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這個法界裏面因爲一切衆生跟我們心是相應一體。你不能夠融到法爾無生的體上面去,你要說我離開衆生,另外有一個無生可住。就不能融到衆生心中去。爲什麼要發心呢?發心就是徹底的沒有我,以衆生法界爲自己心,我如衆生無二。無盡的在度衆生心無執無住,法性無生自在妙用。衆生法界只因衆生執著有住生心,迷失真我法界報身莊嚴,迷失的清淨法身解脫,真心遍法界故,我們的真心在現前一念故。真心,涅槃就在生死之中,衆生的生死就是你的涅槃自性,離開衆生的生死,沒有涅槃可得。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涅槃就是不住生死。所以,生死、涅槃,它是妄不住、真不住,沒有一個涅槃住下來。如果你自守自己,你不發大心,你就是不度一切處,不從眼耳鼻舌身意,包括我們的妄見裏面來鍛練我們的真心。真心顯露安住的妄相即真,所以,入一切處無有障礙。所以,佛到我們人間來沒有障礙,因爲他入一切處。我們到外面去以金剛心來觀其心,度一切衆生應該了知無衆生可度。就像我們跟你們講法一樣,我現在既然跟你們講法,只要通過我的觀照:大家是無生之體,卵胎濕化無生相,大家是無住體。那麼,大家都是我一個無住心,不是分別心執著心有住心,已經入到一切衆生處,這個時候就沒有法可說了,無法可說。
言詞道斷就是我們通過這個文字悟到這個體,文字,觀照、實相是一體叁相。但是,聞實相生觀照得文字衆生即法界,法界即實相,衆生的生滅無住就是的真如,般若非法啊,但能生諸法。也就是說般若本身並不是法,就是我現在講法並不是法,那什麼是法呢?般若爲母啊,能生諸子啊。入般若法的人就是佛法,即生實相。如果你通過這個般若能夠了解無生的道理,因爲般若是來自于法、來自于實相。你了解觀照的本身它是無住,而無住即實相。而實相現前就是現在的文字,文字就是我們的現在。我們大家坐在這個地方吃飯、穿衣、睡覺就是實相,實相就是觀照,觀照就是文字。所以,文字、實相、觀照叁不離,我講話意識跟我們無生也沒有障礙,最重要的你應該無住。你無住就是真心、就是寂滅。無住就是遍一切處!原來無住就是我體,我的體就是遍一切處的生滅!原來一切生滅是我體,生滅無住故。無住爲我、無住爲體啊。禅宗以無住爲體,以無念爲真,無住體裏面哪有念呢?有念不是有妄心嗎?所以,無住的本體是無念,能念體本無念。就是說我現在有念的本還是無念,就是好像是有念,有念是妄見啊。你了解真心,有念也是無念、本無住體。無住就是實相。
一切衆生的生滅無住心就是清淨法身、就是法界圓滿報身、就是應衆生心的化身。所以,生滅的體是我的化身、生滅的體是我的報身、生滅的體是我的法身。離開生滅,沒有法身可得。離開生滅,沒有報身可得。離開生滅,沒有化身可得。那麼說你還不生大悲心嗎?你想一想!你還對衆生有生滅之執嗎?所以,衆生生滅無住故。要超越的妄心能遍一切處,能遍于法界。因爲所有一切衆生之類不選擇某一個衆生,一切衆生皆入無余涅槃,爲什麼呢?你這一念無住,衆生本空。心中無住,衆生本來涅槃,心中無執在度衆生。
抓住這一念無住之體,無處不安在那個無念,這就是叫作無盡衆生誓願度。所以,你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安著這個心,都是以無住心。那麼說度一切衆生,你自然悲心出來。爲什麼呢?一切衆生是你本體啊。菩薩戒裏不是講嘛:一切地水是我先生、一切火風是我本體。那麼說你到外面去是因爲看到衆生的生滅就是我無住之心,那無住在一切處。是故,我要滅盡無量無壽無邊衆生,這種心非常地重要,我們要發廣大之心。要通達般若。念念不要被衆生所度。念念之間都在妄念裏面。如果在妄念裏面修行,告訴你呀:一妄全部是妄。妄識出來,無生本來是無生,無生進入有生,諸相現前。如果只要你有一個生現前,色聲香味觸法全部現前,色聲香味觸法現前就生識。識出來了,叁界就出來了。所以,變成了有相、無相、有色、無色。叁界爲你一念妄識啊,就是一個妄識能顯妄境識界,惡者是地獄、餓鬼、畜生,善者就升天堂,惡者就下地獄,就因妄念而生起。但是,聞信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燈能滅千年暗室,一智能滅萬年愚。所以,一旦你了解無生,全妄即真
但是,我們沒有觀照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反複的思維、觀照,佛法離開了觀照,都是妄見。所以,我們一定要在這上面下點功夫。你不下功夫,如果沒有無生無住觀照的力量,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念南摩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無量光明,阿彌陀佛無量的壽命,他的這個體裏面是徹底的舍去了妄見。因爲我們現在妄,我們爲什麼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因爲是在妄體嘛,我們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妄想生。那麼,你了解了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無對光故人人無量光,人人無量壽,沒有獨立的我存在,是我非我,是佛非佛,妄見無生,南摩阿彌陀佛這個體。阿彌陀佛是全部的我,因爲一切生滅是不生不滅的阿彌陀佛。你建立了這個阿彌陀佛,我們一切妄念即斷。所以,我們念南摩阿彌陀佛一覺永覺。
