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1▪P2

  ..續本文上一頁在法性上面來講是一不是二。你了知世間所有的萬法是一,然後這個一在你心中相續,這叫念。這個念叫做覺性。這個覺叫行爲的行,叫覺行;覺性的念念相續,叫做一行叁昧。

  一相叁昧叫法,一行叁昧叫心,心是覺性。法性叫法空,法是一體的。什麼叫性呢?我們有佛性,這個法界裏面唯存一念覺性。我們這個覺性是什麼呢?覺性就是我們的心,心無所得故,沒有所得的體。我們的覺性是一體的,就是心是一,法性又是一。覺者分出叁身,覺悟法的人就是化佛。如果你覺悟了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世界是一念覺性。覺性是什麼東西呢?比如知道這是火,這個叫覺性,你意識到這個火的這個意識,這個叫覺性。因爲我知道這是火,這裏面産生了一個覺性。如果沒有這個火,那我這個覺性就不存在。比如看到桌子知道它是木頭,其實木頭是沒有的,它叫木性。這個木頭和這個桌子,桌子叫法性,木頭叫覺性。性與法,一個叫理一個叫事。性爲理,覺性爲理,法空爲事。在你了解這一念覺的時候呢,理跟事圓融的那一刹那,這個過程中你明了了,在這個相應的一刹那,其實你就是佛了。你懂得這個道理那一刹那,其實你就是佛。如果你沒有懂得這個一刹那的道理,你就是凡夫,不相應。所以我們會知道,你那一刹那是佛,還是那一刹那是凡夫,這個是相應與不相應的體,如果不相應你就是凡夫。

  此世界有兩個心很重要,一個是菩提心,一個是生死心。在這個世間你講得再好,如果你不想出離的話,如果你不了解這個覺性,如果這個道理你通達不進去,你會對生死産生非常強烈的執著。過去一個老禅師,他說:世間萬法皆是生死,如果你執著于萬法,我天天念經啊天天念咒子啊,天天在修行這些法,這個東西是虛幻的是空的,這些東西是生死的生滅的,你抓住這個生滅的東西,那你不是抓住生死嗎?你還流浪生死。如果這個東西是空的是假的,你抓住這個空的東西,你不落于偏空嗎?你怎麼抓都錯。那你怎麼去修呢?你天天念這本書,你認爲你在修行,如果你知道這是空的,你在念但是你也不執著,你認爲是空的,那你不偏空嗎?你說空不說空都無所謂,因爲它本體就是空的。如果你現在執著于這個相,這個相的本體是生滅的,你抓住這個生滅的體,那你不還是抓住生死嗎?就是說,你執著也錯,你不執著也錯。你執著了這本書,也犯了錯誤;你認爲這是空的,我不再執著了,還犯了錯誤。因爲你執著不執著,它本體一如,它還是那個體。你執著它也空,只要你執著了,你就在生死;你不執著了,就偏于空,那你怎麼修行呢?那我問大家,你應該怎麼去做?

  其實我們講淨土法門,爲什麼要你念阿彌陀佛?我爲什麼要講西方極樂世界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就是要你認識到一個什麼問題呢?這個跟我平時講阿彌陀佛完全是相應的,不可能不相應。比如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你念阿彌陀佛就能去嗎?你根本不知道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你執著于阿彌陀佛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這聲名號,你知不知道,這六個字是生滅的體,就像你執著于這本書一樣,這個生滅體不斷的在你心中生啊滅啊生啊滅啊,一生一滅,這個法是生滅的。如果你認爲你念到一心不亂,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那又是你的識意識的識,不管是這個識也好,還是南無阿彌陀佛也好,都是一個法上的生滅只是一個善法而已。一個心上的生滅是你的意識,你抓住你心的識,你認爲說我要念到一心不亂,這個識就是叁界,你抓住叁界的體,還在六道輪回。你抓住這個法---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這個六字法雖然是善法,但是畢竟是在你心中不斷的在造。南無阿彌陀佛一聲,南無阿彌陀佛第二聲,你把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當作是一個法在修;你執著于這個法,這個法就變成你心中的一個法執,它並不是法界的真實法,是你心中自己在創造,你並沒有聞到阿彌陀佛,你只能夠聞到你自己的聲音而已。所以不要落于聲塵啊,你聽到你這一聲佛號是落于聲塵,還在六道輪回生死。

  所以印光大師說,即使你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念到水潑不進去也不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必須要有信和願。就是說,你念的阿彌陀佛還是在識裏面,意識在作怪,並不是真實的感受到阿彌陀佛的這個體。所以我講的淨土法門,徹底的離開你這個識,講宗門,要了解阿彌陀佛的那一刹那,要覺悟到法空的體,這個世界是一不是二。我爲什麼說這個世界都是阿彌陀佛呢?這就是法,法空之意。法空那個一刹那,這個世界沒有我了,這個世界都是阿彌陀佛,這個時候你的心跟整個的阿彌陀佛相應,那個一刹那其實你就是化佛。如果你的心跟這個世界是排斥心、不滿心,跟道德不能相應,你內心中對這個世界,跟這個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這個體不能相應,你只能跟你這個識相應,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並不是跟這個般若的體相應。你跟法空不能相應,跟般若不能相應,跟大乘經典不能相應;你只能跟你自己所創造的那個阿彌陀佛相應,跟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這六個字相應,你這個識在作怪。不是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你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所以你不會有清淨的狀態。

