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謂的真我也並不是離開這個五蘊假合之我的另外一個什麼東西,只是放下對于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的執著,徹底消除生命中的局限和誤會,從而獲得了一種究竟解脫的德性和受用,包括許多方面的功能和力量,也體現在現實生命當中,這種德性和自在受用就是真實的自我,佛法中稱之爲真我。
四、真我
真我,即是真實之我的意思。對外道、凡夫之妄我,而說涅槃常、樂、我、淨四德的“我德”爲真我,因爲大涅槃所具有的八大自在乃是真實之我。實際上,這裏所說的真我就是如來法身,其特性可由“八大自在我”加以說明。由于如來法身具足八種大自在,因此稱八大自在我。八大自在又作八自在、八變化、八神變,即:一能示一身爲多身。二示一塵身滿大千界。叁大身輕舉遠到。四現無量類常居。五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無得想。七說一偈義,經無量劫。八身遍諸處,猶如虛空。這八大自在總括起來也就是終極生命之身心的八種功能,用禅宗的思想來說,就是佛性之妙用。
這個真我是佛法的核心問題,整個佛法的根本重心就在于佛性,中道佛性即是我們的心性、自性,也就是諸法實相的層面。世間凡夫之所以迷惑、造業、受苦,是因爲沒有證悟佛性,更沒有如實了知諸法實相。
當一個人知道了宇宙之實相、人生之真理後,他就是覺者,就是先知先覺,也就是聖人,從此就不再對生老病死産生痛苦的感受,而對人生旅途中的任何事情都能“如實知自心”,不受絲毫的牽動和幹擾,完全達到了嚴格意義的絕對的永恒自在——究竟大涅槃。
此時才算是真正的明白了真我,證悟了實我,實踐了真正的自我價值,生命的完美,由此得到全部的展現,一切身心世界才能完全由自己來作主,方可稱得上是自己的“主人”。
要知道,沒有人可以主宰你,沒有事可以主宰你,沒有神可以主宰你,沒有思想境界可以主宰你,也沒有宇宙規律可以主宰你,大凡一切世間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不能主宰你,不能左右你,于此沒有任何“主宰”,沒有任何“左右”的當下,便是真正的主宰——我。
除了這四種“我”外,法藏大師還將“我”分爲執我、慢我、習氣我、隨世流布我、自在我、真我等六種,此所謂的真我則是指具有涅槃“常樂我淨”之我德而言,這是從性德上說的,而自在我就應該是從妙用上說了。其余幾種我則分別是上述所說的凡我、神我(執我)和假我(慢我、習氣我、隨世流布我)了。
總之,要問:“我是誰?”答曰:“我即非我,非我即我。”從凡夫妄執之我中悟出無我之理,再以無我之心回到現實五蘊假合之我中,一切都是如此這般的現成,塵沙諸法,萬千品類,從迷至悟,從凡至聖,皆可以此“我”字了得。善思維者,應當好自爲之,所以說“自我乃生死之主人”。然而,自我與生死到底是什麼關系呢?于此再進一步來討論。
第二節 我與生死
一切生死皆是因“我”而起,一切生死之痛苦也是由于“我”的存在而得以生長、蔓延,對于死亡的恐懼和驚慌更是由于這個“我”的作祟。然而,一切生死的解脫也是從“我”開始,一切生死之痛苦的消滅,以及能夠欣然走向死亡之路,能夠喜悅地面對現實生活的,也還是從我做起。可以說這個“我”就是真正的生死之主人啊。“我”與“生死”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關連,要想于生死中得大自在,還必須先要了解這些“我”與“生死”有什麼關系。因此,我們這裏就此二者相應的層面,以及放下“我”和解脫“生死”之後的境界,做一個對比研究,這對于了解佛教的臨終自我關懷,非常重要。
臨終自我關懷就是首先要了解“自我”,把自我訓練成一個能夠適應甚至是欣賞生命中各種景象的旅行家,成爲充滿力量的健康生命之運動員,然後才使自己在臨終時順利地走過死亡通道,從而超越了現實輪回的局限和狹隘,邁向生命的另一個美麗國土,奪取生命自由灑脫之桂冠。
諸法本來無我,“我”只是一種執著而已。對于色身肉體乃至心情感受的執著,執此以爲是真實不變的永恒,或者認爲此中具有自我主宰之意義,都是我執的表現,稱爲人我。
這個人我的特點就是零碎,也就是我們對于自己肉體之軀和內在心靈的執著都是淩亂雜碎的。沒有一個觀點,也沒有一次想法能夠始終貫穿著整個生命,一切人生的價值觀和苦樂感受,也都是由無數個碎片組成,紛紛擾擾,在生命中隱隱地飛揚,構成了色彩斑斓、五花八門的現實世界,感受著五彩缤紛、豐富多姿的現實人生。
不但人生如此,一切輪回的衆生也都是如此。比如地獄的痛苦由于對那痛苦之境的貪愛和嗔恨,貪嗔二者交織出現,痛苦萬端的境界就變得身心無奈。餓鬼的苦難也是由于堅固的貪欲之火在熾烈地焚燒著,焦爛的身心全都被無盡的悭貪分割成無數個碎片,真的成了慘不忍睹的悲慘世界。畜生之苦由于無知和狹隘,顯得毫無記憶、毫無動力,一切生命的力量都被這些對身心的執著,被這些愚昧的思緒所隔閡,從而成爲了生命中那個黑暗的角落。叁惡道就是如此受到了人我的挑唆,純粹以分裂的思想和手段來表演生命的悲劇——分段生死,令人感傷不已!
