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6▪P2

  ..續本文上一頁以如是法界建立我種種事情。所以我跟你講的時候,以這種心來跟大家講,所以我如是行,我並不違背我現在過去未來的這種心。我跟你講了等于沒有講,我現在跟你講經就是我剛才跟人家講話。我在那個地方也是坐著看電腦,我現在跟你講,和在那裏看電腦跟人家講話,沒有任何區別。來而無來,無來而來,我沒有感覺到我來了,因爲我一直安住在這個心裏面。如果我不安住在這個心裏面,那我就有了尋伺和見惑,你想一想,我到這個地方來,我張口無言,我又沒有看書,我又沒有打草稿,那我怎麼跟你講呢?所以我一直安住在金剛體上面,如是的實行,把我的心表露出來就可以了,不需要去辨別、分別、尋思。想你到底聽不聽得懂啊?我要叫你去怎麼做啊?這些東西都沒有了。

  昨天講了報冤行。貪心跟瞋心,是苦的表現。苦是一個名相,並不是一個實體。你現在看到這個杯子,它叫苦,就這麼簡單。並不是說你用刀把我手砍斷了,然後我很痛苦。不是那種苦,那種苦是我們意識裏面産生了一個思維上的苦。我們現在看到十法界都是苦,十法界就是我們這個識,在沒有轉識之前,都叫苦的體。所以你看到所有的都叫苦,這個苦從哪裏來呢?有貪瞋癡,就是我們心裏面顯現出來的一個法界而已,就是果報。舉例來講,這個大圓圈裏面好多小圓圈,到最後面是你,你現在在這裏面變成識,其實這個識在感受著這麼多的苦。這個苦外面的大圈是識,沒有外面的這個大圈,這個裏面的圈就不存在。我們往往分別心裏面受了一點小苦,而把外面的大苦給忽視了。只要你在叁界之中,它是一個大苦的體顯現。

  苦是怎麼來的呢?就是因爲這個貪瞋癡,癡是無明,貪瞋是見思。見思熏習無明,無明又産生見思,見思又熏習無明,互相輾轉,重重無盡,輾轉不出來的。佛教講戒律是戒貪,講大悲心是爲了戒瞋,講解脫是度無明,是一體的。

  這個世間的苦有八苦即: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魔苦。最重要是五蘊魔苦。因爲其中五個蘊魔色受想行識:色代表外緣,就是器世間;受想行識代表情世間,就是感情的世界和物質的世界。物質世界是外面,眼睛見色,耳朵聽音,鼻子聞香,味觸法,我們有眼耳鼻舌身意,對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其實這個色是代表了聲香味觸法。而這個色聲香味觸法都屬于是色境,叫器世間的外境。有情世間叫感情的世間,就是我們有動念頭,受想行識就是心裏活動。所以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聲不異空,空不異聲;香不異空,空不異香;受不異空,空不異受;法不異空,空不異法;想不異空,空不異想;識不異空,空不異識。如果真正的把五蘊魔解決了,其實八苦都可以解決。如果這個五蘊魔不解決,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魔苦,都解決不了。因爲五蘊魔苦已經把所有的苦容納在五蘊魔苦裏面。如果沒有五蘊魔苦,其實這八苦,乃至于無量苦都不會顯現出來。因爲你有這個五蘊魔之苦,魔在障礙了你心,産生了貪瞋癡,貪瞋癡又産生了種種邊見、尋思煩惱和知見煩惱、塵沙煩惱,乃至于貪瞋癡慢疑、財食名色睡,種種煩惱,都會顯現出來。這些煩惱都是苦的顯現。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世間,其實都是我們的心而已,都是我們的意識而已。這種苦都是過去的因,隨因果而受,隨因緣而行。念佛,隨名號而得佛,隨念佛而成佛。隨著因果苦也好、樂也好,都是一個果報。既然是過去的報,我願意受它。我們要出離這種苦,如果你要是不強行的慢慢斷的話,需要很長時間的,不是一下能斷的。如果你真正想出離生死,出離六道輪回,出離叁界,那你必須要以般若智慧,很快就出離。在經典上講,六度波羅蜜,乃至于十波羅蜜,都以般若爲首,沒有般若皆是魔談,就是外道。因爲你沒有般若智慧,全部是生死之法,所以般若非常重要。不講這個你不知道般若的重要性,般若是出離六道輪回的寶劍。

  第二個是隨緣行。先有報冤行,才有隨緣行,有了隨緣行,才有無所求行,無所求行才能稱法行,它是相續的。隨緣,十二因緣法。佛教講緣起性空。有人講緣起本來就是空的,意思說我的身體有四大緣起,少了一樣東西你就不能成功。一般人認爲,既然緣起性空,我知道這個緣起,但是爲什麼還有煩惱呢?比如把我手砍掉了,我就會痛苦,這樣就認爲這個緣起我受不了,把緣起變成要把手砍掉。我這個四肢組合在一起,把我一個手砍掉我很痛苦,證明說我依緣起而解脫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其實是錯誤的。砍一只手和不砍手,跟緣起一點關系都沒有。因爲這兩只手它本身就是一個緣起,它的體本身就是空的,它是一體的。因爲它空故,我們不需要把手砍掉。就像我們現在一個人走了一樣,好像我們不少一點也不多一點一樣,就是人走了一個,沒有感覺到我自己身上有什麼痛苦。但是來了一個人,身上也沒有感覺到多了一點什麼東西。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仔細的觀察,我們心很廣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坐在一塊,但是我們心在集中到某一個地方的時候,什麼人都沒有了,他怎麼走跟我們一點關系都沒有。如果你的心把他們這些人拉到一塊,啊,這麼多人,那你走了一個人你就難過一下,走了一個人就難過一下。如果你盯在一個體上面,少了一個人一點關系都沒有。比如我們的身體,由色聲香味觸法緣合,其實我們沒有眼睛色就沒有了,我們身上少了什麼嗎?其實沒有色相,我們只是少了一個眼睛而已。沒有聲音,我們就少了一個耳朵。沒有香味,我們就少了一個鼻子。大家想一想,外面由七個元素緣合的,其實這個身體並不是我。

