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40▪P2

  ..續本文上一頁在生滅無住體裏面才能夠意會到。如來化身,化身是在衆生生滅體上。

  衆生的妄心就像水裏的月亮一樣。有妄就有真,有無住就有真實就是我們自性。我們雖然有妄,但有一天覺悟了以後,你就發現根本就沒有妄,爲什麼呢?當體即真。當體的妄就是無生體就是真體。那麼發現我們從來就沒有迷過。

  你迷過嗎?難道你離開過這個生滅嗎?你沒有離開過生滅,那你就是安住在無住體裏面。那你現在無住體是什麼呢?就是佛心。哪個衆生不在生滅?難道有礙嗎?一切衆生生滅是一體的,生滅只有一個。所以任何東西都在生滅體裏面。那既然生滅是一,就是佛陀的一個佛身,證明說我們的生滅是一體的、不二的,只是一個佛身。

  就是六祖大師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哪有什麼無明呢?你以爲真的有無明啊?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爲什麼呢?苦集滅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就告訴我們無住。一切法界都是生滅體。既然生滅,就是無住。千萬不要離開生滅,離開假說真。離開假說真,是外道。全假即真如來實相。

  我們要悟到這個道理,一定要認識到這種問題就進入中道。所以“悟人自明,冷暖自知”,自己知道。所以悟道的事情永遠是自己,不是別人。一旦你了解了這個道理,就沒有衆生可度了。衆生的生滅就是無生之體,無生即無住,你有住就有煩惱。而無住,你度他的時候,他現前表露在眼前,你看到的全是無常之相、無住之體。生滅即無生,你現在一眼看過去全是無生之體,你度哪一個?你怎麼度?所以看到無生之體就是佛,那哪一個地方看到的不是佛身呢?你的自性、一切生命,如果你悟了,什麼地方都是安住、解脫、無有障礙。

  到任何地方你講法就等于沒講法,因爲講法的體、講話的聲音還是生滅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但釋迦牟尼佛講法四十八年,沒有說一字一偈,法尚應舍,何況非法?舍什麼法呢?舍有住心法就是真法。就像我坐船一樣,上了岸以後船就不要了。我們現在這個講法,但千萬不要執著于我講法。你悟了,我講不講已經無所謂了。如果你沒有悟,那你繼續聽我講。講你悟了,因爲當下就現前就是。你悟到了,就像你劃船一樣,你已經到了彼岸了,難道還要這個船嗎?是不是?你一旦到了岸,無處不在。沒有一個地方不是青山綠水,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你的心地花園。如果你沒有悟的話,那你天天執著法師在講法、法師在講法。所以,悟到這個道理,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會的到?那講得天花亂墜也好,講得是再多也好,你不能悟這個體,都是白說。希望你們在某一個文字上面、在某一個點上面、在某一句話上面,把我們的心量一起打開。

  彼岸一到,原來佛陀講話這個體無處不在,只等待我們去領受。全假即真,所以,衆生往往是舍假求真,舍假求真都是妄見。不了解真,而妄執于假也是妄見。因爲有這種妄見存在,這兩邊都很容易進入到妄見。所以,我們衆生心非常粗的時候,不能夠用細心觀察到。我們到底怎麼修行呢?在一切處求于正確的知見。就是你在行住坐臥、吃飯搬柴運水之中,感受佛法,常有正見現前,也就是說做一切事情、看到一切東西,你要了知它生滅體是無住之體,不應當住,自己要投入到法裏安住實相,實相無相體。

  如何于行住坐臥一切處以假來審你的般若之心?

  凡夫易偏空執有,唯金剛般若審之。也就是說我們到底明了沒有?那這個審之很重要,就是審問的意思。就是說你的行住坐臥,因爲空跟有的這種執著,你到底有沒有空的執著?和有的執著?你到底是住在真裏面?還是住在假裏面?你到底是住在妄裏面?還是住在真裏面?只有用《金剛般若經》來審之。如果沒有這個體,沒有這個假建立,那用什麼來審呢?因爲這前面講到發心的問題呀,有這個發心體,爲什麼要發心度一切衆生?所以我們在行住坐臥、在一切處發廣大之心。不能說我已經知道了這個妄,以爲自己已經開悟了,不需要去怎麼樣了。你應該在一切處來審之,你不能說我修淨土法門我念阿彌陀佛就算了,好像你已經得到大成就了。卻不知道你用吃飯而審之,用睡覺而審之,你用行住坐臥來審之,做一切事情的時候來審,也就是以假來審你這個般若之心。

  那麼,我們要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來思維,也就是訓練的意思。也就是你自己這個心是不是真的住在金剛體裏面了?也就是金剛般若來審我們這個偏有偏空的不真實心,就是妄心。妄心跟真心之間以外面的假審之是最好辦的,也就是說過去人修行一般來說都要先修這個假,讓這個假漸漸地清靜下來。爲什麼要找一個寺廟呢?大家安靜下來,然後念念佛呀讓人先清靜下來,先修小乘,讓我們在這個假先安立著、化城裏面先安住著。住一段時間然後進入大乘,入一切處,發廣大心。就像一個人在山裏住久了要到城裏面來,那這是不是真的解脫呢?叫你到城裏去走一圈就知道了。原來在假的體裏面既然你一點都把握不了你自己的心,那麼證明金剛在你心中並沒有牢靠,乃至于以妄製妄。

