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華生處」。迷了不知,如果了達一切唯心,不執妄境,當下空明無礙。
「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這裏是對無明生起輪轉的一個總結,由于這樣,前面妄認身心虛妄假相的關系,所以說是妄有。既然是妄有,說明生死本來不入。生死不入,了什麼生死
但是還沒懂的人,我們要提出,要了生死成佛道。若悟了的人,知道生死不入,了什麼生死
生死實無可了。爲什麼說生死實無可了
生死本空,都是圓覺之性。爲什麼
因我們的心沒顛倒,心沒迷惑,心裏面是一片的空明。好比說一個修行人當他空了以後,明相現前,他沒煩惱、沒妄心,他看到的一切萬物都是明體所觀,即使看電視也是明體所現;即使你所做一切事,別人看著你是在造罪,你都是清淨的,都是在度衆生,因爲你沒有心可動。 這裏悟了以後,別人所以看不懂這個人怎麼這樣,覺得捉摸不著,世界人被你搞得捉摸不透,爲什麼
因說話沒落點、沒固定的說法。今天講淨土,明天可能就講密宗,或者講禅宗,他對不同的人講不同的話,別人相互之間討論會矛盾,跟你這樣講,跟他卻另外一種說法;另一個是行爲沒准則,他所做的事看情況而定,他也可能會入妓女館。過去峨嵋山有一個和尚,就到妓女館裏鍛煉,度妓女,很多妓女都皈依他。他相當有本事,開始時衣服穿得很多,如穿著棉袍,進了妓女館,妓女來把他的衣服一件一件脫下來,脫到只剩下一件衣服時,他馬上逃走,逃進山裏去了;第二天又來,天天來鍛煉。後來做到不動,不動時,那些妓女都拜他,皈依他。那麼就是說到悟了真性以後,這個人沒准則了,這個人你看不透他,高的人看他高,低的人看他低,儍的人看他也跟他的一樣的傻,愚的人看他跟他們一樣愚。他沒准則,他與萬物和光同塵,與萬物同化,他沒有高高在上,他不說我已修得很好、很好,我的境界很高,很高,我很奇特、很奇特,而是和光同塵,與萬物融爲一體,他是「無」的。但是他的「無」就是有,有與無不二,這樣子的人是沒辦法講的人,他沒辦法講自己,你也沒辦法講他。你若是個有名的人,你說他是貪名;你若是個有錢的人,你說他受供養;你若執著工作的人,說他怎麼不去做工作
其實他是在做工作,他做的是聖人的工作,他是度化衆生的工作。人要看透,人到後來不要把自己的面目執著不放,沒面目,你是女的也不是女,你是男的也不是男的,若沒面目時,你才能達到自在。爲什麼
你若執著女的時,你會有女的顧慮,你執著男的會有男的顧慮,你若不落女的、不落男的,就像菩薩一樣就是沒男女的,他沒男女的顧慮。印度有很多裸體修行,有一女的大師開悟了裸體而行,別人見到會驚慌失措,你是女的怎麼能裸體修行,不穿衣
要超越這種境界。但是她當然在山裏面修,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示現。什麼叫示現
一個人若沒男沒女,對有男女執著的人,他要注意身份,考慮你們的顧慮,叫護念衆生。你需要聽大法門,給你講大法門,你若接受不了,那就給你講小法門,這就叫護念衆生。考慮到衆生的地位,不是亂來,正因爲不是亂來,所以有百千萬億的示現。觀音菩薩有叁十二應入衆生世界,你需要他來幫助你,就是這樣的情況,但是你跟他要有緣,你要與他相應,才能水乳交融,才能感應道交,才能達到一致。所以人到那個程度看不透,衆生有妄心以後才輪轉生死,才有無量的現象、無量的執著、無量的煩惱,所以有無量的法門,所以每個法門都是方便。你們知道,只有圓覺是真實,圓覺是沒辦法講的,我們只是旁敲側擊,講到邊上;只能這樣講,因沒文字可說,所以所有的佛法都是對治衆生的煩惱而建立,沒實法可得。你不要執著,不執著不是不修行。執著與執持不一樣:譬如說你走路,老是想著走路,老是爲了自己的目標而走路,我走到那裏就有多少黃金給我得到,或得到什麼利益。如此拼命地走,走得很疲倦、很痛苦,這就叫執著。怎麼叫執持
你走只管走,走得很輕松,愈走愈自在,愈走愈快樂,愈走愈安詳,這就叫執持。佛法的執著與執持就是這樣來分的,你要忘我地修行。你正念佛時要離念佛想,離念佛想的人,叫執持名號,叫沒分別,叫一心不亂。你念佛若拼命想,拼命念,怎樣才能念好,或者執著于功利,執著感應,這樣子就叫執著,執著修行是難修成的。
我們剛才講的就是無明,「故名無明」,以無明心、妄想的心去修行都是沒果實的,都是在輪回當中。所以我們百千劫來都在世界上修行,結果還是做凡夫,還是東求西求,還是要學習,這就是根找不到。根若找到,一悟永悟,一出頭來,一聞千悟,聽到一句佛法,馬上心開意朗。有些人說我學佛學了這麼久還懂不進去,你怎麼一下子就懂得了
不一定。有些人都沒學過,一句話就能懂得;有些人學過,愈學愈深,愈學愈糾纏不清,愈學愈遠;這樣的人相當多,這是以無明心來學佛法,所以不能入門。
善男女!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于醒,了無所得。如空中花,滅于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
