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16▪P3

  ..續本文上一頁是立修;像淨土法門信願行。宗門與體不相應故,宗門即邪,就不叫宗門了。比如看一本小說,然後就打妄想跟地獄相應,地獄叫宗門。做惡業要墮地獄,他也叫宗;宗門就是你所修,你所去,你感的那個業就必須有那個果報,此因必果,它的因果同時的。所謂地獄在哪裏呢?惡業就是地獄。我們成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在哪裏?當下一念,無我無念無體,無念無體因果同時,就是我們現在的行叫因,我們彼世界的果,叫因果同時;在實相上講,因果永遠是同時的。那我們抽象眼睛看到的因果是不同時的,爲什麼呢?你罵了別人,還要相續後面別人來罵你;別人罵你是相,你在罵別人是因、是體,此體感召此相,這相已經很遠了,我在罵你然後你回來罵我的時候,這個相已經很遠了,其實他怨的體就在你罵的那個當下,我們肉眼上感覺那個因果是分開的,好像下次報下輩子報啊,卻不知道因果就在你的當下。佛陀爲什麼一念之間超百萬劫呢?你不知道我做一個小小的善事,但是這個果裏面是無量的佛果在裏面,但是什麼時候受報呢?如果你我執很重,那這個果報很久很久才報,下一輩子的下一輩子,九十萬個大劫才會受報應。如果你執著放下來了,當下就報,馬上就可以成佛。因爲因果是同時的,怎麼會相距那麼遠呢?所以覺悟很重要,如果你一旦跟體相應了,當下就受報。地獄離我們也不遠;天堂也離我們不遠;西方極樂世界也離我們不遠;佛的世界法性都離我們不遠。因果是同時的,它一定是跟我們在一塊的,果就在我們因上面,離因無果,離果無因,因果是同時的,大家悟到了沒有?

  如果你了解了這個因果同時,你只要放下你的執著,你的因,你的果,就來得快,如果你不放下你的執著,你的果就來得慢,如果你做一切善法,你的執著很重,那你什麼時候報就搞不清楚了;如果你放下了你的執著,福德大故,金剛經不是講了嗎?“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複如是不可思量。”聞金剛經功德不可思量,超越東南西北虛空,爲什麼呢?沒有執著啊;一點執著都沒有了;當下你一念之間跟佛相應了。所以菩薩道,修一切善法不著于相,此人就是佛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因爲無心故啊沒有我執,就是放下我執很重要。我們這裏幾個居士燒飯啊,做事情啊,千萬不要執著,執著了這個果報不知道什麼時候現前;如果你不執著了,當下可以做佛了。你看多好,你一執著你就麻煩了。就是小小的一件善事,不要做多大的功德,只要你不執著就有大果報現前;當下即報。你一執著了,就不知道什麼時候報了;那我問你:這個善法不能報,就是什麼?就是惡法現前。在你做了一件善事,在無量劫以後才能夠現前,那你這中間繼續什麼呢?他罵了我,她罵了我,他說我了,怎麼樣我了,都出來了;就是惡法現前;因爲你做這件善事要很久很久才會報。你說我做這個好事怎麼沒有報應啊;我這麼的爲廟裏做事,爲什麼沒有好報啊?因爲你執著啊,所以這個報不知道什麼時候變現;如果你不執著了當下即福的時候,什麼冤解不了啊,自然什麼都解決了。其實一句話,你悟到了因果同時的體,就是無念無相。到西方極樂世界若得女人相者,不取正覺。極樂世界沒有女人相,沒有講沒有女人;此相是我們的心相。到底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白鶴孔雀鹦鹉呢?極樂世界連惡道名字都聞不到,怎麼會有惡道相呢?就是說這種相不存在,不能說沒有這個體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哪有男女之分呢?你看到的都是真實相,不離當下真實實相現前;實相無相,一切相就是實相。所謂男女老少是名爲男女老少;現在只是個名字而已;其實它就是實相。把它起名爲男子,出家在家,是我們衆生無始以來的執習而已,其實它是實相啊。極樂世界有“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極樂世界哪有鳥呢?連鳥的名字都聞不到,爲什麼這樣講呢?諸法實相,他的體是絕對之體。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問題,在我們這個地方因爲我們有執著所以“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就叫做“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到西方極樂世界仍然還是“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但是你看到的是實相,因爲只要你將妄識一除,實相就現前;你的妄想一除,實相就現前。所以我們要明宗,淨土法門也好,禅宗也好,密宗也好,都要知道這個道理,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那就有極大的麻煩;因爲跟法不相應故。

  講宗門,起什麼作用呢?我們爲什麼要離一切相呢?這個宗門他的目的就是要明心見性;見自性自然明心,就是要開悟。明心見性有什麼好處,就是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無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這種修法才是真正的無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樣的修一切善法才是對的;不是這樣的修跟邪法相應,就不能明心見性真空妙有就不能現前;俗義谛跟勝義谛不能夠合一,我們在二谛法來對立了;我們把勝義谛當做俗義谛來修;俗義谛呢是凡夫,二者對立不能與第一義谛相應。如果你要是這樣的修,就是不能夠與明心見性相應;不能夠跟諸法實相相應;諸法實相是二谛圓融;通達第一義谛。什麼叫第一義谛呢?空有不二的第一義谛呢?就是說真如實相,就是佛,跟一切智根本智是相應的。

