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下來個智慧;智慧一定就在我們的當下,離開當下尋找智慧,就找不到了。從這裏可以看得出來,你要是通達文字般若,就要通達于實相般若;觀照般若。
一種最簡單的通達叁種般若的方法,念南摩阿彌陀佛如何通達叁種般若
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可以通達:在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文字:南摩阿彌陀佛名號,在你知道這個文字的時候是不是有對立,有對立的就叫妄想,這個就不叫文字般若了,叫妄想般若。我們在沒有覺悟實相之前,現在“你看到我”的念說明我們二個是對立的,這叫文字是妄想,你念南摩阿彌陀佛一定是個妄想。你現在坐在那兒念“南摩阿彌陀佛”,你了解這個名號是個文字,然後就“想我在觀照這個文字”的時候,還是個妄想,妄想就是了不可得;噢原來我念的這個“南摩阿彌陀佛”還是假的。我還有個“能夠知道”這個南摩阿彌陀佛,大家怎麼知道?我“知道阿彌陀佛”是對立而言,因爲有對立故,才有六道輪回的顯現。我現在看到你,這叫做六道輪回,妄,虛妄之見;只要我看到的都是虛妄的。所以我現在看到你們,叫做文字,如果我們沒有進入實相之前,我們都是六道輪回,如果有對立,你是佛啊你是菩薩啊,都是妄見,都是虛妄之見。你“知道這個外面都是空的”,這也是虛妄之見;你講的天花亂墜的都是妄見。而你進入觀照,進入平等之法,就是說你看到念“南摩阿彌陀佛”進入觀照,先是書上的文字啊,然後你現在開始觀照,你已經回到本位了。念阿彌陀佛看了文字你不一定能立即起觀照的;文字般若現前的時候,你抓不住他;就等于你已經失去他了。比如我現在看到你,我轉身又看到他;完全是打妄想;所以我現在給你講也沒有用;因爲你沒有就文字建立觀照啊。
狹義或廣義的來念南摩阿彌陀佛的分別與同一,爲什麼要不斷的念呢?聞後要不要不斷的念?
爲什麼叫你念南摩阿彌陀佛,不斷的念呢?其實是要你這個文字入于心,要這個文字在你的心裏面不斷的産生觀照;如果你要不念南摩阿彌陀佛,文字的觀照就沒有了;你立即想別的東西,認爲別的東西跟名號毫無關系,我見人就是人,見這個就是這個,見那個就是那個;房子凳子桌子,亂七八糟的想,你怎麼會有文字般若呢?文字般若就沒有建立,文字般若是開顯也好,不開顯也好,都是一樣的,小也好大也好,只是一個狹義一個廣義,狹義就是“南摩阿彌陀佛”名號,再狹義就是你念“南摩阿彌陀佛”,再狹義就是阿彌陀佛是你,你就是阿彌陀佛;要廣義來講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我的心,再廣義來講觀照南摩阿彌陀佛就是法界,再廣義來講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實相,沒有我了;整個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大悲心的示現;當你到了實相的時候,這個世界都轉爲阿彌陀佛了。在觀照上面還有個妄見;“了知”我現前的還有“一個我在觀照這個世界都是阿彌陀佛”,還是在觀照之中,觀照裏面還是沒有證悟的;證悟到最後面根塵脫落,根本沒有我的妄念。
真正證悟是什麼樣的?就像這個杯子啪的一下打到地下去,整個世界怦的一下空掉了;那是證悟;證悟和你照見五蘊皆空,和你證悟的體是二回事情;你證語的體是什麼樣子的?徹底的我沒有了,這就空掉了,然後這個世界像根塵脫落一樣,你自己跟自己分開了,跟萬物同體,你有一天覺得萬物都是你了,你證悟了此景,你自己就根塵脫落了。根塵不脫落就變成對立,只有脫落了以後,才跟法界融爲一體,絕對的相就現前。在你根塵不脫落的時候,就變成一個執著的我。你根塵脫落後,我執就破掉了,法界就變成你了。這個時候虛空粉碎,虛空就是你自己,你發現虛空都能講話,你用心來會萬物,心就是萬物,萬物就是心,所以萬物爲用,心爲體;這個時候一切萬物變成你真正的心了。現在我們所謂的心是觀照出來的,你就是我的心啊,我可以觀照;文字上面說我講一講是可以的;但是沒有建立觀照的時候,你不能證悟實相啊。鸠摩羅什13歲時,照見五蘊皆空,他通過文字産生觀照,把叁百斤重的一個銅鼎放在手上玩,人家講你怎麼能玩這麼重的東西,他突然動念:是啊;啪的一下,銅鼎就掉地下了。就是說你自己真正證悟的時候,叁百斤的東西在手上是玩式的。所以七祖大師他也尋思也只能做到觀照,觀照即佛啊;理即佛,名即佛,觀照即佛,相似即佛就證阿羅漢了;觀照即佛也在信位上面;也很快破見惑思惑;思惑見惑破就得證悟;一旦你證到之後呢?就了知實相,後面都會講的。
