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有余涅槃就是阿羅漢境界。從自性涅槃,是我們從始以來就帶過來的,就是本來具足的。所有的衆生在未信之前都具備了自性涅槃,因爲它的實相是每個衆生具足的,就是每個衆生都有佛性。就是我們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我們感覺是煩惱的。但是煩惱不礙清淨,清淨的本體是我們的佛性。佛性在哪裏呢?並不是在肚子裏面,也不在肚子外面。本來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大佛性,那佛性到底是什麼東西?佛性不是差別相,是清淨體。你不管怎麼六道輪回,不管怎麼煩惱,你的清淨是不受汙染的,就像金子就是金子,它永遠不會汙染的。對于一個有智慧的人,和對一個覺悟的人,如果你了解了這個實相,你觀察人都是佛。爲什麼呢?每個衆生都是清淨的,因爲他的體是清淨的。這個時候你可以解決一個什麼問題呢?對別人家有不滿啊,不高興的狀態,就立即消失掉。如果你真實的悟到,或者明了了金剛經,了解了涅槃自性,那你難道不能觀察到別人的清淨體嗎?我罵你,聲音不是清淨的嗎?既然聲音是清淨的,那就是你的自性啊,就是你的佛性啊,是你的佛性也是他的佛性啊,佛性是大同啊,是一體不二的。我的佛性就是你的佛性,你的佛性就是他的佛性,佛性是一體的。所以整個宇宙,大千世界,都是一個佛性,本體清淨故。這個清淨,阿羅漢住在這個清淨裏面就到叁十叁天裏面去了。那我們能不能安住在裏面呢?我們不願意安住清淨,我們喜歡煩惱,我們喜歡住在煩惱裏面。就像那個居士一樣,說我要叁步一拜九華山啊,我就問他,難道這個分別心就這麼重要嗎?爲什麼你的清淨不重要呢?你的當下清淨爲什麼就不重要呢?你爲什麼不安住在涅槃裏面呢?不安住在你當下的清淨的體裏面呢?這個清淨的體,所有的修行都能得得到。如果得到這個清淨體,不需要我講的,你自己修行。所以呢,悟到了以後,悟者自度,迷者師度。我講法的目的,就是要你悟,你要悟不到,這個道理又不懂,那就靠師來度你,那你就跟著我住廟吧,上早晚殿吧,搞這些東西。如果你悟了以後,你自己度你自己,起床啊,早上起來上殿啊,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了,你安住在清淨,因爲你本來清淨故,一天到晚安住在清淨的本體裏面。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既然這個世界都是清淨的,那我吃喝嫖賭的本體不也是清淨嗎?殺盜淫妄的本體當下不也是清淨嗎?那我殺盜淫妄可不可以呢?如果你真正的安得住是可以啊,爲什麼?清淨體是無有牽挂啊,如果你殺盜淫妄沒有牽挂你可以超越啊。問題殺盜淫妄是你的牽挂體啊,是一個自私體啊,怎麼可能對清淨體生出信心呢?那變成是僥幸。不但是惡法,連善法也不可住,善法都不可以牽挂,因爲善法的牽挂還是不能安住在清淨的體裏面。善惡不住故啊,善跟惡都不應該住,住在清淨體裏面。如果你善惡不住,那無意中做善惡,你到無心之時,你的罪業自消,你所有的罪全部消掉了。如果你不安住在這個清淨的體裏面,你一切罪業都會增長,你每天都在增長罪。所以在《地藏經》裏講:舉心動念無不是罪,只要你動一個念頭,都是造罪。並不是你的清淨本體造罪,是你虛妄之體在造罪,重複加罪。比如你跟般若不相應,就像水裏月亮不能消一樣,就像金剛種子一樣,你在八識田中種下了很多種子,因爲你藏識不能轉智,不能轉空故,種一顆種子就是一顆種子,業不可消啊,只要你種了這個業你將來就有果報,不管你現在用什麼樣的方法把它覆蓋。比如我造了惡業,然後我做很多的善業,是不是能消這個惡業?告訴你,消不掉的。如果沒有般若智慧,只能是叫覆藏、叫覆蓋,叫覆煩惱、斷煩惱。什麼叫覆煩惱呢?就是用一種灰、鐵皮蓋起來,火在下面燒,燒不上來,但是你在上面也很快樂,但是早晚會燒上來的,火還在底下沒有斷掉。斷這個火,必須要有智慧才能斷,如果你沒有智慧,永遠斷不掉。只要你造了因,就不斷的種下因。所以在此世界,你從始到終,你受戒是戒因,你做善事是善因,做惡是惡因,這個善因跟惡因兩回事。你用善業把它覆蓋了,所有惡業暫時不能現前,這個惡業什麼時候才能夠現前呢?等你的善業消失的時候,它就出來了。所以我們消業的這種觀點,如果沒有般若智慧,你沒有辦法消業。所以此世界,所謂的拜忏啊、忏悔業障啊,用這種有相的思維,分別的思維,都不能夠徹底的消你的業,只能夠把你的業降伏一下而已。但是用般若智慧可以徹底的把它空掉。爲什麼呢?水裏的月亮本來就是虛妄的,以妄套妄,結果呢永遠是妄。所以呢,虛妄的東西,你在虛妄裏面搞,妄的體永遠含在裏面。所以你只能做善得善,做惡得惡,結果把你八識田中搞得亂七八糟。
用善業能彌補惡業不?用忏悔能滅除惡業不?用般若智慧如何滅惡業?般若消業的特別之處?
