底下,我們有嗔心,無始以來在餓鬼道,我們有嗔心,無始以來在畜生道;是故我們都有貪嗔癡的習氣;所以我們反思,回光返照一下,我們無始以來貪嗔癡,證明你無始以來在地獄餓鬼畜生道已經很久很久了,所以這叫做悲;悲憫無始以來在地獄餓鬼畜生道受盡苦難;不知道珍貴的佛法渡落叁界,冤枉生死;冤枉的苦海,虛妄之體。大家想一想,我們現在不得自在,乃至于天道都不得自在,不能夠隨心所欲;五衰現前,一觀察自己要墮到地獄,身心流臭汗,都不得自在;我們人道也不得自在,天天吃飯穿衣睡覺,帶著肉體拖來拖去,不得自在;因爲你不能進入法空啊;如果你進入法空,你自己就很自在了;無處不在自在當中,因爲你心不空了,不再執著于此身是我的身體了,如果放下我執,如果聞到金剛經,你就不可思議啊,你徹底的超越了我,一切法不住嗎?那您心不就無礙了嗎?你心不住身體,這個法就變成妙用了;因爲心有執著,那就拖著肉體跑來跑去的,多累啊;所以我們要急廹地舍身故,修金剛經就是身無挂礙啊,如果你不聞金剛經,你身體會很笨重的;有人走路非常輕巧,輕巧的原因是因爲他心裏沒有多大的執著;有人走路身體笨重,像牛一樣,爲什麼呢?身體笨重跟他的貪心有關系,有貪心就代表身體笨重;你帶了一身的罪,惡業,貪嗔癡,老來身體都走不動了,走啊走啊,變成一身勞累;生老病死在你身上,牽挂著,如果你跟般若相應,你一身輕松;如果真正的把金剛經這一品聽得懂,你真正的法裏面具有無住,那你就心清淨了,心就無礙了;就是很自在了;生老病死無所拖累,生老病死在你身上沒有任何牽挂;你隨意的就放在一邊,看是在你身上,其實你心中不住啊,就像手上拿著個小小東西一樣,很輕松的;我們學金剛經的目的是幹什麼?就是要你輕松一點,要你真正的破除對這個身體的執著;所以人家須菩提聽了以後涕淚悲泣,想到自己過去以來,爲什麼不能像菩薩那樣自在?爲什麼不能像佛陀那樣,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像佛陀無量的光明,諸佛與諸佛手跟手可以牽到一塊,阿羅漢做不到;你看諸佛叁千大千世界一刹那時間整個世界變成清淨,阿羅漢做不到;佛與佛心心相印,阿羅漢做不到;不知道衆生心裏想什麼?我的心他都不知道,何況是佛呢?所以阿羅漢的身體他有累的感覺啊,他不得自在啊,好像是自在,其實不自在。就像我跟螞蟻比,螞蟻自在嗎?爬來爬去也只是那麼一點路而已;所以阿羅漢也有不自在的體,比如阿羅漢看到一根針掉地下去了,對阿羅漢就像雷打的一樣,我們聽不到啊,但阿羅漢聽得清“锛”就像一個雷炸在地上一樣,你看他有沒有煩惱。心到一定的時候,他有細處的煩惱,他雖然抓到了清淨,但還是有清淨裏面的煩惱;他這個煩惱我們見不到的;就像我們有我們的煩惱,那個畜生他不知道。地獄餓鬼畜生的說,你還不幸福,我天天在受苦是不是?牢房裏的人羨慕那些有錢的人,你那麼有錢還不自在,我天天在牢房裏面沒有飯吃,人這山望著那山高啊,總是看到前面的。那麼說我們在叁界之中,在我執之中,都有這種執著,都是勞累身心,我們不講阿羅漢不講天人的境界,就是我們現在拖著個肉體,拖一輩子,一百多斤的東西拖來拖去的,真是好苦啊,如果你真正心細下來你就知道了,確實很累。若聞到金剛經在你的身心同法界融爲一體的時候,你就知道那種自在,那種輕松,才知道學佛的重要性啊;就想出家就想修道啊。如果你拖著個身體執著了,重視這個感官上的一點快樂,那你就麻煩了,我住了,眼睛住,耳朵住,色聲香味觸法無一不住,身執就出來了,有身執就有法執,一輩子就很辛苦了,你了解了這個法,徹底的超越了你的身心,你的心獨立出來了,身體不在執著了,那種自在,你馬上會生起真實的出家的心。真正出家者,就是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讀金剛經,行無爲法,金剛經了解了,才是真正的佛心,才真正的學佛了。了解佛心沒有一個不想出家的,了解了金剛經沒有一個不是在真正的正智裏,真正了解了金剛經,才會是真正的佛的弟子;就像我們不聞阿彌陀佛不能真實信一樣。

