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持戒,比如我出家,我不執著于出家,但是我出家了,這個出家叫相,但是我不執著于出家,你說我出家了嗎?我說不是的,我沒有出家;但是我現的是出家相;我不離開出家,但是我無執故;如是我出家的功德就不可思議,因爲我無住故,無相故,那我出家功德將來是不可思議的,大家想一想就是這麼簡單,當下,一般人認爲出家幹什麼?出家是有目的的,我出家是爲了成佛,哪就麻煩了,就有住了,我出家是爲了度衆生,還是有住了,出家就是出家,我出家本體就是無住的,我無心,無住,無念,那就廣大了,這個果報是什麼樣的呢?這個果報無住之心是佛心,無住之相是報身相,無住之用是妙用,你無住了,將來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廣大之妙德;你無住這個相也不可思議,那是報身莊嚴,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究竟相你可以遍滿十方,你可以刹那時間到十方世界去,無住之心是清淨的法身;大家想一想,我出家我沒有出家,我沒有出家但是我出家了,一般人說出家在家都一樣,所以我不出家我就在家,這種觀點就是錯誤的。
文殊菩薩說:來即是不來,不來即是來,所以我來了。爲什麼“所以我來了”不是“我不來”?
我不執著就象哪個文殊菩薩給維摩诘居士說:我來了就是不來,不來就是來,所以我來了;他不是說我不來;他說不來他住在法裏面,住在涅槃的體裏面了,就沒有說我來與不來的這句話了,他住在法性裏面就不會再出來了;他說我來了,是衆生相,衆生相他是圓滿相,文殊菩薩的智慧遍滿十方,他是圓滿的;是故他此一相與法界都是相應的,你說文殊菩薩的智慧多麼廣大啊,所以他講我來了這個體和不來的哪個體是同一的,但是我不來也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我來了也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所以我來了這麼一大堆東西,就是這麼一件事情,他是遍滿十方的;可是智慧就是這麼廣大。所以我出家就是沒有出家,沒有出家就是出家了;所以我出家的這個體就是沒有出家的哪個究竟的無住體,所以無住即出家,出家即無住;叫“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在這個體裏面建立無住之體,色就是真實的,這個色將來的果報就不可思議了。
現實中爲何多數還是有求念佛?其功德打了多少折扣?如何無求念佛?
所以念佛不要求,爲什麼呢?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無住,無住之相,念佛體是什麼呢?就是無住之相,無住是佛心,念阿彌陀佛是有相,有相即無相,無相即有相,所以念南摩阿彌陀佛幹什麼呢?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能否往生全憑佛願嗎?“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嗎?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就是無住之心嗎,念南摩阿彌陀佛,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發菩提心故,十念就是究竟的覺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能不能往生是佛的事情,不要你管,十念是你的體,往生是佛的事;十念具足了就是當下的一個心啊,你當下念了,你不斷的念哪個無住之體,以這個無住心來建立這個當下的體,你不要說我念南摩阿彌陀佛,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天天在哪裏求啊求啊,不要你求!!!你有這個念就可以往生,我要的是這個覺念,你能不能成佛還不是靠這個無住體嗎?你求生不是有住了嗎?有住不就去中品下品了嗎?你跟金剛經不相應嗎?你跟佛心不相應啊,可以看出一念當下的心很重要;
無求做佛事的功德
你在做佛事,你想想,做佛事就做佛事,不要有所求,這個福就很廣大,不但度你的父母還度天下的一切衆生;如果你有住“度父母啊度父母啊”,哪就完蛋了;你就以微弱之功德度你父母吧;最多一點點人天福報而已;如果你以無相來做的話,那就不可思議了;做佛事就是要這樣做,什麼都不要想,一切由佛來辦,你無住了,你當下了,這個佛事的功德就非常的大;你上早晚殿也好,過堂也好,做一切事都是當下的心,當下無住就是當下的心,不要有所求,有求就有住,有求就有煩惱,有求就有執著,有求就有相,就有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有了這些見哪不就是叁界之中嗎?即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邊地疑城啊;在我們人道就講人天福報,在西方極樂世界就講邊地疑城;在密宗裏講就是他方國土,這個教法方便都不一樣;這個上面我們要開智慧,都是要開智慧,一旦你智慧開來了,在你無住的當下就對了,我出家就是出家,沒有爲什麼,出家無住,無住就遍法界,知道我這一念的功德就不可思議了;這個時候你做功德就不可思議了;只要你無住的話,每一件功德都是周遍十方,我不是常常講嗎?