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16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体:每部经典都有自己的体,金刚经的体方便言词叫般若,又叫实相。以无相为体,就是整个般若的实相。净土法门讲有相,西方极乐世界。华严讲毗卢遮那佛,摄取十地菩萨摄取法界,而毗卢遮那佛就是法界之体,华严五十三位法身大士,都在地位上;所有地位上的菩萨,其实就是佛的功德;对我们因地上讲就是大悲心,但是不能离开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是谓体,华严体就是毗卢遮那佛;华严的相就是卢舍那,就是圆满报身,也就是十方菩萨。每部经典有它自己的体系与风格。金刚经主要体现出实相,这个显体,显示所有经典的差别,独特之处。有的经典讲福报,有的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的讲他方世界,有的谈地狱,有的专谈饿鬼,有的专谈娑婆世界,有的讲出家人,所以往往体上面显示不一样。我们要辨别出来,体是什么? 辨体,显体,明体,明了金刚经诸法空相的这个真实体,整个在你了解金刚经诸法实相,就是法界。实相者无相无不相,也就是真如法身。空不空如来藏,空和不空是相对而言,不空是相,空是体,体相一如;就是如来藏。也就是说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这个体,是无相的体,所谓无相体,六祖大师讲无相为体,无相为体就是金刚经,它折射出我们绝对的法界,就是无相体,不离此相而建立彼相。释迦牟尼佛说:“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你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并非世界,是名为世界;这叫实相。你现在看到的世界是相对而言的,是妄念所致;但是他绝对的体----全部金刚经的一个金刚体,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所建立的一个世界的概念。你看到的世界是你的对立而来,事实上他明体的体是无相的,也就是说金刚经的本意,也就是要在我们面前显现出他的体,就是宇宙的本来的实相,即实相无相,无相就是实相。你千万不要说我现在看到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怎么会是实相呢?你看到娑婆世界,是“你”看到了;你说这个娑婆世界是实相,你就错了。娑婆世界是实相,不是“你看到”的娑婆世界是实相,这个娑婆世界----恒沙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它是实相,是一个绝对的体。金刚经主要是在我们面前显实相,佛教讲转心,讲至信,他不是讲我们的肉体,不是讲我们的妄识,不是讲我们的分别心,是讲世界的实相。我们闻到实相,在体上面来讲,是绝对而不是相对,没有对立的。我们明了这个体,叫明体,明在眼前的叫明;显体,辨体和明体,他是不一样的。显体是这部经典主要是讲般若智慧,明体就知道你今天看金刚经或看无量寿经,或看福德经,或看妙法莲华经每部经典的体是不同的要辨别出来。经典很多非常浩瀚,其实指的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在求人天福报,所以佛陀应机说法,讲人天佛法;什么样的时候(机)他就讲什么样的法;你是出家,他讲出家法;你想成佛,讲成佛的法;你是小乘,就讲阿罗汉的法;你想行菩萨道,就讲大乘讲菩萨法。这部金刚经显般若之法;就是显实相之法,降伏其心之法,这部经典它有它的体性,不能混合一谈。

  有人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就拼命的念普门品,有人拼命念地藏菩萨本愿经,有人拼命念妙法莲华经,以为这样念念就可以了;其实叫歪曲,为什么呢?经典不是念的,经典要明体,要显体,要辨体,你不能我念念就算了;这样你不是不辨吗?那不还是迷吗?宗门上讲不但要辨体还要修体是不是?我们不讲修,宗门里边净土法门要念佛是吧,禅宗里要参禅;这属于宗门之行;任何一部经典它有辩体。我们应该知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题、文,都已经显现出它的体出来。为什么要讲金刚经呢?第一个是要显体,要辨体,要明体,现在金刚经只是个显体,因为释迦牟尼佛不可能把金刚经、华严经、法华经弄到一块去说吧。所以要显出各自的体,这都是祖师们把它分判出来,我们只要拿到这部经典去研究它就可以了;然后你能够辨别开来。很多人一看到这部经典就知道里边讲了什么,我们辨别不了,很多人今天看这个经,明天看那个经,乱看;问什么意思,不能辨别。有人就猜疑了,我看法华经、华严经,椤严经,金刚经有没有过失呢?学什么法门都是一样的。比如我学金刚经,华严经就变成金刚经了,我学华严经,金刚经就变成华严经了,我学净土宗,金刚经就变成净土宗了;他就是一个圆融。如果你要是学金刚经,讲参禅,阿弥陀佛就是你心中的禅了;华严境界就是你的心了;一切菩萨都是你的心,在你决定修某个法门的时候,他是圆通的。如果你没有决定修的时候,在你辨别上面可以选择,选择哪个法门跟你相应。比如你想求财求运,求人天福报,我不想成佛,金刚经对你来讲就是人天福报,念金刚经有很大的功德;他也念金刚经,但是只能跟他的福报相应;他执着求福报,所以不能与大乘教义相应。念此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福德多啊,是不是?听说某个经典功德大,你就拼命的去念,是因为你执著于福德是不是?不皈依的人求福报,受五戒的人,受菩萨戒的人同样一件事,其福德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比丘的福德、菩萨戒的福德和持五戒的福德,都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你感觉原来持菩萨戒功德大,那我去持菩萨戒去。你用分别心持戒,福德反而小了。

