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裏面,我們把藏識轉爲大圓鏡智的時候,那裏面就是一個圓圈,什麼都沒有了。如果你要是不能轉,就變成藏識。什麼叫藏識啊?所有的東西堆在那個地方,到那裏面去以後呢,就像倉庫一樣。而這個倉庫,盡虛空遍法界,你是成佛的境界還是六道輪回的生死,還是涅槃,都在這個大圓鏡智裏面。你把這個東西都種在裏面,將來都要開花結果。只要你沒有到寂滅雙亡的狀態,都有將來的果報的。但是如果你真正進入到寂滅雙亡的狀態,就沒有果報了,因果都不存在,沒有因果了,徹底的一體性,叫勝義谛,也叫第一義谛,就是言辭道斷的狀態。我們應該要知道,我們本來就是第一義谛。從這裏面我們可以看到什麼東西呢?就是涅槃跟生死是了不可得。把你這個佛菩薩在你理念裏面認識到,諸佛菩薩、涅槃生死、六道輪回,是不真實的。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應該去執著,很簡單的,因爲我們理念上知道第一義谛是什麼了。所以在你腦海中建一個第一義谛的覺性,你應該知道。
天天喊修行嚷著精進的人,其理上本就沒會到第一義谛;有沒有一個絕對滅除先世罪業撥除一切業障的方法?
所以在此世界,第一義谛不可思議之妙法,我們一般凡夫在業報裏面,在惑業,惑障、業障、報障,惑障就是貪瞋癡慢疑,我們在無明中,我們凡夫把這個生滅,有佛可成,有涅槃可證,我們天天修行啊,我們要行菩薩道啊,天天發菩提心啊,一類的東西,談般若都是不存在的。這些東西在你心中,一般人聽了就會驚恐。作爲我們每天都在學佛,每天在打坐修行,到最後面這些東西都不能要,那我們怎麼辦?這個時候你就害怕,一般人聽了這話非常恐怖,那麼多的修行到最後面什麼都沒有了,他非常恐怖。對于六道輪回生死的人呢,特別是修行到這個時候,講般若因緣不成熟不會講的,乃至于有很多人會退心。爲什麼呢?這個珍貴的法是爲發大乘者說,爲最上乘者說,不是一般人所能夠體會到的。也就是說,你今天聽到這個東西,應該是建立無上乘,最上乘的法,不是一般的人所能接受的。聽這個法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聽這個法的人他能夠相信的人,此人先世罪業皆當消滅,一切業障皆當消除,連佛菩薩都了不可得,何況衆生呢?更了不可得。衆生因爲有種種業障障礙了,聽到這個話會受驚恐,然後內心非常恐怖。所以呢,聞金剛經者,是人不驚不怖不畏的話,此人是真實弟子,不可思議的人。這個人能夠把這個東西聽懂了,他內心不驚不怖的話,此人有大善根,不是一佛二佛出世,是無量劫前在佛面前已經種了很大的善根,乃至一念生淨信者,如來實知實見。
什麼是真正的叁皈依?上殿叁皈依的真實境界?爲什麼會老在大殿的門品跨過來跨過去?而不能安住于法?
所以般若智慧這個體是不可思議的。我們不斷的會在上面,以後你念經的時候,你內心都是無牽無挂的。比如我們上早晚殿,大家到底是用什麼心在上早晚殿的?其實只有兩個心,一個心就是生滅之心,就想:我要發菩提心,皈依佛,一句話思維一下進入到裏面去,都是這樣的思維。其實這個文字的思維,然後進入到這個體裏面都是錯誤的。皈依佛,念念覺就是皈依佛。在覺性裏面,你知道萬法皆空,這個體性你已經明了了,就是皈依佛。皈依法,這個世界都是平等之相,一切文字,一切衆生都是平等之相,所以叫皈依法。皈依僧,每個字念了聽了以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內心很清淨,叫皈依僧。所以我們在皈依的時候,你念完的時候已經皈依了,爲什麼呢?你安住在平等的法裏面,安住在覺裏面,安住當下這個清淨裏面。你懂不懂裏面的意思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爲你已經安住在法裏面修行了,所以我們行住坐臥,念念覺,念念平等,念念清淨,這個叫做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從文字上思維,其實還是從門外往裏跨,你天天跨,天天跨,跨來跨去,都在門外門內跑來跑去的,你爲什麼不進來呢?你天天念,但其實你就在門前門外的跨來跨去的,你就是進不來。所以,念一次就跨個來回,念一次就跨個來回,其實你根本就沒有進來。但是你進來了以後是什麼樣子的呢?進來以後,宇宙法界本來是空性,本來是平等性,宇宙法界在念念之間清淨之處,明明了了,很清晰的,不打妄想,當下的體。你這樣的去念,你內心中無有障礙,那你這堂課下來以後,就是真正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了,所以很清淨的下來,這樣是住在法裏面了,這叫住法,住位。你這個皈依的體只是信位啊。你信位還不一定呢,你還從不在體裏面進入到體裏面的一個過程。
怎麼安住到法裏面去呢?安住于法是何行態?
