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61▪P2

  ..續本文上一頁生體,就是我們的聞性,你不能說我們看不到吧?如果你看不到就變成偏空了。那你看到了你也不能執著,執著就變成有住了。有生就有住啊,如果你不住,你有不住的法性顯現出來。你有住,你就有住的業障顯現出來。有生就有住,有住就有滅,生住異滅。

  只要你有這個數字,你就有偏執,衆生世間相,世間是有爲法,有爲法都是因爲那一刹那時間不能抓住這一念無住之心,你看到我的時候那一刹那之念,是無住體。這一念就是你解脫的根本。我們不管怎麼樣的修行,它不是往前走,是回來。你不要以爲往前面走是對的。

  有人問:什麼是佛法?那你說什麼什麼覺啊、自利利他啊,講了一大堆。但是真正的禅合子,或者明了的人,人家問:什麼是佛法?他倒過來問:誰在問?!一回頭,誰在問?這個就是佛法!也就是說我們要回過頭來找。但是我們一般人學佛都是往前找。往前找,越走越錯,越走越遠。如果你回過頭來的那一刹那,就是你的覺性。所以我們爲什麼要找到你自己的本來面目呢?就是你要往回走。如果你聞金剛般若,了知你現前見到的這個人的一刹那,這個就是無住體,因爲生死就是無住體。但是你有住就不叫無生了,有住就有變化啊,就生滅生滅了。一念覺生滅即空,所以呢覺悟只是一刹那,迷者那就盡未來際,那就沒辦法去超脫。所以呢,一旦覺悟了,當體就可以超越。所以我們學佛啊,一定要把握當下的這一念,覺悟的這一念。這一念抓不住,那你在這個生住異滅裏面安住著,世間生住異滅,身體是生老病死,天地之間叫成住壞空,都離不開有住之心。你有住沒有了,你的生老病死就斷了。因爲生無生啊,生不住就沒有生可得啊。你老不住就沒有老可得啊。你病不住就沒有病可得。你死不住哪有死可得呢?但是有住心,就有生老病死有住;生老病死是因爲有住心顯現。有了生老病死的顯現,這本來是空的體,無住體。

  有住就有天下的成住壞空。生叫做成,成劫就是你的業障現前,你以你的業障建立了一個世界,一成就是共業現前造了一個地球。地球慢慢的成就以後,二十劫時間,然後你來受報。共住二十個劫,現在過了九個劫,還有十一個劫,一個劫是十六萬六億千年。這一劫是住劫,我們在住劫裏面,都是跟我們無住心是相應的。壞時就是地球上已經沒有人了,慢慢壞掉需要二十個劫的時間,這個地球就空掉了。空,需要多長時間呢?要空二十個小劫,這個地球就徹底就沒有了。這個地球在這個世間就是八十個小劫,四個中劫,一個大劫。這個地球一個大劫一定會壞一次。這個地球壞掉了,這個世界也就沒有人了。在住劫的最後一劫已經就沒有人了。壞的上面就是石頭啊、水啊,就像月亮一樣,上面沒有衆生了。現在月亮不知道是成劫還是壞劫,我們搞不清楚。它要是壞劫的話,你怎麼搞也沒有用,你想到月球上住也是做不到的。如果是成劫,將來肯定就有衆生到上面去住。

  成住壞空來自于這個身體,身體來自于我們有住之心。你有這個有住,叫世間有爲之法。

  後面講:“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叁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否?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這也是個比喻的說法。“實言”也就是我講真實話,是對于後面來講的,對前面的功德,前面講生清靜心,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果你了解這個體,叫實言。這叫舍去有爲建立無爲,選擇真實,放棄假的東西。

  世間爲什麼有七寶?外七寶和身七寶的關系?如何現量受用身七寶的功德?整個世界如何變成七寶?

  善男子善女人就是跟般若相應的人,或者說能夠用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叁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的人,得福多否?也就是告訴我們,叁千大千世界七寶,非常的廣啊。七寶,就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釋迦牟尼佛常常用七寶來比喻的說法。這個七寶其實就是我們的身口意的寶藏。世間爲什麼有七寶?七寶是代表我們內心中的法藏,就是眼有眼寶,眼耳鼻舌身意及末那識。塔有七層塔,寶有七種寶,都是跟我們眼耳鼻舌身意相應的,第八到非想非非想天了。所以呢七寶是衆生數,也是我們心中的寶藏,用自己的寶藏來供養。

