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39▪P3

  ..續本文上一頁,悟了就轉成智。智跟識都是什麼呢?智跟識是迷悟之間。它都是一個化身裏面顯現出來的,叫做識身。我們叫識身,識身就是妄身。還有一個叫智身,智慧的身,智身是什麼呢?叫化身。這個是虛妄之身,叫妄身。妄身和這個化身又有什麼區別呢?它是一體。它不可能分成二。妄身跟化身都是一個變化的。化身是在真裏面,它是本真之體。化身由衆生心顯現出來。我在哪裏?在衆生心中。你的生滅就是我身。所以佛陀在哪裏呢?衆生的心就是佛身。我在哪裏呢?在衆生的生滅的體上面。這個叫做智身。它的智身通達一切處。但是呢,妄是什麼呢?衆生妄執于生滅,把生滅當作體,把生滅當作住了。生滅本身無住,你非要住,就變成妄見。所以呢成爲了妄身。妄身就是意識之身。識身就是妄身。這個識是什麼呢?這個識本身是了不可得。一旦你妄斷的話,叁千大千世界刷的一下就沒有了。叁界就不存在了。如果你了解這是除妄顯真的話,你知道發大心的重要性了。

  第二個是降伏妄心,度貪嗔癡故。我們這個降伏妄心的目的是幹什麼?我們這個妄心有什麼壞呢?妄心能生起貪嗔癡,能生起諸苦,地獄餓鬼畜生種種苦。我們在六道輪回轉的苦,不然的話我們幹嗎要去修行呢?我們發大心,無非是要斷離我們叁界之苦。所以我們學佛的人,發大心,發大心的目的要成佛的原因,就是要度我們的貪嗔癡的體,只要在妄心裏面,貪嗔癡一定會出來。貪嗔癡是一斷永斷,如果你要是不斷的話,貪嗔癡造的惡業一定會現前。所以我們在此世界,如果你不了解般若之智,你在識裏面,任何貪嗔癡在妄見、妄識裏面都會要受報,一定會受報。這個發大心,來降伏這個妄心,是顯真的目的,就是要降伏我們的貪嗔癡的體。大家想一想,我們在這個貪嗔癡裏面,如果你不降伏妄心,首先你的貪嗔癡沒改變。而一個人在貪嗔癡裏面不了解般若智慧,在這個世界上面你四相生起,就是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生起,這種相很容易生起,在這個四相,在貪嗔癡裏面來度衆生,很難很難的一件事情。我們就降伏自己的貪嗔癡啊。你對這個不明了,你不去觀察,然後你自己想幹就怎麼幹,你就隨時妄動,就是說你非常的沖動。你不觀察這種般若,現在人修行都是這樣的,很多人啊憑個人的個性,憑個人的習氣,想罵人就罵人,想說就說,想講就講,想做就怎麼做,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以我爲中心。他不是以般若智慧的觀照出來的,降伏他自己心中的貪嗔癡。無衆生可度,本身就是降伏你心中的貪嗔癡。我們的貪嗔癡降伏了,你就不會那麼沖動。你貪嗔癡降伏了,佛法僧也就顯現出來了。

