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地方都是可以通达。
“如是我闻”,只要是讲到:“如是我闻”这句话的经典,一定如法。如果你写了一本书,你前面加一个“如是我闻”就不可思议。“如是我闻”解开,一切经典解开,一切文字解开,一切世界解开。“如是我闻”这四个字解开来以后,没有解不开的事情,乃至于杀盗淫妄、吃喝嫖赌,一切一切的事情都会解开,都会得到解脱。所以如是我闻是实相,这四个字是释迦牟尼佛把宇宙的真相安住在“如是我闻”之中,就是正确的知见,而正确的知见安住在任何地方都变成正见。安住在山里面,山就变成正见。安住在水里面,水就变成正见。安住在外道里,外道变成正见。安住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变成正见。所以任何一部经典有“如是我闻”四个字,一切皆顺。没有“如是我闻”这几个文字,我们心中要有如是我闻。如果你心中没有如是我闻,那个“如是我闻”也没有用啊。所以讲经的人,自己一定要明了这个,如果你不明了“如是我闻”,就不了解实相,你讲经典肯定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你讲这个经典是这个意思,讲那个经典是那个意思,经经不能互印,变成互相的冲突了。啊,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个是人天法,我们不需要看的,我们要出离生死法。哪个法不是出离生死呢?所以我悟到一个什么道理呢?净土法门正是开显我们的智慧,是开显诸经,把所有佛陀的经典开显出来。把《无量寿经》真正通达的人一切经典皆达“如是我闻”。
我们知道随顺因缘而体空故,在这个世界做任何事情,正如马祖所说: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我家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就是说一切是有因缘而生起。而因缘后面是什么呢?就是寂灭,我们所有的缘起的本体后面是寂灭。生灭,一生一灭,生灭的缘起,因为我们执着于缘起,不了解性空故,缘起就是生灭之相,性空就是寂灭之相,寂灭之相和生死之相是一,不是二。我们在缘起里面建立性空的道理,也就是生死里面建立寂灭之体,而寂灭就是生灭,生灭就是寂灭,安住生灭心中寂灭,生灭的体就是寂灭。什么叫寂灭?生灭灭已,寂静为乐,就是解脱的乐。以乐的体安住在生灭的相里面,这个叫做因缘行,叫做随缘行。这跟《金刚经》里讲的:“修一切善法不住于相”相应。修一切善法就是生灭体,所以你看到世间所有生灭的体,修一切善法,就是诸法空相。你心里面安住寂灭之体,行为在一切善上面。你了解世界,吃饭穿衣睡觉,叫做因缘行。不舍因缘,舍因缘无寂灭可得。你舍去生死哪有寂灭可得呢?哪有另外的解脱可言呢?你把生灭给舍掉。舍去生灭还有生灭,为什么呢?舍去当下的生灭的体,那你就建立另外的一个生灭体出来了。长久的下去,不断的舍不断的生,那就是生灭生灭继续相续。如果你当下的生灭的相,建立不生不灭的寂灭体,对当下生灭体生起不生不灭的信心,这就是:修一切善法具足德本,就是这个意思;就是修诸善法不住于相,菩萨不住于相,不应执着,就是这个意思。而不是说舍一切善相,什么叫善相呢?善就是不执着的意思,不执着不住,无住之心则生实相,它会生出实相出来。所以我们安住在这个生灭体里面,离开此生灭的体,无有实相可得。离开生灭的体,没有寂灭可得。离开这个缘起,没有诸法空相,不可得。那不叫随缘了,为什么呢?随缘寂静啊,随缘寂灭啊,随缘自在啊,随缘安住啊,这个是般若行啊。这个是从事上面讲是随缘,为什么讲是事啊?事上就叫随缘而不住于相,所以观诸法空相,这是一个道理。
《金刚经》处处都谈这个问题。并不是一切法讲:无我无人,有我建立无我体,以无我体在有我之中,对立生出无我之体。既然无我,大同一体啊。我是无我,你是无我,我们相貌不一样,但是无我是一样,因为无我是体是一。相有诸相,就是一切相是一体,有我见无我。有无是诸法之相,生出无我之体是什么呢?大家同为一体,就是无我在有我之中,有我在无我之中,不是舍有我另有无我可得,头上安头,那就错误了,那就离开了佛法很远很远。你在这个有我体里面建立实相,建立无我,建立空性,建立大同一体;这时你安住在这个世间,我们就修这个般若行,这个叫做中道思想。这个不偏有不偏空,在有是俗义谛,在空是圣义谛,在中间无所得,此人为菩萨。如果你认识到这个问题,你这样的行为,你就是一个菩萨。你有一念这样的思维,你就有这一念是真实菩萨,如是净信者,如来实知实见,与实相相应故,与善相应故。什么叫善呢?修诸善法,对当下这个我,生起无我的体,你了解这个体的时候,安住在这个相上面,没有分别,这里面能生一切功德,能生诸法实相,能生莲花,莲花小小的在你脚下生出来了。你不断的思维,不断的相续,你的功德不断的广大,你的大丈夫相、大自在相、大安住相、大安乐行,在你脚下,慢慢的你就增长了威德力。你自己感觉到你在这个地方,你是有感觉的,是有体会的,你会感觉得到,一定能够在你心中生出来。这一念生起的时候就不可思议了。因为有缘起故,有随缘行。
