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40▪P2

  ..续本文上一页在生灭无住体里面才能够意会到。如来化身,化身是在众生生灭体上。

  众生的妄心就像水里的月亮一样。有妄就有真,有无住就有真实就是我们自性。我们虽然有妄,但有一天觉悟了以后,你就发现根本就没有妄,为什么呢?当体即真。当体的妄就是无生体就是真体。那么发现我们从来就没有迷过。

  你迷过吗?难道你离开过这个生灭吗?你没有离开过生灭,那你就是安住在无住体里面。那你现在无住体是什么呢?就是佛心。哪个众生不在生灭?难道有碍吗?一切众生生灭是一体的,生灭只有一个。所以任何东西都在生灭体里面。那既然生灭是一,就是佛陀的一个佛身,证明说我们的生灭是一体的、不二的,只是一个佛身。

  就是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哪有什么无明呢?你以为真的有无明啊?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为什么呢?苦集灭道,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就告诉我们无住。一切法界都是生灭体。既然生灭,就是无住。千万不要离开生灭,离开假说真。离开假说真,是外道。全假即真如来实相。

  我们要悟到这个道理,一定要认识到这种问题就进入中道。所以“悟人自明,冷暖自知”,自己知道。所以悟道的事情永远是自己,不是别人。一旦你了解了这个道理,就没有众生可度了。众生的生灭就是无生之体,无生即无住,你有住就有烦恼。而无住,你度他的时候,他现前表露在眼前,你看到的全是无常之相、无住之体。生灭即无生,你现在一眼看过去全是无生之体,你度哪一个?你怎么度?所以看到无生之体就是佛,那哪一个地方看到的不是佛身呢?你的自性、一切生命,如果你悟了,什么地方都是安住、解脱、无有障碍。

  到任何地方你讲法就等于没讲法,因为讲法的体、讲话的声音还是生灭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但释迦牟尼佛讲法四十八年,没有说一字一偈,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什么法呢?舍有住心法就是真法。就像我坐船一样,上了岸以后船就不要了。我们现在这个讲法,但千万不要执着于我讲法。你悟了,我讲不讲已经无所谓了。如果你没有悟,那你继续听我讲。讲你悟了,因为当下就现前就是。你悟到了,就像你划船一样,你已经到了彼岸了,难道还要这个船吗?是不是?你一旦到了岸,无处不在。没有一个地方不是青山绿水,没有一个地方不是你的心地花园。如果你没有悟的话,那你天天执着法师在讲法、法师在讲法。所以,悟到这个道理,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会的到?那讲得天花乱坠也好,讲得是再多也好,你不能悟这个体,都是白说。希望你们在某一个文字上面、在某一个点上面、在某一句话上面,把我们的心量一起打开。

  彼岸一到,原来佛陀讲话这个体无处不在,只等待我们去领受。全假即真,所以,众生往往是舍假求真,舍假求真都是妄见。不了解真,而妄执于假也是妄见。因为有这种妄见存在,这两边都很容易进入到妄见。所以,我们众生心非常粗的时候,不能够用细心观察到。我们到底怎么修行呢?在一切处求于正确的知见。就是你在行住坐卧、吃饭搬柴运水之中,感受佛法,常有正见现前,也就是说做一切事情、看到一切东西,你要了知它生灭体是无住之体,不应当住,自己要投入到法里安住实相,实相无相体。

  如何于行住坐卧一切处以假来审你的般若之心?

  凡夫易偏空执有,唯金刚般若审之。也就是说我们到底明了没有?那这个审之很重要,就是审问的意思。就是说你的行住坐卧,因为空跟有的这种执着,你到底有没有空的执着?和有的执着?你到底是住在真里面?还是住在假里面?你到底是住在妄里面?还是住在真里面?只有用《金刚般若经》来审之。如果没有这个体,没有这个假建立,那用什么来审呢?因为这前面讲到发心的问题呀,有这个发心体,为什么要发心度一切众生?所以我们在行住坐卧、在一切处发广大之心。不能说我已经知道了这个妄,以为自己已经开悟了,不需要去怎么样了。你应该在一切处来审之,你不能说我修净土法门我念阿弥陀佛就算了,好像你已经得到大成就了。却不知道你用吃饭而审之,用睡觉而审之,你用行住坐卧来审之,做一切事情的时候来审,也就是以假来审你这个般若之心。

  那么,我们要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来思维,也就是训练的意思。也就是你自己这个心是不是真的住在金刚体里面了?也就是金刚般若来审我们这个偏有偏空的不真实心,就是妄心。妄心跟真心之间以外面的假审之是最好办的,也就是说过去人修行一般来说都要先修这个假,让这个假渐渐地清静下来。为什么要找一个寺庙呢?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念念佛呀让人先清静下来,先修小乘,让我们在这个假先安立着、化城里面先安住着。住一段时间然后进入大乘,入一切处,发广大心。就像一个人在山里住久了要到城里面来,那这是不是真的解脱呢?叫你到城里去走一圈就知道了。原来在假的体里面既然你一点都把握不了你自己的心,那么证明金刚在你心中并没有牢靠,乃至于以妄制妄。