所以如果我們想修想證悟,一個你要當下承當,然後從文字觀照跟實相上面去相應,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文字跟觀照是妄想,只有實相才沒有妄想了,如果諸法實相,跟你“而生其心”相應了,那是真正的沒有妄想了;沒有妄想,何等快樂啊;貪嗔癡慢疑全部破盡,你見惑思惑煩惱全部斷掉,這個時候清淨的本體就顯現出來,在任何地方沒有妄念,身心自在;非常自在的體,這個是你的本來面目。所以你沒有什麼法可住,也沒有來沒有去的;但是我們畢竟還在六道輪回的生死中,妄想跟執著還是始終存在,念佛無非是文字和觀照現前。如果你覺得我不要念佛了,就等于你已經超越了文字跟觀照;如果你要是文字實相現前了,那我就沒話說了;你就是證者。證悟了這個實相,文字觀照對你來說已經沒有障礙了,所謂書也好,觀照也好,對你都是解脫之相。實相裏面是沒有文字和觀照之名,只有我們現在才有文字和觀照之名;所以你證悟了實相的時候,文字、觀照、實相的名字都不存在了;一切都是你本來的體。這個時候沒有什麼批評別人了,講別人了;只要你還有排斥、說別人、講別人的這個體,都是等于你沒有證悟。如果證悟到就無所得,有得有失,有取有舍都是沒有證悟的表現,這個不由我說。雖然我們念阿彌陀佛,非常的重要,因爲阿彌陀佛裏面有叁個東西:文字觀照實相都在那裏;如果你不斷的念阿彌陀佛,了解我們現在念阿彌陀佛的這個體,名號就是實相,從狹義來講你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實相現前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有人見到實相,他不了知,還爲習氣所困,有人證悟到了實相,但是沒有聽到善知識的開導,沒有明了,所以別人講什麼他有時還會迷惑。爲什麼叫無師智,如果真正達到無師智的話,事實上對我們來講是不可能的事,爲什麼呢?無師智就是金剛的信心,決定的信心,永不在疑惑;永不在迷惑,一切法都不會迷惑了。有師是證明,你現在給我講,你懂得這個道理,這是師傳,(有傳承);但是你明了的時候,一刹那相應的時候,你就知道了,你馬上就證悟到這個道理;但如果沒有師父講過,你永遠在懷疑,像阿羅漢證果後,懷疑我到底證了沒有啊?我現在了解了這個道理並且我已經證悟了,我已經知道了,這個時候還有習氣在啊,有時候我還要講文字,還要講觀照,還要去看這個書那個書,還有文字在;明明他輕而易舉的把實相證到了,但他還要文字,還要觀照;他的這種文字、觀照變成一種習氣,叫有余涅槃。他證悟了,他自己不知道;他還是在習氣裏面轉來轉去。現在很多人,像我自己也是,我在過去早就證悟了很多道理,但我現在爲什麼還在這上面打轉轉呢?就是一個習氣問題;習氣不除啊,爲什麼習氣不除呢?就是沒有人給我們證實一下,因無人證明,故自己懷疑;沒有大德給你證明。爲什麼現在有什麼法杖啊,法杖是什麼?證明你已經開悟了,但現在誰能給你開悟呢?現在動不動一個法師發一個法杖給你,沒有開悟也發一個法杖,現在也有大師要找一批人,叁十多個人在一起,同時發法杖,好像叁十人都開悟了。過去證悟了,他覺得你已經與法相應了,我給你證明你已經悟了,然後你就安住于此就可以了。就像六祖大師一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明了了,但沒有實證啊,他就跟五祖大師那兒去,五祖大師詳細的給他講一遍金剛經,證明他已經悟了,以後他就安住其心,他一輩子就這樣住了。但我們誰來證明呢?你開悟了也沒有用啊;沒有人給你證明啊;沒有人給你證明的這種悟啊,你心中永遠都難以斷疑惑;我心中永遠不知道我到底悟了沒有?就是一直到死也不知道你悟了沒有?往往看到這個書看到那個書,還是跟隨他轉,沒有一個當下承當的體。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沒有人給你做證明的話,也是麻煩事。遇到這樣的人也是難道啊,我也沒人證明我也不敢說我是開悟者啊,你叫我來證明,你觀察如果你要知道師父也沒人給他證明有沒有開悟,你要我來給你證明,你還是有問題的,你還會懷疑的。如果你當下承擔那是可以[善玉3] 啊。最大的問題我們不敢當下承當啊。
如果你念南摩阿彌陀佛,他有機會能證得到的,真的能證得到的;你不斷的念南摩阿彌陀佛,你知道念南摩阿彌陀佛是文字;然後文字建立觀照,相續的意思,但是一刹那時間回憶過來,我這個念阿彌陀佛的我心還是妄心,觀照還是假的,觀還是念頭,照還是念頭照在那個地方,沒有念頭怎麼照得住呢?還在照著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看著阿彌陀佛拼命念,不要打妄想了,抓著阿彌陀佛,那個抓著還是念頭在抓著。有一天這個抓著突然啪的一下斷掉了,全部的阿彌陀佛雲集,哇,那個實相就現前了;完全不是用觀照,不是用這個妄來了,是用這個心來的,整個世界變成你自己,那就同實相相應了,一刹那實相現前,就見到你自己的本來面目;那實相就不可思議,只有自我感受,實相是什麼?不可言談!
祖師們如何逼出你的實相?
過去的祖師:你問什麼是佛,開起棒子就打;師問:什麼是佛?你只要答,開起棒子同樣要打;再問什麼是佛?你再開口,又是棒子打過來;我來問你,還不要你開口,是什麼境界啊?你一開口,打上一棒子;再開口,又一棒子;我問你?到底怎麼辦?你就不開口,不開口也是錯!也是討打,非要開口不可;但一開口又打你就不要你開口。這個是什麼道理?就是…
《《金剛經》系列開示 14》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