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不住爲心布施爲事,不住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不住的功德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和衆生聞到釋迦牟尼佛這樣說一切衆生空相,四相俱空,不執著,是故問佛:難道以前佛陀教我們布施行六度,後來又破這個布施相,破布施相之後,布施之心,六度之心也空掉了,叁輪體空,衆生就在懷疑:叁輪都空了,誰來受呢?這個福德是不是也是假的?釋迦牟尼佛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叁輪體空了,爲什麼釋迦牟尼佛還有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呢?這種莊嚴從哪裏來呢?這種功德從哪裏來呢?這種福德從哪裏來呢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的相並不是執著帶來的,他由無住心而得;我們現在的相是有住心而得;以有住心想求無住心的這種福德,是不可能得到的,也就是要說要想得到釋迦牟尼佛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乃至于無量的福田,要有清淨之心,廣大之心,應當于無住相而獲得,而不得無住相者,其福德就有限量。
無住相布施其福德廣大,在任何一件事情(持戒、忍辱、精進、禅定)都不應著于相,可以獲得布施圓滿,可以獲得真實持戒,獲得精進第一;獲得一切叁昧現前;你般若不著相,一切法現前。不住相布施這句話的意思,不離有不離空,不住的是心,布施爲事,一切事現前代表有,不住現前代表空,空有不二,心與有不二,只要你不住而行布施,它一定會顯現出心地上的清淨和諸法上的圓滿,如果你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布施是事,有住故,法就不圓滿;一切法不圓滿的原因,都是因爲我們有住之心。我們人相不圓滿,爲什麼不是佛呢,不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呢?你色不莊嚴,爲什麼色有好相壞相呢?你聲音爲何有好有壞,味道有香有臭?佛陀在世時,見色平等故,見音沒有好壞故,見味沒有香臭故,也就是佛陀在一切相上無分別故,平等心故;佛的這個相是盡虛空遍法界,它是理事圓融、事事圓融的;。理圓融,就是心空;事圓融,就是法空;理事圓融就是一念遍十方故,與十方諸佛心心相念故;事事圓融就是此方國土與彼方國土無有障礙故。這個世界與十方世界的功德沒有任何一點障礙;一念之間能與諸佛功德相應故。佛陀一彈指和十方諸佛心心相應;這一音聲與十方諸佛的音聲是相應的,我們現在就沒有辦法如此相應,爲什麼呢?有我執故。所以住與不住的差別就是如此之大;如果現量上想得到這種果報,你必須無住,但是我們這些衆生,想到了無住,不願意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這些是基礎啊,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就是要上成佛道,下化衆生,如何上成下化呢?只能以無住相行之。獲得的果報是什麼呢?能理圓融、事圓融;理上講就是心,無住就是心;事上講就是法界,理事圓融就是大菩薩;事事圓融就是諸佛與諸佛心心相應,諸佛與諸佛國土無有障礙;此一個事和法界的事是不二的,就像西方極樂世界一樣,它是個事事圓融的境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十方國土與阿彌陀佛的國土是沒有障礙的;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裏呢?就在十方。十方國土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十方國土;它的中間沒有障礙,這叫做事事圓融。你到了西方世界它就是佛的法界。理事圓融,是菩薩境界,就是我們現在。爲什麼一念阿彌陀佛能夠具足八地菩薩的功德呢?到八地菩薩的時候就理事圓融不講果地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理的,它完全是事事圓融,理就是法身,是共一體的是毗盧遮那佛。此世界一念圓融,一念遍十方故;念阿彌陀佛這一聲就是遍滿十方的。無住而布施它也是個理事圓融,理爲心,事爲法界,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事,從究竟道理上講,它本身就是理事圓融的。但是我們這一念無住的時候,你對其中的一件事情不能和十方諸佛的事情相應,如果你這一念有一點微淺的執著,妄生,虛妄的心生出來了。有住,你的事就不會顯現,就變成妄見,有了妄見就有叁界。所以我們生活在住裏面,什麼住呢,每天我們見色就跟色著跑,見聲就跟著跑,跑的越快你的生死力就越大。觀察一個人就知道,一個人天天到處亂跑,天天跑,狂亂,有住的人,力量越強,心呢刹那刹那的非常快勢,他這個心跟哪個相走了,有住了,所以有住就著。有住的人,心隨法轉,無住的人,法隨心轉;隨法轉流轉叁界,轉的越快生死的力量就越強;墮的地獄就越深,如果你慢一點可能還會升到天上去。比如你有一點安靜,打坐啊坐禅啊,起碼的這個色我可以忍住了。色慢故、色細故,你慢慢的把心細下來,雖然你沒有達到斷有住的程度,最起碼你的色已經很微細了,細能坐在哪裏如如不動了。