   有人把这个妄心放在心里面很坚固,那么修假的时候确实很安心。但是妄里面永远是妄,它都能够推翻的。真的金子永远是不怕火炼的。如果你真正是金子,那在火里怎么炼都没有关系。如果你是个假金在火里面一炼就知道了,原来完全是个假金子。那现在世间上假金子非常多,不能够经过一点点的考验。现在这个社会本身就是假的,你说现在什么鸡肉、鸭肉啊都是用化肥催出来的。你说这个鸡是不是优良品种?只要用火一烧,然后一煨出来这个很臭啊,知道这个鸡是用化肥催出来才有这个味道,不好吃,是不是?也同样如是。如果你是个真金,在社会上怎么炼,那你也是纯金,到处都会大放光明。如果你是个假金子,那你讲得天花乱坠,一到世俗去你就没用了。我们发无上的菩提心,其实还有金刚般若而来审之,就知道你自己是不是真的跟道相应了?《金刚经》要审,《楞严经》也是的。《楞严经》人家说是照妖镜,你是妖还是怪?那把《楞严经》一照就知道了你是妖怪。所以世间的妖怪很多的,那要金刚心来破它。大家紧紧记住:妄心就是妄心。妄心在世间行走,因为它是妄心嘛,妄心怕太阳、怕金刚般若、怕大智慧,这个妄体在外面一走就不行了。

  人在修行上面还是要经过考验的,自己考验自己,你看看你是不是修道了?那么可以用这个心。现在的修行人没有几个经过考验的。因为我们很容易执假为真、执妄为实。把这个妄的东西、把偏有偏空不了知,就像我们很多地方、还有小庙、还有神婆、或者现在很多研究生啊、大学生啊,学了一点佛就带了一帮人就在搞自己的东西,不依止师父。其实很容易进入到偏有偏空的体里面去,没有人教导他们,结果他在里面搞,到最后面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金刚般若无非是审我们的妄心、审我们的真心,是否真实?就像看你悟道了没有,用《金刚经》应之就是这个道理。当时达摩大师到了中国的时候带了一部经典叫《椤伽经》,《椤伽经》是一部印心之经。你悟了没有?你明了没有?你的这个文字上面对不对?看《椤伽经》就知道了。但是,《椤伽经》里面非常地复杂,他的教理非常多。很厚的一本书,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到了五祖以后就专以《金刚经》来印心的。所以悟道没有?看《金刚经》就知道了。那到六祖大师都是以《金刚经》来印心的,你跟《金刚经》相应了,那么说你就不怕了。如果你不相应的话,那你一定跟妄相应。跟妄相应,那你就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它一定会相应这个体。在有色里面它有识的执着,无色有无色的执着,有想有有想的执着,无想有无想的执着,非无想有非无想的执着,都是讲我们心的执着而已。执着于妄就成形,就成为三界。执就是识,叫第七意识,妄就是境界。那么你执的是什么它就出现什么。像你执着于色,要偏有的话,就变成欲界和色界。你执着于空色、有色,有就是有想、有色的执着。那你执着于无色,没有颜色,也就是说不执着,油瓶倒了不扶,也就是住于大空界里面。

  有人修行怎么修?知道吗?一天到晚在相上搞,这个叫有色的执着。修行啊、求忏悔啊、拜佛菩萨啊,天天搞是有色之执。无色呢?就是无色的执着。没有执着就是说我坐在那个地方油瓶倒了也不扶,也不求福报,像阿罗汉一样坐在那个地方不动了,像这样的人很麻烦,有智而无福啊。像阿罗汉每天扫一下地就有饭吃,不扫就没有饭吃了。因为他一天到晚住在定里面虽然不执着,但他也不修福。世间人就有两种人:一种人执着,一种人不执着。什么叫执着呢?就是重视相上面的修行。还有不执着呢?油瓶倒了不扶,就是这样的人。

  现在的修行人,油瓶倒了不扶。意思是说我出家了就是福了,油瓶倒了不要我扶的。那释迦牟尼佛有一天看到一位盲人在穿针,盲人说:“谁爱功德?谁为我穿针?”那释迦牟尼佛定中马上就回答:“我爱功德,我来为你穿针。”那位盲人比丘一听,说:“那佛陀的功德还不圆满吗?还来为求穿针功德吗?”难道这么小的功德佛也要吗?以为释迦牟尼佛还有贪心呢。释迦牟尼佛就告诉他:“我爱功德如爱父母。”与爱自己的父母一样,为什么呢?诸佛从功德中生,功德为佛母啊,功德能生一切诸佛。就像我现在讲佛法,如果你不珍惜,就是不爱功德。不管你懂了还是不懂,但你不尊重,不尊重就是你不知福报。

  所以你听到就像没听到一样属于无明,那你就没有福报了,为什么呢?十方诸佛重视一切福报,就是我讲话的这个声音无住体都是功德啊。我讲话的生灭体本来具足如来相,无住本体即法身相。无住体又是生灭体平等法相。无住法相就是功德,佛相就是清静体,就是我们的心。因为生灭无生是一体相,无生就是我们的心。而生灭的体呢?就是我们的无住相,菩萨所住功德,你…

《《金刚经》系列开示 4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