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他們的意識,他們的生活習慣去生活。我們內在依然超越,我們的表現要符合大衆的因緣,符合家庭、社會的某一種道德標准。如果證到本性一絲不挂,沒有道德倫理,但在因緣當中要權巧示現,穿衣服不是因爲自已要好看,是因爲衆生喜歡。令衆生歡喜,所以有種種表現,但你千萬不要陷進去,衆生說你的衣服好看,你就開心了,那你如果真的開心了,那你就陷進去了。如果衆生喜歡你,對你非常好,你因此而感動,然後回報給他一種愛,執著的愛,那你就陷進他的愛裏邊去了。不要因爲人而動心,但是你可以施予你的一切,妙就妙在這個地方。
你能施予愛,施予慈悲,對衆生利益,但是你的心不要動,你不要陷到他那裏去。因爲這個人對你特別好,你就激動不已。噢,太開心了,你對我這麼好,我再加倍的對你好,這樣就陷進去了。做老師的都一樣,弟子很孝敬,老師很開心,我要加倍努力幫助他們,那師父也陷進去了,師父不能在這裏面有所動心,師父還是很平常,還是和弟子一樣,如果師父高高在上,師父也成魔了。這樣的師父擡得越來越高,師父的傲慢心、自私心都起來了,那就成魔了。
師父您越平常我們就覺得您越高?
我也沒有覺得平常啊。
沒有平常也沒有高?
是。
你的心裏面也是要這樣,也沒有平常也沒有高,如果你還有高在呢,你還有障礙的,你被我障礙了。但是有時候不是我們不這樣做,衆生的因緣不同,衆生的執著不同,在隨緣當中,一步一步來,一個一個層次來,不是一下子能就把衆生的執著敲掉。有的人對師父恭敬,他才能去修,我們給他恭敬,到他可以把這恭敬拿掉的時候,我們給他平等。手拉著手,師兄弟一樣,平等,沒有什麼區別,這是一個過程,這叫權巧。權巧的示現,在每個人面前可能都不一樣,都不同,表現的方式都不一樣。所以衆生就無法了解,很難分別,但是他應該通過這樣的因緣接觸以後,了解自已的內心,是不是得到解脫,得到安甯,得到智慧;是不是世俗那些執著的問題,是不是已從此解開了。通過自已的心去看師父,通過師父的語言來看自已,然後你在你的生活裏面,用自已獲得的智慧來體現出來,應該是這樣才是對的。
43、夢中真正的自己
做夢還知道做夢的你自己,那行啊。你就看見自己去做夢吧,時時刻刻看著,這就是六成就法裏面的夢瑜珈。時時這樣觀照,在生死當中就獲得自在,就不再落夢境當中,很好的。
做不到的不要勉強,使自己睡眠影響,力量不夠時不行的。深睡、神足、心明、知照、了夢、作主,是夢瑜伽的過程。
44、明心
明心:知道自己任何一個心態,去化解它;見性:見性本有,明心不可得。
見性的時候,心也不可得,不一定去明心,正在明心的時候,性也在心當中,無所謂見和不見,即是一個又是兩個。
45、每個法都是圓滿法
每個法都是圓滿法,只要走到底都能成就。
和本性不斷的相應,這裏面就會有所開發,善根、功德等等,開發以後,會打破很多東西。身體的障礙呀,心理上的障礙,緣份的障礙,睡眠的障礙,欲望的障礙,我們的能量逐漸的會顯現出來,能量、善根、功德會自然顯現出來。但不明白開發功德,産生了執著分別,叫落魔道。迷失了本性,獲得的功能神通極力地去應用它,推廣它,這就是魔的行爲。這個見性的人不等于你就沒有魔,也依然會有魔。你落在一個地方,執著了就變成魔。口頭禅,講得很好聽,破別人善根,斷失,這就是魔;講些題目別人答不出來,(讓人)心裏很痛苦,很不安,這樣久了以後,也會成魔;或者認爲淫欲無礙,提倡淫欲,廣行淫欲,這樣也會成魔。不能故意去提倡什麼,執著什麼,故意去建立什麼。但是通過一種方便去破斥什麼,有時候方便時建立,建立後再破斥,在你的內心來講什麼都沒有。這本來無一物,何處落塵埃?如果你內心有東西,以這個東西來提倡應用,這個就成爲魔。只有你內心裏面沒有東西,隨緣度化,那麼你始終不會成魔。無論什麼境界來了你不動心,通過修證心地法門在見地上首先做到沒有東西。
哪能保證十年後說十年前說的話還是對的?