   有人把這個妄心放在心裏面很堅固,那麼修假的時候確實很安心。但是妄裏面永遠是妄,它都能夠推翻的。真的金子永遠是不怕火煉的。如果你真正是金子,那在火裏怎麼煉都沒有關系。如果你是個假金在火裏面一煉就知道了,原來完全是個假金子。那現在世間上假金子非常多,不能夠經過一點點的考驗。現在這個社會本身就是假的,你說現在什麼雞肉、鴨肉啊都是用化肥催出來的。你說這個雞是不是優良品種?只要用火一燒,然後一煨出來這個很臭啊,知道這個雞是用化肥催出來才有這個味道,不好吃,是不是?也同樣如是。如果你是個真金,在社會上怎麼煉,那你也是純金,到處都會大放光明。如果你是個假金子,那你講得天花亂墜,一到世俗去你就沒用了。我們發無上的菩提心,其實還有金剛般若而來審之,就知道你自己是不是真的跟道相應了?《金剛經》要審,《楞嚴經》也是的。《楞嚴經》人家說是照妖鏡,你是妖還是怪?那把《楞嚴經》一照就知道了你是妖怪。所以世間的妖怪很多的,那要金剛心來破它。大家緊緊記住:妄心就是妄心。妄心在世間行走,因爲它是妄心嘛,妄心怕太陽、怕金剛般若、怕大智慧,這個妄體在外面一走就不行了。

  人在修行上面還是要經過考驗的,自己考驗自己,你看看你是不是修道了?那麼可以用這個心。現在的修行人沒有幾個經過考驗的。因爲我們很容易執假爲真、執妄爲實。把這個妄的東西、把偏有偏空不了知,就像我們很多地方、還有小廟、還有神婆、或者現在很多研究生啊、大學生啊,學了一點佛就帶了一幫人就在搞自己的東西,不依止師父。其實很容易進入到偏有偏空的體裏面去,沒有人教導他們,結果他在裏面搞,到最後面就麻煩了。

  所以,我們金剛般若無非是審我們的妄心、審我們的真心,是否真實?就像看你悟道了沒有,用《金剛經》應之就是這個道理。當時達摩大師到了中國的時候帶了一部經典叫《椤伽經》,《椤伽經》是一部印心之經。你悟了沒有?你明了沒有?你的這個文字上面對不對?看《椤伽經》就知道了。但是,《椤伽經》裏面非常地複雜,他的教理非常多。很厚的一本書,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到了五祖以後就專以《金剛經》來印心的。所以悟道沒有?看《金剛經》就知道了。那到六祖大師都是以《金剛經》來印心的,你跟《金剛經》相應了,那麼說你就不怕了。如果你不相應的話,那你一定跟妄相應。跟妄相應,那你就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它一定會相應這個體。在有色裏面它有識的執著,無色有無色的執著,有想有有想的執著,無想有無想的執著,非無想有非無想的執著,都是講我們心的執著而已。執著于妄就成形,就成爲叁界。執就是識,叫第七意識,妄就是境界。那麼你執的是什麼它就出現什麼。像你執著于色,要偏有的話,就變成欲界和色界。你執著于空色、有色,有就是有想、有色的執著。那你執著于無色,沒有顔色,也就是說不執著,油瓶倒了不扶,也就是住于大空界裏面。

  有人修行怎麼修?知道嗎?一天到晚在相上搞,這個叫有色的執著。修行啊、求忏悔啊、拜佛菩薩啊,天天搞是有色之執。無色呢?就是無色的執著。沒有執著就是說我坐在那個地方油瓶倒了也不扶,也不求福報,像阿羅漢一樣坐在那個地方不動了,像這樣的人很麻煩,有智而無福啊。像阿羅漢每天掃一下地就有飯吃,不掃就沒有飯吃了。因爲他一天到晚住在定裏面雖然不執著,但他也不修福。世間人就有兩種人:一種人執著,一種人不執著。什麼叫執著呢?就是重視相上面的修行。還有不執著呢?油瓶倒了不扶,就是這樣的人。

  現在的修行人,油瓶倒了不扶。意思是說我出家了就是福了,油瓶倒了不要我扶的。那釋迦牟尼佛有一天看到一位盲人在穿針,盲人說:“誰愛功德?誰爲我穿針?”那釋迦牟尼佛定中馬上就回答:“我愛功德,我來爲你穿針。”那位盲人比丘一聽,說:“那佛陀的功德還不圓滿嗎?還來爲求穿針功德嗎?”難道這麼小的功德佛也要嗎?以爲釋迦牟尼佛還有貪心呢。釋迦牟尼佛就告訴他:“我愛功德如愛父母。”與愛自己的父母一樣,爲什麼呢?諸佛從功德中生,功德爲佛母啊,功德能生一切諸佛。就像我現在講佛法,如果你不珍惜,就是不愛功德。不管你懂了還是不懂,但你不尊重,不尊重就是你不知福報。

  所以你聽到就像沒聽到一樣屬于無明,那你就沒有福報了,爲什麼呢?十方諸佛重視一切福報,就是我講話的這個聲音無住體都是功德啊。我講話的生滅體本來具足如來相,無住本體即法身相。無住體又是生滅體平等法相。無住法相就是功德,佛相就是清靜體,就是我們的心。因爲生滅無生是一體相,無生就是我們的心。而生滅的體呢?就是我們的無住相,菩薩所住功德,你…

《《金剛經》系列開示 4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