現在衆生呢,看經典,這個經典是給我講開示的,講了半天,放了以後就沒有了。然後講一部經典,啊,我又覺悟了,又進來了。所以看書的時候呢,就想覺悟了,不看書的時候呢,就沒有了。所以你老是在門邊跨來跨去的,就是不住到法裏面去。現在衆生說實在話,不覺悟的原因在哪裏?就在門邊跨來跨去的。他不知道怎麼安住到法裏面去。因爲你不住法裏面去,比如我現在跟你講法,還有什麼想法呢?我思維什麼呢?一個,我住在大空性裏面;第二個,我住在平等裏面;第叁個,我字字清晰的跟你們講,我很清晰,不打妄想。這當下本體是清淨的,這個就是皈依僧。念念之間,我在講法也好,走路也好,都安住在法裏面。這個叫做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個叫做安住于法。你不斷的住在法裏面,你要住到法裏面去,你不能夠老是在門口跨來跨去的。你思維它的意思,淨空法師說:爲什麼要做早晚殿呢,早上起來就告訴我們要發菩提心,早晚殿念一遍叫你回憶要發菩提心,要行菩薩道;晚課是忏悔業障,你一天做了好多壞事。他就不住法裏面去,他把這個東西呢變成一個教學的方式,然後我們怎麼去做人,……其實安住法裏面,哪有什麼人不人做呢?全部是佛法。你皈依佛法,就住到法裏面去就對了。所以我們一天到晚,一定要住到法裏面。
六祖大師的珍貴不在于他的悟,而在于他的住?
所以上早晚殿的時候,我現在跟你講的時候,你覺了,覺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六祖大師爲什麼跟別人不一樣?他跟別人不一樣的,不是悟的體,是他住的體。悟,我們都可以悟到這個道理。但是能住下來的人就比較少。所以六祖大師一聞到這個東西,馬上住進去,就像我媽媽現前了,我馬上跟媽媽在一塊,他一天到晚都跟媽媽在一塊,所以這個人才叫聖人。這個人他就現量上馬上心開意解,非常的清淨,跟法性融成一體。這個世界對他來說,那麼平等,那麼清淨,那麼自在,那麼安住,那麼無住,那麼無體,那麼無相。但是我們不是的,我們聽了以後呢變成邏輯,變成思維(這是最大的行持誤區,99%的人難以越過這個誤區)。
常福法師實踐大方廣佛華嚴經的一段經曆,六祖大師開悟後在獵人隊住十五年幹什麼呢?
就像我過去學華嚴經一樣,我天天看華嚴經,我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我就不住。我知道色聲香味觸法都是跟華嚴是相應的,我也知道這個道理啊,但是我不住。這個道理我很清晰,但是我做我的,法是法,我還是我。這個法我都懂,但是我跟人家講的時候,也都通達。比如這個凳子就是色聲香味觸法,把凳子拆開就是色聲香味觸法,色聲香味觸法就是華嚴的流露。所以這一切法都是華嚴境界。我也知道啊,但是我自己獨立的我跟華嚴境界産生一個距離,強行的拉開,然後我還是我,華嚴是華嚴,跟我沒有關系。所以看華嚴的時候,講那個道理我都會講,但是我自己不住到裏面去。我自己還有我自己獨特的思維,有我自己的想法,就是跟華嚴一點關系都沒有。所以叫我去講華嚴經,我才不去講呢,我要自己打坐啊,修行啊,搞這些東西,跟華嚴就是不能相應。其實道理非常明了。所以,明了這個道理,理上解了,不能代表你事上已經落入了。而六祖大師不同的,一聽到以後,他就不再思維,就住到裏面去了,他住到裏面去永不再變,他那個心非常純潔,因爲他是一個樵夫啊,沒有那麼多的雜心,沒有那麼多的名利欲望,非常純潔。知識多的人有一個不好的地方,所知障礙,他不能夠非常純樸,安住在那個法上面,他講那個道理,他自己不住到裏面去。一旦住到裏面去,砍柴啊,放牛啊,打獵啊,對他來說,都安住在法裏面,沒有任何障礙。他在法裏面住了一十五年,在獵人隊裏面,在幹什麼,就是煉這個法,就是煉他這個心。所以他這個心明了以後,十五年之間,在獵人隊裏面來煉他這個心。
此世界中:哪個是你的刀?哪個是你的石?哪個是你的關?
那我們不講明了,我們現在明了都還沒明了,拿什麼煉呢?不知道拿什麼煉。有人明了了不肯煉,有人明了都不明了,他怎麼煉呢?所以不明了的人沒有東西煉啊。你叫他閉關啊,他沒有東西怎麼煉呢?所以都是亂搞的,只是種一點善根而已。他沒有得到體,怎麼煉呢?所以呢,我們在生活中來煉我們這個心。所以我在第一次講的時候講告訴你,娑婆世界,我們現在看到的一切境界,就像一個磨刀石一樣,讓我們在這裏磨刀。那我們要會磨,這把刀一定要拿到,然後在這個石頭上磨。所以這個世界就是一塊石頭,我們要學會磨這把刀。不磨的話,這個刀永遠是鈍的。過去的禅師開悟以後,十年二十年不動心,安住在裏面不動心。我們在師父面前,是不是找到了那把刀?是不是知道了這是磨刀石?找到了這個磨刀石,找到這把刀。你不要離開這個境界另外找磨刀石,找不到了,因爲磨刀石就在你當下。你沒有找到這把刀,你也很麻煩。所以這個刀跟磨刀石要相應。所以我們這個世界是個磨刀石,十年磨刀,二十年磨刀。
自度:何時可以開始自度?如何布局自度?不自度會如何?
過去的禅師,四祖在叁祖面前住了多少年?二十年、叁十年間,不離開師父。在幹什麼呢?就像六祖大師在獵人隊住了一十五年,他爲什麼…
《《金剛經》系列開示 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