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零落模糊的生命狀態,只是由于對自己一個影子之誤會後,從而打開了現實生活的新局面,不再是顧影自憐和斤斤計較,那就跳出了輪回的痛苦和生命的漩渦。回觀生命的圖景,不禁讓人産生絲絲的悸恸,感慨人生世界的虛幻和多苦,從此不再進入苦海遊玩。但這又是另一種對于生命的誤解,這種誤解也使明白的人深感惋惜!
所以,人們就這樣從一個誤區出來,又掉進了另一個誤區,總是不停的在生滅變易,無論是事相上的分隔,還是精神上的演繹,都在演示著千古不變的規律——生死。
我是生死的主人,生死有多久,我就有多大,我有多大,痛苦就有多長,長夜漫漫都是在“我”的帶領下奔赴生命的前線,伴隨著貪嗔癡的夥伴,而在身心世界上掠奪塵勞,竊取物質和精神兩大元素。
佛法告訴我們,第一要認識我的層次,以及伴隨著我的生死狀況。第二要看到這個我沒有了之後,就能還給我們身心世界的本來面目,值得我們去努力。第叁是認識我與生死、努力解脫我與生死的束縛,其中的方法和微妙。所以,這才能讓我們看到古代大德和現前叁寶那灑脫背影的內含。
一、人我與法我
人我就是人我執,或者叫做人我見,即執著人體內有一個我,或是執著有真實之我、人、衆生、壽者等的見解,這都是屬于人我的範圍。如上文所說的凡我和神我,都是人我的見解,這是對生命極端的誤會。所以,由此而生起的生死,也就會有極端的痛苦。
人我是舊譯的用語,新譯則改稱爲生我,本質雖然一樣,但在範圍上似乎更加明確了。如《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說:“先雲人我,今說爲生。但說于人我不該余趣故。” 亦即人我只限于人趣而言,生我則廣泛的包括了其余諸趣的衆生來說。因爲六道衆生都有這種我執,所以這樣說更爲准確。不過我們中國的大乘佛法都習慣于說人我了,所以也就很難改過來,這或許是因爲佛法的教化對象,主要還是針對人生而言的緣故吧。
法我就是法我執,或者叫做法我見,即執著一切法皆有實際的本體,如執著一切事物、現象、概念等,認爲這些都是固定不變的實體。人們總是對自身之外的一切事物,有著自己的看法、想法、做法等等,通過這些看法想法和做法來感受這個世界,企圖以自己的意志力來控製這個世界,讓自己作這個世界的真正的主人。
但是,這個如意算盤卻算計錯了。因爲整個背景資料就是一個天大的謊言。是在錯誤的方程式下來運算命題,無論你的過程是多麼的准確無誤,無論你的願望是多麼美好善良,無論你的答案是多麼令人興奮,但其結果就是錯的。這樣一來,整個題目的計算也都全盤錯了。
老子說“吾有大患,以吾有身,倘若無身,何患之有。”古人還說“哀莫大于心死。”可見由此身、心引起來的苦患和哀傷,也是生命中最爲難以忍耐的苦痛。不過,這只是一種既定的現象而已,僅僅看到了這一層身心的過患,對于了解真正之我,還是遠遠不夠的。
人我見也叫身見,因爲只看到五陰假合的身體爲我,以及與我相對應的我所(我之所有),卻看不到這個身體正是由五陰假合而成的。如果能夠看到現實世界的一切色心諸法都只是五陰假合而已,並沒有真實的我與我所,那就破除了我執。但這時對于五陰之法的執著卻還存在,因爲色心諸法的假合規律仍然很明顯的存在于身心世界當中。
但如果能夠進一步看到了這個身心世界原本就是五陰的假合,那就輕而易舉地把五陰放下,看到了一切法本來就是無自性的空,並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永恒支柱,五陰並不是生命的全部內涵,更不是生命的真實本質。從而不在對于身心內外一切事物現象執著,也不再因爲五陰世界的雜亂無章而痛苦不堪,更不會有肉體之軀的生老病死之恐懼。在真理面前變得極爲自由灑脫,顯現了生命中最初最樸素的莊嚴!
法我執也是一種對于概念的執著,通過把某種握概念而感受到了其中的種種功能作用,因此就以爲這是永恒的真理。然而,這並不能由自己來任意決定或者改造的,他只是一個不屬于任何人主宰的東西,只是一個規律而已。
從因果上說,人我是依據法我而起的,因爲法我更爲微細難知,而人我則很容易被我們一眼看穿的。法我執如皮,而人我執如毛,毛依皮而有,皮因毛而固。法我執如滅,人我執亦滅,猶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正如《叁無性論》卷下說:“身見人未能見諸陰,故于諸陰上橫計人我及我所。若得人我及我所空時,始不見我及所,方能覺了但是諸陰法。由覺了諸法故法我及所,方能覺了但是諸陰法。由覺了諸法故法我即滅。覺了法者,謂見分別無相、依他無…
《超越死亡·第七章、自我關懷——自我即生死之主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