随缘这个缘是相,随缘建立体空,只要你是随缘就是平等的,随缘是无住,随缘是大安心。知道了缘才能随缘,你不知道缘怎么随缘呢?知道过去的因,知道了缘起是我执,因为我执才产生痛苦。现在这个缘来了我不住了,我了解它了,我认识到了,你的这个心就越放越松,越放越松。如果你执着,越执着越坚固。这个随缘并不是随便,随缘是修一切善法不住于相。
所以随缘后面就是无所求行。你想想在你随缘行的时候,你发现你无所求。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缘,是过去的因,因为我执着了,才有大家积聚在一块,我要放松了,大家也就散开来了。因为我们有这个执着,才有我们大家的相续,这种相续你再执着,虽然是善法的相续,也只能作为一个天道而已。我们现在变成出家、在家,都是过去的执着而来,也是一种执着体,毕竟还在六道轮回啊!但是果报我们看不见啊,你这个坚固执着的体,没了解它的性空,没了解你本来是没有我的体,你不知道大众是一体的。你在心里面产生一个分别,或着随便,也就是对你当下不珍重,对你当下念念不珍重。随缘恭敬,什么叫恭敬啊?什么叫礼拜?恭敬就是礼拜。不恭敬,你礼拜也是假礼拜。什么叫恭敬呢?如果你了解了这个性空的道理,当下这一念生起无上的信心的时候,叫一心,而一心即恭敬。如果你没有这个一心,你就不是恭敬。什么叫一心呢?一心是大忏悔。一切法观诸法空相,是为一心。一心是大同,我们一念与大众同为一体,这叫一心。一心并不是我意识的一心,是觉的一念为一心,觉悟到实相。而这种实相相续的那一念叫一心,并不是说我们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念的那个一心,那叫意识的一心,是意识;并不是觉悟的一心。
那是用意识,用耳朵听到以后,相续在耳朵,刹那刹那产生摩擦,而这种摩擦产生惯性的摩擦。我有一天在海边睡了一个晚上,那个船过来突突突突地响,搞到我一晚上都没睡觉。我问另外一个法师,这个船这么吵你怎么睡得着啊?他说我恰恰像凡夫,你听到这个船的声音很烦,但是我要听不到反而烦。他觉得没有这个船的声音,他感觉失去了什么东西的感觉。他反而觉得心里有中惊恐的感觉,他非要听到这个声音睡觉。就像那个孩子,妈妈在旁边摇啊摇,妈妈一走就哭起来了,妈妈摇一摇他又睡着了睡得很好,但是妈妈一走了,他又醒过来了,所以他没有这个声音在哼啊,他反而睡不着觉。所以人就是这样,在声尘里面其实是一个识在被一个声音给拉住了,他认为这个是解脱体,其实那不是解脱体,那是一个识跟尘两个连在一起,变成一个惯性了,而这种惯性还是在六道轮回之中,根本没有出来生死。所以把这个识当作解脱之相,不管是善法也好恶法也好,都是不能出离生死的。我在博客里面写了一篇文章就讲到这个问题:用识,以为这个识是解脱的对象,其实识是不能解脱的,非常的危险。因为因果在那个地方,果报我们看不见,但是你这个识它肯定要堕落于果报。
我们只有把自己这个识融到法界里面去,识本来是空的,跟法界同体,法界是无识的,那个识本身就是法界里面生出来的一个幻景。法界是什么呢?是心与法的同体,就是法身和报身。一旦你这个识断灭了,但是你的觉性还在那个地方的时候,你的觉性显现出来的时候,就是法身和报身。但是你执着于识的时候,你不融到法界里面去,你首先没要觉悟这个道理,然后用识来做事,都在识上面下功夫。所以这个识是虚幻的,只有你融到法界里面去。你说我把我这个功德做了以后回向到法界里面去,你说有没有用?我们永远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但确实真的有用,融到法界里面去是真实,那是实相。如果另外有所着就错了。因为法界不可思议,融到法界里面去了,这个体其实就是法身和报身,那是空性和空性本来含着的德在那个地方。我们修行打坐,你可以看到山河大地及虚空的功德,可以看到它的静相的功德。一个人德行很重的时候,山会冒出一种烟,这种烟都是紫色的。一个人的德行非常好的时候,你走到那个地方,那个地方都会吉祥。所以你德重会感召于天地,天地是德之本。没有天地,没有法界,你这个识里面不能够影现出你自己,我现在的这个果报、福德。如果你大德现前的时候,你走在大地上面,大地会冒紫色的烟。所以你走到哪个地方,人家觉得你身上有光,有这种感觉。一个人德重这个山河大地会产生变化。一个人德轻或着没有德的人,就不会。但这种果报我们发现不了。我们在现实中从我们的意识上面永远发现不了,但相上面可以看得到,实实在在的可以看得到的,别人家有感受的。如果你真实的把你的功德回向到法界里面去,你破你的识,不要相信你的识,然后彻底的相信法性,彻底的相信这个缘起性空的道理,融到这个法界里面…
《《金刚经》系列开示 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