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1▪P3

  ..续本文上一页。但是不懂得宗门的人,也不懂教门的人,彻底的是愚蠢者、凡夫,等于没发菩提心,他注重这个生死的体。特别我们这些在庙里修行的人,对发菩提心,敢于出离生死,要升起无上的信心。

  所以我为什么不要你们去宣传,只要我们几个人在这里学习就可以了。结夏的时候,我们随便在一块谈一谈,谈谈金刚经的本意。而且我们这个东西不是在搞学问,我希望大家在这个结夏的过程中了解这个实相,然后产生相续的体,在你心中修行。所以常常在一块坐着修行很重要,听闻思考,这个东西不能够断绝,断绝了你不能产生念念相应,不能成就一行三昧。其实一相三昧明了了,产生念念相续就是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其实就是佛啊,一念相应就一念佛,念念相应就是念念佛。你走到哪个地方你念念相应,其实你就是佛。你认为你自己念念相应的这一刹那,你就是佛,念念相应你念念就是佛,你没有必要的谦虚我不是佛。其实是佛的这种概念是什么?好像说我是佛,是不是贡高我慢啊,其实那个叫做菩提心。菩提,觉也;佛,觉之意。什么叫佛呢?华文叫做觉悟的意思,觉悟其实就是佛,念念觉就是念念就是佛,就是一尊化佛。所以不敢称自己是佛的人,你可以称为菩提心,一行三昧就是菩提心,念念相应就是念念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佛心,很简单的。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一念跟这个心相应的人,了解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的这个体,此人叫做理上入,这个叫宗门。依宗示教,讲法的目的就是示这个法界的教,法界为教,我们现在坐在这个地方也叫教。

  世间的法一个是宗门,一个是教门。达摩大师是以教门来入的,入事,我们从事上修。我们有很多人业障比较重,不能够从理上观入,不能够从理上来修行,不能直接从菩提心、跟法空和觉性相应的这个体修,只好从事上修。大家紧紧记住,不从理就从事,不从事则从理,这个理跟事,你必须由一门而入。如果你不从一个门入进去,那你就等于不是修行者,这个是很重要的,不从理入就从事入。

  什么叫事行?就是从相上怎么去修行?第一个,达摩大师从四加行上面来说,第一个叫报冤行。在这个世界上面有很多苦。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世界有很多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我们从教上面思维,我们生下来这个生是一个苦。什么叫苦呢?苦就是一个果报。苦集灭道,第一个就是苦。苦就是众生非常强烈的分别心,就是贪瞋痴慢疑。我们苦从哪里来?苦从贪瞋痴来,没有贪心就没有苦,贪就是淫欲心,男女的淫欲心,这就是贪,根本上来贪。如果你男女这个淫欲心断了,你这个贪心就不存在了,没有了。所以人贪心难断,瞋心好度,要度一个瞋心的人,非常好度,要度一个贪心的人,非常的难度。为什么世间那么多人不愿意出家呢?不离贪心故。贪心的根本在哪里呢?小贪就是一块钱两块钱,大贪就是男女的欲望,男女的淫欲心,见到漂亮的女子就喜欢,见到庄严的男子就产生执着。出家人淫戒是第一,在家人是菩萨戒,菩萨戒是度瞋。比丘戒是重视什么呢?重视淫欲。为什么出家人不能结婚呢?为什么出家人不能成家呢?在家人为什么可以成家呢?在家人断贪其实就是出家人。有人讲,我已经没有贪了,我已经男女相已经没有了,事实上如果你年轻十岁二十岁的时候,你就会出来,它有个根在那个地方。这个根要把它转掉,转成清净的法身。如果不转成是佛的境界,那你的贪心一定还在。没有念念相应的觉性,是不能断贪心的。你没有这一念的菩提心,叫一行三昧,你不住在那个体上面,就是生灭心。你就是重视生灭心,生灭心就是淫欲心。六祖大师讲:淫心即佛性,断淫即法身。

  为什么要断淫呢?淫心的本体就是贪,贪的本体就是法性,法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清净的法身,也就是佛。就是说,这个淫欲心的本体,它绝对的体是清净的,就是佛。但是从相上而言,有强烈的欲望,但是绝对的体里面,是清净的法身。如果你断除了淫欲,生死寂灭,生灭灭已,寂静为乐。不能说你没有了,你已经转为了清净的法身。比如这个凳子是木头,但是已经转为了木头的体就是清净的法身,木头就是清净的法身。不管凳子怎么变,木头还是清净法身,离开了木头就没有凳子可得。但是凳子绝对离不开木头,但是木头的本体绝对的清净。如果你回复木头的本性,生灭的体寂灭,就是不生不灭,就是佛性。从始到终,它永远在,它没有生过也没有灭过,也没有多一点也没有少一点。所以淫心即佛性,淫欲心就是我骂你的本体就是佛性,就是烦恼不障菩提,烦恼不碍清净,烦恼是虚幻的,没有实体的。

