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識從哪裏來呢?是這個色裏出來的,證明這個色能生無量識,無量識是妄識,因爲你妄見了才有無量識,無量識就有無量的煩惱。如果你見真了,沒有我這個身,我見除掉了,色就顧我身,所以呢,跟法界是相應的。一切色是我色的話,你看到外面色都是我色,哪還有衆生存在呢?一切聲音是我的耳,我的耳是遍法界,我的眼是遍法界,我的鼻子遍法界,嘴巴遍法界,我們的禅樂遍法界,我們的身體遍法界,我們的意遍法界,外面的法就是我的意,外面的所有的春夏秋冬地火風水是我故身,一切火風是我先生,一切地水是我根本,都是我們的身體都是離不開法界。所以呢,我們把這個我跟法界獨立開來了,就成了一個固我執,有了我執就跟外面對立了,産生了識,這個識就變成了生死,這完全是一個妄見的表現。所以你坐在這個地方靜下來,不斷的觀察,色是我眼,聲音是我的耳朵,那你就不住這個眼睛了。
爲什麼呢?一切色是我色,你將來成就的佛果的話,就遍法界故,就是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壽命無量光明無量,你成就的跟阿彌陀佛無相體是一樣的,跟釋迦牟尼佛的無相體是一樣的,化身就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報身就是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法身就在清靜處。法身是什麼?是性。報身是什麼?無盡光明,就是絕對的這個體。大家打坐四禅八定的時候就可以看得到。如果你打坐到一定的時候,消除了我的這個我見和六根的時候,比如你靜坐到一定的時候,你身體忘記了,你跟宇宙同體的時候,四禅八定可以坐出這種味道出來,但是現在人沒有人去感受它。如果你坐禅坐到一定的時候,進入那種禅定,你就發現鼻子是我,我就是鼻子,這個牆壁就是我,我就是牆壁,真的可以達到這種境界。等你跟它同爲一體的時候,你對立中間是識啊,所以你看到這個牆壁,中間有一個意識,用手摸它叫觸識啊,眼睛看它叫眼識,你是用識看到是牆壁啊。如果你要跟它同爲一體的時候,不是用眼識有障礙啊,你眼識只能看到色,所以你走不過去呢,你看到色本來是空的,你走過去可以嗎?完全可以走過去的,色怎麼走不過去呢?但是你走不過去,是因爲你用身體走不過去,你不是用眼走過去,眼是絕對能走得過去。你想把身走到眼睛裏面去怎麼走得過去,你搞顛倒了嘛。你耳朵走到聲音裏面去,聲音就是你,怎麼走不過去呢?因爲你用這個身體走到耳朵裏面去,怎麼走呢?所以呢,你眼睛想走到耳朵,耳朵想走到眼睛裏面去,互相就有撞了。因爲你這個根本就不相應,你用身體走到眼睛裏面去,你用眼睛走就可以,因爲色就是眼,眼就是色,它是絕對的,怎麼會走不過去呢。人達到無極之時,什麼東西都沒有障礙。如果你有極,就有障礙,無極就無障礙,因爲你跟色同體了,就輕易就走過去了。如果你眼睛就是色,耳朵就是聲音,你修到耳朵跟聲音同一個了,眼睛跟色是一個了,鼻子跟味是一個了,身體跟觸是一個了,心跟法是一個了,那你還有障礙嗎?你到一切處沒有障礙,因爲你眼睛跟色有對立了,中間産生識,這個識是一個妄見,所以你就有障礙。所以我們的障礙來自于何方呢?你要懂得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無住很重要,無住跟一切色相應,無住色你這個根就斷了。所以呢,眼見色不要執著,耳朵聽到聲音不要執著,應該無住啊,以聲音而無住,要常常的想到這個問題,要觀照,觀照你就得法用,你就得受用,你就得叁昧,你就得種種境界得佛的受用,就會現前。如果你對這個不感興趣的話,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你不去觀照它,你不去修行它,所以我講的這個東西大家都經過實際的觀照,要經過事實上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生起無住之心,這個心很重要很重要。所以從佛果上來講的話,知道這一念的功德之大;了解這一念無住而廣大之果報,生起廣大之心,發起無上的菩提心。
依佛說如法修行、觀照,心中無一事,是布施等六度萬行。這個很重要的,佛怎麼說我就怎麼做,不要建立自己的知見,你不要去想什麼了,想都是妄見(不建立自己的知見,不想才是最根本的修行,我們幾乎所有的修行都與此相反)。佛陀叫我持戒我就持戒,佛陀叫我忍辱我就忍辱,佛陀叫我無住我就無住,依佛說法如法修行,這個非常重要。我們沒事躺在床上胡思亂想的,不是說是佛說,是你自己在想。要依佛,這個依佛很重要很重要的,依佛依法依僧依祖師依傳承,這個依很重要。現在人的依這個力量太弱了,有自己個人的想法,比如有人學佛,他說我不皈依叁寶能不能學佛,你不皈依叁寶不是你心中出來的嗎?是你心中出來的學佛,和你依叁寶的力量學佛,是依佛說你才去行。你不依叁寶的力量怎麼行呢?依佛起什麼作用呢?依佛是如法修行,因爲無我啊,無妄啊,無想啊,無思啊,它是沒有我的思考,思考裏面建立妄想。我們有很大的一個毛病在哪裏呢?他不知道你是在妄想的時候本身是一個煩惱的東西。在你想無住的時候,那個想是障礙你的,佛陀叫我無住是故我無住。比如這個東西放在這個地方,我叫你拿你就拿,我不叫你拿你千萬不要動。爲什麼呢?這個東西本來要拿到這個地方來,如果你拿到這個地方來那就錯,我叫你拿才是對的,同樣的是一個拿,因爲你拿是一個妄想裏出來的,我叫你拿是我叫你拿的,是我見裏出來的,但是你拿的時候就變成妄想,因爲是你的心,你的心是不圓滿的,那我叫你拿,我的心是圓滿的,就是我不圓滿的時候,我叫你拿的時候,你心中産生無執。依止于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要跟一個外道走。不管跟哪一個人走,只要你依止那個人,那個人一定要善知識那個人有正見在那個地方,叫你做的時候你就怎麼做,叫你殺人你就殺人,叫你做善你就做善,善知識他叫你殺人,他一定是對的,因爲善知識嘛。如果不是善知識,那就麻煩了,所以我們要依止一個正確的師父很重要。
何種“情結”屬于與佛對抗,卻又一直存在、普遍存在?誰能說無此“情結”?