我們修行首先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要自度度他、自利利他。那名言上面是自利利他,其實他有一個非常大的妙用。發大心者,發菩提心,這個大家想一想:發大心我們要利益無量無邊的衆生,名義上是要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要度無量無邊的衆生,事實上無邊衆生的生滅、生死都是無生之體。無生之體就是妄,事實上是一個除妄顯真的真實體,是沒有衆生,全部是真。它只是一個方便,發大心能令我們除去妄的體,能夠顯出我們的真實。所以,方便除妄是爲了顯真。如果沒有這個發大心,不能包容一切衆生,像普賢菩薩發大願廣度一切衆生,我們回向裏也說把我們功德回向遍法界,那爲什麼要這樣說呢?他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的心歸到法界裏去,把我們的那個生滅執著的心給斷掉。所以,好像是在度衆生,其實是自度的,在你度衆生的這個念頭生起來的時候,只要你利他就是自利。爲什麼呢?利他的體本身就在自利的體上面。事實上要降伏自己的妄念,顯法界真如實相,爲什麼呢?所有衆生都爲妄念。只要有衆生在,就有妄念。度一切衆生就是度你的妄念,因爲外面的衆生和你的妄念是一體的。所以,你妄斷了,所有的衆生都變成真的。爲什麼呢?無住即無生啊,衆生的妄念是無住啊,無住就是無生啊,佛爲什麼不講應雲何住呢?有住就有生滅,變成知見、變成法見、就變成妄見。所以,佛陀不解釋因雲何住?先說雲何降伏其心?佛陀講應這樣的降伏其心。因爲佛是無生無滅的體。無生就無妄,無妄就沒有我見,離無相。有住都是我見。
有我見就有人見,有人見就有衆生見,有衆生見就有壽者見。所以,爲什麼不對衆生講住?怕衆生有我見顯現出來、怕衆生有妄念出來。
佛陀無住生心,行住坐臥,穿衣、吃飯,沒有說我還有一個真在那個地方啊,沒有這樣說。所以,淨土說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那是阿彌陀佛的化光如來。但是,他的報身在哪裏呢?在化身裏面。菩薩見的到,法身又在報身裏面。只有佛與佛才相應,所以,法報化都在我們當下的體裏面,離開此當下就沒有了。法身跟報身是無相的,化身是有相的。有相、無相,無相、有相。那麼,度一切衆生,衆生都是化身,那你在哪裏去度衆生呢?所以,有相跟無相,中間沒有沖突的。衆生妄念一除,全部是真。所以,有裏面見無,無裏面見有。就像我們持戒一樣,有戒即無戒,無戒即有戒。說戒是我們心裏的妄念,戒的本體是佛是無相的。那麼,我們持戒不執著變成佛陀法性,跟法身、報身都是相應的。
我們要通過我們這個相來顯真。般若波羅蜜經完全是通過相顯真,也就是說通過有生滅來見無生的。
所以,禅宗頓悟啊,當下悟到。離開這個頓悟,就沒有漸修。什麼叫漸修呢?我們現在叫漸修。什麼叫頓悟呢?還是我們現在。有現在的頓悟,才有漸修。沒有現在的頓悟,你漸修全是妄見。有了頓悟以後,全妄即真。全部的妄就是真,我們在人道也好、我們在哪個地方也好…… 如果你頓悟,全部即真。那麼說一頓,全部頓。那什麼是漸修呢?無處不在。什麼叫漸修呢?就是說你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以這種心安住,就是用種種方法度一切衆生、用種種佛法來度一切衆生。用你的手段、方法、方便,但你是無住。一切法:放生啊、布施、持戒,你說這是不是方便?但是,你是無住之體、般若之體安住著。所以,持戒、忍辱、精進,這一切十行都叫漸次。而這種漸次的修法都是不能離開般若,離開般若那都變成妄見了。而一妄全部是妄,那進入叁界裏面了。這個妄是迷,是屬于迷境,迷惑了而生識,這個妄在哪裏呢?妄見生境界,境界生識。這個識又輾轉,不斷地妄生就是無明。所以,無明能生名色,無名緣行,行緣識。識就是妄見裏面生出來的,無名緣行而産生境,而這個境呢就變成這個識就出來了,識緣名色,就進入投胎,就進入六入,然後六根,你從哪個地方入你也不知道。我在媽媽投胎的時候哪裏知道是媽媽肚子裏出來呢?我也不知道怎麼到媽媽肚子裏去了,投胎的時候就六入。六入就是色聲香味觸法的一個精體。就是說,胎兒産生肉體,它具備了幾相呢?住色、住聲、住香、住味、住觸、住法,它的身體叫顔色,它能講話,它身上有聲音,有呼吸,耳朵有聲音,耳朵就是聲。在眼言色,在耳言音。爲什麼會出現這個身體呢?這個身體是色聲香味觸法的一個果報。就像大樹上結了一個果子一樣。所以我們的身體具備了色聲香味觸法。那根在哪裏呢?根就在妄識,妄是什麼呢?妄生就是不生。不生不滅是什麼呢?就是覺性。覺性就在理上面。如果你悟了,那個覺性呢就是化身。如果你不悟,就變成迷,轉成識…
《《金剛經》系列開示 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