  比如我骂你,你也烦恼我也烦恼,但是我骂你的声音,它有没有烦恼呢?这边手里面、口里面、眼睛里面找烦恼,找得到吗?耳朵里找烦恼找得到吗?鼻子里找烦恼找得到吗?嘴巴里找烦恼、身体里找,找不到。那好,找对面,对面烦恼在哪里呢?眼睛、鼻子、耳朵里面也找不到。那我在声音里找,发现声音里面也找不到烦恼,那烦恼在哪里呢?这里也找不到,那里也找不到,中间也找不到,烦恼在哪里呢?所以没有体,烦恼本体就像水里面的月亮一样,是虚幻的虚妄的。所以阿罗汉证到这个地位的时候,烦恼不能侵习了。所以烦恼不障碍菩提,不障碍清净,就是淫心即佛性,知道妄就是清净。你知道这个烦恼的本体是虚妄的,那个就是佛性了。

  淫心即佛性,断淫即法身。就是说,你断掉这个淫,即你本来的面目,就像这里面灯灭掉了,你什么都看不见,但是我们都在里面,灯亮了,我们都出来了。你断除了生灭的心,我们什么都看见了,原来我们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我们不断淫,我们仍然还在这里面,但是我们什么人都看不见。所以我们一旦觉悟了,或者是明了了,在这个世界上面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云开雾散,你的本来就显现出来。所以我们现在都是虚妄不真实的,你要了解这个道理。我们把贪心转掉,我们的贪心就是黑暗,转成清净的体。怎么转?无转之转。就是你了解了它的本体,光明出来了,你的贪心就转为清净的体。因为你的贪还是当下的这个体啊。比如我手打你,你烦恼,手还是手,声音还是声音,一旦觉悟的时候立即解脱。这个解脱非常迅速。就像灯一亮,都解脱了。如果灯光不亮的话,就重视黑暗,不重视我们现在这么多人,黑暗就是叫迷惑,没有智慧,不是真的有个黑暗把你遮住了。迷者就是凡夫,悟者就是佛!

  贪心是我们苦的根本。人的贪心就像大海的水一样,是绵绵密密的,非常紧密。稍微一点好的东西,你马上就会起贪心。但是如果你立即觉悟我的贪心就是苦的根本的话,从事上来讲你不需要到外面去找,烦恼就从那个地方出来,生死的根本。贪心比瞋心的迅速,要迅速百倍。瞋心的烦恼来得慢。比如你骂我一声,有人要忍啊忍啊,忍出一点功德出来,他知道忍,但是贪心里面根本就没有忍,很迅速的。比如你讲我一句好话的时候,我马上就会开心,一个小花就把你贪心就搞出来了,稍微一句好话,你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都可以给他。在外面一个漂亮的东西,你马上起贪心。你在外面走路,马路很漂亮啊,车子很好看啊,你都起一念欢喜心,起一念贪心。啊!这个我很欢喜。他不会生出平等心。比如空调,这个地方好舒服啊,不舍得出去啊。就像刚才这样,啊,空调这样我都不想出去了!这就是贪心。这个贪心很容易生起。大家想一想,如果这里面一个火炉在烧,你会住吗?你会贪吗?你会立即想离开这个地方。你有没有说空调在这个地方你想立即离开这个地方,你能不能生起来?或者火炉在这个地方烧,我立即离开这个地方。同样说离开这个地方,那我问你,哪个来得快?一定是火在这个地方烧的时候,你很快就生起出离心。你马上,我要出去!但是如果一个非常美丽的人在这个地方,你说我不去执着,很难做得到。所以贪心来得快,非常的迅速。瞋心来的慢,相当于百分之五十。就是说,你在瞋心里面修一百个,相当于贪心修一个。就像你念经一样,你断瞋心,你要念五遍经,但是如果断贪心,要念五百遍,因为它太快了业障非常重,太慢了业障就轻。所以对于在家人来讲的话,给他受个菩萨戒非常轻。比丘戒非常重是对治于贪心,在事上面下功夫。菩萨戒是对心来讲的,因为众生的贪心难断,对在家人一个方便。对出家人没有方便,我们的贪心是烦恼的根本。整个的社会是怎么安住的?就是贪心。你不安吗?没有关系,让你有个妻子,给你一个家,再给你一些名和利,让你增加贪心。只要满足你的贪心,你就不会做坏事,你就安住了。

  在这个世界上面,只要满足于你的贪心就容易心安,小孩子都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子,你说他成绩很好啊,你很听话啊,又会扫地打扫卫生啊,那孩子做事特别有劲。如果你骂他说他,他马上就不干了。你满足于他的贪心,他就愿意。人到大了以后还是这样。昨天来了一个画家,有个人叫他给他画一张画,是没有报酬的,他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后天,他就是不给他画。后来有一个人叫他画四张画,一千二百块一张,他一听说一千二百块钱一张画,四张画,就是四千八百块钱,他马上就来劲。这么热的天,他也画个不停,并且画得非常好。为什么自己的朋友眷属叫他画一张画,他硬是不给他画,推到明天推到后天,但是这个人有了钱以后,马上就有动力,马上就画。他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了,和那个三岁的娃娃有什么区别?其实没有任何区别。就是说,他一辈子都没有长大。他还是那个样子,一个人长了一辈子,还是那个样子。

  那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我们现在长了这么多年,何尝又不是呢?讲你一句好话,你马上就我要修行啊。要是讲一句不好的听,不照顾你一下,不跟你讲一句话,心中就不断的烦恼焦虑不安。你就是要听好话嘛,听好话就满足于你的贪心嘛。对方便来讲在这个世间上像这样做,可以诱导你;对于道上来…

《《金刚经》系列开示 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