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如是法界建立我种种事情。所以我跟你讲的时候,以这种心来跟大家讲,所以我如是行,我并不违背我现在过去未来的这种心。我跟你讲了等于没有讲,我现在跟你讲经就是我刚才跟人家讲话。我在那个地方也是坐着看电脑,我现在跟你讲,和在那里看电脑跟人家讲话,没有任何区别。来而无来,无来而来,我没有感觉到我来了,因为我一直安住在这个心里面。如果我不安住在这个心里面,那我就有了寻伺和见惑,你想一想,我到这个地方来,我张口无言,我又没有看书,我又没有打草稿,那我怎么跟你讲呢?所以我一直安住在金刚体上面,如是的实行,把我的心表露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去辨别、分别、寻思。想你到底听不听得懂啊?我要叫你去怎么做啊?这些东西都没有了。
昨天讲了报冤行。贪心跟瞋心,是苦的表现。苦是一个名相,并不是一个实体。你现在看到这个杯子,它叫苦,就这么简单。并不是说你用刀把我手砍断了,然后我很痛苦。不是那种苦,那种苦是我们意识里面产生了一个思维上的苦。我们现在看到十法界都是苦,十法界就是我们这个识,在没有转识之前,都叫苦的体。所以你看到所有的都叫苦,这个苦从哪里来呢?有贪瞋痴,就是我们心里面显现出来的一个法界而已,就是果报。举例来讲,这个大圆圈里面好多小圆圈,到最后面是你,你现在在这里面变成识,其实这个识在感受着这么多的苦。这个苦外面的大圈是识,没有外面的这个大圈,这个里面的圈就不存在。我们往往分别心里面受了一点小苦,而把外面的大苦给忽视了。只要你在三界之中,它是一个大苦的体显现。
苦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这个贪瞋痴,痴是无明,贪瞋是见思。见思熏习无明,无明又产生见思,见思又熏习无明,互相辗转,重重无尽,辗转不出来的。佛教讲戒律是戒贪,讲大悲心是为了戒瞋,讲解脱是度无明,是一体的。
这个世间的苦有八苦即: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魔苦。最重要是五蕴魔苦。因为其中五个蕴魔色受想行识:色代表外缘,就是器世间;受想行识代表情世间,就是感情的世界和物质的世界。物质世界是外面,眼睛见色,耳朵听音,鼻子闻香,味触法,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对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其实这个色是代表了声香味触法。而这个色声香味触法都属于是色境,叫器世间的外境。有情世间叫感情的世间,就是我们有动念头,受想行识就是心里活动。所以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声不异空,空不异声;香不异空,空不异香;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法不异空,空不异法;想不异空,空不异想;识不异空,空不异识。如果真正的把五蕴魔解决了,其实八苦都可以解决。如果这个五蕴魔不解决,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魔苦,都解决不了。因为五蕴魔苦已经把所有的苦容纳在五蕴魔苦里面。如果没有五蕴魔苦,其实这八苦,乃至于无量苦都不会显现出来。因为你有这个五蕴魔之苦,魔在障碍了你心,产生了贪瞋痴,贪瞋痴又产生了种种边见、寻思烦恼和知见烦恼、尘沙烦恼,乃至于贪瞋痴慢疑、财食名色睡,种种烦恼,都会显现出来。这些烦恼都是苦的显现。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间,其实都是我们的心而已,都是我们的意识而已。这种苦都是过去的因,随因果而受,随因缘而行。念佛,随名号而得佛,随念佛而成佛。随着因果苦也好、乐也好,都是一个果报。既然是过去的报,我愿意受它。我们要出离这种苦,如果你要是不强行的慢慢断的话,需要很长时间的,不是一下能断的。如果你真正想出离生死,出离六道轮回,出离三界,那你必须要以般若智慧,很快就出离。在经典上讲,六度波罗蜜,乃至于十波罗蜜,都以般若为首,没有般若皆是魔谈,就是外道。因为你没有般若智慧,全部是生死之法,所以般若非常重要。不讲这个你不知道般若的重要性,般若是出离六道轮回的宝剑。
第二个是随缘行。先有报冤行,才有随缘行,有了随缘行,才有无所求行,无所求行才能称法行,它是相续的。随缘,十二因缘法。佛教讲缘起性空。有人讲缘起本来就是空的,意思说我的身体有四大缘起,少了一样东西你就不能成功。一般人认为,既然缘起性空,我知道这个缘起,但是为什么还有烦恼呢?比如把我手砍掉了,我就会痛苦,这样就认为这个缘起我受不了,把缘起变成要把手砍掉。我这个四肢组合在一起,把我一个手砍掉我很痛苦,证明说我依缘起而解脱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其实是错误的。砍一只手和不砍手,跟缘起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这两只手它本身就是一个缘起,它的体本身就是空的,它是一体的。因为它空故,我们不需要把手砍掉。就像我们现在一个人走了一样,好像我们不少一点也不多一点一样,就是人走了一个,没有感觉到我自己身上有什么痛苦。但是来了一个人,身上也没有感觉到多了一点什么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仔细的观察,我们心很广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坐在一块,但是我们心在集中到某一个地方的时候,什么人都没有了,他怎么走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你的心把他们这些人拉到一块,啊,这么多人,那你走了一个人你就难过一下,走了一个人就难过一下。如果你盯在一个体上面,少了一个人一点关系都没有。比如我们的身体,由色声香味触法缘合,其实我们没有眼睛色就没有了,我们身上少了什么吗?其实没有色相,我们只是少了一个眼睛而已。没有声音,我们就少了一个耳朵。没有香味,我们就少了一个鼻子。大家想一想,外面由七个元素缘合的,其实这个身体并不是我。
