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41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四相由何而来?自性如何迷失?打坐时如何由痛体悟空性?如何体证烦恼的空性?

  经云:“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我们众生无量劫来流转生死,就是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从哪里来的呢?从妄见中生。我们无始以来,迷失了我们本来的自性,是怎么样迷失的呢?就是妄见,有妄见就有我相,有我相就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妄见是怎么生出来的呢?妄见来自于无明。无明的体就像云没有根一样,看似有实是无。很多人都问:妄想从哪里来呢?我们本来就是佛,为什么还有迷呢?还有烦恼呢?烦恼从哪里出来的呢?这是个虚妄之相。其实烦恼从哪里出来的,你真找他的时候找不到。打坐的时候脚很痛,那你自己静下来,看看你这个痛在哪里?你在找的时候,他痛是没有体的,就是因为你认为痛有体,才有烦恼;当你找不到这个痛的时候,发现这个痛给您产生个距离,这是我们过去在东林寺打坐的时候常常观照的这个体。打坐很痛,宣化上人告诉我们:你痛时就静下来,不断的找痛,痛在肉里面?痛在骨头里面?痛在心里面?痛在血里面?痛在眼睛里?耳朵里?鼻子里?香味触法里面?还在六根里面?六尘里面?到处找到处找,发现没有痛的体。所以就为这个名言“痛”,总认为自己痛,但当你发现痛没有体的时候,就猛然不痛了;痛原来是个虚妄之体,你执著于痛,你越痛越厉害;如果你找痛的本体,大家就可以见到空相,这个是很奇妙的,如果你真正发心去找他,他有不可思议的妙相显现,也就是空相,如果你不在乎这个痛,这个痛就可以空掉。所以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痛是从哪里来的,人家骂你一下,你就会痛苦,你看一看,为什么会痛苦呢?无非你执著故。如果你不执著,你骂我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你要死,你心里就难过痛苦啊,这种烦恼从哪里出来的呢?是对方给你的吗?你观察一下对方,痛在哪里呢?只要你进去一找,烦恼就没有了;也就是说,他本来是一个虚妄体,根本没有产生过的东西。所以我们清净的体他根本没有染着过,只因为我们对妄见的执著,有妄见就有我相,有我相就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现前,必然会有烦恼;如果要对治烦恼,你必须要回光返照;如果你不会回光返照,那你就随业流转;

  出家人与在家人究竟有何区别呢?见性见尘在哪一念上?能说三界无非一念,圣凡无非一念,修行无非一念吗?

  今天上午给居士聊天聊到:众生跟佛菩萨的差别在哪里?出家人与在家人究竟有何区别呢?难道出家人真的没有七情六欲了吗?难道你不是人吗?他用人的思想,和我们现在出家人的思想,绝对是不一样的。你想一想,在家人睁开眼睛,妄心就生起来了,妄心的本体是无住,无住的本体是就是你的觉性;而这个觉性打开以后,见到相就生妄识;然后在妄识上面下功夫、起分别;所以耳朵听音在音上面起分别,眼睛看色在色上面起分别;鼻舌身意香味触法方面都同样的。迷的人他的六根与六尘一接触就染着,我们这个出家人就不一样,出家人是内找,在家人是外寻,我们出家人以无住之心安住其心,所以在你的觉性和妄境生起的一刹那时间,他内行不住,不住之体就不染着就见性,染着就见尘。所以见尘见性,无非这一念;所以我们出家修道的人常常见性,那些不修道的人常常见尘,心向外觅;我们出家人都是向内寻不可能向外觅;什么叫内寻啊,不住就是内寻,达到内寻的状态,如果住了,那就是向外觅了,叫妄寻。不住的时候,你的觉性就起来了,就见性,就生善法,就为菩萨。菩萨发大心,这句话是对前面来讲的。而菩萨有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什么意思呢?在前面讲胎卵湿化四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这一段话其实从果上面来讲,就是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有我人众生寿者,就是我们现在的果,这个果就是住,我们住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里面。