  我們現在未覺者不知道寶在哪裏,不知道我們眼睛看到的色,眼睛裏有色寶。像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七寶池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裏面見色,色裏有無盡寶,耳朵聽聲音,聲音裏有無盡寶,鼻子裏聞到香,香裏有無盡寶,嘴巴吃的味,味裏面有無盡寶,身體摸的接觸,就是虛空,虛空裏面有無盡寶,意裏面是法,法裏面有如意寶,末那識就是心中的摩尼寶,這些寶叫做七寶。這個七寶的功德,我們現在爲什麼現量上面得不到呢?因爲你有住。因爲你有住,你這個寶就變成不是寶,你眼睛見到色,你沒有覺得什麼,但是這也是你的七寶的顯現啊!這個色裏面能含多少個色啊?這本身就是寶啊,但是我們對立了,我們不能跟它去受用。像極樂世界宮殿隨身,證明色跟你跑;你到任何地方,只要你聽到聲音,就心得意解,任何聲音跟你心都是相應的;聞到香味既得解脫,得一切戒現前,一切善法現前,證明香跟它心是相應的。但是極樂世界還有一個邊地疑城不是這樣的,非要回來,就是七寶不能隨身,大家想一想,我們現在的七寶就是不能隨身,比例來講,你家的房子能跟著你跑嗎?其實這個房子本身就是你的一個寶,但是爲什麼不能跟你跑呢?如果你無住了,才會跟你跑。如果你不無住,沒辦法跟你跑。所以,色聲香味觸法本來就是你自性中的寶藏,因爲有住而産生一個隔,隔了以後呢,這個寶就不能隨著你跑。只要我們無住,我們作爲一個修行人發菩提心,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的人,如果你要想得到這個七寶現前,隨著你的心走,此人在我們現在就應該修無住之相,以無住心而修行。無住之相跟你的寶相應故,只要你無住,你就會得清靜,這個清靜就是寶。清靜,一切清靜故,一切都是寶。到任何地方,任何寶都會現前,雖然現在好像跟我們還有一個距離,但是呢你有無住心得的顯現,所以這些寶它慢慢現量上跟你相應,它會把你心慢慢的打開。有一天,你猛然你這個識破掉了,整個的世界跟你心刹那時間一相應,整個世界就變成七寶,真正的是七寶。

  所以佛陀用七寶來布施,其實在極樂世界拿阿彌陀佛的東西來供養十方世界,拿佛的東西來供養。佛就是你的自性。這個寶是佛的寶,佛的寶就是你自性中的寶,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往往覺得是佛的寶,或者是跟我們有個距離的寶,如果要跟我們有距離,佛陀講法就跟我們有距離。你拿這個現前的東西供養衆生,其實你拿到的就是你的心,你拿一杯水給別人喝,這杯水就是你心中的一個寶啊,因爲有我執在,就産生了一個距離,認爲這個寶跟我們好像有一個隔閡。因爲你心量沒有無住啊,所以沒有清靜,所以認爲這個水是跟我們沒有關系的體,你自然會沒有信心啊。因爲你沒有信心,所以你對這個就不感興趣。我們感興趣的是什麼呢?是個虛妄的東西,就是感官的東西,像東西吃到肚子裏面去了,産生一種幻覺,這種東西能夠保持多久呢?其實也不是的,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沒辦法真正做到,只有無住才能做得到。

  尋尋覓覓,我們究竟在找什麼?內心無時無處不安,究竟何因?要解脫,究竟有多難?

  只要你不無住,你都會生煩惱;在這個世界上面想得到解脫,太難了;爲什麼呢?諸法不能隨其心故,一切色聲香味觸法不能隨著我們心走,它入不到我們的心裏面去,不管怎麼做,我們內心中都有一種焦慮不安,都有一種得失感,煩燥感,不滿感,怎麼做也不能夠滿足你的心。有居士給我講:“師父啊,其實我不知道我在找什麼東西,我想給你聊天,但又不知道講什麼東西;也不知道我要什麼東西,”也就是他有點枯燥、煩惱、焦慮不安的感覺,就是要你跟我講,但我內心中還是不解脫,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東西,在這個世間到底需要什麼東西,我也搞不清楚,就是一種無明的煩惱在燥,兒子兒子不順心,丈夫丈夫有麻煩,錢財錢財在銀行裏也不頂別的用啊,即使去吃喝嫖賭,還是掩蓋不了內心的煩燥不安;你殺盜淫妄,你殺別人,害別人,結果還是不能安心;你把別人殺死了,還是不能安心;在這個世界上你永遠是不能安心的,你不知道自己要找什麼?這種暴躁等極端思想就會冒出來;到最後就是自殺,他以爲自殺就能得到解脫了,結果自殺後有更多的痛苦顯現出來,所以他不知道要什麼,就是這樣子的;世間人就是這樣子的。因爲他不知道無住之體,不知道無住之相,是以世間不了解無住遍法界故,不知道無住就是清淨故;不知道無住隨行我心足故,只要你無住,清淨法就隨著你走,清淨法隨著你走,一切法就會跟著你走,色聲香味觸法都跟著你的心走,外面所有的色聲香味觸法在你心中都是適用的,快樂的,安祥的,自在的;這種心態跟無住之體完全是一回事,所以我們要知道,像我們過去常常念金剛經在我們心中這種道理根本就沒有多大的障礙,我在外面走路就是感受到是享受,享受什麼呢?我知道無住啊,我沒有住啊,所以呢我看到任何東西我很舒服啊,我很清淨啊,一個人在清淨裏面,因爲常常無住故,他就在任何地方都是圓滿的,並不是說我做人很標准,很圓滑;因爲我跟法相應。有人講了,師父啊你講這個法太妙了,能夠安住衆生,使很多的居士到你這個地方來,師父太聰明了,他說我太聰明了,他心裏面有個概念認爲我是在騙居士,你這樣的把居士一起搞到你這個地方來了,他說我有動機。他就不知道我這種圓滑並不來自于我有什麼動機;所以我安住在這裏,我很快樂,很安心;但是到底外面人怎麼說我圓滑,怎麼評論,那是你的事情,跟我沒有關系,如果我有動機,我不有取舍有煩惱嗎?人的圓滿並不來自于你做人標准,完全是與法相應故,一切自然圓滿。…

《《金剛經》系列開示 6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