  貪掉過來就是無貪,無貪就是清靜的法身。嗔翻過來就是圓滿的報身。癡翻過來就是無量的化身。所以貪嗔癡的這個體轉過來就是法身、報身跟化身。因爲我們的貪欲轉過來就是布施,所以六度裏面第一個是布施。最後一個是般若。布施是離貪的,布施是第一行,就是實際的行動。實際的行動就是轉貪。如果你這個貪心不轉,你的清靜法身不會顯現出來,我們降伏妄心一定要轉貪心的。如果你認爲說我已經降伏其心,我已經有金剛般若了,你觀察一下你的貪心還在不在?如果你貪心非常的重的話,就證明你的般若沒有在觀照。爲什麼呢?你想一想,觀照般若的時候,你在利益衆生,怎麼會想到自己貪心的問題呢?但是如果你不願意舍去這個貪心,就等于你沒有舍去這個妄念。你不舍去妄念,你貪心非常迅速啊。我們的貪心,識就像虛空一樣,沒辦法滿足它的。我們的貪心放在這個虛空裏面,沒有辦法去滿足,這個虛空的這個貪心不斷的在擴散,一念貪心就墮到地獄了。因爲貪心就是地獄之本,在我們法身裏面講是遍一切處。我們的貪心也能遍一切處。貪心是妄體,一妄全妄,既然全部妄的話,你走到哪個地方都是妄體。所以呢,我們要觀察,我們要付出很大的力量,要舍你的貪心,那就以布施爲根本。我們出家人就是要遠離貪心,我們爲什麼這樣淡泊的生活呢?就是要遠離貪心。布施的力量很大的,布施的體裏面具足了持戒、忍辱、精進、禅定,這個體都具足了,但沒有般若還是沒有用。般若就像自己的眼睛一樣,而布施呢就像兩個腳行走一樣。般若就像眼睛,只要有了這個眼睛,你這個腳就非常有力,你就進入無相,所以呢,五種波羅蜜自然具足。你貪心自除。所以呢,真發菩提心,應當以般若來成就你的果德。所以呢,我們坐著、站著,我們隨時隨地都要觀察,你是不是真的沒有貪了。從因地上面來觀察。如果你有貪,證明你妄心還在動。妄心一動,生滅即生,一即一切,一妄全妄。真正的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啊,知道一妄全部妄,就像你掉到大海裏全部都是大海。就像到這個房子,只要你從這個門進來以後,全部都是房子。你全身一進,整個房子就顯現出來了,不會說慢慢慢慢的。你一妄,你一旦到生滅的裏面了,你叁界就顯現出來了。你不管在哪一界,叁界就是一個妄識,如果你到叁界裏面來了,那就全部是妄了,沒有一點點真。我們一錯就百錯,一旦走錯了全部錯。這個很細密的啊。

  嗔心是跟報身相應的。有瞋心,大瞋啊,就是餓鬼啊,瞋心口中吐火啊。瞋心是來自于何方呢?瞋心是來自于貪心,貪不到的時候才瞋,貪的到它盡量地貪。我們這個貪心很不容易滿足,爲什麼呢?貪心立即生起。我們現在隨時可以起貪心,因爲貪心就是一個妄念,妄念遍一切處,一妄全妄,要斷妄的話,就要起瞋,知道吧?斷妄就起報身啊。你要斷這個妄就必須要看般若經。斷妄還是對于瞋來講的,爲什麼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呢?就是斷妄之意。斷妄是幹什麼呢?斷妄的體使你遠離貪心故。所以我們要受菩薩戒,其實啊在修斷瞋恨心。因爲斷瞋恨心好修,斷貪心是非常的難修。因爲貪心隱藏在那個地方,我們生活中很多的貪心,都是隱藏在生活中。大家說遠離貪心,就像我們遠離地獄,那你必須要修斷瞋心,斷妄心。因爲斷妄心,才能夠離貪心。你不斷妄心,就不能夠離貪心。但是倒過來講,因爲貪心不能滿足,它也能生瞋恨心。那就做餓鬼。所以瞋心裏面還具足了一點功德。爲什麼呢?你想一想,我們斷煩惱它也是一個瞋心,我們斷這個妄體,知道我們在六道輪回裏面,我要出離生死,那我把生死、無常,把這個有住的生死回歸到它的實相,叫無住。這個無住跟有住之間有一個強烈的爭執,就像人修行一樣,它互相打架,這邊想有住,那邊想無住。像釋迦牟尼佛在成道的時候,這邊出現了一個大魔王,這邊出現的是佛菩薩在勸請,兩邊在鬥爭,看看哪個鬥贏。所以我們鬥在打仗,所以我們出家人天天在打仗,跟誰打仗呢?就是妄與真、無生跟有生、有住跟無住,在打架。這邊強烈的要你有住,那邊叫你無住,所以無住呢要有住,爲什麼會有住呢?因爲貪心在作怪。如果沒有貪心在作怪的話,怎麼會不離開呢?你現在爲什麼不離開呢?大家想一想,你爲什麼喜歡好房子呢,是因爲貪心在那個地方嘛。所以你就不舍得離開。所以呢,你的這個東西呢在跟佛吵架。你在跟你的自性吵架,你在跟無生兩個吵架。這邊知道了這個道理,但是這邊還在拉,是不是?所以呢,沒有深刻的觀照。

