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见就有想啊,有想就进入胎卵湿化生。你做人也好做猪也好,在三界之中种种变化,都叫胎卵湿化,不管在哪一界都在胎卵湿化当中,除非你进入无生状态。无生者无生灭也,是佛菩萨化生的境界,那个化是从无生中出来的化。我们这个凡夫三界的化生是妄里面的化,跟佛菩萨的无生之体----化而无化、无化而化是不同的,后者事实上是没有化的。释迦如来的化身都是由众生的心想而成的,事实上没有众生就不会有化生,像水里的月亮,我问你没有水有月亮吗?天上的月亮会换一个出来到水里面去吗?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江有水代表众生的心,没有众生作水,月亮也不会映到里面去;你认为有一个单独的化身存在,那就麻烦了。所以有众生就有化,现在我们都在化里面,我们有胎卵湿化的体现前,就会三界现前。
四相即妄执的体,破执则除四相,离四相自然离一切执;离执即无住,不生即解脱,有生即有灭,有生灭即有四相,有四相即有三界。三界的显现只在于迷悟之间,离四相即离三界。有佛可成有众生可度皆属四相具足。
无生和有生是二个体,有生就有灭,生灭无住即无生,你想一想,你没有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没有妄故。没有妄,哪来的胎卵湿化呢?没有胎卵湿化哪有三界呢?三界不立哪来的识的生起呢?不会再有流转三界的体了。所以我们要从生和无生的差别,生灭无生,生灭本体是无生的,不生即解脱。我们要看到这个迷和悟;这个就告诉我们,在你了解无生的时候就是无住,无住什么呢?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都从住里面出来了,有我住人住众生住寿者住都是从妄里面显现出来的,四相是我们众生妄执的本体。我们现在要不就是我见,由我见生人见;由人见生众生见寿者见,有了四相就有事重烦恼;迷者见四相,菩萨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你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就是没有我的妄体的时候,哪有三界的显现呢?菩萨度一切众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后面讲一句话:“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句话是对“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个体来讲的,因为我们众生度众生,有众生可度妄见即立,有佛可成也是妄见,我要成佛,我见出来了,要成的哪个佛就是人见;我要度无量众生成佛,就是众生见,只要有佛可成,则四相具足了;你要度众生也好,成佛也好,都是四相范围之内;众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怎么会有我要成佛的我呢?为什么又有要成佛的佛呢?那么说我们为什么要度众生的众生呢?那么说为什么还有现在过去未来无尽的众生呢?为什么还要相续呢?还有为什么我现在不能成佛,还要等到什么时间什么时间成佛呢?又为什么就不能现在当下即作佛呢?这个就叫寿者相。
何谓大菩提心?菩提与无上菩提的区别?阿罗汉发心与菩萨发心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发大心呢,誓度一切众生呢?什么时候才可以真正度众生?如何将众生所有的生灭的境界变成是我的境界?无余涅槃的余何解?为何说离四相,在无住的体里面才能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在众生生灭之处可以建立无住吗?这与阿罗汉在心上面建立无住有何区别?我们要求福求慧吗?求福求慧属于有住还是无住呢?我们如何才能遍一切处呢?
“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就是大菩提心,“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那是菩提心的果;没有此果此因就不能成就:要“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吗,就必须知道“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如果你不知道“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就是四相具足,四相具足,则“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无有是处。你发的这个心“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是果,无余涅槃是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生死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生死;进入般若之体啊。你四相具足,哪来的涅槃可证,有生死可断呢?那叫有余涅磐了。阿罗汉有余涅磐还有妄见。无余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啊。如果你还有众生可度,在你心中要度无尽众生,在你心中一直在产生这个体,你一直处于四相当中,不可能“令一众生入无余涅槃”的。所以经典上讲,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或者没有觉悟的情况下,或者说有相的话,你自己有我相,你就没有资格度众生了。有我相者四相已经具足,四相一旦具足了,你就是在妄见里边,你就在三界里边,你要令众生入无余涅槃有可能吗?