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槃、煩惱菩提這些都要圓融統一,沒有大小,自在得很,一切都在裏面,都俱備,都是本性活潑潑的"妙用",一定要達到這樣子,才叫"了手"。本性中不要想什麼,沒有問題、沒有執著,沒事了。這個時代能見到本性,安住本性上起用是大根基、大福報的人。做到這點上能不退轉,要麼在這生中,要麼到臨終時一定會成就。但是中途有許多障礙,有的人有許多想法,有的向外求,有的見地不透徹,有的想成就,想什麼的,自己被自己障礙了。自己真的明白了,知道這是本來面目,本來無修無證,本來俱備的,不散亂,不顛倒自然就是本性放光,這樣悟入的修得很快,都在自己覺性中放光,自然到家成佛。
二十、問:大根基的人能一聞千悟,我們鈍根的通過打坐用功修持是否能達到?
答:在根本上沒有無漸的頓悟,都是漸修而頓入的。但在實際當中有迷惑、不透徹,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在實際作用中,總是有一些問題出來,你怎樣轉變它,消融它。要多聽聞、多印證,在看佛祖開示,在裏面生起深沈的一種悟性,會通圓融的境界,自己慢慢地就有力量了,覺得自己很親切,作得了主,就這樣堅定不移,需要一個過程。打開了,從定中出來後,世界就變了,世界都是影子,覺性在,這時經常看些祖師語錄,一看很親切,通過這樣不斷地印證,不斷地看,越來越明白,越來越透徹,就是這樣,這個過程還是需要的。要在這方面建立信心,建立到一定的時候量就到了,堅定不移非常圓融。別人無論怎麼說都不會動搖我這個信念,而且的確覺得自己日日在進步,安住在本性上就是用功。
有的人不知道明白以後怎麼向上,原因是得少爲足,認爲夠了,安住了,不知努力的方向。還有佛祖開示的印證、智慧觀察、開發,包括自己信願、習氣,包括佛祖開示的內涵,不斷地圓融開智慧,這是一方面。有的人看雜書,老是在這個問題上去比量、講話,他是看錯了。看的時候應是回歸千經萬論,處處圓融的看,越看越少,沒有文字,很輕松,越看越簡單,沒有什麼新的問題産生,沒有執著解不開,看到後來智慧越來越高越透徹了,佛祖背後的真理是什麼?就這麼一個意思,所有的目的就是爲這個來的,千經萬論就知道了。如法了,以後講法也好,寫文章也好,別人講什麼也好,這個智慧不會動搖,怎麼講都是對的,怎麼用也是對的,無可批駁的,自己就有這個力量,如果老是在問題上選擇對和錯,心就動了,智慧就埋沒了,有的人看書被書所迷,不會回歸。看到很有意思了,那就不了,不是看有意思,看印證自己,越來越親切,看完沒有文字了,沒有書和道理,都是自己。有的人很在乎別人怎麼修,怎麼想,怎麼講,這是大錯,通過別人有一種對比,知道自己對和錯,知道自己在哪裏,自己怎麼樣,這樣修行,不會成就,把自己的信願交給別人手上了,經常會發生一些動搖,一些變化,而且這個人並不是自己的根本上師或自己的善知識,如果是一般人或各種各樣的人,你在乎他們怎麼講,這樣不會修成就。因爲不是自己裏面的智慧,不屬于自己的放在心上就障礙了。任何人的修行要根據自己修到哪一步來決定的。第二根據緣份來決定的,從宗派來講或從師父來講,哪個師父有緣,跟哪個宗派有緣,在這個宗派裏深入,然後化解對宗派、對師父執著,這個叫出來的人,開始時要進去,如你沒有進去就沒有資格談出來,結果這裏面有很多內容對你有影響,很多宗派層次很多內容都會對你構成一個迷惑,動搖你的信心。一個過來人的師父他不管宗派,活用的,他安住覺性當中,用活的智慧來安立法義的,安立法門方便引導的,他重視的是什麼呢?衆生根基的現量,你需要什麼,你是什麼樣根基,指點的,肯定的,否定的,也有方法的,從各個方面破你執著。通過肯定,通過指示,通過消融使你成長開花結果,善知識都是這樣的作用,他沒有定法,做弟子的要親切領會活用,融化在實際中,悟到了,證到了,就要這樣做。使你從原來的一年級到二年級了,再來見師父是不一樣了,師父再講新的課,新的修行,這叫指點,這叫修行,這是活的教育,禅宗大手印都是這樣的。大圓滿有的這樣,有的不這樣,看師父的,還要看你能不能成爲師父的親密弟子,能不能契入上師和你的那種相應的親密關系,如果契入的話,就很親切,句句指點在你心裏面了。
二十一、問:看你的光盤,好像你是對我一個人,也在看我們、對我們才說的?
答:這是聽法時候的感應,錄像帶也好,法會也好,都會産生一種感應,這個感應是心靈世界的相通,是不可思議的,有這樣感應的人根機比較深厚,過去生聽了很多的法,所以說有這種感覺,這是很厚的善根。因爲你的心對法有這種感覺,是它在用心對師父,它有這個感覺,師父呢,也不僅是對你一個人的,對所有的人所有的衆生都平等不二,因爲是你自己對師父的感覺,所以覺得是對你一個人。
二十二、問:聽說西藏有很多活佛?