一根草的功德只要你無住,都是周遍十方的;哪你在路上找一根草的功德都是充滿法喜啊,如果你有住的話,你怎麼做也是生滅啊,有住就有生死,有住就有相啊,有相就有妄啊,有妄就有生死啊,你有這個住就麻煩了;往往我們出家在家修佛學佛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有欲望的,都是有所求的,有所求就變成生死,變成妄見,就是修了一輩子也沒有用;爲什麼呢?你在妄見裏面打圈圈啊,有幾個人從這裏面出來呢?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沒有幾個人真正的能夠看清。當下一念覺悟,其實你覺悟不在年紀大小啊,看你的一念真心能否會于佛心會于無住妙德啊;一旦會到的時候,……我們衆生呢本來你已經開悟了就可以了,安住當下一念,我知道了,澳,原來行六度波羅蜜無非是當下一念而已,當下這個體就遍法界心,當下體就是圓滿的心,當下體就是廣大的心,只要你無住就是廣大,只要你無住就遍法界。
爲什麼無住就遍法界呢?本來無住,本來遍法界啊;不是另外一個無住可得,本來的體就是遍法界的,相信我的身體遍法界故,是故你身就廣大,啊,這一個體就如此廣大;哪我無量的體不就無量的廣大嗎?你這個時候在這個佛心裏面多麼開心啊,多麼廣大啊,你在一切處都是廣大的心,難道我們對佛沒有信心嗎?這種信心超越你的心量了,你就扒著你苦吧,你看你無量的大悲心顯現出來了,佛陀無量的廣大之心刹刹塵塵的廣大之心,你的心想找佛,到處都能找得到,你想供養佛,無量無邊的佛都讓你供養了,刹那刹那的無邊無際,刹那刹那的都是無住啊;這些無住體啊在你的心中啊,你來得及嗎?你來得及去找你的煩惱嗎?你想找佛哪個地方找不到啊?你想找廣大之心哪個地方找不到啊?你吃飯穿衣睡覺到處都是廣大的體,到處都是無住的體,你走在地上,飛在天上,四周東南西北都是無住之體,我問你,你這個心被佛心給你包容了,重重無礙的心,就象菩薩戒裏面講的,重重無礙,持戒就是一切持戒,布施就是一切布施,忍辱就是一切忍辱;你一念忍辱跟遍法界所有的忍辱都相應,你一念布施跟所有法界的布施都相應,你一念無住心,人家就是你,你就是人家,那是不二的,你這個時候,對佛陀升起這樣的信心,……
聞到金剛經,若被人輕賤,爲人欺負,講你說你,你不要怕,你本墮地獄之罪,亦會消滅;你聞到金剛經這麼大的智慧體,還有人輕賤?說你不好,沒關系,人家說我不好,是因爲你本要墮地獄的,但你聞此金剛經此罪皆當消滅;皆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你這一生中被別人罵,被別人說,就證明你的罪業很重,而且是下地獄的罪業很重;所以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懂得這個布施,懂得布施的這個用,令入無余涅槃很重要,令入無余涅槃與廣大無住之心都是相應的,無余涅槃就是無住心,無住心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利他心和廣大之心,爲何和如何發起利他心?
如果你要沒有發起利他的心,無余涅槃就不可能得,爲什麼呢?沒有利他心,就沒有廣大之心啊;沒有廣大之心就沒有功德心啊;沒有功德心,那你一切功德不能顯現;沒有利他對他人不感興趣;不知道他人的功德廣大故;無住是自利利他的功德,你看到別人都沒有一個廣大無住之體啊,你怎麼會……你出家也只是利益你自己啊,無住之體利他,常福今天煩惱,那麼說我有生死,那我現在出家了,我有我執,那我無住體就可以了,我有求,我有欲望,有煩惱,我就是衆生;我要把這個衆生進入到無余涅槃怎麼辦?我應該無住;只要我無住了,我出家當體煩惱就斷了;你對你無住體出家相的功德,生起信心,我這種信心生出來了,就是佛心生出來了,我就度了,一切衆生就度了;所以我們度衆生應該以利他爲根本。利他就是自利,不能利他就不能自利,因爲十方世界……利他以後就是自利,二個人也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如果你有一個不利他,你就完了;你想一想這個佛法是不可思議的,你有一個不想利他的心,這個時候就完了,所以我們要恒常的生出利他的心,在任何地方都有一個利他:欲令衆生入無余涅槃的心,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爲什麼呢?衆生色根一體啊,所謂色來講是菩薩來講的,你現在看到的這個色你認爲這裏沒有衆生嗎?這裏面有無量的大菩薩你看得到嗎?你不知道而已啊;
色根如何一體?
你現在看到色,你就在這裏面,你在色裏面呢?還是在這個肉體裏面呢?肉體有我嗎?色裏有我嗎?你都找不到。哪我們現在的妄識擱哪裏生出來呢?是色裏面出來,還是根裏面出來呢?我們把這個無情跟有情分別得很清楚,我們要度衆生是度有情的衆生,長著眼睛會講話的叫有情,不會講話的不叫有情,哪你就不知道爲什麼講色聲香味觸法呢?不講眼耳鼻舌身意呢?眼耳鼻舌身意與色聲香味觸法二者是一不是二,有情無情都是衆生,不管有情無情,都要令他進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所以你涅槃時,色也就涅槃了;外面的色他也就涅槃了;外面的色很多菩薩住,菩薩跟色……他不用妄了用真了,這個都是佛體啊;令入無余涅槃正好與佛心相應啊,是不是?所以你看到這個色你有分別心,你看到衆生有分別心,情跟無情的東西,我們都要令他進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所以遍一切有情無情,我們都要會上,不能偏執;
不住于相在金剛經中的位置,不住于相是不是應無所住?因果相對如…
《《金剛經》系列開示 4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