  什麼叫喜呢?我遇到這麼好的金剛經,或者是無量壽經,心開意解,心要開意要解,心開了意不解不叫心開,阿羅漢是漏盡意解,意解才漏盡,意不解不叫漏盡。你心打開了,極樂世界蓮花也就打開了,蓮花一開就沒有我了。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前面也有一個“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咐囑諸菩薩;”這個希有,是阿羅漢爲衆生所問,爲衆生啓法;講到現在的時候,須菩提自己解了,但這個希有是什麼呢?破阿羅漢的法執,破菩薩度衆生的這個心,成佛的這個念,破衆生種種的知見,因爲叁界九流嗎?要度這個九流即九法界的衆生,所以說了甚深的經典,能令九界衆生得度,須菩提也是其中一個。希有,甚深之法,唯佛與佛究竟證得;釋迦牟尼佛講這第一個:佛跟佛的知見,因佛的知見開衆生之覺路,開阿羅漢之般若之門,開菩薩成佛之道。唯般若才能開顯。金剛經直接開佛的知見,入佛知見;只有佛才能說,所以須菩提稱爲“希有”,這個地方贊美的是法的希有;贊美釋迦牟尼佛能說之人。因爲須菩提聞法之後,才知道佛的知見是那個樣子的,我們以前過去的錯,了解到佛陀住世的希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希有,是來自于無住之體,他已經得到甚深之法,以前只是爲衆生開顯。我們現在見不到釋迦牟尼佛,得緣份成熟啊;釋迦牟尼佛百千年才來出來一次,這裏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此相無處不在,是謂希有。我們看到的釋迦牟尼佛的叁十二相,無處不在,這個相是通達于法身故,因爲我了知甚深經典,了知叁十二相,是盡未來際一切衆生只要聞到般若,都能夠觀察到釋迦牟尼佛叁十二相,這叫希有。盡未來際,並且這個相與究竟相應故,這個法與佛心相應故,與究竟覺相應故,此相與究竟如來之體相應故,此法與如來究竟覺是相應的,衆生聞此法與真如相應故,如來所述法令衆生究竟覺,如來真如究竟之佛。般若開衆生究竟之覺,叁十二相開顯如來無來無去的體,衆生見是法得真如。如果衆生不懂就麻煩了,要靠衆生的心來會,所以講,說法乃是次要的,聽法的人太重要了。如果你不念覺,就像木頭烏龜一樣,跟木頭烏龜講法是對牛彈琴,你聽懂了你跟他相應的那一刹那非常重要。所以大家重視法不要重視人,要重視人就麻煩了,說不定哪天我做點錯事情,大家猜師父講的法對不對。要跟這個法相應,說法的人不重要,聽法的人重要。何況聞法受持之人呢?聽法的人一定比說法的人功德要大,如果你能受持讀誦,又能爲他人說,當然更好了;這種能受持讀誦的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我非常羨慕那些能聽得懂的人,我並不贊美我自己在講法,實在是贊美你們聽法的人,因爲在經典上面開顯的很清晰,後面也會講到,還是講聽法的人重要,聞法的人很重要;聞到會到第一義谛的人太重要了。

  釋迦牟尼佛說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其實把我空,心空,法空都已經說完了,把般若已經開顯出來了,故須菩提才涕淚悲泣,甚深經典,是爲希有啊!從一會到現在第九會,“希有世尊”所謂當機,機緣未成熟的人則無利益,機緣成熟的人甚爲希有,你看“當知是人稱爲第一希有”,就是說你一聞到這部經典,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也就是說你聞到這部經典的人,是謂當機之人,而機緣成熟與法相應,那有不受利益之道理呢?甚爲希有;你今天聽金剛經,能懂的叫時,就是這個時候,是謂希有。第叁,無說而說,如來無說而說,釋迦牟尼佛說無說之說,你悟到的時候呢,在你聽釋迦牟尼佛說你心開了意解了,那就是佛說,所以呢,他說的是無說的體,就是我們的當下,我們的當下就是他說的體,所以無說而說,說而無說,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法是我們心開意解的那一刹那,所以釋迦牟尼佛的言詞是不存在的,因爲此言即此相,就是此真如,真如就是此言,是不二的;所以佛說就是沒有說,爲什麼呢?佛陀說的那個體就是沒有我們現在的這個體,釋迦牟尼佛在哪裏說呢?就是我們無說,釋迦牟尼佛從這個地方說,從我們真如處說,就是我們自己在說,所以釋迦牟尼佛好像是佛在說,其實他在我們真如處開顯出來了。無說而說,實在是無說之體裏面,說出來的這個法,所以釋迦牟尼佛是從哪個地方說出來的呢?從無說處。但是我們悟到的時候,正好是我們無說處;就是如來,真如。而佛從哪裏說呢?從真如處說,所以佛陀說就是我不說的體,哪有佛陀說呢?原來我悟到的一刹那,就是佛陀無說的體,不可思議;

  像我常福在給你講,你認爲常福在給你講話嗎?在你悟的時候常福沒有了,原來是你自己在講法,你覺得我沒有講法啊,你沒有講法,爲什麼有法出來呢?這個法從真如那裏出來啊,如來本來就是真如處嗎?法報化是真如處,無住是法身,法界本來是無相,是…

《《金剛經》系列開示 6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