對的,見性的境界始終是一貫的。
剛開始見性和成佛這中間沒有變化。這才叫見性。
46、嘗到了一滴水
破一分無明見一分法身。是說事用上,見性以後,還要破思惑,破執著,在緣起上還要進一步的破。使法身更加廣大圓明,更加圓滿,更加徹底,無限製的開發。但是最初的靈明智光和廣大法界的法身光沒有區別。就象我們嘗一滴水和廣大的海水沒有區別,但你並不等于擁有了廣大的大海,你只是一滴水,嘗到了一滴水的滋味,你已經認識了大海。所以說見地上的圓融、透徹不等于修證上的圓融透徹。所以通過見地的透徹,在事相上磨練,不斷的轉變,一直到我們在一切緣起事相當中,也同樣圓滿透徹,沒有障礙,那叫證道。
頓悟之理與佛同疇,你所講的一句話等于佛的話,不會有一點錯誤,但是你能講這句話,講的很透徹,也不能說我說的就是佛所說,如果認爲我就是佛的話,那就是魔說了。
無論橫說直說,你的話不會違背佛所說,這叫真正的徹悟,如果你講的話會違背的話,那就不是徹悟。無論怎麼講都要不會違背佛法,才叫徹悟。
47、見地圓所行爲立
見地圓所行爲立,這個時間還很長,一生不退必成聖果。能夠解脫生死,能夠成爲叁界外的聖人,在這個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再退轉、再染汙。他的真實的境界永遠不會退,無論遇到什麼境界他都不會染汙,比如說遇到世間的五欲、男女,或者生死顛倒當中,他所證的道不會退轉。
小乘破見惑。大乘一破一切破,但只是智慧破,而不是功行破。直到功行圓滿,才破盡一切。
如果在空性當中,靈知了了,只是破見惑。如果在煩惱當中,他也見性,知道煩惱不可得,知道在塵沙惑一切衆生一切法門當中,也能夠了達這一切,也是本性的顯現,也不執著,也能通達,也能明白。如果他在一切無明(無知)分別、無分別的彼此的執著,如果能通達不二,見到真實的實相,那無明惑也破了,同時破。
破見惑,非常強,其它惑就弱一點。無明惑就更弱了,只破一點,沒有完全破。只是破無明的邊緣,還不到破一品無明。破一品無明,即是徹悟,而且證了,證法身了。在一百個世界可以現身做佛,八相成道。體性上悟沒有變化,智慧上有徹不徹,境界上有圓不圓,位置上也不同。以前見到的不是很清晰,很透徹,到後來,越來越清晰,明了透徹,圓融廣大;作用上,力量上有變化,以前見性只保自己,後來所見的性,能夠透過境界來利益衆生,由于力量大衆生當下就見性,你的加持力使衆生跟你講話的時候,哈的一下就見到了。
48、無明的四十二品
無明的四十二品破起來是要一品一品破?
一般是這樣,一品一品的破。
那一簇破叁關,猶是箭後路,是從理上說的?
是見上的破,而不是事上的破,事要漸次斷盡;理上的頓悟也要好幾次,通過後得智使根本智得到提升和圓滿,師父的開示就重要在這裏。增加了信心,哈,就是這樣,更加肯定,從上諸祖就是這樣,你現在也獲得了,如是如是,就是這個意思。
49、我笑騎牛更覓牛。
我笑騎牛更覓牛。是說見道了就不用修道了嗎?
就是說見道以後在我們本性上修,不要在心外修,見道以後還另外執著一個修道,另外執著一個方法,那就是騎牛覓牛。本身是牛啦,用這個牛好啦,但是本身不離一切法,如果你能夠通過本性去運用的話,那麼什麼東西在本性之外呢,你吃飯也是法,睡覺也是法,持咒,做工作哪一個不是修行呢,哪一個不是法呢。
反過來講一切都是佛法,這就叫無修之修,不是絕對的無修。
很多人認爲無修、無證、無得就好了。不是,見到本性以後無修之修,無證之證,無得之得,不是沒有證,是無證之證,無修之修,象一個窮人,他說我錢不在乎,一百萬一千萬都無所謂,但他還是一個窮人。如果他得了一百萬一千萬,在家裏,他說我無所謂,那是無得之得,他的以無所得之心得到了這筆財富,這叫作真實。這裏面區別很大,一個人在煩惱習氣中能化掉,化掉以後,他說我沒有修啊,本來沒有煩惱啊,那這樣的話叫真實,本來沒有煩惱,因爲他不著在煩惱上,煩惱來了,他能化掉,他不落在上面,這才叫無修之真修。
50、本來無一物和時時勤拂拭。
也不妨用“時時勤拂拭”。時時勤拂拭和本來無一物一樣的,沒有區別。只要在見上不立,不落在本來無一物上,也不落在時時勤拂拭上,兩邊都不立,即本來無一物而不著在本來無一物上。所以說我們的心性不著在空寂上,那麼妄念來了,煩惱來了,我們要把他化掉,化掉的時候,不落在化掉上,不落在這種煩惱上,那麼雖然時時勤拂拭,還是本來無一物,這叫圓融。
51、往生極樂末法時期是否必要?
往生極樂不是臨終的事情,就是現在的當下,你的心通過覺照,獲得清淨,清淨之後,在你的內心當中顯現自性的光明,顯現阿彌陀佛的願力。顯現種種莊嚴,顯現淨土的功德,可以說是往生淨土了。這是事理圓融的淨土,以這個淨土應用在人世之間來關照衆生,來慈悲衆生,就是度衆生。以淨土的功德來利益衆生,來回向給衆生。不是說我們力量不夠,等到臨終或現在多念佛那是往生淨土,那是接引的方便;接引衆生要有智慧,執著重的人的一種方便。而你要現量的顯現淨土,顯現阿彌陀佛的功德,讓你自己成爲阿彌陀佛的化身,在這個世界上等于你住在淨土裏而讓一切衆生通過你的教導、通過你的慈悲使他們化作淨土裏面的聖賢。
52、修禅密法門經過四禅八定嗎?
一般來講都要經過的,有時候就是很短暫的過去了,不執著而已。但進入實相正定之後呢,四禅八定就消失了,因爲是靈知了了,不須要這種定了,那是死定,是比較死的一種次第過程。本性受到定境的…
《空谷的回音 空谷的回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