  後面講用;它的用起什麼作用呢?辯用,用是功德;用:有體有相,有無相之體,無念之宗,它就有他的妙用;種種妙用現前。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講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爲體,阿彌陀佛爲體,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爲體;宗門來講是信願行,相信稱念南摩阿彌陀佛,相信名號功德,相信阿彌陀佛的大願行;你這個門和阿彌陀佛相應的一刹那,說體相用,用就現前,破除我見故,破除法見故,思惑煩惱,見惑煩惱一下就斷了。你想一想,跟金剛經相應的那一刹那,還有我見嗎?我都沒有了還有什麼識呢?還有八十八識,還有八十一識,還有什麼無明?“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就度掉了。所以金剛經他的用就是破一切見;我們貪嗔癡慢疑、邊見、邪見、疑見、不正見,戒取見種種煩惱,財色名食睡這些所有的東西,在你明心見性的一刹那,全部毀掉,也就是“心經”大妙用現前。這上面講,把你的分別心妄念全部舍去了,我執法執舍掉了,我見法見舍掉了,心跟色身舍掉了,把我們的分段生死乃至于涅槃舍掉,哪有什麼涅槃可得?什麼樂啊寂滅爲樂啊寂靜啊都不要了;因爲諸法之實相本體就顯現出來,所以我的妄念已經不見了,涅槃已經不存在了;生死也不存在了;你這個大圓鏡智現前了,如來真實相現前了,所有體現前了,你這個無明也自然就沒有了。“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一切苦皆脫啊;妄心即舍啊,都舍掉的時候會怎麼樣呢?大功德現前啊,無分別故,一切惡舍除故,大布施現前,叁法忍現前那六度波羅蜜自然現前,忍辱現前,精進現前,同一法身精進現前,禅定現前,這個禅定都是妙用了,布施也是妙用了,持戒也是妙用了,忍辱也是妙用了,精進也是妙用了,般若也變成妙用了,所有現在講的事情都變成妙用了,隨意斷惡,隨意修善啊,因爲什麼呢?你悟到了話還不容易布施嗎?

  六祖爲什麼講話那麼透徹那麼直接呢?何謂布施無分別就是布施,何謂持戒呢?斷一切惡,惡不生。你分別心不生就是布施;一切惡不生,過去的習氣不生,你就是持戒;叁法忍現前:我忍、心忍、法忍;你見佛就是叁法忍,佛的法忍現前,精進現前,禅定現前;這個時候叁昧自然。什麼叫正受呢?眼耳鼻舌身意已經不在分別了,你已經受法乳了,常樂我淨現前,你是在法用裏面,寂滅現前。你感覺到自己超越自我的清淨法身,一切的名相都已經不存在了,你的寂滅現前,那個寂滅還是個體;我的妄念還現前,這個妄念變成妙用,布施持戒忍辱六度波羅蜜自然現前,像光一樣。所有的布施忍辱持戒般若,我現在給你講法的這個般若都是跟我們自性的實相是相應的,這個時候無論你在此世界怎麼做,持戒不執著了,忍辱不執著了,布施不執著了,你就不會執著的知道吧,你有了大相,不會對小相執著。所以方便給人家說,大和小的問題,對你自己透徹明了了,你所做的一切事,和你的真如相應了,圓融了,融合了,融成一體了,這個時候你怎麼做都會融恰的,所以做而無做,無做而做;自然無執。你做了自己會無執,因爲了知實相故,自己會無執的,因爲他本來就是無執體,本來就是沒有執著的。當你布施有執著的時候,你就迷失實相,你布施還不如去無分別呢。

  你無分別就是大布施,人超越的時候,你像濟公可以搖頭擺尾的、穿得破破爛爛的,睡在馬路邊上,你說他不持戒嗎?持戒的體是無相的,如果你不執著了,你的布施就現前了,那你到哪個地方都是布施,都是持戒;坐在哪個地方都是跟觀照跟實相相應的,你在這個世界上面,寂滅爲樂。一切做了一切沒有做,他做一個乞丐可以,做一個皇帝也可以,在這個世界上非常自在。但是我們要用到純熟了,把這個自性用到非常的熟悉了,這個時候你才能夠起妙用;如果你用得不熟悉,那你一布施做點善事,就會執著,我做了善事,我對你這麼好啊,你馬上就會牽挂執著;你再做也沒有用了。衆生迷惑的人,不了自性故,所以往往做了一點事情就拼命的執著,不了實相故,了解了實相一點執著都沒有;爲什麼呢?實相無相,不執著他就沒有相了。比如我做了一件善事,我不執著了,相在哪裏?你執著了心中就建立了一個相。過去一個和尚背了一個女孩子,過那個橋,那個小沙彌在後面走,他說師父你怎麼背女人呢?想了一十五天才來問師父?“啊,是嗎?”因爲他通達般若,…

《《金剛經》系列開示 1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