你本身就不在无余涅槃当中,不知无余涅槃何物,你本身已经把三界把妄识当成真实了,把妄见当成真实了,把这个迷当成真实了,所以你要度众生就不可能了。所以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叫菩提萨陲,菩提者心空,萨陲者为法空;法空是十方众生,心空是十方诸佛,法空即心空,心空即法空;心空是法空之体,法空是心空之相,心空与法空之间无有我所得,就是菩萨,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时候就是无余涅槃。无余涅槃就是下度无尽众生,实无一众生可度,上成佛道,不见一佛可成;这样一个体才是菩萨。菩提萨陲:心空会于十方诸佛,心空是无住之体啊,无住才心空啊;无住即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就遍一切处。无住是在哪个地方都是无住体。是生灭本体无住与实相相应;跟实相相应的那个体叫做无住。什么叫实相?生灭无住即是实相。生灭有住即非实相。迷者就不叫心空了,如果你独立说自己空掉了,那个空叫断空,自己坐在那个地方,什么都不想了,那个叫做断空,是自己独立的一个情景,与众生心不能相应,你有独立的涅槃出来,属于妄见。你必须要以众生的生灭为无住之体,把众生所有的生灭的境界变成是我的境界,这个时候无住之体就起来了,因为你去到众生的心里面去了;把众生的生灭变成是你的无住。为什么要发大心,誓度一切众生呢?一定要发出来,誓度一切众生就是要你到众生心中去,你只要是心空,无住之体显现出来,你法就一定空;心不空等于你有住。在法上无住和阿罗汉心中无住是二回事;阿罗汉是在心上无住,不是在法上无住;阿罗汉的心空是不愿意住在众生心中的无住体,不能到众生心中去广度众生;不能行六度万行,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等等,种种般若智慧不能现前;众生他不住无住的体,住有住,就在三界之中。阿罗汉虽然出了三界,还是安住在一念无明当中,还有习性或名言放不下来;菩萨还有微细的四相现前,后面会说。要认识到这个无住体,离开四相,在无住的体里面才能发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无住之体必有萨陲;为什么呢?在法上无住和心上无住;阿罗汉只能在心上无住,只叫菩提没有萨陲,不能法空。菩萨不一样,是在一切法上无住,只要在法上无住就是菩萨;如果你自己清静了,空掉了,不在有里面空(众生心之有),是在心里面空;这个只有菩提,没有萨陲;不是无上菩提,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什么叫菩提呢?就是自己觉了不能利他不能在有上面;不能成就一切智;不能成就无量化生;不能成就圆满报身,报身是利他的;不能成就化生,不能实现六度波罗蜜;不能在众生心想处得一切智;不能在众生心中现32相,不能在众生心中现清净体,不能在这个世界行住坐卧、四大威仪,这些阿罗汉都没有。为什么呢?他不能在众生生灭之处建立无住之体,只能在自己心上面建立无住之体,所以他只能证菩提,不是无上菩提。菩萨是无上菩提。前面我们讲过:你对福田,对智不感兴趣的话,都是个麻烦事情,我们要有求福的心,求智的心,怎么样求福求智呢?以无住心来求福,以无住心来求智;如果你没有求那就麻烦了,无所求根本因没有,对果也不会感兴趣。
闻金刚经即是大福大慧吗?众生见到佛哪么难成如何能成呢?众生哪么多哪里度得尽呢?佛是一念成就的吗?
就像猪一样,本来有很多的金子在那个地方,你跟他讲金子如何好如何好,对他一点用也没有;如果你根本不想求解脱,也不想求智身,也不想成佛,福德之身也就是32相80好吗?叫智身,这是利益众生的,你不想要智身清净体,也不想要庄严度众生的体,在此世界具足行住坐卧、四大威仪相好庄严在外面清净的走路;这种体都是叫智慧之身;是佛菩萨在因地行菩萨道都来的;他有福有慧。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有福慧之心,如果你闻到了金刚经,哇,原来这个地方有大福啊,原来这个地方有大慧啊;只要无住就大福大慧啊,无住大慧现前叫菩提。无住大慧现前,32相80种好现前;大智与大福,菩提萨陲是什么?是佛陀报身里面出来的,是报身庄严,是利他的;如果你在相上不能去修行,你不能够成就化身,同时不能成就报身法身;不能成就法报化者就是迷者。这个里面是一切众生所要的。如果众生不要你想一下,这个你要是不能相应的话:唯上会于十方诸佛与智相应,下会于十方众生与悲相应,悲智双运之体,离开此菩萨行,众生都不能成就。所以发广大的菩提心,一般都不敢,认为佛那么难成如何能成呢?众生那么多哪里度得尽呢?其实心生无住就可以了,无住即佛已成就,众生已度尽;只要刹那时间就可成就。原来成佛是你一念明了的心,如六祖所言:悟者即佛,迷者即是凡夫啊!你觉悟了,你就是佛;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跟佛没有什么差别吗?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知道发菩提心无四相非常的重要。
无我相即无我的清净与烦恼,没有妄执生起,无住之心你就不会生出我相的烦恼。比如说我要度众生,等一下子度不了众生的时候,我就生烦恼了;你在一切生灭里面不住,你自然会灭除生灭之体,因为了知生灭无住,即是无住之心,无住之心即是佛心,你当体就跟佛心相应,人人是佛就无众生可度;所以你到外面去,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可度。
思量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思量与闻法的不同何在?听法后,如何观照到实相?以大家看到一个房子和看到对面的常福为例,说…
《《金刚经》系列开示 4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