你像馬祖一住就是20年,還有龍樹哪些人一住就是30年,人家大師一聞法,一住就是20年30年,如如不動,並不是說我在忍,爲什麼呢?他們知道法的珍貴,知道定心很重要,只有這種定心才煉我們的心。我們動不動往這個小廟跑一下,往那個小廟跑一下,心在動,跟妄走了,你的生死相續。所以你可以觀察一下,我們修行人一定要觀察自己的心,不斷的狂躁,不斷的跳躍,不斷的向外涉求,奔波,跑習慣了你就麻煩了。所以很多的和尚,他沒有達到無住,但是不斷的在外面奔跑,這個廟跑到那個廟,每天跑每天跑;在哪個地方都住不下去,像這樣的人肯定是心妄,肯定不是真心,真心流露出來的絕對不是這個,真心一住,一安全安;心就安住了。所以我們真發菩提心的人,發大心,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要利益衆生,還要求無住之體啊;所以啊無住就心安,布施爲福田。
般若之功德----大不可思議
聞金剛經有什麼好處呢?一聞于心,其功德福德不可思議。你知道無住之體,但是降伏不了自己的心,僅僅你聽到的這種功德就像金子一樣留在你心中,當你的肉體腐爛的時候,金子終究會根塵脫落從裏面奔出來的。有些人只是因爲遇到了佛,生恭敬心,繞佛叁匝,以此功德升叁十叁天,受天樂叁十萬大劫,並且在天上還是有機會再聞般若,開顯智慧,終成佛道。所以我們僅只是聽到“無住之體”,欣喜贊歎“無住之體”,就具有了不可思議的功德,福德同樣也是大不可思議。你將來的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不管任何人都是如此。修行也好,不修行也好,聞到般若就是不可思議。所以一定要知道般若的功德不可思議。你不懂金剛經都不要緊,你看一遍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議。你一定要信他,信他就是如來的法身,相信他盡虛空遍法界,相信這本書就是我本來的無住無念的真信;就是佛心,就是我們的佛性;所以內心生起無上的信心,不誹謗、不嗔恨、不驚訝(心不驚動,毫不懷疑);既是我們心中有些無始的煩惱和習氣,或者有名言的執著,但是你還是要對他深信不疑;不能有任何懷疑,信得越真,你的果報越不可思議。
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議,前面講了那麼多,衆生容易進入斷見啊,那麼多都成空的了,我就不修行了,不要福田了,要福田幹麼?看到釋迦牟尼佛的32相80種隨形好,他心中又升起疑惑啊。佛陀講你不住心布施的功德有多大呢?如東西南北四維虛空廣大無邊不可思量。不要福田落于空,頑空;求于福田,落于有,相上的有;二者都不圓滿。
東南西北的真意
在佛陀哪裏與衆生不同,東南西北是無有分別的體,是表法的,衆生有妄執,認爲有東南西北中,事實上對佛陀講,沒有這種差別相,不管在哪一道都無此差別相,六道虛妄就是法界虛妄,出法界就是一真法界;爲什麼出六道就成佛了呢?爲什麼在密宗出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呢?爲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出九品就是阿彌陀佛呢?九品也是衆生的心,十法界還是衆生的心,六道同樣是衆生的心,不管是禅宗密宗淨土宗,都有衆生的心和佛心,釋迦牟尼佛爲什麼要說十方世界呢?表什麼法呢?釋迦牟尼佛所講六道、九品、十法界皆隨衆生心而說已;因爲佛陀究竟意唯佛與佛能知;他要是不說,衆生沒有辦法開顯,所以依衆生心來說東方世界、南西北方世界;哪有什麼十法界啊,不過是我們的心而已;都是我們心裏面的一個念而已。心量,心就是體,量就是法界;體相一如,它是一個,相上爲事,心上爲理;它是理事爲一,就是妙用。不是說離開體有相可得,不是說離開相有另外理可得;不是說離開體相,有另外一個獨立的妙用可得;所以體相用是一體,從體上講就是心,從相上講就是法界,從用上講就是種種變化;體相用都是無相的,都是表法的。
佛陀意思中的東方是法身,東方是法身成就,東方表法身,代表空性;南方表有,西方表德,北方表涅槃;空有德涅槃它是一體是佛陀的一個身體,佛陀的心爲東方,身體表南方,佛的色聲香味觸法代表德,代表西方;釋迦牟尼佛的自性,涅槃自性,無住之體代表涅槃,代表他的涅槃體;釋迦牟尼佛的心會離開身嗎?身會離開德嗎?德會離開無住之體嗎?所以涅槃無住啊,生死涅槃是一體的,所以佛陀一身現四大相,四大相表東南西北,所以東南西北是一個身體而已,所謂東南西北是釋迦牟尼佛的一個身體,這是從相上講的。從佛陀的究竟來講,從法上講,爲什麼先講東方虛空可思量否?後面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可思量否?那麼說東方就是南西北方,但是應衆生心,怕我們衆生的執著,所以另講一個南西北方,其實東就是南西北,一就是四,四就是一,這些都是平等相;是空有不二的體;我們了解了這個體就知道,東方,南西北方哪裏有界限呢?它是一體的,因爲我們有我執在,你就講了有背後了,前面了;你想想看,如果你沒有我了,東南西北在哪裏呢?整個宇宙變成你的身口意了,哪你在哪裏呢?我相盡虛空遍法界啊,盡虛空遍法界是我身的時候,哪有東南西北?所以東南西北的本體是不存在的,是一個我執而已。有我相在,才有東南西北的區分;事實上東南西北這個體是不存在的。
空大,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4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