答:活佛是修行人修得比較好的人,他能夠預知自己轉世的,這叫活佛。一般起碼是開悟的,發菩薩願,再來利益衆生的,叫活佛,漢地也有很多活佛,只是沒有封號,沒有一種活佛稱呼,漢地有很多是高僧轉世的,大居士轉世的,他們也是和活佛一樣的。
二十叁、問:元音老人按照他自己的修法完全可達最高境界,爲什麼求生西方呢?
答:他求生西方是做榜樣的,他知道很多人修淨土比較合適,求生中得很大利益不用再輪回,他所以要往生西方是做榜樣的。八地以上的菩薩到哪裏都自由。一個是要發願,在修行上不斷增加力量,還有誦經,持一些咒,弟子當中要觀察哪些有緣,哪些沒有緣,哪些有什麼障礙,幫助他們消除,要怎麼樣帶他們一步步修上來,一個個層次,一步步帶上來,有這麼個過程。一般的活,中間會出現一些問題,西藏傳承中有一整套的指導方法,漢地本來也有的,現在差一點了。像憨山大師的弟子遇到一些障礙,他就誦經等,幫助弟子解開,解開後沒有事了,這個不是光講講法就算了,他要把弟子帶上來,有的咒一定要傳的,密宗像法寶一樣都有護法神守護一代代祖師傳下來的口訣、密咒,不是輕易就能得到的。
二十四、問:密宗的咒語如楞嚴心咒都可以持嗎?
答:楞嚴心咒是普傳的,師父們已經公開傳了,誰有緣遇到都可以持的,有的沒有普傳的,是要保密的。
二十五、問:心中心法的咒可以持嗎?
答:心中心法的咒不可以持的,大悲心咒持是可以的,要傳了以後才有力量。從實際意義講密法全部要靠傳的,有的人遇不到師父,沒有辦法也可以持,但是力量差很多,地藏心咒可以持的。
咒爲什麼要傳呢?一個是有護法神護持你的人和咒,同一個咒在什麼時候念,應該怎麼念它有方法的,有些訣竅,有些說法,這些不公開的,只有在傳承時才能傳。傳咒的人要有道力幫助衆生,背衆生的業才可以傳,要具資格,你修的法跟菩薩感應,菩薩是通過你的橋梁作用加持衆生,你是一個橋梁,如果你沒修好,就要生病。
二十六、問:有私心持咒有用嗎?
答:不行的,要有菩提心持咒,如爲病持持咒,感應會有,但效果不大。要發願成就,以後才能利益衆生,不成就力量不夠會有障礙,要提高自己的悟性,知道四大五蘊身心都是虛幻的,無量的衆生還在苦海中,我要治自己的病,更希望一切衆生不要生病,要遠離痛苦和煩惱,要這樣想,要觀察通過這些方法起慈悲心,慈悲心生起來了,但不要過頭,要有智慧,知道這個是空的。慈悲過頭,落在慈悲上就是煩惱。悲智不二,即空悲不二,要有智慧,慈悲才沒有愛見,愛見大悲給大家帶來煩惱,做什麼事都不圓滿,有缺憾,這個就是慈悲過頭,有自己感情,自己的想法,要用智慧超越自己,達到真正的慈悲而不覺得慈悲,這是應該這樣做的。
二十七、問:持咒時要"空"?有妄念怎麼辦?
答:對呀,無分別的空去持咒,開始要發願到持咒時要"空",達到一心持咒時會生起一種量,持咒的力量自己知道的。這個力量會轉化分別、煩惱,轉化你的執著,力量當中會産生歡喜、光明,這個光明不一定看得見,覺得自己很明朗、清晰,這樣功德開始出來了。如你有覺受功德就生不起來的。持咒時不要去管持咒,妄念有沒有,不要受它影響,不要理它,只管持咒,妄念來了不管,它會去的,開始時有點影響,後來就不來了。
二十八、問:六字大明咒、聽聞解脫咒,可以持嗎?
答:可以持的,聽聞解脫咒:"阿比家當嘎"聽到一句就解脫了。在作用時像祭亡靈、度鬼神、度衆生時,像放生法事都要念的,平時也可以念,念熟了才有力量。
二十九、問:做佛事功課時,心越清淨功德越大,是嗎?
答:是的,但有時會變化的,也不要去比量它,一心去做就好了,不要老是比量它好不好,功德大不大,效果怎麼樣,因有變化,不可能一直清淨。或許清淨習慣了也就不覺得清淨了,睡好了,他也覺得沒有什麼。但是有的人認爲原來很好的,現在怎麼不好了,所以說當你真正好的時候沒有感覺到。修行人如驕傲了,覺得了不起的,就是沒有修好,因修好的人不說自己的,他就歇下來。所以用功當中不要老是比量,一心去做就可以了,無心去做,做過了,也不要去回顧,做過了,現在就是現在當下,當下自己在覺照,這樣容易相應了。
叁十一、問:居士家裏有事,請其它居士去做佛事功課幫助性結緣可以嗎?
答:因爲不是在寺廟裏,又不是出家僧,這個事有方法的,你就告訴他念佛號,念什麼經、念什麼咒,自己要念,另外我們在家裏念,用功給你回向,大家在家裏用功回向,這對相互之間都好,不要會在一起,因會在一起比較累的。
叁十二、問:如果家裏有父母親要往生可以做嗎?
答:父母親往生的時候可以做一做。如叁時系念,念佛號等等,將功德回向亡者。
叁十叁、問…
《香風谷禅語 中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