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香風谷禅語 中篇▪P2

  ..續本文上一頁想過什麼境界,顯現不同的壇城。很多的本尊都是上師的淨土的心裏面顯現出來的。那洛巴祖師到印度去,打坐的時候顯現了本尊,然後又顯現了師父(上師),他先去拜本尊,後去拜上師,結果本尊消失後,上師對他講:你不知道這本尊就是我顯現的。那麼我們很多的地藏菩薩、觀音菩薩,也是有很多成就者顯現的,也可以不一定是原來的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有很多很多的觀音,從恒河沙以來,很多的觀音菩薩。如果你修"六字大明咒,"你就要使自己怎麼樣才成爲觀音,要發觀音的願,行觀音的慈悲之行,使自己的身相都轉成觀音。當你念咒的時候,身體就顯觀音相了。這裏面有二種:一種是著相的,沒有見性之前用著相去觀,就是說西藏的"生起次第",他是著相觀的,修氣脈而成的淨土靈光一片,要顯什麼就顯什麼樣,顯觀音就顯觀音,而且那些與之有緣份的人,他顯觀音的時候,就見到他是觀音,如果顯彌勒佛,弟子們見到他就是彌勒佛,都是本性顯現的。

  五、問:按我現在的情況在理解上是有了一點,但一天當中怎麼安排自己呢?

  答:就是說你現在有定課,但方向要一致,一要安住本性用功,用般若智慧的無念、無分別去用功,一心念咒,念到沒有能念與所念時,心咒一體,圓融在當中,一直念去,念到瓜熟蒂落,念到根塵脫落,念到一念不生,念到把自己都忘記了,我叫什麼名字、我是誰?到不到西方都不想了,臨走的時候,起個願,想去哪裏,就去哪裏,臨時發願也可以的,就是你的功夫和功德夠不夠。功夫和功德不夠要去哪裏就比較勉強,除非宿因比較好,或者緣比較深,有人幫你,阿彌陀佛很多世跟你結過緣,臨終的時候你只要一念佛號他就來了,那是特殊因緣的人,不是一般的人都能做得到的。

  問:我現在還要念經嗎?

  答:如果你已經專修了,理上都明白了,那不念經也可以,以專修爲主。比如說念咒,要念得心越來越定,越來越輕安,越來越沒有煩惱,對境界不動心,自己的感覺逐漸消失,覺得念咒好像嘗了蜜一樣,越念越有滋味,越來越想念,念在一片,走路、打坐、睡覺都在念,這樣念到根塵脫落,靈光就會顯現。

  六、問:是不是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緣在哪一尊佛菩薩那裏?

  答:到一定的時候會開發的,到了你用功得了定,智慧開發的時候,就知道了。阿彌陀佛、觀音菩薩都在你的心裏顯現,那麼緣的深和淺你就知道了。哪一個顯的功德越大,越莊嚴,越和你相應,那麼哪一位菩薩就和你更有緣。有的菩薩你覺得顯現得模糊遙遠,有的菩薩好像就在前面很親切,那緣就很深,自己就會知道的,不用問別人,別人也是在觀察當中,有的過去生不一定觀察得到。早晚課到一定的時候就不做了,就一心專念,早晚課是第二步。如果你已經明白本性,已經知道專修用功了,這是第叁步了。第叁步以後就是功夫得定歸一,本性打開。打開後就是第四步。(這個在淨土宗對話裏面有的)第四步做到後,就要做第一念的功夫,念咒也可以,不念咒也可以,就到了。

  七、問:如果我今世不能打開來,不能見到本來面貌,到中陰身的時候,能否見到本來面貌,母光和子光能合上去嗎?

  答:可以。就是看你現在用功執著不執著,看你能不能把心定下來,有沒有執著世界,執著身體,有沒有那麼多的習氣、心思,如果少的話,就一把抓住了很親切、明白,馬上就相應。如果那些執著多就會飄了,心思會飄到那些地方去。我們看一個人修得好不好,用心光來看,看他東西多不多,他的心裏有很多東西,那就修得比較差,他心裏很清爽就修得好。

  八、問:我現在只能用自己在理上懂的公式去套,沒有別的辦法。

  答:目前這是可以的,第叁步功夫是可以的,這個套就是觀照,觀照到成熟時不觀而觀,你不用觀,他都在觀。套也是一個過程,我們天臺學教的都是套的,用理來套,(一念叁千等等觀法)套到成熟,就不用套了。古人講"教"要歸止觀,歸天臺的理,立教是引導行,行成熟以後,教就消失了,融在行當中了,自然融化了。

  九、問:打坐時忘咒後入定了,咒沒有了,腦子裏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一樣都記不起來,幾秒鍾後,才知道在打坐念咒,請問:1、是否是自然定;2、一片空白是否是自性顯現;3、只要照這個去做是否就是自性顯現?

  答:自然定不對的,一片空白中要仔細,有的人在空白裏面,只是空白而已,是無記空,如果在空白時回光返照,空白也沒有,靈知了了,"知空者誰"參究一下,他就脫落了,空白也脫落了,這一念如果沒有靈知就被空白複蓋,住在空上面,變得愚癡,一直在空白裏的人會沒有智慧的。而且一片空白以後,能夠脫落空白的感覺,回到靈知當中,人會有一種變化,人特別靈活,感覺是我,又好像不是我。自己對自己說這是我嗎?這個身體和感覺不是原來的,他變化了,知道是假相,只有這個靈知是我,這個是活潑潑的在,其他身體在不在不要緊的。那麼再看世界也會發生變化,世界原來是很沈重的,很實在的一個存在。現在去看世界好像是很虛妄的,不實在。人證悟的程度不一樣,表現不一樣。如果定得法身本性越深,他裏面的變化越大。有的人,有一點但是不明顯,還要繼續用功,會更明顯,這個有差別的。

  十、問:家務很忙,怎樣安排自己的修行?

