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1▪P2

  ..续本文上一页在法性上面来讲是一不是二。你了知世间所有的万法是一,然后这个一在你心中相续,这叫念。这个念叫做觉性。这个觉叫行为的行,叫觉行;觉性的念念相续,叫做一行三昧。

  一相三昧叫法,一行三昧叫心,心是觉性。法性叫法空,法是一体的。什么叫性呢?我们有佛性,这个法界里面唯存一念觉性。我们这个觉性是什么呢?觉性就是我们的心,心无所得故,没有所得的体。我们的觉性是一体的,就是心是一,法性又是一。觉者分出三身,觉悟法的人就是化佛。如果你觉悟了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世界是一念觉性。觉性是什么东西呢?比如知道这是火,这个叫觉性,你意识到这个火的这个意识,这个叫觉性。因为我知道这是火,这里面产生了一个觉性。如果没有这个火,那我这个觉性就不存在。比如看到桌子知道它是木头,其实木头是没有的,它叫木性。这个木头和这个桌子,桌子叫法性,木头叫觉性。性与法,一个叫理一个叫事。性为理,觉性为理,法空为事。在你了解这一念觉的时候呢,理跟事圆融的那一刹那,这个过程中你明了了,在这个相应的一刹那,其实你就是佛了。你懂得这个道理那一刹那,其实你就是佛。如果你没有懂得这个一刹那的道理,你就是凡夫,不相应。所以我们会知道,你那一刹那是佛,还是那一刹那是凡夫,这个是相应与不相应的体,如果不相应你就是凡夫。

  此世界有两个心很重要,一个是菩提心,一个是生死心。在这个世间你讲得再好,如果你不想出离的话,如果你不了解这个觉性,如果这个道理你通达不进去,你会对生死产生非常强烈的执着。过去一个老禅师,他说:世间万法皆是生死,如果你执着于万法,我天天念经啊天天念咒子啊,天天在修行这些法,这个东西是虚幻的是空的,这些东西是生死的生灭的,你抓住这个生灭的东西,那你不是抓住生死吗?你还流浪生死。如果这个东西是空的是假的,你抓住这个空的东西,你不落于偏空吗?你怎么抓都错。那你怎么去修呢?你天天念这本书,你认为你在修行,如果你知道这是空的,你在念但是你也不执着,你认为是空的,那你不偏空吗?你说空不说空都无所谓,因为它本体就是空的。如果你现在执着于这个相,这个相的本体是生灭的,你抓住这个生灭的体,那你不还是抓住生死吗?就是说,你执着也错,你不执着也错。你执着了这本书,也犯了错误;你认为这是空的,我不再执着了,还犯了错误。因为你执着不执着,它本体一如,它还是那个体。你执着它也空,只要你执着了,你就在生死;你不执着了,就偏于空,那你怎么修行呢?那我问大家,你应该怎么去做?

  其实我们讲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你念阿弥陀佛?我为什么要讲西方极乐世界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就是要你认识到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个跟我平时讲阿弥陀佛完全是相应的,不可能不相应。比如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你念阿弥陀佛就能去吗?你根本不知道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你执着于阿弥陀佛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这声名号,你知不知道,这六个字是生灭的体,就像你执着于这本书一样,这个生灭体不断的在你心中生啊灭啊生啊灭啊,一生一灭,这个法是生灭的。如果你认为你念到一心不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那又是你的识意识的识,不管是这个识也好,还是南无阿弥陀佛也好,都是一个法上的生灭只是一个善法而已。一个心上的生灭是你的意识,你抓住你心的识,你认为说我要念到一心不乱,这个识就是三界,你抓住三界的体,还在六道轮回。你抓住这个法---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这个六字法虽然是善法,但是毕竟是在你心中不断的在造。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南无阿弥陀佛第二声,你把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当作是一个法在修;你执着于这个法,这个法就变成你心中的一个法执,它并不是法界的真实法,是你心中自己在创造,你并没有闻到阿弥陀佛,你只能够闻到你自己的声音而已。所以不要落于声尘啊,你听到你这一声佛号是落于声尘,还在六道轮回生死。

  所以印光大师说,即使你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念到水泼不进去也不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必须要有信和愿。就是说,你念的阿弥陀佛还是在识里面,意识在作怪,并不是真实的感受到阿弥陀佛的这个体。所以我讲的净土法门,彻底的离开你这个识,讲宗门,要了解阿弥陀佛的那一刹那,要觉悟到法空的体,这个世界是一不是二。我为什么说这个世界都是阿弥陀佛呢?这就是法,法空之意。法空那个一刹那,这个世界没有我了,这个世界都是阿弥陀佛,这个时候你的心跟整个的阿弥陀佛相应,那个一刹那其实你就是化佛。如果你的心跟这个世界是排斥心、不满心,跟道德不能相应,你内心中对这个世界,跟这个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这个体不能相应,你只能跟你这个识相应,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并不是跟这个般若的体相应。你跟法空不能相应,跟般若不能相应,跟大乘经典不能相应;你只能跟你自己所创造的那个阿弥陀佛相应,跟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六个字相应,你这个识在作怪。不是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你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所以你不会有清净的状态。