  我們首先明了這個緣起,我們這個色聲香味觸法本來不是一體的,這個緣起是我們心中把它拉在一起的,這個緣起是衆生的念頭,這個緣起並不是解脫之法,緣起是六道輪回的一種執著而成的。我們現在坐在一塊,我們執著了就有緣起,我們不執著了,緣起就不存在了,它本身就是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就像我們的聲音跟色相毫無關系,是因爲你心中有攀緣之體,認爲有一個聲音、香味在一塊,認爲我們的耳朵跟眼睛真正是連在一起的,所以我說把耳朵拿掉的時候呢,就很痛苦,以爲眼睛跟耳朵是不能分開的,分開就很痛苦。事實上,它從來就沒在一起過,是你心中執著了,你認爲它是在一起,所以我們現在總認爲眼睛跟耳朵是一個,認爲我的身體就是色聲香味觸法的共同體,把我身上砍掉一塊肉,或者拉掉一個東西,我就很痛苦。這個痛苦是來自于你的迷惑,你的執著心。但是你明了的時候,你不需要把你的身體破掉,它本來就不在一起。所以眼不聽聲,耳不看相。我們嘴巴能聞到香味嗎?我們的鼻子能知道吃的味道嗎?鹹酸苦辣嗎?我們的耳朵能見到白色的東西嗎?眼睛能聽得見我講好話講壞話嗎?我能看的到嗎?所以你眼睛跟耳朵一點關系都沒有,從來就沒有過關系啊,但是我們非要把它拉到一塊,變成一個全部。所以這個世界緣起性空,它從來就沒有在過一起。當你悟了這個道理,你就知道我們七大:眼耳鼻舌身意實在是從來沒有産生過的東西,沒有這個肉體,我們這個人的存在,根本沒有人存在,哪有什麼人存在呢?人本體緣起性空,你悟到這個道理,你明了這個道理,性空無所得,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一樣。我們現在怎麼走路都不離開色聲香味觸法,色聲香味觸法互相無緣。

  佛教裏面有一部經典,叫做《十善經》,也是講往生淨土,以正觀即往生淨土,什麼叫正觀呢?以無緣,沒有緣起,沒有緣的執著,因爲體空故,它的體本來就是空的。這個地球本來就是虛幻的,不真實的,沒有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因爲你強行的把色聲香味觸法融合在一體,變成一個人的世界,所以我們看到這個是人的世界,事實上沒有什麼人的世界,難道色裏面有人的世界嗎?聲音裏面有人的世界嗎?這個四大分開,色生香味觸法分開的時候,難道跟你有什麼障礙嗎?一點障礙都沒有。你們離開我,對我來說有什麼障礙嗎?沒有任何障礙。那我們爲什麼會有障礙呢?你執著了。這種執著,就是現在你眼耳鼻舌身意的執著,是過去因所得來的現在的果報。你現在繼續執著,一定會得將來的果報。有強烈的執著,你就有強烈的果報。你有很輕松的執著,你就有輕松的果報。你不執著,可能就會解脫了。所以在這個世界隨緣行,知道了這個世界是因果的報應。隨緣不是隨便,隨緣珍貴,本心故。了解這個世界體空的,根本沒有一個真正的人,沒有人我衆生壽者。你這種光明的智慧顯現出來,在一相見萬相。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老病死;這個十二因緣裏面,叫十二個結,打了十二個結。在一個結裏面你明了了,十二個結全部解開。不管是在無明也好,行也好你,識也好,只要你把它斷了,十二個結全部開。就像竹筒子一樣,祖師說我們修行就像竹子一樣,豎得高高的,然後一圈一圈把它打破,然後到頂上面去就成佛了。淨土法門說叫橫出叁界,把竹子打破,然後出來了,就解脫了,這句話是後來祖師的判教。事實上不管哪一個法門,都是橫出。爲什麼呢?一個結裏面就能解脫,在《楞嚴經》裏面講得很清楚,六根裏面解一根,所有的六根都解脫了。只要你一個結解掉,所有結都解了。一行一切行,一解脫一切解脫,一自在一切自在,如是信者,不管哪一部經典,都是一解脫一切解脫。《金剛經》講:悟四句偈等,乃至一念生淨信者,如來實知實見。這一念淨信,清淨的信,無我的信,緣起性空的信,了解法界實相的信。信就是聞性,得到這個信的人,其實就是解脫了,剩下都是行菩薩道。所以我們不了解一切法門都是橫超,沒有什麼豎超的概念,豎超橫超,這個都是後來祖師的判定。按照我來講,沒有什麼橫超豎超,哪個法門都是解脫之相。不管是金剛經、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在我這個…

《《金剛經》系列開示 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