所以在此世界不能通達般若,我以做善事來消惡業,都是錯誤的。過去人不是講嗎?他說我殺了很多人,但是我做慈善啊,攀援,妄想分別,到處去找錢,救濟這邊,救濟那邊,其實都在造惡業,爲什麼呢?要這樣談的話,過去一個老板,他一輩子賺了很多錢,但是都是吃喝嫖賭、殺盜淫妄,用種種不正當的手段弄來的,然後是做善事來補償,用善業來填補惡業,我告訴你填補不了的。從這裏面可以觀察到,比如我們修寺廟有沒有過失?我們修寺廟好像是善事,但是我們把很多蟲子殺死了,還是有過失。如果我沒有般若智慧,我修寺廟照樣有過失。但是我修寺廟的功德大,可以把我的惡業給它覆住,它不會很快的生出來。但是等到有一天,過去有個比丘墮到地獄底下去了,到閻王那個地方,閻王說他不能到善道,他問爲什麼?閻王說你修寺廟把蟲子給殺死了。一個大祖師啊,他說我這樣的修寺廟做功德,爲什麼不能到善道呢?他修寺廟的過失,沒有通過忏悔,他認爲做寺廟的功德大,內心中沒有任何悔的力量,所以他不能證果,就是這個障礙把你障住了。所以我們很多人啊,以爲自己過去造的惡業,好像就沒有了,內心中還認爲做了善業可以覆蓋它。特別是有的老來出家的人,他一出家就變成老和尚,然後年輕的時候造了很多的惡業,他想我現在出家可以把這些惡業消掉了吧?其實錯誤的,你的惡業還在那個地方。過去有個比丘證到阿羅漢,但是他在家的時候造的惡業很重,他把廟都給燒掉了,把自己的房子燒掉了,把母親給強奸了,後來出家了,證阿羅漢。後來他死的時候,他的肉體燒不掉,沒有辦法,後來他在空中現身,他說我這個肉體應該放到大糞裏泡,泡上叁天,然後再拿出來燒,結果泡了叁天以後拿出來,還有這個惡業現前,人家證了阿羅漢業還沒有消掉,所以定業不可轉。很多你造的業,定業還是要顯現出來,除非你造的不定業,就是說,你造的這個業還沒有定在善惡的體裏面,可以改變。如果業已經定型了,就像閻王判定了,你這個業就轉不掉了。如果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造的惡業,我們不應該輕易的放過,應該用般若智慧進入空相。如果你不通達般若的話,將來這個罪業還會現前。比如來講,不通達般若智慧,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邊地疑城啊。如果你惡業很重的話,比如你這一生中殺了一個人,你這一生中,你殺了一個人的這個罪,對你來說太麻煩了,因爲你所做的一切善業都沒辦法跟那個比,強烈的在我們心中拉下了一個影子,到你臨命終時一定會現前的。一旦現前了,你所有的善業跟它抵消得根本抵不過啊,這個時候你怎麼辦呢?只有靠般若智慧。你沒有般若智慧你就完蛋了。所以我們在此世界,不要隨意的看到別人家做了一點善事,特別是出家人搞什麼慈善機構啊,都不要搞。爲什麼?攀緣心好重,天天在外面攀緣,天天在外面找錢。他認爲救很多人,其實天天在打妄想,搞虛妄的東西,不斷的造因。一天到晚不修行,搞虛妄的東西。你這個虛妄的東西這個體越來越重,到臨命終時一定會現前的,你靠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臨命終時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個邊地疑城而已。所以非常的危險。所以我們不要被那個表面的假象把我們騙了。如果真想了脫生死,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應當修般若智慧,跟般若相應,應該在般若裏面安立一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相皆是佛相。
持一戒持一切衆生心,入一衆生心就是入一切衆生心,入一切衆生心無有障礙即八地菩薩
首先自性涅槃,觀察一切衆生就是佛。第二個,叫有余涅槃。有余涅槃到無余涅槃,無余涅槃就是菩薩道,修一切善法不住于相,做一切善事了知它是無所住的,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全部容納到整個法界所有衆生心中去,不是我一個人,是法界的體。每個人具足戒體,是故我持戒是持你心中之戒,持他心中之戒。所有衆生心中都有戒,所以我一持戒,一切衆生皆持。爲什麼?戒的體是一,不是二。戒的相在每個衆生心中都可以建立,但是戒的體是每個衆生的心。所以持一戒持一切衆生心。你不知道你持的戒就是他心中的戒,戒體,所以叫菩薩。這叫無余涅槃,就是沒有我了,融到法界裏面去了,融到戒體裏面去了。所以六度波羅蜜每個衆生都具足,到八地菩薩就知道了,在我們現在不知道,八地菩薩都知道了。八地菩薩所有的功德跟衆生心都是相應的,所以菩薩能到一切衆生心中去。那我們爲什麼不能到衆生心中去呢?認爲我持戒,是我的戒,跟你沒有關系!所以你到不了他心裏面去。如果你認爲:我持戒就是你心中的戒,因爲戒是一啊,金剛光明寶戒啊,持此一戒,是爲心法啊。你把這個一戒舍掉,你就變成分別心了,那跟菩薩戒有什麼相應呢?就不叫無余涅槃,不能入于衆生心。入一衆生心就入一切衆生心,你一個衆生心知道了,所有衆生心都知道了。所以持戒爲衆生持戒。所謂布施爲衆生布施。所謂忍辱,爲衆生忍辱。所謂禅定,在衆生心中禅定。般若,智慧,都在這個體裏面。要懂得…
《《金剛經》系列開示 1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