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16▪P2

  ..續本文上一頁清晰的,清晰的地顯在我胸中,然後我的身體眼睛都是迷糊沒有關系,一個非常清晰安定的體在我心中,因爲清晰的體而沒有熱了,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沒有清淨沒有快樂,這個體就像大地一樣,我的心安住在大地那個當下的體裏面,那個體就是真實的我的實相。我現在能觀的體又是虛妄的,這個虛妄的體斷而不斷,借假修真;我就把我那個虛妄的體徹底的抛掉了,所以我做佛事,不管外面怎麼吵啊怎麼鬧啊,我都安住在那個體裏面,然後再相續做下來,清晰自在的,怎麼熱鬧怎麼煩惱怎麼外面什麼東西都不能幹擾我的心,你就安住在這種狀態。現在一般人看這個東西模模糊糊的,昏昏沈沈的,住在昏昏沈沈裏面,他不知道一念回光安住實相,這個世界實相本來非常的清淨,你昏昏沈沈,不過是你的意識,你的妄想在昏昏沈沈,大地並沒有昏沈,大地哪裏昏沈了呢?虛空啊,山啊,水啊根本沒有昏沈,是你自己的妄想昏沈了,你超越自己的妄想你的覺念刹那時間超出去了,然後你怎麼做都沒有關系了。這個時候就是六祖大師所說的,你安住自性本自清淨;安住自性本來自在,只要你安住在自性裏面,一切皆來。一切具足;功德就具足,這個具足不是具足惡法;清淨的體本來具足。你現在外面什麼東西已經都跟你毫不相幹;這個體就現前了。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目的就是要我們明了這個世界的實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個題目是把所有的金剛經濃縮了,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金剛般若波羅蜜這七個字含攝了整部經典。所以說不斷的聽,不斷的聞,不斷的了知,我們大家用這種心態明宗的狀態修行,知道吧。

  講宗:宗門:宗即宗旨。首先是顯宗,什麼是顯宗呢?這部經典出來,我在跟你講法,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你一定要通過聞思修。淨土法門叫做信願行。密宗裏面也有十加行法,它有修灌頂法,它都是宗門的一個過程;十加行就是十信;灌頂法,他不修灌頂的話獲得不了佛的加持力,有九個次第。禅宗裏面講聞思修,講般若都通達聞思修。聞就是你聞到這部金剛經,思:思考此體之意;聞是我在聞,聞是信的體,法在你面前你能聞,就是我現在在講金剛經(後面我會講到我們是怎麼講的,我會什麼樣的心態來講,並不是我在講,)是法在你心中顯現出來,講金剛經的目的顯出了實相,這個實相在你心裏産生的過程,就落入你心裏面去了,這個叫做聞,然後你聞到這個法以後,實相現前,産生一個思維,是觀照般若啊。

  而這種觀照就是思考,這種思考並不是煩惱的思考,並不是文字的思考,不是絞盡腦汁的思考,不是用意識在思考,是你的覺性是你的慧是你的心在與法相應的過程中,用心思維。不是我在想什麼,大腦不斷的想什麼,打妄想;那個妄想只能跟世智聰辯相應,不能跟慧相應。聞思修,聞是戒,思是定,修跟慧相應;如果你要是:我講你聽你産生記憶,聽過後教給別人,這是有問題的。任何一個宗門都有自己的宗。像唯識法門,它也是經過聞思修的,經過唯識的觀點,來破,破到叁輪體空。明宗就不一樣了。金剛經明道它的宗門,就是我們聞到了金剛經,建立聞思修,在這個修的體裏面,它有一個作用,每部經典都有自己的作用。淨土法門的宗門是什麼呢?它不但有信願行,還有念佛,宗門以無念爲宗啊;淨土法門恰恰相反是有念,有念而無念;無念而有念。在禅宗裏講叫無念,無念無無念,什麼叫無念呢?它以無念爲宗,也就是說無念的體,就是沒有我,而聞到宗門聞到了體就是聞到了實相,你就是無念了。

  如果你聞到了實相,還有念的話,那個就不叫實相。六祖大師說:常念摩诃般若波羅蜜,那個念是無念之念;念般若波羅蜜就是沒有念。不要以爲嘴巴上念南無般若波羅蜜,那個念是意識在念,並不是用智慧。如果你把般若波羅蜜多解開,就是無念的體,那個無念才是真念。比如瓶子裏面是空的,那麼我們現在念裏的這個空,叫念;如果你跟這個空相應,是無念;覺空跟法空,覺就是虛妄的體,你了解空,我也就空掉了,自性嘛,宇宙的實相,法界的實相是沒有我的,沒有我的話,那麼說誰在念呢?你動念是什麼呢?叫妄念;我們這個妄念進入到無念的狀態,寂滅;你發現自己整個世界都寂滅了,寂滅的時候,你發現還有思維,妙用;那個叫妙用。