我們依佛,依佛經上面說,來修行、觀照。佛陀這樣講,我看我是不是做到了,我是不是這樣。現在人呢,這邊說依佛這樣說,這邊又說我是凡夫,我做不到,老是以這個凡夫的話頭,我是惡業凡夫,我有業障,我有什麼樣什麼樣的,老是以這個話頭,來跟佛陀抵抗。這種狀態,是學佛的一個很大的障礙。(破我是罪惡凡夫,我做不到的“情結”其實是最受用的修行,哪個人敢說我已經完全沒有這個情結了呢?)就像我們廟裏面,規矩啊、修行啊,爲什麼要打棒,聽梆上殿,聽鍾吃飯,爲什麼要用法器,不用人去叫呢?因爲人叫就有煩惱啊。比如我叫你,你要對我不滿就對我有煩惱。社會上講法律,比如寺廟財産歸僧人所有,法律在這個地方。所以人講話不算的,要依法不依人。爲什麼要立規矩,爲什麼要打法器,爲什麼不用人口言?梆一敲,大家出來上殿,或者打棒幹活,打鍾吃飯。如果你跟它違背的,這邊打鍾吃飯,那邊在後面燒小竈;這邊在敲鍾,那邊在不上殿,那就麻煩了,那寺廟就亂掉了。如果叫,一叫大家就不開心,爲什麼呢,我們人叫沒有用啊,所以廟裏面一定要有規矩,這個規矩幹什麼呢?就是叫如法,這個規矩是建立一個無我,這裏面有一個自然的無我的德在裏面,聖人所做的事情絕對不會有錯的。甯可在大寺廟裏睡覺,不要在小廟裏修道,因爲廟裏有梆啊,有鍾啊,不是人叫啊。小廟就叫“吃飯喽!”這麼叫一下,有一天不高興了,吃飯就不理了,你叫我吃飯,我才不理你呢,你對他有意見啊。如果要是打棒,吃飯乖乖的就去吃飯了,因爲不知道是什麼人啊,他可以聽梆去做事,所以鍾梆這些東西都是無情的,可以給我們建立一個無我,寺廟是方的就變成方的,寺廟是圓的就變成圓的,你就像一塊礦一樣,把你放在鍋裏面爐子裏面燒,外面搞一個模子放在那個地方,然後往裏面倒,你是方的就是方的,你是圓的就是圓的,把你倒一個魔也可以,把你倒一個佛出來也可以。所以祖師定下來的這些東西,和佛陀說這個教相,我們一定要如法,這裏面也是無住。我們在這裏面,自己不舒服啊,要學會忍,忍裏面會出現妙德,這個很重要的,大家一定要在這裏面覺悟過來。在這裏面修觀照,心中無一物。
過去祖師講,何爲出家人,無事即出家人,沒有事情的人叫做出家人。心中無一事,就是無住的意思啊,心中無住就無事嘛。所以呢,我們一天到晚忙到晚,但是我很輕松,很自在,很快樂。爲什麼有的人做事情就很累呢?他有住啊,他就累啊,你有住就累。第二個呢,不了知無住的功德大啊,沒有大信心啊,做事情他心裏煩惱啊,都是因爲你有住。不了解自利利他一定在六度波羅蜜裏面,一定在四相上面。所以我們大家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應當很珍重去做,把這件事情做好,這件事情就是六波羅蜜,就是布施,就是無住,就是舍我,就是利他,跟一切法界都是相應的。你把你的範圍事情做好,香燈的、知客的,自己範圍事情做好就是利他,就是六度波羅蜜的功德,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做好。如果你做不好,你心中不恭敬故,不珍重故,也就是說沒有利他的心。但是呢,心中無住不是說放棄,只是一個無住而已。心中非常喜悅,非常快樂。你只要沒有住了,你心中是非常開心的,不是煩惱的。如果你不開心、煩惱,肯定是有個住在那個地方作怪,有個住在你心裏面藏在那個地方,所以心中老是有不快樂的感覺。如果你心中的住被你用智慧把它破了,進入無住狀態,哪有不快樂之理呢?是不是?你會自己找快樂的,不會老是住在不住體裏面。所以呢,心中一定要有無事,不住于相相應故,跟金剛經也是相應的。心中有事就有住。這個很難的,說起來容易,事實上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得到。但是呢,金剛經是不留一法,一空到底,它不留余法,讓你猶豫。我們能一針見血,直心見道場,這樣的一個心的話,除非我們是祖師再來啊,一般我們還是要…
《《金剛經》系列開示 4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