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谓的真我也并不是离开这个五蕴假合之我的另外一个什么东西,只是放下对于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执著,彻底消除生命中的局限和误会,从而获得了一种究竟解脱的德性和受用,包括许多方面的功能和力量,也体现在现实生命当中,这种德性和自在受用就是真实的自我,佛法中称之为真我。
四、真我
真我,即是真实之我的意思。对外道、凡夫之妄我,而说涅槃常、乐、我、净四德的“我德”为真我,因为大涅槃所具有的八大自在乃是真实之我。实际上,这里所说的真我就是如来法身,其特性可由“八大自在我”加以说明。由于如来法身具足八种大自在,因此称八大自在我。八大自在又作八自在、八变化、八神变,即:一能示一身为多身。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三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无得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这八大自在总括起来也就是终极生命之身心的八种功能,用禅宗的思想来说,就是佛性之妙用。
这个真我是佛法的核心问题,整个佛法的根本重心就在于佛性,中道佛性即是我们的心性、自性,也就是诸法实相的层面。世间凡夫之所以迷惑、造业、受苦,是因为没有证悟佛性,更没有如实了知诸法实相。
当一个人知道了宇宙之实相、人生之真理后,他就是觉者,就是先知先觉,也就是圣人,从此就不再对生老病死产生痛苦的感受,而对人生旅途中的任何事情都能“如实知自心”,不受丝毫的牵动和干扰,完全达到了严格意义的绝对的永恒自在——究竟大涅槃。
此时才算是真正的明白了真我,证悟了实我,实践了真正的自我价值,生命的完美,由此得到全部的展现,一切身心世界才能完全由自己来作主,方可称得上是自己的“主人”。
要知道,没有人可以主宰你,没有事可以主宰你,没有神可以主宰你,没有思想境界可以主宰你,也没有宇宙规律可以主宰你,大凡一切世间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能主宰你,不能左右你,于此没有任何“主宰”,没有任何“左右”的当下,便是真正的主宰——我。
除了这四种“我”外,法藏大师还将“我”分为执我、慢我、习气我、随世流布我、自在我、真我等六种,此所谓的真我则是指具有涅槃“常乐我净”之我德而言,这是从性德上说的,而自在我就应该是从妙用上说了。其余几种我则分别是上述所说的凡我、神我(执我)和假我(慢我、习气我、随世流布我)了。
总之,要问:“我是谁?”答曰:“我即非我,非我即我。”从凡夫妄执之我中悟出无我之理,再以无我之心回到现实五蕴假合之我中,一切都是如此这般的现成,尘沙诸法,万千品类,从迷至悟,从凡至圣,皆可以此“我”字了得。善思维者,应当好自为之,所以说“自我乃生死之主人”。然而,自我与生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于此再进一步来讨论。
第二节 我与生死
一切生死皆是因“我”而起,一切生死之痛苦也是由于“我”的存在而得以生长、蔓延,对于死亡的恐惧和惊慌更是由于这个“我”的作祟。然而,一切生死的解脱也是从“我”开始,一切生死之痛苦的消灭,以及能够欣然走向死亡之路,能够喜悦地面对现实生活的,也还是从我做起。可以说这个“我”就是真正的生死之主人啊。“我”与“生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连,要想于生死中得大自在,还必须先要了解这些“我”与“生死”有什么关系。因此,我们这里就此二者相应的层面,以及放下“我”和解脱“生死”之后的境界,做一个对比研究,这对于了解佛教的临终自我关怀,非常重要。
临终自我关怀就是首先要了解“自我”,把自我训练成一个能够适应甚至是欣赏生命中各种景象的旅行家,成为充满力量的健康生命之运动员,然后才使自己在临终时顺利地走过死亡通道,从而超越了现实轮回的局限和狭隘,迈向生命的另一个美丽国土,夺取生命自由洒脱之桂冠。
诸法本来无我,“我”只是一种执著而已。对于色身肉体乃至心情感受的执著,执此以为是真实不变的永恒,或者认为此中具有自我主宰之意义,都是我执的表现,称为人我。
这个人我的特点就是零碎,也就是我们对于自己肉体之躯和内在心灵的执著都是凌乱杂碎的。没有一个观点,也没有一次想法能够始终贯穿着整个生命,一切人生的价值观和苦乐感受,也都是由无数个碎片组成,纷纷扰扰,在生命中隐隐地飞扬,构成了色彩斑斓、五花八门的现实世界,感受着五彩缤纷、丰富多姿的现实人生。
不但人生如此,一切轮回的众生也都是如此。比如地狱的痛苦由于对那痛苦之境的贪爱和嗔恨,贪嗔二者交织出现,痛苦万端的境界就变得身心无奈。饿鬼的苦难也是由于坚固的贪欲之火在炽烈地焚烧着,焦烂的身心全都被无尽的悭贪分割成无数个碎片,真的成了惨不忍睹的悲惨世界。畜生之苦由于无知和狭隘,显得毫无记忆、毫无动力,一切生命的力量都被这些对身心的执著,被这些愚昧的思绪所隔阂,从而成为了生命中那个黑暗的角落。三恶道就是如此受到了人我的挑唆,纯粹以分裂的思想和手段来表演生命的悲剧——分段生死,令人感伤不已!