  瞋心的力量就不可思議,瞋心能成就無量的功德。所以瞋心能斷生死。瞋心有兩個方法可以度,一個用法度,有法存在,報身就是講方法,利益衆生的一種方便。度衆生,因爲報身是利他,法身是自度。所以報身轉過來,一轉到正覺裏面,貪心自離。所以我們要受菩薩戒,就要廣度利益一切有情。要讓一切衆生進入無余涅槃。大心生起來的時候,這種力量,你有恨別人,你就有大力。就像一個人一樣,在這個社會上面,如果你沒有發起這個覺悟的心,告訴你啊,你沒有力量的。這個力量,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具有的。但是呢有人呢非常怯懦,也就是說學佛在廟裏面就這樣隨便過就好了,模模糊糊的過一天算一天,像這樣的人,他爲什麼呢?沒有瞋心。好像很老實,他沒有瞋心,沒有大力,瞋有大力啊。度瞋心,有兩種方法,一種呢是法度,以出離生死以度之,講法跟他聽,使他生起一種出離生死的大心,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可以遠離貪心;還有一種度呢,你瞋心沒有關系,我給一顆糖給你吃,我哄你一下,我貪心來度你。你不是哭嗎?好,我請你吃一餐飯,你就不哭了。你不是恨我嗎?沒有關系,我拿一百萬給你,你就不恨我了。用貪心滿足于他。世俗人用貪心度瞋心。俗人是用貪心來度我們這個瞋心的。世間好多的貪心度我們的瞋心,我們在這個世間上煩惱的時候就是瞋心生起來的時候,帶你去用貪心來度你。在這個世間,名啊,利啊,錢財啊,美女啊,房子啊,別墅啊,這些東西來度你的這個瞋心。那被貪心度了就完蛋了。被貪心度了,你就墮到無邊叁界裏面去了。所以我們要照顧一下自己的心。你看你是被貪心度了呢,還是法度了呢?還是被無生度了呢?還是被貪心度了呢?如果你被貪心度了這個瞋心,那麼這個瞋心要做餓鬼的。你知道嗎?這個瞋心並不是沒有了,要做餓鬼的。如果你要是被法度了,在無生之中,那你貪心也就沒有了。是不是?你變成清靜的法身。你的貪心的功德就增長報身。你不要做一個空缽羅漢。所以我們要廣度一切衆生,這個自利利他的心,像這樣的福德具足、智慧具足,你的清靜心就轉爲清靜的法身。你的瞋心就轉爲了圓滿的報身。有了報身就有化身。

  癡心是什麼?癡心就是無明。無明故生識,無明緣行啊,有無明就有行啊。無明,就是妄見那裏面那一刹那就是無明。什麼叫無明?無明是名言無明,實際上無明就是妄念那裏面那一刹那。我們從這個妄念到無生裏面,那個中間快不快?我告訴你,那個中間非常快!很薄很薄的一層紙。一刹那就到這邊來,一刹那就到那邊去了。就像坐著車子一樣,車子兩邊都有頭,但是你不知道向哪邊開。但是這兩個方向呢,是絕對不一…

《《金剛經》系列開示 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