我们首先明了这个缘起,我们这个色声香味触法本来不是一体的,这个缘起是我们心中把它拉在一起的,这个缘起是众生的念头,这个缘起并不是解脱之法,缘起是六道轮回的一种执着而成的。我们现在坐在一块,我们执着了就有缘起,我们不执着了,缘起就不存在了,它本身就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就像我们的声音跟色相毫无关系,是因为你心中有攀缘之体,认为有一个声音、香味在一块,认为我们的耳朵跟眼睛真正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说把耳朵拿掉的时候呢,就很痛苦,以为眼睛跟耳朵是不能分开的,分开就很痛苦。事实上,它从来就没在一起过,是你心中执着了,你认为它是在一起,所以我们现在总认为眼睛跟耳朵是一个,认为我的身体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的共同体,把我身上砍掉一块肉,或者拉掉一个东西,我就很痛苦。这个痛苦是来自于你的迷惑,你的执着心。但是你明了的时候,你不需要把你的身体破掉,它本来就不在一起。所以眼不听声,耳不看相。我们嘴巴能闻到香味吗?我们的鼻子能知道吃的味道吗?咸酸苦辣吗?我们的耳朵能见到白色的东西吗?眼睛能听得见我讲好话讲坏话吗?我能看的到吗?所以你眼睛跟耳朵一点关系都没有,从来就没有过关系啊,但是我们非要把它拉到一块,变成一个全部。所以这个世界缘起性空,它从来就没有在过一起。当你悟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我们七大:眼耳鼻舌身意实在是从来没有产生过的东西,没有这个肉体,我们这个人的存在,根本没有人存在,哪有什么人存在呢?人本体缘起性空,你悟到这个道理,你明了这个道理,性空无所得,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一样。我们现在怎么走路都不离开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互相无缘。
佛教里面有一部经典,叫做《十善经》,也是讲往生净土,以正观即往生净土,什么叫正观呢?以无缘,没有缘起,没有缘的执着,因为体空故,它的体本来就是空的。这个地球本来就是虚幻的,不真实的,没有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因为你强行的把色声香味触法融合在一体,变成一个人的世界,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是人的世界,事实上没有什么人的世界,难道色里面有人的世界吗?声音里面有人的世界吗?这个四大分开,色生香味触法分开的时候,难道跟你有什么障碍吗?一点障碍都没有。你们离开我,对我来说有什么障碍吗?没有任何障碍。那我们为什么会有障碍呢?你执着了。这种执着,就是现在你眼耳鼻舌身意的执着,是过去因所得来的现在的果报。你现在继续执着,一定会得将来的果报。有强烈的执着,你就有强烈的果报。你有很轻松的执着,你就有轻松的果报。你不执着,可能就会解脱了。所以在这个世界随缘行,知道了这个世界是因果的报应。随缘不是随便,随缘珍贵,本心故。了解这个世界体空的,根本没有一个真正的人,没有人我众生寿者。你这种光明的智慧显现出来,在一相见万相。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老病死;这个十二因缘里面,叫十二个结,打了十二个结。在一个结里面你明了了,十二个结全部解开。不管是在无明也好,行也好你,识也好,只要你把它断了,十二个结全部开。就像竹筒子一样,祖师说我们修行就像竹子一样,竖得高高的,然后一圈一圈把它打破,然后到顶上面去就成佛了。净土法门说叫横出三界,把竹子打破,然后出来了,就解脱了,这句话是后来祖师的判教。事实上不管哪一个法门,都是横出。为什么呢?一个结里面就能解脱,在《楞严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六根里面解一根,所有的六根都解脱了。只要你一个结解掉,所有结都解了。一行一切行,一解脱一切解脱,一自在一切自在,如是信者,不管哪一部经典,都是一解脱一切解脱。《金刚经》讲:悟四句偈等,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实知实见。这一念净信,清净的信,无我的信,缘起性空的信,了解法界实相的信。信就是闻性,得到这个信的人,其实就是解脱了,剩下都是行菩萨道。所以我们不了解一切法门都是横超,没有什么竖超的概念,竖超横超,这个都是后来祖师的判定。按照我来讲,没有什么横超竖超,哪个法门都是解脱之相。不管是金刚经、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在我这个…
《《金刚经》系列开示 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