  当你通达于般若智慧的时候,彻底的离开你自己的心的时候,这个时候世界就圆满了。金刚经,什么五戒、八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所有戒,都是你的心而已,因为这个法界本来就是金刚妙意,是一个体,它是真空妙有的东西。这个世界体性是金刚本意,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皆是佛法。你了解了金刚经彻底的转你的心,大丈夫一听到这个道理,就彻底的放弃了自己十法界的心,什么比丘、什么菩萨、什么佛啊,所有的十法界的心,全部放下,这就是跟实相相应。众生也闻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而六祖大师怎么顿悟呢?顿悟舍去十法界的心,舍我心故,我心叫妄心,不是舍去世界,心是无形无状无相的,我们的心本来是妄的,虚妄的体。只要你妄体一舍,当下绝对。当下的绝对并不是说,我去跟他会,是你妄除即显;你的实相是不动摇的,而你的妄心会动摇;动摇的去了,不动摇的就显现出来了;(去显同时)在我们的实相显现出来的时候,证明你妄已经舍去了;并不是有个实相得和失的问题(修和成的问题),是你妄舍和不舍的问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完全是修性的,修本性,修你的自性的,这种道理你听懂了不可思议啊,功德无量无边;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我执没有法执,你的自性显现出来了;叫赤祼祼的显出来你本来的自性。

  过去有位日照比丘尼悟了这个道理后呢(嘴巴上说得出,行为上做不到)去参雪峰和尚,她说:雪峰啊,太阳出来了;意思是说你这个雪山要花掉了;雪峰心里想,哇,那你已经开悟了,就很照顾她;走的时候,雪峰在后边突然对日照比丘尼说,你衣掉了,比丘尼猛然一回头,为什么呢?因为她平时尊重佛啊,拜佛啊,她没有非常相续紧密的那种心态,能够相续安住在这个真如实性上面吗?我现在一念也能做得到啊,你给我说:常福师你这个一百万掉了,我现在观察的很紧密的,我会如如不动的;为什么呢?一百万就在我当下,我到哪里去找啊。我一下子忘记了;把我的真如实性给忘记了,这个钱好啊,这个钱管用啊,这个钱可以做好多功德啊,所以人家说:你钱掉了,你马上就会惊动。所以那个比丘尼,那个袈裟是佛的衣服啊,穿着好好的走啊走啊走,那个雪峰在后边叫,你袈裟掉了,她一回头,哇,原来你还没有做到:赤裸裸的一丝不挂的状态,日照师认为自己已经一丝不挂了,雪峰说:好一个一丝不挂啊;原来还牵挂佛的衣服啊。也就是说我们平时修的很多东西,在金刚般若里面都要去掉的,为什么呢?都是你的牵挂;我恭敬佛啊恭敬佛啊,天天拜啊拜啊,有一天你悟道了,但恭敬佛的习气还在,人家说把佛砍掉,你马上就惊讶,恐怖;你这个恐怖就是我牵挂的心,你就不能够与金刚经相应,这个就是很清楚。一个真正明了道的人,像六祖大师那个样子,他一旦明了了,赤祼祼的佛法显在他面前的时候,根本没有我;无相,没有我的相,无相无不相,实相无相;这个法界就是一个佛法了;恒河沙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连“我非我是名为我”都没有了;你就赤祼祼的在那里,没有我了;就是光秃秃的没有尘沙,这个时候他活在里面非常的活跃,大用现前;怎么用都是大自在的,因为没有我啊。(无为我而用,无因我而用,无我在用,与实相完全相印,与利他完全相应,与法界完全相融和合合谐),像六祖大师是非常坚固的紧密的思维。你看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完全是一种平平常常的状态,无非吃饭穿衣睡觉,无丝毫神秘之状。赤祼祼的就像皓月当空,非常清楚明了。

  

  我如何于做佛事中一念回光发现皓月当空?融入坚固紧密相续的清净之体中大用现前?

  我刚才做佛事的时候,那个烟薰出来以后,天很热啊,头有点晕不舒服,我就想这个晕的体肯定是妄体,那我为什么会执著这个妄体呢?我就想这个大地应该是清净的,不应该是妄的体,我要彻底的离开这个妄体,然后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平等的,我一下子大脑就清醒过来了,超越了我自己的身体,我看到这个世界非常的清净,我就住在那个清净的体里面,然后头怎么晕啊,烦恼啊,热啊,跟我好想没有关系了。我立即安住在那个清净的体里面,无牵无挂的,没有一个我在做佛事;做啊做啊,但是没有一个我在做佛事。不断紧密的安住在清净的体里面,怎么热也不觉得热了;怎么晕头也不得了;为什么呢?热和晕与我没有关系了,我发现非常紧密清晰的一个体,在我的意识里面非常清晰的一个体,我就像看到大地一样,这个地非常…

《《金刚经》系列开示 1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