  我們每秒鍾每秒鍾過來的時候,自己靜下來,在無念的狀態,你走路,吃飯,穿衣,睡覺都是妙用。但是一有念的時候,就變成生死了,在無念的時候就是妙用。你不要以爲我無念,就不動彈了;不動彈還叫念啊。無念是在有念裏面建立的;如果你不動才是有念啊,無念並不是在斷滅空裏面。金剛經後面會講到:說金剛經不說斷滅法,也就是說不斷滅法裏面而建立,一定是在現前的相上面建立的,如果離開此相有無念可得的話,那個叫斷念,因爲是你識裏面出來的。此相與實相相應,你的心跟實相沒有我了,那你現在走路是什麼呢?是自性的體裏面本來的一個波浪的妙用,你走啊講話的聲音啊,都是一個妙用;因爲聲音沒有念啊,你走路沒有念啊,你在念的這個體還是沒有念啊;你安住無念的體的時候,非常寂滅,所以你吃飯穿衣睡覺這叫寂滅法,你寂滅下來。所以這個世界已經圓成果德,也就是說在此世界吃飯穿衣睡覺無非是佛法。所以金剛經裏講一切法皆是佛法,若見諸相非相剛見如來。你要見到這一切相不是相,相從識中來,有相就有識,而此相非相,就是實相。而你就知道你現在走路也是佛法,穿衣、睡覺皆是佛法,爲什麼?它是一個無念體,無念體就是實相體,既然無相體,這個念就是無相的,既然無念,我們認爲有念叫妄識,是你認爲有念,叫習氣。無始以來,我們執著于這個習氣,以爲真有,就認爲我們現在這個妄念是真的,認爲走路是個妄念,其實走路不是妄念,吃飯穿衣睡覺都不是妄念,是你認爲是妄念,這個妄念體認爲是妄念。因妄念故,認爲有一個我在走,所以一個我建立了,建立識,識建立了就六道輪回,而六道輪回也是妄的,並非六道輪回,是名六道輪回;沒有六道輪回的;所以從這裏锲入。爲什麼山河大地皆是法身,鳥語花香皆是般若呢?你要知道這個道理,你靜下來學佛法,金剛經了解這個意思修行就很快了;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是明心,明宗,明宗就是明體,如果你明了體就是明宗。

  如果你明了這個體而無修,因爲宗門是修,但是又不可以說修,因爲宗門講一念的時候,沒有我在修。要談修的話是世間法,世間有修的對立。(在後面判教裏面我會說到這一點)在宗門裏面沒有修的體,如果要講般若有修的話,我們自性本來就是圓滿的,修什麼嗎?這裏沒有修。說修就變成漸教了,修的目的就是達到無修,如果你要是有修到最後面還是要無修,修的目的就是要達到後面無修。但真無修的時候百事皆非。過去我不是講嗎拜九華山啊,普陀山啊,終南山啊,到最後面呢我不承認,我說那個沒有用,爲什麼沒有用呢?我在宗門裏邊感覺不到他的真實,從宗門裏邊,從體裏面,它不存在的東西。如果我拼命說它有,就變成迷了;在我從宗門裏從體性裏我知道他是假的。我過去無量劫的修行啊,那個所有的拜九華山啊等等,都是虛妄不真實的,我現在才叫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有人講了,沒有過去的次第怎麼得到現在的情形?因爲非要把過去的那個拿點過來放在我們的般若裏面,因爲過去是虛妄的,因爲有的體確實是虛妄的,在你般若體裏面看到卻實是虛妄的,如果你要把它當作是方便度衆生,以妄套妄,在你實相上面確實是他沒有的,如果你要強行說是有的話,只能是個習氣,也就是說我的記憶裏面還有個習氣在那個地方;以那個習氣爲根本的話,我們無始以來流轉生死都是這個習氣害了我們。如果你是個般若行者,就像六祖大師一樣是個般若行者;常與實相相應故,不但此心還有此相能夠與般若相應,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一個我存在,所以宗門講這就是實修者,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法。

  什麼叫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法呢?諸法實相,你看到世界上的萬法,他的本體的實相,是沒有我了,這一切善法自然現前;而這個善法現前是叫什麼?叫觀照般若,觀照般若就是你意識裏面已經體會到這個,你還有這個差別法;但是你跟實相相應以後呢,反反複複的一個習氣在那個地方,但那個習氣非常淡泊了,在你心中非常淡泊了;這種淡泊的習氣,還是個“識”,證明那個識沒有成立,這個識恍恍忽忽的有時候還來誘惑你。在這個世間,如果你要是明宗,修實相的話,這個世界沒有我,沒有人,沒有衆生,沒有壽者,沒有我見了,我已經破了。你在觀察是個實相的我叫妄我啊,虛妄體就是我啊,妄體相續叫法界,妄識的當下不真實的那個體叫我見,我其實完全是個虛妄的,其實沒有我;是你建立一個我出來然後生妄見,妄叫法執;我見人見,我你他,有了我就有你了,有你的對立叫人見;有人見就有分別妄想執著,人見我見衆生見就體就現出來了;什麼叫衆生見,分別妄想的體,種種差別的體,高低長短,功德大功德小,都叫做衆生見;衆生見就有壽者見,壽者見就是六道輪回的生死相續的體,從這一世走到那一世,叫壽者見;從昨天到今天,今天到明天,這個叫做壽者,而這個壽者就是相續;人我壽者都會顯現出來。如果你要是跟自性相應,一刹那時間人我衆生壽者都不存在了。所以即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果你跟自性相應的那一刹那,你全部的心會于佛,修這個實相的人,在此世界就是無相無念,法界相上是無相體,念上是無念體,你妄心全斷,就妄盡情空啊,頓時你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個叫做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無有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沒有個得沒有個失,本來如是;當體即是;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個叫做宗門修。

  我們要辨宗,宗門很多淨土宗、禅宗、密宗、唯識宗、天臺宗種種宗門,立宗者就…

《《金剛經》系列開示 1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