  爲什麼呢?你心中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講法的時候,他的弟子都現自在行、快樂行、安心行,不會整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是沒有的,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聽了以後很自在。比如你走到外面去,人家罵你打你說你講你,對你來說你心如如不動很自在,因爲聽聞了阿彌陀佛,一切聲音皆是阿彌陀佛光明的聲音,所以你聽了以後你內心很自在,沒有我,這個時候你走到外面去,就像大丈夫一樣;就像老虎來了,跟螞蟻走到一塊一樣。你在那裏走的時候,那螞蟻在罵你,你根本就聽不見的。你這個時候大丈夫相出來,你就是很自在的在外面走路。因爲你聽了法以後起一種大力,這個叫做力,並不是靠聲音把你給忘記,不是我聽不到你罵我的聲音,靠這種遮止的聲音。以相遮理,以理遮相,就是理把相遮住了,相把理給遮住了。我們現在人都是這樣的,以相遮理,以理遮相,說理的時候就狂,把理說得天花亂墜,在相上做不到圓滿。有人在相上面做得非常好,但是他理上不能通達,理跟相互相遮,就像一個屏風把你遮起來了,要不就這邊行,要不就那邊行,他就是不進入中道思想,所以走到哪個地方都有障礙,不能行大丈夫之行。釋迦牟尼佛說法,是中道思想,到任何地方他可以現大解脫行、大自在行。

  所以從宗門來講,如果這裏有一百個人坐在這裏,外面起了火,你現在有一對寶在這裏,後來有人要救你出去,他就想你喜歡什麼,然後跑進入把你的寶貝搬跑了,所有人就跟在後面一起跑出去了,所以這個金子就是宗門。只要把宗門抓住了,那所有東西都會順從。我們不知道修行的一個大方便,不知道修行的真實處,不知道修行的訣竅,就是抓住宗門,一切皆順。以衣帶水,抓住了衣領,衣服全順,你到處亂牽,把你搞得亂七八糟。比如我們吃飯,宗門是什麼樣子的呢?這個飯吃下去你肚子就一定飽,有的孩子他什麼都不懂,他就吃飯,他肚子就飽了。學教的人是什麼呢?這碗飯我吃下去應該經過喉嚨,經過喉結,經過腸,經過肚子,經過胃,然後怎麼消化怎麼樣,他把這個全部研究一遍,研究完以後呢再吃這碗飯,那他要經過好長時間才能把這碗飯吃下去。但有人很笨,他就把這碗飯端起來就吃,其實照樣消化。所以聖人他叫我們這樣做,你直接抓住宗門要害,只要抓住了,什麼都擺平,並不是說教門不學。所以爲什麼要強製信呢?你看我們念佛,其實裏面不可思議的妙德在裏面。你要去研究道理的話,你要搞個焦頭爛額的。但是如果你要從宗門下手,非常迅速。所以我們講這個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功德啊,這個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啊,這個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慈悲啊。你不需要去研究它的過程,你直接的依順它。這裏面看似神秘,看似像迷信一樣,但是如果你真實的這樣行,我們的心轉變了,這個世界就轉變了。就像你金子被拿走了,你就跟著跑了,所有的法門自順,一切法門自己就順了。但是如果我們非要把這些所有的事情搞清楚,還要看很多經典這樣搞,結果搞了半天,你什麼東西都沒有搞清楚,到最後面你再來行的時候,一大堆的習氣和毛病,所知障把你障礙了,你就不能夠真實的去修行。所以我們這個修行,宗門和教門有差別。事實上,我們學教門根本就學不通,以我們現前的這種智慧,我們只能産生所知障。稍微學一下,我們的學問就出來了,然後知道很多道理。但是從宗門下手太快了,一念就成佛,就像坐飛機一樣,坐上飛機,然後飛機飛走這個過程還是有的,非常迅速一瞬間就過去了。你還沒看到這個過程,其實已經經過了。有的很明明了了、清清楚楚的知道這個過程,過去學教的道理,怎麼過來怎麼過來,你自己分析的很清晰。你好像很清晰,但是有的人不清晰。

  就像我現在修寺廟一樣,這個寺廟怎麼修起來的呢?有人說常福師過去修行修來的。這個過程是怎麼過來的呢?我們不知道,這個福報是怎麼到我身上來的呢?我們不知道。糊裏糊塗的就把寺廟建起來了,我自己非常的糊塗,因爲我在宗門裏面一直是如如不動,所以我才有這種效果,如果要把它研究透,我到現在可能還在裏面研究它,到現在還沒有出來,這個寺廟到現在還沒有做起來,也沒有我現在這些光明利落,沒有現在這樣的自在體,因爲走的是宗門就是這樣迅速。它並不是沒有過,過了你不知道。就像你吃飯肚子飽了,但怎麼飽了我們不知道。研究的人吃飯怎麼飽怎麼飽,研究了半天飯還沒有吃。但是我們只要你飯吃下去你肚子就飽了,但是是糊裏糊塗的飽的,你晚上睡覺都是糊裏糊塗的。其實很多的解脫,很多的受用,很多的妙用,在你心中不斷的在受用…

《《金剛經》系列開示 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