無生處故。一切衆生于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佛在這裏進一步對你講,前面已解釋了,這無明大家認爲有實,現在對于無明的實體性要破掉。實際上,「此無明者,非實有體」,沒體性,內外去求,找不到,只因迷了;才妄生迷悶;一覺就沒有了,所以你去求無明、找無明,找不到,無明能放在那裏
沒地方放。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未到,現在也不在內、不在外,沒一個地方可以載得下無明。但是你要知道,你若去看錄音機,眼睛向外看,這錄音機在你的外面,就是無明。你的心思,若念佛,有一個佛號給你念,你覺著是在念佛,就是無明。你覺得有人對不起你,或與你有意見時,就是無明。你若有個感覺在,有個執著在,有個心念在,都是無明。但是它沒體,你若一旦知道這是無明時,一放下就沒有了,一覺就沒有了。覺與無明是相對的,那麼覺心現前時就沒有無明,所以「非實有體」。現在叫你要覺,好比夢中人,夢時不是沒有,夢中什麼都有。有些人做工夫,有境界出現,山、水、佛等都有,不是沒有,但是虛幻的,是無明所現的假相,「及至于醒,了無所得」。醒了什麼都沒有,所以這些人說我看到某師父來見我,看到佛來,認爲自己的境界很高;或看到蓮花時,這些都是無明的作用,是幻化的。「如空中花,滅于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好比病目裏面的空花,滅于虛空;無明滅了,眼睛好了,空中就沒花了。你不可說,有一個確定滅花的地方,把花滅掉了。本來妄生,沒有決定的地方可滅;本來是虛空,只因你眼睛有病,所以是滅沒地方可滅,「何以故」
那麼沒地方可滅,應該說還存在了。但實際上是空無所有。「無生處故」,沒地方。本來沒生,生的都是夢起,無明本來沒生起,因夢而生執著,若沒夢也不會有執著。
分析起來,無明有兩種:俱生無明與分別無明,俱生無明是我們人生生世世,已經形成的無明;十二因緣裏面說的無明緣識,識緣名色等,是說無明無始。過去相續來的,這我們現在做不得主張,現在要做工夫,把它覺破,因對過去已沒辦法,過去已迷了;由父母生來一直在無明裏,一直在不知不覺裏面。另一種是分別無明,是師父造成的,師父叫你執著,叫你這樣做、那樣做,師父把你的路帶錯了,這是師父的罪過;師父叫你著相,這樣顛倒、那樣顛倒,這是師父給你無明,結果許多人給瞎眼師父害了。所以這是分別無明,是由分別而來。分別無明對現在的染汙作用是最嚴重的,假若分別不是無明而是智慧光明的話,這無始的無明很快馬上就破掉,一做工夫就會破掉。所以這分別的明與無明是關鍵,就是現在的教授講解,現在的善知識指點,是至關重要的。過去的已過去,已經形成,現在的人在現實的業報中,我們通過現在的覺悟、現在的明白最要緊。所以無明本來沒生處,你不要找有一個地方;無明本來是空,只要參透它就行了!一切衆生從無生中來,妄見生滅,領悟無生而生的道理,是個關鍵。一切衆生在無生當中,妄見生滅,生東方、生西方,實際上都是妄見生滅,都是我們的佛性裏面,哪裏有東有西
都是佛性的顯現,但是無生不妨生,不妨顯現,若沒顯現是斷滅見,我們不落斷滅。無生而生,無所不生;無相而相,無所不相,都是具足。那麼一切衆生,在無明裏面妄見生滅;你若不妄見,那麼一切現成,一切都是清淨莊嚴,現在所有的地方都是淨土,所有的法門都是妙法。你現在當下的心地就是佛,不但是菩薩,你的心就是佛的心。你不執著菩薩心,甚至講佛心,也不執著于佛心。爲什麼
因爲講佛心還有生滅,覺著有個佛心在,還是生滅,連佛心的生滅也沒有,一切空盡,「是故說名,輪轉生死」。一切衆生只因無生中妄見生滅,所以說即沈沒于生死。好比旋火輪,把火球系在繩上旋轉,實際上是沒圓圈的,只是我們覺著有個圓圈,這就是以妄爲真;衆生迷惑,所有的修行法門都是爲了打破這個迷惑而用功的。若沒這個目的,佛是大妄語,但是佛不是打妄語者,佛是從真實的真如佛性的覺性之道上流出的話,一一引歸我們的大道,所以「妄見生滅,是故說,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爲淨覺隨順。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這裏指出怎樣用功。如來因地修圓覺,我們現在就是如來因地,佛已經成佛了,因地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佛是果,我們現在是因,那麼我們現在的因怎樣修圓覺?「知是空花,即無輪轉」,這八個字是指示悟入的關鍵,要我們在心的觀智中當下了知這些身心世界都是空花,馬上即無輪轉,輪轉一止,真明刹那頓現。知道身體是空的,不執著空。…
《圓覺經直講 第四章 太陽圓風與獅子之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