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零落模糊的生命状态,只是由于对自己一个影子之误会后,从而打开了现实生活的新局面,不再是顾影自怜和斤斤计较,那就跳出了轮回的痛苦和生命的漩涡。回观生命的图景,不禁让人产生丝丝的悸恸,感慨人生世界的虚幻和多苦,从此不再进入苦海游玩。但这又是另一种对于生命的误解,这种误解也使明白的人深感惋惜!
所以,人们就这样从一个误区出来,又掉进了另一个误区,总是不停的在生灭变易,无论是事相上的分隔,还是精神上的演绎,都在演示着千古不变的规律——生死。
我是生死的主人,生死有多久,我就有多大,我有多大,痛苦就有多长,长夜漫漫都是在“我”的带领下奔赴生命的前线,伴随着贪嗔痴的伙伴,而在身心世界上掠夺尘劳,窃取物质和精神两大元素。
佛法告诉我们,第一要认识我的层次,以及伴随着我的生死状况。第二要看到这个我没有了之后,就能还给我们身心世界的本来面目,值得我们去努力。第三是认识我与生死、努力解脱我与生死的束缚,其中的方法和微妙。所以,这才能让我们看到古代大德和现前三宝那洒脱背影的内含。
一、人我与法我
人我就是人我执,或者叫做人我见,即执著人体内有一个我,或是执著有真实之我、人、众生、寿者等的见解,这都是属于人我的范围。如上文所说的凡我和神我,都是人我的见解,这是对生命极端的误会。所以,由此而生起的生死,也就会有极端的痛苦。
人我是旧译的用语,新译则改称为生我,本质虽然一样,但在范围上似乎更加明确了。如《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说:“先云人我,今说为生。但说于人我不该余趣故。” 亦即人我只限于人趣而言,生我则广泛的包括了其余诸趣的众生来说。因为六道众生都有这种我执,所以这样说更为准确。不过我们中国的大乘佛法都习惯于说人我了,所以也就很难改过来,这或许是因为佛法的教化对象,主要还是针对人生而言的缘故吧。
法我就是法我执,或者叫做法我见,即执著一切法皆有实际的本体,如执著一切事物、现象、概念等,认为这些都是固定不变的实体。人们总是对自身之外的一切事物,有着自己的看法、想法、做法等等,通过这些看法想法和做法来感受这个世界,企图以自己的意志力来控制这个世界,让自己作这个世界的真正的主人。
但是,这个如意算盘却算计错了。因为整个背景资料就是一个天大的谎言。是在错误的方程式下来运算命题,无论你的过程是多么的准确无误,无论你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善良,无论你的答案是多么令人兴奋,但其结果就是错的。这样一来,整个题目的计算也都全盘错了。
老子说“吾有大患,以吾有身,倘若无身,何患之有。”古人还说“哀莫大于心死。”可见由此身、心引起来的苦患和哀伤,也是生命中最为难以忍耐的苦痛。不过,这只是一种既定的现象而已,仅仅看到了这一层身心的过患,对于了解真正之我,还是远远不够的。
人我见也叫身见,因为只看到五阴假合的身体为我,以及与我相对应的我所(我之所有),却看不到这个身体正是由五阴假合而成的。如果能够看到现实世界的一切色心诸法都只是五阴假合而已,并没有真实的我与我所,那就破除了我执。但这时对于五阴之法的执著却还存在,因为色心诸法的假合规律仍然很明显的存在于身心世界当中。
但如果能够进一步看到了这个身心世界原本就是五阴的假合,那就轻而易举地把五阴放下,看到了一切法本来就是无自性的空,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永恒支柱,五阴并不是生命的全部内涵,更不是生命的真实本质。从而不在对于身心内外一切事物现象执著,也不再因为五阴世界的杂乱无章而痛苦不堪,更不会有肉体之躯的生老病死之恐惧。在真理面前变得极为自由洒脱,显现了生命中最初最朴素的庄严!
法我执也是一种对于概念的执著,通过把某种握概念而感受到了其中的种种功能作用,因此就以为这是永恒的真理。然而,这并不能由自己来任意决定或者改造的,他只是一个不属于任何人主宰的东西,只是一个规律而已。
从因果上说,人我是依据法我而起的,因为法我更为微细难知,而人我则很容易被我们一眼看穿的。法我执如皮,而人我执如毛,毛依皮而有,皮因毛而固。法我执如灭,人我执亦灭,犹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正如《三无性论》卷下说:“身见人未能见诸阴,故于诸阴上横计人我及我所。若得人我及我所空时,始不见我及所,方能觉了但是诸阴法。由觉了诸法故法我及所,方能觉了但是诸阴法。由觉了诸法故法我即灭。觉了法者,谓见分别无相、依他无…
《超越死亡·第七章、自我关怀——自我即生死之主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