  为什么呢?你心中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他的弟子都现自在行、快乐行、安心行,不会整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是没有的,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听了以后很自在。比如你走到外面去,人家骂你打你说你讲你,对你来说你心如如不动很自在,因为听闻了阿弥陀佛,一切声音皆是阿弥陀佛光明的声音,所以你听了以后你内心很自在,没有我,这个时候你走到外面去,就像大丈夫一样;就像老虎来了,跟蚂蚁走到一块一样。你在那里走的时候,那蚂蚁在骂你,你根本就听不见的。你这个时候大丈夫相出来,你就是很自在的在外面走路。因为你听了法以后起一种大力,这个叫做力,并不是靠声音把你给忘记,不是我听不到你骂我的声音,靠这种遮止的声音。以相遮理,以理遮相,就是理把相遮住了,相把理给遮住了。我们现在人都是这样的,以相遮理,以理遮相,说理的时候就狂,把理说得天花乱坠,在相上做不到圆满。有人在相上面做得非常好,但是他理上不能通达,理跟相互相遮,就像一个屏风把你遮起来了,要不就这边行,要不就那边行,他就是不进入中道思想,所以走到哪个地方都有障碍,不能行大丈夫之行。释迦牟尼佛说法,是中道思想,到任何地方他可以现大解脱行、大自在行。

  所以从宗门来讲,如果这里有一百个人坐在这里,外面起了火,你现在有一对宝在这里,后来有人要救你出去,他就想你喜欢什么,然后跑进入把你的宝贝搬跑了,所有人就跟在后面一起跑出去了,所以这个金子就是宗门。只要把宗门抓住了,那所有东西都会顺从。我们不知道修行的一个大方便,不知道修行的真实处,不知道修行的诀窍,就是抓住宗门,一切皆顺。以衣带水,抓住了衣领,衣服全顺,你到处乱牵,把你搞得乱七八糟。比如我们吃饭,宗门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个饭吃下去你肚子就一定饱,有的孩子他什么都不懂,他就吃饭,他肚子就饱了。学教的人是什么呢?这碗饭我吃下去应该经过喉咙,经过喉结,经过肠,经过肚子,经过胃,然后怎么消化怎么样,他把这个全部研究一遍,研究完以后呢再吃这碗饭,那他要经过好长时间才能把这碗饭吃下去。但有人很笨,他就把这碗饭端起来就吃,其实照样消化。所以圣人他叫我们这样做,你直接抓住宗门要害,只要抓住了,什么都摆平,并不是说教门不学。所以为什么要强制信呢?你看我们念佛,其实里面不可思议的妙德在里面。你要去研究道理的话,你要搞个焦头烂额的。但是如果你要从宗门下手,非常迅速。所以我们讲这个世界就是阿弥陀佛功德啊,这个世界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啊,这个世界就是阿弥陀佛的慈悲啊。你不需要去研究它的过程,你直接的依顺它。这里面看似神秘,看似像迷信一样,但是如果你真实的这样行,我们的心转变了,这个世界就转变了。就像你金子被拿走了,你就跟着跑了,所有的法门自顺,一切法门自己就顺了。但是如果我们非要把这些所有的事情搞清楚,还要看很多经典这样搞,结果搞了半天,你什么东西都没有搞清楚,到最后面你再来行的时候,一大堆的习气和毛病,所知障把你障碍了,你就不能够真实的去修行。所以我们这个修行,宗门和教门有差别。事实上,我们学教门根本就学不通,以我们现前的这种智慧,我们只能产生所知障。稍微学一下,我们的学问就出来了,然后知道很多道理。但是从宗门下手太快了,一念就成佛,就像坐飞机一样,坐上飞机,然后飞机飞走这个过程还是有的,非常迅速一瞬间就过去了。你还没看到这个过程,其实已经经过了。有的很明明了了、清清楚楚的知道这个过程,过去学教的道理,怎么过来怎么过来,你自己分析的很清晰。你好像很清晰,但是有的人不清晰。

  就像我现在修寺庙一样,这个寺庙怎么修起来的呢?有人说常福师过去修行修来的。这个过程是怎么过来的呢?我们不知道,这个福报是怎么到我身上来的呢?我们不知道。糊里糊涂的就把寺庙建起来了,我自己非常的糊涂,因为我在宗门里面一直是如如不动,所以我才有这种效果,如果要把它研究透,我到现在可能还在里面研究它,到现在还没有出来,这个寺庙到现在还没有做起来,也没有我现在这些光明利落,没有现在这样的自在体,因为走的是宗门就是这样迅速。它并不是没有过,过了你不知道。就像你吃饭肚子饱了,但怎么饱了我们不知道。研究的人吃饭怎么饱怎么饱,研究了半天饭还没有吃。但是我们只要你饭吃下去你肚子就饱了,但是是糊里糊涂的饱的,你晚上睡觉都是糊里糊涂的。其实很多的解脱,很多的受用,很多的妙用,在你心中不断的在受用…

《《金刚经》系列开示 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