  无住而不离有是谓空,有相而不住是谓无相吗?能说三界由妄而起,由执而有,由住而成,由空而转成如来清净国土吗?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直接说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可以了呢?为什么要先说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呢?因为我们众生不了解因故,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建立一个法住,佛陀从这个根本因上面,让我们了知感应道交;他说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就是告诉你:此相是空;所谓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这一切本体是空。什么是空呢?空就是无住而不离有。你直接讲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进入偏空的那一面去了,执著于偏空也是错,偏有就三界现前;不管是偏空还是偏有,都还在妄这边,你还是都不能离开根本因。所以说说前面: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也就是三界六识,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临受六尘之境就是三界,执著临受三界之境,三界执著就是果报。我们现在所得到的三界,那是什么来的呢?都是我们第七意识过去的因所感召而来,此因为什么会感召三界呢?为什么不是一而有三呢?我们临受六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临受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产生识,迷者产生幻有,就抓住幻有为真,三界就是一个有现在过去未来的妄体。眼睛看色形成“识”,这个识里面有没有三界呢?这个眼识是没有三界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当下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个识是没有三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是色声香味触法产生的一个心识出来,一个现在过去未来不真实的妄体,但是是你第七识过去的造作产生三界。三界其实就是一个因,一个因能现三界,同样一个因,但我们生到的地方不一样。比如说,我们现在共同在这个地方,但是你接触了尘境,你也见到了色声香味触法,我也见到了色声香味触法,这中间大家都在接受,但果报方面绝对都不是这个识的果报,因为这是幻觉。我现在看到房子的这个识,这个识会产生什么样的果报呢?不会有的;是第七意识的执著,产生了分别,分别善恶、好坏、是这种分别的果报;也就是第七意识的果报,产生三界。从识的果报里面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这个识是绝对不会跟你走的,因为当下即灭;它是妄的体,是本来不存在的东西,像水里的月亮一样,你捞啊捞啊,捞不到你拼命捞,捞不到的时候就叫做妄识,抓着一个不是真实的东西,我们内心的第七意识不断的攀求,我要捞出来我要捞出来,不断的想要把那个捞出来。由此就造了善业和恶业,你这个本来的自性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并不是你捞不到月亮的那个月亮变成三界,是你自性中有一个伟大的体,就是你的自性产生了一个不一样的体,而这个不一样的体是变化的无住的,因为无住而有无量的变化,所以三界是一个变化,就是我们的佛性。你迷了,你的觉性就转为了三界,如果你觉悟了,三界就不真实了。所以你现在的六道轮回的生死,是你觉性安住在迷上面,你的觉性现出了三界之体,所以三界都是你心里面变现出来的,并非是“识”这个妄体中变现出来的,并且你还是用识在其中不断的攀缘执著,绞着纠缠。这个识体一直在变化,你现在第七意识执著的临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能变化必不可住。我们不见性之时,不了解变化的体是一,我们只认多不认一;你认多就是认妄了,认一就认真了。我们不知道哪个真啊,我们认多而多是变化的是无住的,但是我们认为不是无住的认为是住,所以我们住在色声香味触法上面,也就是住在三界之中,住妄不住真,住生灭的体把生灭当成真的。比如飞机在天上飞,已经飞过去了,飞机已经无住了,但是我们心中老是有一个名言,飞机在飞----飞机在飞,你的意识中老是有个飞机在那个地方,所以你就产生攀缘,把那个妄体当真了。飞机早就走了,但你还是住在那个飞机上,所以这个飞机就变成了一个妄体,变成了一个攀缘的对象,攀缘到等你一转身的时候,就不一定是飞机了,也可能变成别的东西了。你在住妄境的时候,见色见声见香见味见触见法,本来他们是无住的体,你执著了住了,识善者得善,识恶者得恶,但是善恶都是无住的体,一旦你悟了,善恶不生,善恶都是无住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共业的体,有共业的感召,处同一感召之下,相上同,你不能说他是一;各人的业报不一样,所接受的感召也不一样。唯有降伏我们的心,才能从各种感召中解脱出来,要不然一定会象磁铁吸铁沙一样被吸过去的。

  因果上告诉我们,万物无住,无住才有因果,因果是怎么来的,就是般若。没有般若一定有住,一定感召因果。无住就是佛性,一切变化就是一个佛性,佛性就是我的自性,万物从自性中出,要悟到这个道理。迷了以后,就变成妄有不真体,变成三界。一念悟三界空;一念迷三界生。三界都是个妄体,不管是多大的东西,在里面是怎么样的变化,都是个妄体。一旦太阳出来了,就断掉了,什么幻体都没有了。所以我们要悟到无住。

  释迦牟尼佛的化身是谁想成的?你相信是你的想所成的吗?你相信你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化身吗?你现量上有切身感受你正处于释迦牟尼佛的法界当中吗?为什么我们老习惯于置身局外(明明无时无处无事不在受到佛陀的摄受,就是没有被摄受的感觉)呢?如何从胎卵湿化中真正解脱呢?

  何以胎生?想也,胎由色而想,由色而受,由受而想,由想而行,由行而识,就是五蕴魔。为什么照见五蕴皆空呢?色就是外面的色相,色在面前就是根尘相应的一刹那,眼睛看到东西叫色,耳朵听到声音也叫色,鼻子闻到味道还叫色,就是根尘相应,相应产生受,有受就有想,有想就有行,有行就有识,有识就有胎卵湿化。为什么会有胎卵湿化呢?胎卵湿化后面有受,受而有想,有受就建立妄见,建立妄…

《《金刚经》系列开示 4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