  答:每天要堅持打坐,另外在事情當中體現你的功夫,心不在事上,又能把事做好,做事等于沒有做,一天到晚慢慢地做,心不住在上面,然後你念咒也好,覺照也好,有時思考一些問題也好,總是在功夫上面,不要安排太緊,也不要因爲事情太多而把功夫中斷,也不要散亂,也不要著急,也不要一個事接著一個事做,中間要歇一歇,歇的時候念一聲"呸"斷開,一片空靈,經常這樣鍛煉那功夫也能成片的。有的人做做事反而好,慢慢做對身體,對功夫都是有好處的。

  妙戒居士記

  第二章

  一、問:你在《大手印願文禅》說中講到大手印與禅的根本點在于:大手印是向上的,禅宗是向下的。你把這二種法門的特點合在一起,讓我們學習的話是不是像《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裏面的: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諸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六道衆生與諸衆生同一悲仰。是這個意思嗎?

  答:法本無法,無上無下,方便說于上下。就是說法門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是祖師根據衆生的根機不同作方便的接

  引,方便的修法。

  禅宗爲什麼是向下呢?禅宗的人智慧很高,見地很高,內心很空靈,但是這個空靈,要在實際當中透脫,在實際當中沒有障礙,沒有染汙,使一切地方都顯爲淨土。那麼他這個向下,也就是向上。因爲在一切衆生中得到成就,才是圓滿成就。如果你在沒有衆生的地方得到成就,只是自我成就,不是圓滿究竟的成就,這是一方面。

  那麼大手印爲什麼說向上呢?大手印開了見地以後,就是得見宗。它要修定,它要保護這個明體。所以一般都要閑關幾年,保養明體。在西藏的那樣嚴酷的環境中,還有那些鬼神魔難當中,還要面對許多的外道,如笨教什麼的,它們都要來阻礙。如果你沒有道力,沒有神通,沒有開顯那種定中的德,降伏不了他們,因此要努力向上精進用功,開顯本具的功德,證大威德力量,如果不是這樣向上觀修,你的道也不會成就。而且他們也沒有人事的鍛煉,他們的人事很簡單,就是牧民的生活。而我們這裏的文化、政治等等很多很多,這裏面非常的複雜。在這複雜的地方,也就是鍛煉清淨心的地方。所以禅宗就是這樣主張的。

  禅宗的向上,也就是說有的在山上養道,有的參明師,有的與佛境合一等,它也是向上的,但是這不是它的最大的特點。禅宗最大的特點是透過一切境界,就是徹悟一切。他是隨波逐流,在一切地方都是道的顯現,這是禅宗的特色。所以禅宗是大手眼。禅宗的機鋒禅,是所有佛教裏最高的,最直截了當。很多祖師都這麼評價,這是其它宗派裏沒有的,這是它最大的特點。它無論遇到國王、遇到戰爭、遇到科學家、哲學家,它都能夠發揮,都能無礙。

  那麼大手印它在神通、力量方面是很大的,加持力也特別大。這是幾十年修定開發出來的,通過氣脈,通過心力,通過意生身等等的種種方便開發出來,這是大手印,大手印到後來很多是飛身的,很多空行、很多變化,它的力量就很大,而且它會有一種奇異的聖迹表現出來。

  二、問:我們學大手印,跟法界相應了,法界的能量就是我們的能量?

  答:對,就是這樣。法界的能量,在密宗來講,就是母光明,我們的覺性叫子光明,兩個相合。

  叁、問:噢,實際上這個母光明範圍廣的不得了,不光是指我們那個法性中有的母光明。

  答:應該體悟到是一體的。在沒有一體之前,總是有障礙,就是說被我們的意識、分別,或者說習氣煩惱障礙住了,沒有相應,沒有成爲一個整體,其實這個整體就是一真法界。

  二、 問:師在《禅與大手印的悟與證》講到最後什麼都是實相,這是不是從性體上看的?

  答:不是,隨便從哪裏看,都是實相。

  四、問:老師在網上答疑,與獅子吼問答中的"無夢無幻轉亦真",這一句,你這個如夢如幻是指深達實相的如夢如幻,還是指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的幻?

  答:它是超越了夢幻境界。開始的時候,悟道的人他要悟到一切諸法緣起是如夢如幻。如夢如幻是沒有實質性的,是不可得的,所以說如夢如幻,但是證到一定地位的人,他所顯現的境界不是如夢如幻了,也不是了不可得。一切都是真實的顯現,一切都是透明光明妙用顯現,都是功德顯現。佛看一切衆生,他不說衆生如夢幻,他說一切衆生都是佛,一切的地方都是淨土,不再是如夢如幻了。如夢如幻是一個過程,是悟道人的一個過程,是破相的一個方便。像《金剛經》是破的,破有相,破空相,它要說如夢幻泡影,說不能作相見。

  把這…

《香風谷禅語 中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